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87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孟肃去安排事宜不说,鲁王那边很快知晓消息,李陶与人在海上大动干戈,李陶带着的几艘船损失惨重,甚至调动了战船,这样大动干戈却没有查出对方的身份和意图。

鲁王很是信任李陶,但这次的事让他十分失望,他仔细地听身边副将禀告。

副将道:“李大人请海州、楚州、泰州知州帮忙查沿海一带有没有船只出没,又让船只每日在海上寻找那些人踪迹,现在还没有线索。”

鲁王听到这里微微皱起眉头:“他调动了那么多人?”

副将应声:“听朴寿说,能动用的都用了,那些人如此算计李陶他们,私底下与藩商来往,放出话说,要将李陶取而代之,以后大齐内的货物全由他们买卖。”

副将看了看鲁王的神情:“也怪不得李陶会着急,李陶说他定会抓住那些人,不能让王爷的心血毁于一旦。”

鲁王沉默了许久,淡淡地道:“你说,几个知州没有查出什么?”

“没有,”副将道,“可能是那些船没有在那几个州靠岸。”

鲁王接着问:“战船赶到的时候,那些船只就离开了?”

“是。”副将躬身道。

鲁王伸手拿起了桌案上的箭,听说这就是那几艘船上射出的箭矢,看起来与朝廷用的不同,一看就是民间作坊做的。

当真是没有留下任何的线索。

副将低声道:“李陶写文书求助,请王爷派更多人手给他,他定会在短时间查个清清楚楚。”

鲁王看着副将:“李陶从前不是冲动的人,为何这次突然这般,我不是说过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战船吗?”

副将怔愣片刻道:“可能是那些人频繁挑衅,那些人与藩商说了那些话之后就在海上埋伏李陶。”

“这就是奇怪之处,”鲁王道,“既然想要取代李陶,为何不暗地里动手,非要李陶有所警觉?李陶总会独自带船出海,那些人手中有火器有箭矢,那时候偷袭李陶,李陶焉有命在?”

“为什么要等李陶带着人手上门,又煞费苦心困住李陶,让李陶派出战船?”

被鲁王爷这样一说,副将有种错觉,仿佛那些人用的是兵法战术,激怒、诱敌、探听虚实……李陶显然已经陷入其中。

“难不成不是海盗?”副将道,“一定不是海盗,海盗不会做这样长久的买卖。”

难不成是李陶败露了,有人想要查清楚李陶等人在海上到底在做些什么?副将不敢深思。

副将心头一跳:“若不然属下立即吩咐李陶藏匿起来。”

“若那些人是为了探查,早就将一切摸透了,”鲁王道,“就算藏匿也没有用处。”

副将道:“那我们……”真的被人发现了,可不是小事,可能会因此查到王爷。

鲁王道:“去查清楚,李陶可能都泄露出了什么。”他藏匿兵马、战船、军备的地方不止一处,真的被人盯上了,要么将那些人全都解决了,要么就要自断一臂。

鲁王走到书房展开舆图仔细看,沿海不少州、县都是他的人手,从海州一路往南,除非那些人一直漂在海上,若是靠岸就应该会被卫所察觉。

李陶有一点没错,首先要弄清楚那些人的来历。

鲁王将视线落在几处州、县,那些地方的官员没有投靠他,他要先从这几处开始查,看看他们有没有异常的动向。

这件事不似李陶想的那么简单,恐怕那些人是有备而来。

鲁王盯着越州,眼前浮现出孟肃的模样,这些州、县的官员,孟肃最为难缠,还好他早有准备,一直让明州知州盯着孟肃,是时候让明州知州前去打探消息了。

……

孟肃正在衙署二堂里看公文,就听到属下来禀告:“明州知州来了。”

孟肃忙起身相迎。

两个人互相行礼之后坐下。

风尘仆仆的明州知州便急着开口道:“沿海的卫所有没有传消息给你?”

孟肃一怔:“赵大人是发现了什么?”

赵知州盯着孟肃:“你真不知道?我才从卫所过来,有人瞧见几艘大船在你这边停留。”

第四百四十四章 故技重施

孟肃略带紧张的神情从眼睛中一闪而过,虽然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但赵知州还是看了个清清楚楚。

果然如此。。。

赵知州似是终于将眼前的迷雾吹散了些,藏在后面的东西将要露出真容。

赵知州哪里肯放过,他盯着孟肃:“你可知晓象山知县在海上走私运之事?我以为你是个通透的人,没想到也与他们这些人一样走上糊涂路。”

孟肃立即道:“我不会做这样的事。”

“我觉得你也不会,”赵知州仿佛第一次认识孟肃,“你现在就将戍边的将领唤来,我亲自来问。”

说完这话,赵知州又觉得不对,他站起身:“你们越州的船只都在哪里?这些日子有没有下过海,我带着人亲自去查看,我们明州管辖之地曾见过大船向越州方向而去,既然我是明州知州,就要查个清清楚楚,才能向朝廷禀告。”

赵知州等到孟肃说完话就要离开,谁知道孟肃沉默了许久才道:“今日天色已晚,赵大人想要查,还是明天一早过去吧!”

