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74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谢良辰忍不住笑意:“马上春耕了,要多多出力,我才能应。”

宋羡道:“阿姐说了,定然不能懈怠,希望能早些开花结果。”

谢良辰脸颊一红,宋羡这话她听着总觉得有别的意思,再转头看宋羡,只见他神情自然,目光澄明坦荡。

她到底还是没有他脸皮厚。

吃过饭之后,黑蛋发现陈子庚总是会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怎么了?”黑蛋问陈子庚。

“没事。”陈子庚随便应付着,要说阿姐和姐夫成亲了,就用不着他在中间帮忙,他也就不用去有意偷听,打探消息。

可方才……他去小厨房帮二婶盛汤的功夫,不小心听了一耳朵,阿姐和姐夫正在说户籍。

为什么那些话他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

第四百二十二章 发钱了

陈家村掌了灯,宋羡和谢良辰才坐车回宋家。

谢良辰放下马车帘子:“好像还没怎么说话,听这个说一嘴,那个说一句,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宋羡道:“别着急,等房子盖好了,我们就搬过来住。”

谢良辰笑道:“不着急,平日里总在村子里忙,好像也没觉得如何,这一离开才发现,原来日子过得这么快。”

“不快了,”宋羡轻轻地揉捏着谢良辰的手,“成亲之前,我每天都要数着过,好不容易成了亲,其实我想多在新宅院里住些日子,就我们两个人。”

谢良辰抿了抿嘴唇,想想这两天晚上,生怕宋羡不管不顾:“还有祖母呢。”

宋羡道:“常安禀告说,我们来陈家村时,祖母就回去了,祖母习惯住在旧宅子,让我们过些天再去探望。”

谢良辰一怔,那岂不是……宅院里就剩下他们两个了?

“夫人,”宋羡道,“行不行?”

谢良辰道:“什么行不行?”

宋羡伸手揽住谢良辰的腰身:“就我们两个人。”

“我如果说不行,”谢良辰道,“你就跟我去将祖母接回来吗?”

宋羡柔声道:“太晚了,祖母都睡着了,我们就不要去打扰了。”

谢良辰道:“那你问我做什么?”

宋羡笑着,手臂又收紧了些:“你若是不答应,我就只好再想法子央求。”

谢良辰不明白自己怎么会与宋羡说出这些话,仔细想想就觉得很傻,从前世一直到与宋羡在一起之前,她从来没这样过。

这种没有意义的对话,奇怪的是并没有让她觉得乏味反而很喜欢,一种甜蜜的滋味儿始终在心底流淌。

谢良辰又依靠在宋羡肩膀上。

宋羡道:“父亲是不是与你说了母亲?”

宋羡没有叫岳父岳母,这样听起来更加亲切。

谢良辰有些意外:“你猜到了?”

谢良辰和谢绍元说完话,脸上露出一抹担忧又郑重的神情,以宋羡对谢良辰的了解,自然心里就有了数。

谢良辰将刘熙的事说了。

说完这些刚好马车到了新宅,宋羡与谢良辰回到屋中,将人都遣下去,谢良辰便不用顾忌:“前世阿弟查到季远在海上有大船,如今知晓季远的舅家效忠鲁王,季远应该也是鲁王的人。”

“我让父亲多带些人手再去海上,是怕遇到鲁王。”

谢良辰说到这里停顿片刻,脑子不停地思量着:“阿弟死了之后,我只想着为阿弟报仇,并没有去查内情,也不知道季远那些人在海上都做了些什么。”

宋羡道:“我知晓鲁王在海上养兵,起兵南下时也让人盯着沿海卫所,如果季远是鲁王的人,前世的情势就更加清楚了。”

“那时祁王入京挟持天子,我一路南下,祁王命季远迎战我,并不知晓季远其实是鲁王的安插在他那里的棋子。季远假作不敌,祁王只得帅军与我对阵,鲁王在暗中窥伺,找到时机坐收渔翁之利。”

谢良辰点头,看来就是这样,经过前世之后,眼前的局势就愈发明朗,鲁王在人前假装示弱,其实背地里不知道做了多少准备。

宋羡道:“我让人注意着海上的事,最好将鲁王暗中做的一切都查的清清楚楚。”

早些除掉鲁王,就等于少了一条暗中窥伺的毒蛇。

谢良辰拉住宋羡的手:“不要着急,鲁王不像高豫那么好对付。”一个藏匿到最后的人,可见其城府之深。

“不敢。”

宋羡拉着谢良辰走到软塌旁,他坐下来又伸手将谢良辰搂在怀中。

谢良辰坐在宋羡腿上,脸颊登时又红又热。

宋羡在谢良辰耳边:“现在我是有家室的人,绝不敢像从前般冒险。”有了牵挂的人,心里就变得柔软而谨慎,不是羸弱,相反的想要自己变得更强、无坚不摧。

谢良辰靠在宋羡怀中,听着他强而有力的心跳声:“你知晓就好。”

说完这话,她感觉宋羡一动又将她抱起来。

宋羡道:“不早了,我侍奉夫人梳洗。”

“还早着呢,”谢良辰急急地道,“往常这时候我还在看账本。”

“晚了,”宋羡微微弯腰吹熄了一盏灯,“家中灯油不多了,要省着些。”

……

转眼就到了三月底,田家商队的骡车装满了线穗,从代州离开。

虎子站在官路上眺望着,直到商队完全消失在他视线中。

“虎子哥,”王家村的孩子道,“里正喊我们回去领银钱呢。”

虎子怔怔地站在那里,仿佛没有听明白这话的意思。

王家村的孩子跑过来开始拉着虎子往回走:“还愣着做什么,里正说了今日要将银钱都发下去,明日就可以去集市上买粮了。”

虎子眨了眨眼睛:“我们也有银钱?”

