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75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王老六被众人推着向前:“里正,我们就是想知道,这银钱全都是给我们的?羊毛和纺车不是朝廷和镇州带来的吗?这些银钱是不是还得交给朝廷?镇州那边也不能白白为我们忙乎……”

原来是因为这个。

王里正又好气又好笑:“我从曲知州那里回来就与你们说清楚了。知县上任后,我又去了趟衙署,回来又与你们说过,羊毛的银钱,等线穗被商队拉走之后就会还给衙署,镇州那边也不用一下子还清。”

“你们手里那些银钱,是扣完这些之后才发下来的,不用给任何人,你们自己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不过不要乱花,要给家里人买粮食和衣服,吃饱了有力气,要将东西备到春耕以后。”

现在将货物卖出去,发下来银钱,就是因为要开始春耕了,大家备好东西,忙碌两三日就要正式下田。

王里正说完,王家村的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在院子里说起话来。

王里正委实听着心烦:“我跟商队算了一天的账目,紧接着又去衙署对账,然后给你们挨个算了银钱,分好给你们……”

王里正话还没说完,王家村的人道:“里正辛苦了。”

王里正伸手:“我的意思是,我很累,有话回你们家里去说,我要歇着了。”

众人这才心领神会,忙拜别里正向外走去。

人终于都走了,王里正深深地吸一口气。

清静了。

“他爹,”葛氏走过来道,“这银钱怎么花?我们什么时候出去买米粮?”

王里正闭上眼睛,无奈又欣喜地笑了,就算再累总归有了银钱,心中别提多踏实了。

“现在就去买,”王里正道,“想买多少买多少,咱有银钱。”

但是在此之前,他得养养精神去趟忻州,替全村老少谢谢节度使和郡主,再帮着代州的衙门将春耕用的物什接回来。

去年春耕的时候,谢良辰在镇州,今年她却在忻州忙碌。

新上任的忻州知州昨日向宋羡禀告过,有了耕牛,忻州的良田都会种上农物,但这并不能让宋羡满意,宋羡还要开荒。

田地开荒,山上种药材。

知州带着知县等官员,在春耕第一天,一起上阵陪着百姓在田中忙碌,果然鼓舞了士气。

耕牛、农具也安排妥当,七八天忙下来之后,忻州的几个知县都差点哭出来,累是真的累,但也见成效,天公作美,秋天会有个好收成。

这几个知县中,有两个人是京畿尹知府的学生,现在想想出京时,老师拍在他们肩膀上的手……

果然被老师猜中了,八州之行比他们想的还要辛苦,宋羡与旁人不同,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

在宋羡哪里没有过得去之说,做事必须尽全力。

就算有些事做不好,也别想着去宋节度使面前请罪,还是先想出法子如何解决。

京里来的官员,很快就都变了个样子,一个个看起来风尘仆仆,就像是在田地里滚了几圈似的。

第四百二十四章 感谢

忻县知县郭晖将户部官员带去了忻县衙署二堂。

所有人坐下,郭晖将忻县如今的情形讲给上官听:“眼下都在春耕,宋节度使带人去了代州军营。”

往年春耕的时候,辽人都会寻机会扰边,今年自然也要稳固边疆,更何况眼下正在建榷场,不能有什么闪失。

户部前来北方本是为了巡视耕种的情形,一路往北而来发现今年八州格外不同,就像是寒冬过去,万物复苏。

不止是因为今年朝廷给了粮种,更因为战事过了之后,百姓终于安下心来,干起活比寻常人更有力气似的。

八州也都仿照去年镇州、赵州的做法,朝廷打造不少农具,购买耕牛借给百姓们用处,可以说朝廷、百姓将所有精神都用在了春耕上。

户部巡官一路而来,身穿官服在官路上行走,竟然没有人驻足查看,要知道他没到八州之前,没经过一州、一县,当地官员早就得到消息前来迎接,他来八州之后,还要遍地去寻八州的官吏。

郭晖和户部巡官从前就相识,几个人在衙署叙完公事之后,郭晖就将户部巡官引到侧室里说话。

“我们这位宋节度使与旁人不同,”郭晖道,“平日里节度使来衙署,不会事先知会,也用不着我们相迎,他不是那么在意礼数的人,但若是谁政务没处置好,那定然不会轻饶。”

