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96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这就是外孙女没有藏私, 才会有的结果。

宋启正点点头:“这就好, 等宋羡回来,还得让他照应着定州、祁州。”

陈老太太有些惊讶:“将军这是要出去?”

宋启正道:“朝廷命北方兵马去泽州, 一起围剿鲁王,我递了奏折自请前往, 这往后北方的事务都交给宋羡和良辰了。”

陈老太太知晓宋启正的意思。与朝廷一起攻打鲁王,不怕战事艰难,就怕有人背后用那些阴谋诡计,想一想皇帝对广阳王的那些手段, 让人不得不防。

说了一会儿话,宋启正起身告辞,他还要带人回定州做些安排。

宋启正离开之后, 陈老太太道:“到底也是心疼自己的儿子。”

宋老太太冷哼一声:“都是他自己造的孽,就让他慢慢还吧, 就算羡哥儿永远不原谅他,我也不会替他都说一句好话。”

父子之间没有永远的仇,宋启正最大的错就是没有善待宋羡生母,听信谣言让宋羡生母背负冤屈。

虽说是中了萧兴宗的计,但换了个人未必如此,到底还是自己的性情使然,才将路走成这般模样。

宋老太太说完停顿了许久道:“在我跟前的时候, 他不是这样的,不知什么时候就变了,我看是在外冲昏了头, 现在想明白了, 转头找家门,哪有那么容易找到?”

陈老太太不知该怎么劝说, 毕竟这是宋家的家事, 他们不是羡哥儿,没经过那些,没有立场说合。

宋老太太挥挥手:“不提这些糟心的,咱们说说好事。”

陈老太太看向宋老太太:“有什么好事?”

宋老太太笑着道:“良辰他们在越州一切顺利,还不是好事?”

陈老太太心里一动:“您这是有什么话故意藏着呢。”

“这话不该我说,”宋老太太道,“等一会儿孩子们回来了,你就知晓了。他们就是提前知会了我一声,让你有些准备。”

会是什么好事?陈老太太思量着,不由地睁大了眼睛:“是不是……家里要添丁进口了?”

高氏也回过神来,莫非是良辰有了身孕?两个人成亲也有段日子了,还真的有可能。

宋老太太笑出声:“也是,也不是,你就再等一等,有半个时辰就差不多了。”

陈老太太道:“您也跟着他们一起胡闹。”

宋老太太佯装正色地点头:“这件事我做不得主,否则一准儿先跟老姐姐说了。”

陈老太太看宋老太太的神情,就知道这事不简单,不过她还想不出的究竟。

几个人一起说话,时间也过得快,陈老太太喝了两杯茶,管事就来禀告道:“谢大老爷他们一起过来了。”

宋老太太笑着向陈老太太点头:“多亏你来了,这才能将绍元他们来府上,我也跟你一起沾沾喜气。”

外面脚步声响起,宋老太太先看到了谢绍元,她正要往后寻外孙女,结果从谢绍元身后走出一个人。

陈老太太笑容立即僵在了脸上,她仔细地看着那人,不知不觉中已经站起身向外走去,高氏忙上前搀扶。

两个人对望了许久,杨姝音上前几步,跪在了陈老太太面前。

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兴

陈老太太没说出话来,上前将杨姝音搂在怀里。

过了许久,陈老太太才哑声道:“你这两个孩子,一个比一个让人揪心,在外面做什么?怎么就不知道回家?”

杨姝音哽咽着:“是女儿不好。”

陈老太太道:“还走不走了?”

杨姝音道:“不走了。”

陈老太太伸手将杨姝音扶起来,看着她脸上的疤痕,伸手摸了摸:“没事,受点伤也没关系,娘也能认得出来。”

杨姝音点头。

陈老太太又看了一会儿:“这不是做梦吧?”

“不是,”杨姝音伸手擦掉陈老太太脸上的泪水,“女儿真的回来了。”

陈老太太想要笑,笑容没出来之前,泪水又滴在杨姝音的手背上,她伸手再次搂住了女儿的肩膀:“怎么不与我说,早知晓,我就去接你。”

杨姝音道:“女儿该自己找回家。。”

陈老太太抬起袖子给杨姝音抹泪:“没想到,有生之年,我还能见到自己的女儿,看来我们娘俩这辈子缘分还未尽。”

“以后还长着呢,”杨姝音道,“女儿好好孝顺您。”

陈老太太转头去看宋老太太,发现宋老太太正在偷偷抹泪:“快去拜见老亲家。”

杨姝音和谢绍元双双上前给宋老太太行礼。

陈老太太站在旁边看着笑。

谢良辰和陈子庚上前一左一右拉住陈老太太。

“祖母,”谢良辰道,“母亲被人救到了一处岛上去,那岛上被看管着,母亲送不出消息。”

陈老太太听到这里道:“所以都是真的?”

