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22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大清目前没有这样的船只。 皇上搁下这模型:“朕只是拿了几只出来,她寻出来一整套这样的模具,若是成群的船只,就更得加心防范。” “朕这些日子,看了不少二十多年前,法兰西使臣入京的记录,他们说起自己国家的起源,朕就发现这些西洋人,每到一处,就会衡量一处的国力,若是国小力弱军乏,他们就直接侵占抢了了事,做无本的买卖,若是国力强盛,他们才会老实下来,想法做生意。” 十三爷有点明白皇上的意思了。 “那探探他们的家底?” 皇上颔首:“既然他们想跟咱们做生意,就让他们来!” 西洋人喜欢做无本抢劫买卖,正好了,老九也喜欢!对着干去吧。 “回头你将此事透露一点给老九,他必是很想掺和。让他先给朕上个条陈来看,并让他就此事写一篇关于‘钱利于流’的策论给朕看。”之前皇上拿这个题目考过朝臣,但王公们都没有参与考试。 说实在的,朝臣们交的试卷没有让皇上很满意的,哪怕是张廷玉等人,经验丰富老成,也难免陷在了很多条框里。现在,皇上要再拿这个题目来考考老九,或许他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若是老九答得合宜,就让他去理藩院做个官,专管应对西洋人于京中开商馆之事。让他下死力气祸害外人去!” 别逮着朕赏给十三弟的园子拼命薅草了。 京城的十一月,终于下了第一场鹅毛大雪。 入冬已经有些日子了,京中一直未怎么见雨雪。自皇上起,朝中各部都不免担心明年是旱年,不利于春播。 再这样下去,又不免要求助于玄学。 就在钦天监已经算好了日子,建议皇上行祈雨雪祭祀活动前,一场雪又恰到好处的来了。 这雪下的很乖,并无大风暴雪,而是细细绵绵下了一夜,当真是扯絮一般,轻柔柔无声覆盖了这片大地。 姜恒早起就坐在窗口贪看景致。 冬日天亮的晚,而宫中人又起得早,故而外面还点着灯烛,夜中灯火雪景映着紫禁城的红墙美得惊人。 “娘娘要不先梳发吧,皇上一会儿应当也要起身了。” 下雪这夜,皇上是宿在永和宫的。 只是皇上是睡在从前姜恒住的后殿寝宫,姜恒仍旧是独自睡在前头,一个人占了一张大床。 因床上根本睡不下两个人——姜恒现在身子沉,为了怕一直平躺着躺坏了腰,于嬷嬷早就给她在床上搭起了好几个豆枕,方便她转身侧身的时候,腰部有依托。 “许多有孕的女子,都是躺着养胎的时候把腰躺坏了的,生产后好些年都养不回来。娘娘年轻更得注意,免了以后受罪。” 其实照顾的再好,生育对女子依旧是很大的耗损。比如太后娘娘,经过六次生产,哪怕得到的基本已是这个时代女子能受到的最好照顾,却还是落下了不少小病小痛,腰疼更是常有的事儿,总要叫太医院的医嬷嬷来给她按一按。 当然话说回来,保养总比不保养好。 姜恒如今就在按照于嬷嬷的指导,常做些护腰的动作,夜里睡觉也尽量遵从靠着豆枕的姿势——因孩子渐渐长大会压到脏器,让她仰躺着现在也很难睡着了。 永和宫的人根本没想到皇上会留在有孕嫔妃这里。 然而皇上傍晚来永和宫时还无事,到了七点后,天上忽然开始扯絮似的下雪,当真是人不留客天留客了。 皇上想留下的时候,原本是想着,夜里可以守株待兔,摸一摸女儿胎动的。 他宫务繁忙,每回来看姜恒,能留一个多时辰都是多的。因此从来没有赶上过女儿大幅度动过。顶多只感受过掌心中微微动了动,似乎只是孩子晃了晃身子似的。皇上很是遗憾,想着今夜正好了,他可以一直守株待兔。 不过等皇上去寝殿看了一眼,就发现床上根本没有他睡觉的地儿。 听于嬷嬷解释过后,皇上就制止了宫人收拾床榻,点头道:“既然这样对腰好,你就留在这里睡,朕去后殿睡。” 苏培盛忙叫人先去后殿生火盆烘屋子,好在地龙一直烧着也不会很冷。 而等后殿收拾的功夫,皇上看着这些豆枕,看着姜恒小心翼翼被人扶着靠坐在床上,就觉得好生辛苦,要想说些什么话安慰她,又不知从何说起。 且说前世他与太后母子生疏,他一进宫当皇上,太后直接来个薨逝。所以母子俩都没什么机会多说话,更别说谈谈往事,说说太后生皇上的艰辛。 此世不同,皇上亲眼看了姜恒怀孕的近乎整个过程,一有疑惑就去问太后:“当年额娘怀儿子也是这样的吗?” 太后也乐得给儿子讲古,就细细与他讲去,母子倒是因此关系更加融洽。 皇上能体谅太后的辛苦,自然也就看得见姜恒的辛苦。 姜恒看皇上在一旁坐着看她,也不说话,倒是盯的她不得劲。索性就把一本活页册塞到皇上手里:“皇上难得有功夫,给孩子念念书也好。” 皇上打开活页册大体翻了一下,只见她将史书里头关于孩童的故事单独整理了出来。比如甘罗拜相,比如曹冲称象,比如司马光的小儿击瓮等都专门挑出来,显然是要给孩子讲的。 皇上看着这些抄录,不免就笑:“你这性子也太急了些,孩子还未出世,就给他备好了各色神童的典故,还念给孩子听?她如何能听呢?”在皇上心里,孩子未出世,就像哪吒一样是个球,不会睁眼更不会听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