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34节(1 / 1)

作品:《妙步生莲

说句实话做人奴仆,虽然比外头的人强,但奴仆在主人家眼里不过就是阿猫阿狗一样的存在,能够有个良家的身份,他也是相当心动。

“两位郎君来了。”驭夫看着那边两个人过来,连忙垂下头去。

萧闵和萧吉换了一身衣裳,毕竟是在孝期做这种事,不光彩,他们脚下步伐匆匆,很快的就上了车。

后门开了,驭夫驾着从门内驶出,不一会儿就消失在夜色中。

大街上很是热闹,因为是新年的关系,城中夜禁暂时解除,道路两旁被摆上了一道的燎火,夜色下道路被照得通亮。

平城地处代地,但是真热闹起来一点都不输给南朝的建邺。卷发面容怪异的昆仑奴在表演着大秦幻术,两道旁人来人往。

不过两人乘坐的车辆没有半点停留直接到另外一边去,城中过年,但灯笼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富贵人家倒是令人在自家宅邸外面摆上许多灯,炫耀自己的富有。

但是过了显贵们居住的地方,外面就要暗许多了。

越往外人,光线就越来越不好。城中有一处桥,夜色越发浓黑,旁边家人手里的灯光只能照到前方一点点。

夜色浓黑,似一只怪兽,将前来的行人吞噬进去。

驭夫手中一紧,口中一声叱喝突然加快一头冲进浓黑的夜幕中。

几息之后,浓黑中马的嘶鸣撕破了寂静。

“啊啊啊啊啊啊——!”惨叫炸开,而后碎裂和水响响起。

平城河面上早已经结冰,但是冰层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结实,偶尔也会有河面冰层上的人突然掉进冰窟窿里的事。

从那么高的桥面上摔下去,就算不摔死,恐怕也要在冰面上砸出一个窟窿来。

其他跟着的家人连忙跑到桥边向下张望。夜色浓黑手里的火把根本就照不了多远。

“噗噗!”下面传来几声扑水的声音,很轻微,但是还能听得到。

这时一阵马蹄敲在地面的声音出来,而且听脚步声,似乎还带了不少人。家人顿时和遇见救星一样扑上去。

那车上的驭夫见着突然有人跑出来,吓了好大一跳,连忙拉住马缰。

“救救人!”家人的口齿都不伶俐了,“我家郎君是东阳王和城阳王,他们不慎落水了!若是能够搭救,一定感激不尽!”

车子里头的何齐听到这话,扬了扬眉梢。他今日在舅家拜访,这么晚了才回来。谁知道竟然能够遇上这件事。

“东阳王和城阳王有孝在身,你是何人,竟然敢冒充两位的名头?”何齐在车里头打了个哈欠,他懒懒的靠在凭几上。

“是真的!”外面的家人已经要哭出来了。

何齐嘴角挑起一抹笑,其实照着这两兄弟的德行,说不定还真的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可是,他为甚么要那么好心的立刻去救人呢?

当年在清河王府里的事,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啊。那两个人不是很厉害么,小小年轻没有任何建树,就封了公,然后更是厉害,直接成了王。

这会威风给他看看啊。

“好,既然说是东阳王和城阳王,你得拿出可信的依据给我看看。不然我也不知道你是不是来讹人的。”何齐故意拖延时间,也故意让这两兄弟暴个丑。

“两位郎君出来的时候没有带啊!”家人已经哭了,“求求多发发慈悲吧!”