“是真的, ”陈子庚道, “不是在做梦。”

陈老太太深深地吸一口气,心头一阵阵,又是欢喜,又是酸涩, 欢喜的是女儿回来了, 酸涩的是不知是不是大梦一场。

平日里脑子清明的陈老太太,这一刻觉得自己糊涂起来。

谢良辰和陈子庚扶着陈老太太坐下。

宋老太太安抚亲家:“你看看, 这是不是大喜事?我有没有骗你?若是早与你说了, 你定然觉得是假的,倒不如你亲眼瞧见。”

陈老太太盯着杨姝音:“就算亲眼瞧见了, 也不知晓真假。”

宋老太太笑道:“回去睡一觉, 第二天就相信了。”

大家说了好一会儿话,高氏还没回过神,就那样痴痴地愣着,盯着杨姝音仔细地看, 她嫁到陈家村时, 谢绍元夫妻还没离开镇州,她是亲眼见过陈家大姐的, 大姐还给了她缝了件衣服, 绣了一双鞋。

那衣服和鞋子她没舍得穿几回, 后来村中没有吃的, 她拿去跟人换了糠皮。

这几年村里好起来, 高氏不止一次后悔, 如果当时没有把东西卖了, 是不是还能给良辰, 让良辰留个念想?

没想到有一天还能见到大姐。

就这样想着,呆愣着, 身边有人与她说话,她都听不到, 直到杨姝音站在她面前,高氏才张嘴喊了一句:“大姐。”

杨姝音应声。

高氏如梦初醒,双手拉住杨姝音的手臂:“真是你,你没死, 你还活着……我的天,这么多年你咋过的啊?这脸上的疤是怎么回事?是被谁害成了这样?”

“你不知晓,大伯母做梦都喊你的名字, 你的小名是阿音对不对?我听到过好多次,我还瞧见大伯母偷偷掉眼泪, 还骗我说沙子进眼睛里了。”

听到高氏的话,陈老太太愈发觉得自己不是在做梦了,梦里的大家伙儿不会这么真,高氏净讲这些……惹得她又想哭了。

宋羡走到谢良辰身边,谢良辰只觉得手上一暖,被宋羡的手指轻轻地勾住了指尖。

“走吧,”宋老太太站起身, “在我这里站一脚就好了,我陪着你们回陈家村。”

宋羡和谢良辰去搀宋老太太,谢绍元和杨姝音扶起了陈老太太。

众人一路往外面走去。

大家都上了马车, 高氏才注意到自己跟陈子庚坐在同一辆车上。

高氏感叹道:“你们这一趟能找到大姐比什么都值了, 宋老太太说喜事,我还以为是你姐姐怀了身孕。”

马车到陈家村停下, 陈老太太先下了车, 门口的陈家村村民瞧见老太太立即道:“您回来了?这是……带了亲家老太太一起回来了吧?”

杨姝音没有下马车,看着母亲背着手与大伙儿说话。

直到听见陈老太太道:“回来了,都回来了,我女儿也回来了。”

杨姝音这才从马车上走下来。

陈家村的人还没反应过来。

“是良辰回来了吧?”

“阿姐回来了吗?”村中的孩子们也跑出来。

陈老太太点点头又摇头:“我的阿音回来了。”

杨姝音走上前搀扶起了陈老太太的手臂。

这一天陈家村的人记得清清楚楚,陈老太太满脸笑容,虽然没有像往常一样露出豁牙,但隔着老远都能感觉到陈老太太的欣喜。

还是后背略有些佝偻,但整个人好像高了一截似的,好像无时无刻都在告诉大家伙儿,这老太太不容易,硬是将自己的女儿、女婿、外孙女都等回来了。

陈老太太一路与大家说着,村子里年纪大的都见过杨姝音,年纪小的也知道这位是广阳王郡主。

这一路走得格外慢,大家哭着、笑着,好像要将这些年的光阴,用这几步的功夫都回溯一遍。

回到院子里,陈老太太没让旁人跟着,自己进了灶房,一手拿着柴禾,一边跟灶王爷说话。

杨姝音站在门外,隐隐约约听到陈老太太说话的声音。

“多谢您照应着,阿音也回来了。”

“无论将来去了哪里,这灶台永远都不会换,我一辈子给您烧柴禾,日子好了,我还得将这灶台收拾得更体面,让您也得住的舒坦。”

“虽说心愿都实现了,您以后还得在这儿,保着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

“一会儿我给您蒸米糕。”

听着那动静,杨姝音的眼泪又落下来。

估计外祖母与灶王爷说完了话,谢良辰这才与杨姝音走进去。

“外祖母要做什么?”谢良辰道。

“做点米糕,”陈老太太道,“多做点,给每家每户都送去些,让大家都沾沾喜气。”

“我来做吧!”

谢良辰就要动手,却被陈老太太按住。

陈老太太正色道:“我与灶王爷都说好了。”

谢良辰不由地抿嘴笑,哪里是灶王爷爱吃,外祖母是觉得母亲爱吃她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