三斤道:“有,我听里正大伯亲口说的,说我们帮忙搬羊毛、传消息,整日里跑来跑去也没闲着,一日给我们三个铜钱,就是不知道这三个铜钱从什么时候开始算。”

三斤说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又拽了拽身上的破裤子,自己算计着有了银钱是先买吃的,还是先让娘给他做一条裤子,他最近都小心翼翼的,走路都不敢迈大步,生怕一下子将裤子扯破。

虎子总算回过神来,伸手拉住三斤:“还等什么?快走。”郡主说的对,只要好好做线穗,就会有银钱买米粮,再也不用饿肚子。

不过拿了银钱他先不花,要将钱都攒起来,到时候拿给郡主看,虎子做好了打算,欢欢喜喜地往村中跑去。

几个孩子进了村,就发现大家都挤在王里正院子里。

“那是多少银钱啊?”

“不好说,箱子里好像都是,田家商队都给换成了铜钱,就是方便让里正发给我们。”

“每个人至少能分一贯吧?”

王里正忽然翻开了手中的账目,院子里顿时鸦雀无声。

王里正深吸一口气想要说些什么,还没张嘴却鼻子发酸,他这个里正做了这么多年,从来都是被朝廷逼着上缴米粮,没想到有一日还能给大家伙儿发银钱。

第四百二十三章 欣欣向荣

众人静静地等着王里正平息了心情。

王里正先看向人群里的一个妇人:“三斤娘。”

妇人刚刚将怀里的孩子哄睡了,突然听到王里正叫她,她怔怔地抬起头。

王里正招了招手:“你来,你赚的银钱最多,有两贯二百三十文。”

三斤娘朱氏是个少言寡语的妇人,生得也不好,身形比寻常女子还要矮小些,生的第一个娃娃,也就是三斤,用朱氏婆婆的话说,比小猪仔大不了多少,全都加起来也就三斤肉。

朱氏的男人去年冬天没了,两个老人,两个孩子的重担一下子落在朱氏的身上,朱氏一度觉得不如死了干净,直到三斤突然病倒了。

朱氏还记得三斤看着她的目光,竭力地想要安抚她,三斤说:“娘,我不怕,就算我死了,我也不知晓,也不会觉得难受,再醒过来的时候,说不得又是您的儿子了,再说我走了也好,剩下粮食能给您,您吃的太少了……我看着难受。”

朱氏把眼睛哭红了,那一刻她决定抛开悲伤,要真的撑起这个家,她一直盼着大齐朝廷官员前来,等他们来了,或许就会有转机。

后来宋节度使来了,镇州来人了,郡主在村中架起了纺车。

朱氏等这个机会太久了,她学会了用纺车,纺出与柳二娘一样的线穗,她几乎将所有的精神都用在了上面,因为她知道一切来之不易。

就这样这个人前很少言语的朱氏成为了王家村做活最多的人。

朱氏背着孩子,捧抱着两贯二百多文的铜钱,她整个人是懵的,好像一切都在梦中似的。

“三斤,你也来,”王里正道,“这是你的九十六文。”

三斤看着自己的一串铜钱,一脸激动地看着朱氏:“娘……您看,我也有银钱,我也能赚银钱了。”

两个人说话的声音太大,惊醒了朱氏背上的女儿,听到女人的啼哭声,朱氏这才回过神,一切不是梦,都是真的。

三斤又跑去人群中给虎子看:“哥,我就说吧,我们都有。”

王里正干脆将虎子他们都叫过来,把这几个孩子的银钱都给了。

虎子又恢复了平日里伶俐的模样,心中开始盘算银钱都做什么用处,要留些买物什送给郡主。

王里正笑着道:“拿着银钱回去吧,商量商量都做点啥,你们家的米不多了吧?又是老人又是孩子,去买点稻米回来,你家中的房子也不行了,需要村子里的人帮忙,尽管来与我说。”

朱氏张开嘴,想要说的有很多,却不知道该如何说,于是向王里正行了礼,小声说了几个字:“谢谢里正。”

沉甸甸的铜钱,抱在怀里的感觉,朱氏说不出来,就是心里暖洋洋的。

王里正开始念其他人的名字,接下来的村民都是两贯左右的银钱,最少的也有一贯五百多文。

大家领了银钱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全都留在王里正院子里不走。

“看你们那点出息,”王里正道,“都愣着做什么?觉得银钱不够多,还想让我再发一些?”

“不是,不是……”

村民们忙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