何齐嗤笑一声,求他发慈悲真是好笑,他装作沉思了一会,心下估摸那两个已经冻的差不多了。

他点点头,“好吧。”说着,他令家人中会下水的出去救人。他这次出来跟随的家人很多。他好歹是侯世子,不会带上那么几个人。

他这么一声令下,家人们赶紧拎着火把找地方下去到河面上了。

家人已经赶紧的连连给何齐磕头了。

门前冷冷清清的燕王府上,突然来了一群人,来人相当焦急的拍门,不多时燕王府里顿时开始忙乱起来。

萧佻今日睡在书房,荀氏的肚子越来越大了,他要是和荀氏睡在一块不方便。何况这会还在孝期,夫妻同寝,说出去也摘不清关系。

他今日夜里没有半点睡意,外面突然起了声响。

“大郎君,不好了,三郎君和四郎君他们落河了!”外面家人急切的喊道。

不远处蜡烛上灯苗啪的一下炸开。榻上的萧佻缓缓睁开眼睛,“怎么回事?”他从榻上起来,抓过放在一旁的袍子。

**

太皇太后的身体有些不太好,她最近犯了咳血症,太医署的汤药送来喝了之后,恢复的也不明显。最近天子将许多重要的文卷都发到长信殿。

太皇太后掌权了将近三十年,屹立三朝,她不可能将手里的权力外放。哪怕天子处理的那些政事,她也要知道的清清楚楚。在宫廷中早给她上了记忆深刻的几课,最能长久的,不是所谓的养育之恩,不是所谓的男女之情,而是实实在在的,手里的权力。

当年的李氏得宠如何,李氏的存在甚至还比不得拓跋家的所谓规矩。

唯有权力,只有掌握了权力才可以在深宫中保全自己,保全自己的一切。所以哪怕身体不适,御奉也说她的身体需要静养,她也要挣扎着起来。

“太皇太后还没有醒?”外头的天色已经大亮,但是太皇太后依然没有醒来。

今年的冬日,太皇太后格外的嗜睡,而且步伐也没有之前那么稳健,有时候还需要宫人搀扶。

“还没醒。”中官看了一眼帷帐那边压低了声音,“人老了就爱贪睡。”

“燕王都在那里等了半天,跪在雪地里看着怪可怜的。”另外一个中官感叹道。

一大早的,燕王就到东宫求见。在宫门那里就跪下了。

今日下了大雪,宫道上有专门清扫雪花的中官和宫人,但是打扫干净之后,不一会儿道路上就又被蒙上一层薄薄的雪花。

萧斌跪在那里,石砖上的冰冷透过了层层衣物,冰冷刺骨。

来往的阉寺和宫人私下里偷偷的打量他一下,然后走掉。

长长的宫道上,一个年纪较大的中官快步走来。

“太皇太后召您过去。”中官对萧斌很客气,和颜悦色的。

萧斌听到之后,挣扎着起身,结果因为在地上跪了太久,起来的时候还身形不稳,差点就向前扑倒。亏得中官眼疾手快一把搀扶住他。

“多谢。”萧斌道了一声谢后,跟着中官就向长信殿而去。

太皇太后今日醒来之后,中官就说燕王已经在宫门处等候已久了。太皇太后对自家人还是比较宽容的,听说是弟弟前来,连忙让中官去召他进来。

太皇太后整理好仪容之后便坐到了床上,她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身体的虚弱,或许冬日过去之后,就会好多了。

这么想着的时候,萧斌已经进来了。一见这个弟弟,太皇太后就大吃一惊,萧斌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但平日保养不错,看上去比实际年纪要年轻许多。但是方才他进来的时候,老态尽显,而且原本乌黑的头发里竟然有一半以上成了灰白。

“你这是怎么了?”太皇太后蹙眉问道,她是不信萧斌这样子是因为丧妻之痛弄出来的,萧斌和博陵长公主之间的感情是个甚么样子,她再清楚不过。

“太皇太后!”萧斌一进殿内,不等宫人给他茵蓐,直接就跪在了地上,“臣……有罪!”

萧斌此刻没有将上首的那个女子当做自己一母同胞的姊姊。而是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

“怎么了?”太皇太后蹙眉问道,“你起来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她这一声叱喝吓得萧斌更加不敢起来。萧斌跪在那里瑟瑟发抖,对着太皇太后连连磕下头去。

“臣有罪,臣有罪!”

“到底是甚么事?”太皇太后见着萧斌如此,心底突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回禀太皇太后,昨夜里,”萧斌艰难的开口,太皇太后将那两个孩子挂在自己名下,但是如今却出了这样的事。

“三郎和四郎两个孩子偷偷跑了出去,结果夜黑,马车一头扎进河里……”

萧斌也是事情发生之后才知道的消息,人被拉回来的时候,已经不行了。

“甚??!”太皇太后眼前发黑,她呼的一下从床上站起来,双眼死死的盯着萧斌,胸口一起一伏,“你再给我说一遍。”

萧斌当场就吓得头都贴在地衣上了,“三郎和四郎昨夜里掉到河里去了,四郎被救上来的时候就不行了。三郎,三郎到现在都还没清醒过来,腿在水里泡久了,疾医说能不能保住还不一定。”

