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97章 鲁长官的密令(1 / 1)

作品:《大河峥嵘

这时,范文功急忙劝道:“妈,学华正跟我爸商量这事呢,有没有说一定要把学礼带回城里,你急啥急呀?”。

他知道,大哥自小就爱读书,几乎年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挣回来了很多奖状,而父母亲把这些奖状,一张张很认真地贴在墙上,作为想别人炫耀的资本。

与大哥相比,自己自小就很不爱念书,一打开书本,瞌睡就情不自禁地涌上来了,以至于学校的那些老师说,你和范文斌是亲弟兄,咋差别这么大?

正因为如此,勉勉强强地从小学一毕业,范文功没有考上初中,想到南方去打工,可是,被父亲紧紧拦住了,闹腾一番之后,就开始跟着父母亲种地了。

对过去的这一切,范文功心里很有些意见,认为父母亲偏心,很自己很不公平,但是,大哥发达后,不忘本,多次帮助自己,让他很是感动。

再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将这些已经过去的事情也渐渐看淡了,不在纠结于其中。现在,他只想把那块河滩地据为己有,就心满意足了。

对大哥家的这些事情,范文功很不感兴趣,说完这句话,就转身离开了范家老院。如何对付李满荣的事情,已经与父亲商量妥当了,再掺和别人的这些事情,还有啥意思呢?

“学华,我和你奶奶的意思,你也明白了。”范有民紧盯着大孙子,目光炯炯,语气很坚定地说,“学礼就在范家渡念书,谁也不能带走。”。

王芳抹了一把眼泪,也厉声说:“你爷爷说的很对,我的学礼,谁也不能带走。”。

随即,又将范学礼紧紧搂在怀里,很关切地说,“我的娃,你听奶奶的话,哪里也不去。”。

这些话,让范学华在略有尴尬的同时,也感到有点欣慰。弟弟有这样的爷爷奶奶关心,确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那好吧,就让学礼在范家渡读书。”过了一会儿,等爷爷奶奶的气消散了,范学华讪讪地说,“有你们照顾,我也放心了。”。

见范学华这个样子,范有才心中苦笑一声,也顺口说了一句,“学礼的生活有爷爷奶奶照顾,学校里,有我照顾。学华,你就放心吧。”。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想,事情已经到了这等地步,我一个外人,还能再说啥话呢?只能力所能及地照顾好范学礼,就算对得起他老子范文斌了。

后来,范学华才明白,这个冬天的夜晚,对他来说,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平常。

夜深了,王芳搂着范学礼睡着后,范有民喝着茶抽着烟,神态沉重地讲起了一个有关范氏祖先范廷富死亡的故事。

黄河两岸最早的哥老会龙头大爷范廷富,在春暖花开的一个晚上,死在了距离大安有五六百公里之遥的金积堡,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本来,范廷富是不会死的,可是,一夜之间,他偏偏死了,而且,死的很是蹊跷,让侄子范正坤也感到非常疑惑。

两个月之前,一个叫范正乾的堂侄子从兰州回到了老家,拜见了堂叔范廷富,向他很详细地叙说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天下大事情。

这个范正乾,原先在兰州农业学堂读书,毕业后,给一位驻扎在兰州的部队首领鲁长官当了秘书,比范正坤的父亲范廷贵,一个从保定军校毕业的军官,看起来还有远大的前途。

那天晚上,范正乾神态很严肃地告诉堂叔,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挑起了战争,张学良的三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退,将整个东北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大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爷溥仪,也被日本人接到了东北,甘心当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听完堂侄子的这番话,范廷富在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之余,就紧紧意识到,天下要大乱了,自己掌控的这帮哥老会兄弟该何去何从,这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与范廷富相比,对堂哥的这番话,范正坤很是不以为然。在他的记忆里,这个堂哥,纯粹就是一个书呆子,好像除了看书之外,再啥也不知道。

不过,堂哥这次突然回到范家渡,还带着厚礼拜见范廷富的举动,让他暗暗滋生出了一种戒备心理,以为范正乾是奉鲁长官之命,前来争夺哥老会龙头大爷宝座的。

在范廷富默默思索的时候,范正坤用不以为然的语气说:“东北的事情,自有人管,还轮不到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操心。”。

范正乾微微一笑,瞥了一眼范廷富,冷声说:“正坤老弟,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现在,正是你我兄弟一展身手,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暗想,哥老会龙头大爷又不是你范正坤,皇帝不急太监急,你急个啥?再说,我有鲁长官的亲笔书信,量你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证明,范正坤的这种戒备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次,范正乾在这个时候回到范家渡,确实是身负鲁长官交付的秘密而又重要的使命。

