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一五二、志愿(1 / 1)

作品:《高四的青春

真正影响很多人的人生轨迹的,是随之而来的报考。

2003年的高考报考是在考试后、出分前,所以填志愿得自己估分——凭着记忆,对着标准答案,估测自己的分数。

估分是误差极大的技术活,不仅要精准记住自己写下的每一个选择,甚至要猜测作文等主观题判卷老师的喜好。

以前最难估分的是语文和英语,因为作文分不好估,这次变成了数学,因为很多人都是瞎选,哪里记得自己选了什么。

就算你估分很准,比如你估分600分,实际考试也是600分,你以为你可以放心大胆去填志愿了,但马上又傻眼了,过去三年的分数线突然变得毫无参考意义。

今年的600分和去年的600分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像解放战争时期的法币,昨天的十万块可以买一个鸡蛋,今天可能只能买一根火柴。

更加惨绝人寰的,录取一般只看“第一志愿”。你第一志愿填高了,一般就意味着落榜了。

大家不仅对自己的分数没底,也对全省分数线没底,一切都充斥着未知。

因为很多人毁在了数学上,所以报志愿时变得谨小慎微,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分数妥协。于是,原本“心仪”的大学全部成为泡影。

李可的家人,拿着那本高考填报指南,已经翻了无数遍,最后根据学校老师的意见,结合李可的平时成绩,给李可的第一志愿框定了三所学校,至于最后去哪里,还是由李可自己定。

其实李可的估分并不见得好,但他的数学估分比同年级文科其他人都高,但英语、语文分很保守,由于采用的是标准分制,在不知道各科目平均分的情况下,估分事实上并没有多大意义——就算李可估分的总分低于某人,但换算标准分后,数学的一分有可能比其他科目的五分都多。

拿到名单,李可第一时间赶到了学校,兰亭正在教室里等他。

“这是我家里给我定的第一志愿的候选,我说过,争取和你做校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真正的青梅竹马。”李可把写有三所学校的字条递给兰亭。

他和兰亭的估分总分差不了多少,正式分数出来前,一切都是未知。兰亭英语这次考得非常好,足以弥补数学上的失利。

兰亭看到李可的初选志愿的纸条上的三所学校,有她一直梦寐以求的武大,就拿起笔,在纸条上那个名字下面,划上一个大大的勾。

李可看到那个勾,在预料之内,就说:“你也报这个学校吗,我看了招生计划,这个在我们省里才招20个文科,我们报一起,会不会风险太大?”

“上次不是跟你约定好了,只要成绩差不多,就填武大。我不跟你一个专业就好了,这次考试反正大家都是乱填,万一我们中了,就是上天的安排。”兰亭很决绝地说。

“那你打算选哪个专业?”李可把填报指南翻到那个学校那里,让兰亭选。

兰亭没有看,把书还给李可,她早就把这个学校的编码和志愿编码看了无数遍:“你先说你的,我的嘛,暂时保密。”

“为什么?”

“原来的约定里,可没有让我交代志愿的内容吧?”兰亭现在心情大好。其实,那天数学考砸后,她回家反而心情平静,后面几天的考试背水一战,效率出奇地好,估分出来后,她还比李可多几分。虽然估分做不得准,但对学生的心理还是有很大的好处。

“行,就你会抠字眼,”李可也不生气,“你觉得我去学经济学怎么样?”

“那个基地班?”兰亭问,她之前注意过这个专业,但因为加了“基地班”几个字,她反而困惑了。

“对!”

“我不懂基地班是干嘛的。”

“我家里人向来招生的老师打听过了,这个班以后保研、出国的可多了。”

“出国?你这英语水平还想出国?”兰亭忍不住笑了。

“你笑什么,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我就填这个了。”李可说完,不顾兰亭的道歉,拿起书就走出教室。

李可是要找顾欣然。

昨天他们在电话里约好,今天是填志愿的时间,顾欣然会在上午从家里赶过来。

他拿出手机给顾欣然打电话,约在田径场上见面。

李可在树下面等,远远见到一脸疲惫的顾欣然。顾欣然穿着浅色的裙子,几天回家休息,却不见得脸色变好。

“怎么了?”李可问。

“你也知道,我这次考试估分的结果不太好。你定好填哪个做第一志愿了吗?”

“定好了。”李可把纸条递给顾欣然,“打勾的那个。”

顾欣然看到了那个名字,其实她早就想到了,像李可这样的学生,如果超水平发挥就去北京,如果没有,也就那么几个学校可选,还不如他们这些中等偏上学生的选择面多。

“李可,我支持你选这个学校。”

“那你报哪个学校?我选武汉,就是因为这里的大学多。”

“我还没有想好。”

“我来之前,已经把这个城市的,在重点线上下的学校都折了起来,我们现在一起选怎么样?”

“嗯。”

李可把那本书打开,按照他心中的优劣,一个个翻给顾欣然看。

刚开始的时候,顾欣然还很有耐心,但很快就变得应付。她知道这是李可关心自己,但她骨子里的一种自尊心还是受了挫。

“李可,要不,你让我回去再细细看,我也得看看班主任的意见。”顾欣然打断李可的介绍。

李可正讲得兴起,听顾欣然这么一说,也就停下来,问:“那行吧,你自己做决定,我支持你。”

顾欣然没有回应,先回了教室。

李可在李月辉的帮助下,填了自己的志愿。保险起见,他每个选项下面都选了“服从调剂”。

顾欣然也填好了志愿。她的志愿单上,有无数次修改的痕迹。她填完,给李可发去一条短信。

她的短信内容是:“我做了自己的选择。”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