“……”太皇太后听到这话,身子就摇晃了两下,她双眼发黑,一阵眩晕,天旋地转间,眼前一切都染上了一层血色,她盯着弟弟那张嘴一翕一合,说甚么她也听不清楚了。两眼一翻直挺挺的就向后面倒下去。

“太皇太后!!”旁的中官和宫人见状尖叫,几个冲上前将太皇太后扶起来。顿时长信殿内乱成一锅粥。

东宫病倒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西宫,拓跋演听闻太皇太后晕倒,连忙抛下一众的大臣赶过来。

长信殿内安静的落下一根针都能清楚的听见。寝殿那里太医署的御奉在诊治,皇帝来了之后,死寂一样的长信殿终于活了起来,那些宫人中官纷纷跪倒行礼。

拓跋演看都不看那些宫人,直接大步走入殿内。

“怎么回事?”拓跋演看向一个在太皇太后身边服侍的中官。

中官上来将今日发生的事给拓跋演说了,拓跋演听后深深蹙起眉头,“那么燕王呢?”

“燕王到这会都还跪着呢。”中官说起句,都不知道要说甚么才好,两个在嫡母孝期就出去吃喝玩乐的浪荡子弟,死了就死了,没想到燕王还跑到宫内向太皇太后请罪,而太皇太后反应也奇怪,竟然直接就晕过去了。

哪家姑母疼爱侄子,也不会到这种地步。

“让燕王先回去吧。”拓跋演说道,“燕王年纪大了,那么折腾受不住。”

“唯唯。”中官闻言领命去了。

过了一会,御奉出来了,御奉见着拓跋演拜下来,“臣拜见陛下。”

“起来吧,太皇太后怎么样了?”拓跋演直接就让御奉起来,他面上神情焦急,端得是一个关心祖母的乖孙子。

“太皇太后真阴素亏,正气不足,加上尺牍思劳过度,以至心肝火炽,内风旋动,气血逆于上,阴阳失调。”御奉说这话的时候,背上冷汗直流,他去看的时候,发现太皇太后心肺肾三脏阴阳失调,惊怒之下,血随气逆,挟痰挟火,窜走经络,蒙蔽清窍,从而导致猝然仆倒昏厥。

“……”拓跋演看着他,过了一会他抬头看了看寝殿那边,“你的意思是,太皇太后……”

拓跋演读过一点医术,虽然不是精通医理,但御奉说的那些话他还是听得明白。

接下来的话,御奉不敢说明白了。但是顶着天子的目光,他不敢有所隐瞒,“太皇太后这次怕是不妙,恐是中风之症。”

太医署来了好几个医正,这个结论是几个医正和御奉一起会诊之后得出的结论,太皇太后眼下昏迷,可是从脉象和舌苔面色都能诊断的出来。

“……朕知道了。”拓跋演留下这么一句,就往寝殿走去。

寝殿内浓厚的熏香和药味混在一起,味道格外的怪异。宫人和中官见到拓跋演进来,呼啦啦的就归了一地。在一旁的医正也跪了下来。

“都起来吧。”拓跋演抬了抬手,径自走到太皇太后病榻前。

太皇太后面上是病态的赤红,拓跋演记得医书上也记载过这种病症的症状和脉象,他看了回太皇太后的面色,和记载的是能够合上了。

“好好服侍太皇太后,不得有半点差错。”拓跋演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他背对着众人,殿中的人哪一个敢直视天颜?

拓跋演看过一回之后就坐在外面,等待太皇太后清醒,有些是,他要亲眼看到才能够放心。

过了好几日,太皇太后终于醒过来,但是她浑身上下已经动不了,而且还口眼歪斜,张开口想要说话,口水就从嘴角里淌出来,喉咙里发出的都是咿咿呀呀模糊不清的叫声。

这么过了一段时间,没有半点改善之后。东宫中风病重无法理事的消息不知道从哪里就这么溜了出去。

中风这种病症,几乎就没有治愈的,只能躺在眠榻上等死。这样一来,原本还在观望的大臣已经明白如今自己该怎么做了。

皇帝是正统所在,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多年,但对外发布的政令都是用天子的名义。她大权在握,可是如今她瘫在长信殿,手里的权力被收回去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甚至朝堂上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

天子对太皇太后的那一套没有任何改弦易辙的想法,甚至对那些后党也是安抚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