两天之后,趁范正坤外出的机会,范正乾将一封信,交给了堂叔范廷富,还说了一句恭维话。“大伯,鲁长官早就知道你的鼎鼎大名,很是看重你这个龙头大爷。”。

在回故乡之前,鲁长官将这封亲笔信交给范正乾,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范秘书,你跟着我也有好几年了,该到放你出去历练一番的时候了。

接着,又很神秘的一笑,紧紧叮嘱道,你回去后,把我的这封亲笔信当面交给你大伯范廷富,我想,他会按照我的指令行事的。

果然,范廷富看完信,瞥了一眼范正乾,沉思了片刻,苦笑一声,自言自语说:“鲁长官的算盘打的很精,想拿我当枪使,让我带领弟兄们,替他攻打金积堡。”。

这金积堡距离大安县城大约有五六百公里,毗邻黄河,地势很是险峻,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这里集聚了一伙土匪,称雄霸道扬武耀威。其首领是一个叫沈志发的人,因为身手枪法十分敏捷了得,江湖人称“翻天鹞子”。

鲁长官之所以要范廷富攻打金积堡,理由十分充足。这就是,沈志发已经暗中投靠了日本人,还任命张东善,一个日本关东军的高级间谍,本名叫小川一郎的,当了他的参谋长。

信中,鲁长官还承诺,如果打败了沈志发这个汉奸,金积堡方圆百里,就归范廷富管辖。言下之意,很是明显,到了胜利的那一天,范廷富就完全取代了沈志发,势力由大安沿着黄河东下,拓展到金积堡。

“大伯,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情。”范正乾接过信,迅速浏览一遍,眉开眼笑地说,“一来,除去了沈志发这个汉奸,二来,扩大了咱们的势力,一举二得。”。

当然,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将自己的真正意图紧紧掩藏了起来。离开兰州时,鲁长官望着滚滚黄河,拍了拍他的肩头,说了一句让他热血沸腾的话。

“正乾呀,你大伯已经老了,我很看好你。这次回老家,能不能成功,就看你的了。”。

就这短短的一句话,瞬间让他明白了鲁长官派自己返回老家的真正意图,也激发了紧紧压抑在心底很多年的那股干大事的强烈欲望。

这几天,只要一想起鲁长官的这句话,以及满眼的殷殷期望,范正乾就会心潮澎湃,夜不能寐。当然,他也很清楚,这是一件流血的事情。

“大伯,有了鲁长官的这道密令,咱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攻打金积堡了。”见范廷富有点迟疑,范正乾担心事情有变,极力怂恿道,“鲁长官的命令,可违抗不得。”。

范廷富摸了摸花白的头发,语气恨恨地说:“我没有想到,这沈志发竟当了汉奸,还请了个日本人当参谋长,真他娘的不知道一点羞耻。”。

“不过,这事儿,说起来,还有点难度。”少许,又说,“沈志发这个人,当了一辈子土匪,枪法很准,心黑手辣,非常难对付。”。

在这之前,哥老会的船队,曾经遭遇过打劫,损失不小。事后,范廷富才弄清楚,主谋就是这个绰号翻天鹞子的惯匪沈志发,这让他很是恼火。

如今,有了鲁长官的这份密令,他可以正大光明地去攻打金积堡,在一雪前耻的同时,还可以堂而皇之地管辖金积堡方圆数百里的地面。

见范廷富动了心思,范正乾暗自冷冷一笑,朗声说:“大伯,让我先去侦查一番,等弄清楚了金积堡的地形,以及火力部署,再动手打沈志发一个措手不及。”。

“好好好,非常好。”范廷富见这个堂侄子在关键时刻,主动请战,心里非常高兴,“正乾呀,你是个读书人,有这份胆量,很难得。”。

于是,范正乾扮做教书先生,次日一早,就孤身一人,前往戒备森严的土匪窝子金积堡,很仔细地侦查了半个月,直到将所有情况摸得清清楚楚,才返回了范家渡。

在这期间,范廷富与范正坤叔侄两人,就这件事情,秘密商量了很多次,都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扩大范家势力的机会,但里面的风险也很大。

与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称霸一方,当“土皇帝”的范廷富不同,范正坤主要担心的是范正乾这个堂兄,会不会趁机取得大伯的信任,成为哥老会龙头大爷新的接班人,这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尽管攻打金积堡的风险很大,弄不好,甚至会全军覆灭。但是,富贵险中求,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叔侄两人还是决定,不能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听完范正乾的详细汇报后,范廷富当即就拿出大把的银子,分发给哥老会的众多兄弟的同时,也发出了一道密令,要他们即刻将枪擦快刀磨利,时刻准备出发。

这个时候,正是一年里天气最惬意的春暖花开的时节,乌兰山上的桃花杏花渐次开放,黄河水也清凌凌的,两岸的夜晚里飘荡着一股浓浓的令人心醉的生命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