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23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姜恒就笑着纠正道:“皇上不知道吗?孩子未出世也听得见。” 皇上略诧异看了一眼于嬷嬷,得到了点头肯定后,也就清清嗓子开始认真给孩子读,心道:早知道孩子未出世也能听见,朕早就命人准备各色典籍,优中选优,让敏敏在肚子里就开始读书了。 这会子倒也不晚,皇上边挑故事边道:“既如此,朕回头多命人送些书来。其实多读读易经给孩子也是好的。” 皇上终于挑到了自己满意的典故,开始‘讲故事’,然而皇上才开始,姜恒就后悔了:皇上语调就像是给军机处开会陈述条陈那般,严肃里带着些低沉,不怒自威。 姜恒觉得孩子在肚子里不安似的动了动,不知道是听不惯这种威严的声音讲故事,还是知道了皇上的心声,拒绝在肚子里就开卷。 于是宫人来回后殿都备好了请皇上歇息时,姜恒还松了口气。 皇上起身,见姜恒于床上挪动了下身子,就忙道:“你别起来。” 姜恒笑道:“皇上高估臣妾了,便是您叫我起身恭送圣驾,我也起不来的。如今我若是要从床上下去,非得有人帮着才行。”其实她觉得自己也行,不过辗转腾挪一下。 但那动作看起来很艰难危险,已经被于嬷嬷等人严令禁止。 永和宫人手这么多,何必要娘娘自个儿挣扎起来。于嬷嬷就道:“妃嫔有孕到了后期,身边都是片刻不能离人的,娘娘可别自个儿下床,万一摔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姜恒也记得同事说过,到了孕晚期,她夜里要起来,必须让老公扶着拉着起来。有时候另一半夜班,她就得自己慢慢小心的滚到左侧躺,然后支起来斜着挪下床。这个过程艰难的让人很想哭。 皇上看着她乌发如云散落在枕上,哪怕靠坐着也总要下意识动一动——原本自己要扶她躺下的,可听她说,躺下就憋得觉得喘气难。 皇上伸手抚了抚她的脸颊,指尖最后在她下颌底下最柔软的一点皮肤擦过,带着无限的怜爱。 “真是吃苦了。放心,咱们敏敏将来必是个孝顺的孩子。”皇上准备去找关于孝道的书先送来。 姜恒如今睡得早起得就早,一早就起来看雪了。 皇上从后殿过来看她的时候,发现她都在梳发了,就站在后面道:“又不去承乾宫请安,也不必梳起来了,也累得慌。” 而姜恒转头看见皇上穿了身格外不一样的衣服,竟然没有龙纹,且看起来是染制粗糙的缎料,不由奇道:“皇上这衣裳?” “朕换了普通乡绅的衣裳,准备出宫一趟。” 皇上今日要带着怡亲王等人出宫微服私访转一圈,尤其要往京郊走走:深入下乡勘察一下民房有无倒塌;各处冬日设的善堂粥棚的有无问题;出入京城的官道上有无地面塌陷问题,要是连这个雪都受不住肯定是豆腐渣工程。 皇上自觉打扮的很妥当,非常符合乡绅阶层,姜恒看了却觉得不行。 哪怕穿上粗布衣服,装成乞丐去要饭,就皇上这气质,都让人觉得要饭也得上个四菜一汤。 但甭管姜恒怎么想,皇上是觉得自己装扮得当,跟十三爷一起出去了。 他们要装普通乡绅富户,随行的侍卫就更要低一层,堂堂九门提督巩泰直接就穿上了粗布衣服扮演起长工来。 一行气质跟衣服完全不搭的人,京城内外溜了一圈。 甚至成为了几日内京郊的流行新闻:听说了吗?有一队穿的不伦不类的人来咱们庄头上转悠来着。瞧那马好的就不是凡俗人,说不定是京城里头哪一位大官! 而皇上在微服出巡的过程中,都没忘记去京中最大的书铺逛逛,盘算着给孩子弄点什么书读。 第73章 选择 皇上微服出宫,不止去了京郊庄田乡间,还顺带去了一趟宣武门外的士子会馆。 会馆是专门为了入京赶考考生准备的宾馆,非科举年朝廷拨款补贴,算是半官方性质。毕竟三年才有一次会试——宾馆又不是古董行,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还是困难点,于是官方会格外补贴些银两。 皇上刚登基的时候开了一场恩科,时隔三年,明年雍正四年春,正是许多举子们头悬梁锥刺股数载后,力求大展宏图之时。 许多外地考生,尤其是南边距离京城颇远的考生,会选择提前半年就上京,早早进京住在会馆里。 一来出门艰难,要等着年后再出发,万一路上遇到些天气不好或是不幸染病,就容易耽搁行程以至于赶不上当年会试——人生青壮能有多少三年?还是不要耽误,早早启程图个保险安心的好。 二来举子们早上京,也可以提前做些工作,家族有人脉的提前拜见些大儒,有亲朋的拜访一下,便是京中举目无亲的,也可以提前熟悉下地理环境,不至于因为赶考迷路而耽误了人生大事。 “京城大,路也是四通八达的,许多主路上还有时辰忌讳不能通行。那些到京晚了的举子们,会馆已经没了房舍,只好另外租赁民宅或是住客栈。若是心思不细,没提前去走一遍考场。很可能到了会试那日,士子就被车马耽搁了,进不去贡院白耽误三年呢!” 姜恒心道:“那简直就像是高考没带准考证或是迟到一般,令人痛心疾首。” 此时她正在屋里边慢慢散步,边听于嬷嬷讲会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