户部巡官道:“怪不得前来八州的官员,其中有几人暗中上奏折参宋羡一本,说他喜怒无常、独断专行还草菅人命。”

提及草菅人命这茬,郭晖叹口气:“那还真的不怨宋节度使,那胡知县仗着族中有人在中书省,私底下不听从宋节度使吩咐,被宋节度使当众处罚之后,闹着去投河洗清冤屈。宋节度使没有理睬他,他还真的这般做了,捞起来的时候人还没死,但北方天气寒冷,这么一冻,就冻出了病,前前后后五天人就没了。”

户部巡官点点头:“宋节度使上了奏折,将一切说明了,皇上没有责怪节度使。”

这些在郭晖等人意料之中,整饬八州之地,定然不会平平顺顺,如果就怕出事畏首畏尾,将来更会被人制约,倒不如大刀阔斧,惩治了一个胡知县,杀鸡儆猴,那些目的不纯的人就不敢明目张胆的造次。

难得的是,宋羡还将胡知县种种作为留了证据,就算被告去了天子面前也没有任何的结果。

郭晖愈发觉得老师和李佑大人有眼光,宋羡是个有本事的,现在的宋羡在八州,是官吏敬畏,百姓拥护,坐稳了节度使之位。

户部巡官又低声道:“郡主那边如何?”

往常肯定不会问到郡主,但八州许多事要依赖郡主。

郭晖道:“前几日在山上看药材,这些日子不知在何处。”节度使对郡主护得严实,郡主的消息他们并不是全都知晓。

户部巡官道:“我还要去附近县里看看,然后就要北上代州。”

户部巡官说完这话,看到郭晖一笑,他不禁道:“你笑什么?”

郭晖咳嗽一声,恢复了往常的肃穆,不过眼睛中依旧满是自信:“您去看了就知晓,八州的州、县都一样,再过一阵子地里就会种满了农物。”

户部巡官道:“真是这样,回去京城我也能向朝廷复命了。”不管八州之地是谁戍守,朝廷还是希望这里安定,至少不能闹出灾荒和民乱。

站起身将要离开之前,户部巡官看先郭晖:“你是京中派来的官员,要好好做事,等有了政绩就能调回京师。”

郭晖心中一动,躬身将户部巡官送了出去,他来八州的时候,是老师暗中帮忙,他们这几个人动身来北疆的时候,皇上特意召见他们,意思再明白不过,要他们在八州看住了宋羡。

他们几个人满怀心事来到八州,不过很快就被衙门的事务缠住了,将这些全都抛诸脑后,先是赊羊毛给百姓,之后又打造农具,这一笔笔账目和文书都要做好。

没有时间让他们适应新的职司,应该说根本没有适应,等回过神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八州父母官,宋羡提及的那些事件件都对八州有利,他们自然而然要尽全力去做,总不能让百姓因为没有好的父母官忍饥挨饿。

天家的那些暗示……眼下着实没有功夫去思量。

“郭大人,”衙差进门道,“咱们还要去山上看药材吗?”

“去。”郭晖道。

药材种了有些日子了,不亲眼看看总放心不下,郭晖向前走了两步,忽然觉得脚下有些奇怪,低头一看,鞋底不知道什么时候磨破了。

郭晖道:“再换一双鞋来。”母亲一定没料到,到了八州之后,她儿子最需要的是鞋子。

……

代州,并没有像郭晖等人思量的那般剑拔弩张,反而有些不一样的声音。

羊羔的叫声此起彼伏。

宋羡关上城门,看了一眼那些精神十足的羊羔,满意地点了点头,榷场还没正式开起来,但三皇子葛坤十分配合,对他提出的要求几乎都能答应。

就像这次的羊羔,他是真心实意买羊羔,在葛坤眼中仿佛他要寻机开战似的,每只羊羔都经过了仔细地挑选,看着个个强壮。

宋羡忽然对葛坤生出了几分爱才之心,希望葛坤一直留在这里,这样对两国的榷场更有好处。

“将我们北方酿造的酒给三皇子送几坛,”宋羡道,“以示感谢。”

常安可以预想到,突然收到大爷的礼物,葛坤会是什么心情,可能又在揣摩大爷到底在谋划些什么。

大爷的心思,葛坤可能要用一辈子的功夫来猜。

宋羡从关卡出来,一路回到代州的宅院。

常悦见到宋羡迎过来:“郡主在堂屋里,刘济从西府回来了。大老爷和郡主找的那个刘熙应该已经过世了。”

宋羡听到这话目光微深:“人是怎么死的?”

常悦道:“听说是遇到了歹人,被人掳到了深山中,抢了财物,伤了性命。”

一个常年来往海上的人,会被歹人不声不响的杀了?宋羡微微皱眉,这其中恐怕另有隐情。

第四百二十五章 推断

宋羡进门的时候,谢良辰正与刘济说刘熙。

刘济道:“他一向都很小心,在海上经常遇到藩人和倭寇,他都能想方设法带着船队离开,没有谁比他更会辨别方向。”

刘济的眼睛通红,收到这样的噩耗让他一时没有缓过神来,就连宋羡撩开帘子进门,他都没回过神。

“姐夫。”

还是陈子庚的声音让刘济恍然清醒,他急忙站起身向宋羡行礼。

宋羡快走几步扶起了刘济,然后向谢绍元躬身。

“世叔,”宋羡看着刘济道,“我也是刚听到消息,已经作准了?”

谢绍元养伤之后又去了辽国,都是刘济在暗中帮忙,虽说刘济一直追随谢绍元,但在宋羡心里刘济和谢绍元是挚交,不分彼此,理应叫他一声世叔。

刘济道:“确定了,我堂兄手受过伤,肋骨上也有刀痕,这些我都认过了,不会有错。仵作也仔细验了尸,年纪、身高也都与我堂兄一样,他们还在尸体的肚子里找到了一块木牌,木牌上写着我堂兄的名字。”

“我堂兄常年在海上,生怕自己哪天在海上落了难,亲友收不到尸身,于是在衣服里缝了一块木牌以防万一,若真有一日不幸身死……尸体能被冲上岸,衣服若还完整,就能从木牌上知晓他的身份。”

“我们猜测,当时我堂兄知晓自己必死无疑,趁着那些人不注意将木牌掏出来吞进了肚子里。那些人杀了他之后,想要烧了他的尸身,结果碰巧那几日大雨,那些人又急着离开,于是没有将尸身完全烧毁,只是砸碎了尸身的头骨,确定毁了的尸身无法被辨出身份,便挖了个坑将尸身埋了,藏在肚子里的木牌这才被留下来。”

宋羡没有打断刘济的话,刘济擦了擦眼睛继续道:“如果不是雨太大,山中发了水,堂兄的尸身就不会被冲出来,到现在还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刘济不再说话,长长地吸一口气:“我堂兄是个很好的人,帮了我们许多,没想到会遭此大难。”

谢绍元也声音艰涩:“当时没有刘熙,我也难以逃脱。”

宋羡道:“若是凶徒有意掩盖他的身份,那凶徒八成是刘熙认识的人,凶徒这样做,是怕你们确定了刘熙的死讯,怀疑到他们头上。”

刘济点点头:“衙门里的人也这样说,让我们仔细想一想,堂兄最近与什么人有过节。我将堂兄身边跟着的人问了一遍,堂兄这些年在海上,遇到过几次海贼……还有倭寇,但他们行踪不定,一时也无法证实。”

谢良辰看向宋羡:“有一份仵作验尸的结果和案子的案宗。”

宋羡走过来,从谢良辰手中接过文书仔细查看,这样的文书自然不能随便从衙署调阅,但靠着宋羡的关系,抄出一份并非难事。

宋羡自己看了之后微微皱眉:“从刘熙失踪到仵作验尸预估的死亡日期,中间相隔了小半个月。”

谢良辰点头:“刘家也没有收到凶徒送来勒索财物的信函和口讯。”

宋羡道:“单纯的寻仇,将人捉到之后,先想到的就是要人性命,不会耽搁那么久,若是为了钱财,应该想方设法知会刘家,刘熙在海上这些年总会有些积蓄,既然抓了人,想要求财就不会想不到这个法子。”

谢良辰道:“除非他们想要的东西就在刘熙身上,或者说只有刘熙自己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