“我不能离开太久,”赵知州道,“你应该知晓规矩。”

孟肃依旧不说话。

赵知州顿时来了脾气:“好,你不肯让人带我前去,我就自己去。”

“赵大人,”孟肃也强硬地道,“这里是越州,您没有权利插手越州的事,还是请回吧!越州的公务我自会处置,就算有什么差错,我也一力承担。”

“荒唐,”赵知州失望地看着孟肃,“真没想到你会变成这般模样。”

孟肃吩咐下属:“送赵大人。”

赵知州冷冷一笑:“从前我以为你会有所作为,亏你上表朝廷设市舶使,我还跟着一起上奏折……”

赵知州说着甩了甩袖子,这一刻孟肃眼睛中闪过几分歉意,最终还是没有留下赵知州。

赵知州仿佛急着回到明州上奏折,带着人一路出了越州。

赵知州离开之后,孟肃出了衙署,径直向城中的一处院子走去,打开院子门,就瞧见了守在那里的常安。

孟肃向常安点了点头,紧接着跨入了院子中。

这一切都被跟在后面的眼线看得清清楚楚,生怕被人发现,眼线没敢过多逗留,快步离开了这条巷子,在城中转了两圈确认没有人瞧见之后,他换了衣服,出了城。

天刚黑下来,赵知州和眼线一前一后走入了一处庄子。

鲁王身边的管事坐在书房中,听赵知州和眼线说话。

赵知州道:“那船应该是孟肃派出去的,我提及船只,孟肃竭力遮掩,之后又不肯让我去查看船只情形,显然船只在与李陶对阵时受损还没来得及修好。”

眼线道:“赵大人走了之后,孟肃离开衙署去了一处宅子,我看到开门的是宋羡身边的常安。”

常安是宋羡身边的护卫,常年只跟在宋羡身边,如今常安在越州,也就是说八成宋羡就在这里。

一切好像都清晰了,管事不敢耽搁,立即让人将消息带给鲁王爷,王爷可能猜的没错,孟肃和宋羡这样作为,可能不光是为了李陶。

这样的发现非同小可,管事感觉到了恐惧,眼下能够解决宋羡的也只有王爷。

管事吩咐道:“盯着孟肃和宋羡的一举一动,现在既然知晓是他们在捣鬼,就派人藏在越州海边的渔村中,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吩咐眼线也好,派蛙人也罢,一定找到那几艘船,确定船是否有破损。若是这些船只再下海,我们要立即知晓。”

安排好这些管事离开庄子,因为获知了一个巨大的秘密,他连一口气都没缓,一直奔回鲁王身边。

“出事了?”鲁王看着管事苍白的脸,“找到是谁了?”

管事顾不得喘匀了气,禀告道:“是宋羡,是宋羡和孟肃联手。”

鲁王并没有露出诧异的神情:“知道了。”

管事怔在那里,他抬起头仔细地看鲁王,鲁王已经收回平日里那对万事都浑不在意的神情,脸上也没有了爽朗的笑容,而是变得无比的严肃。

管事心里“咯噔”一下,上次他见到鲁王这般模样,是先皇驾崩,当今皇上登基。

那一次鲁王失策了。

照鲁王的计划,离间当今皇帝和广阳王,让皇帝亲手除掉广阳王后,他会在先皇面前透露出实情,先皇看清楚当今皇帝的真面目,知晓这个儿子并非敦厚之人,定会为大齐重择储君。

没想到先皇的病症来势汹汹,就此一病不起,躺在病榻的那段日子,几乎没有清醒过。

如此情形下,根本无力回天。

鲁王苦苦安排的一切全都付诸东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当今登上皇位。

从那以后,鲁王就悄悄地布置如今的一切,一面在海上屯兵,一面在皇帝面前露出憨蠢的模样。

一次谋事不成,可以再来第二次,那个位子值得如此。

这些年鲁王就算在心腹面前都是满脸笑容的模样,今天晚上,鲁王说话的语气仿佛不在意,却整个人都沉下来。

“王爷,”管事道,“我们该怎么办?”

鲁王道:“李陶办事不利,杀了一个叫刘熙的人,此人的堂弟与谢绍元交好,宋羡可能是因为刘家知晓了这桩事,不知怎么就怀疑到了我头上,但这么短的时间,他们手中证据不足,所以在海上引李陶上当。”

管事印证了自己的猜测。

鲁王接着道:“京城没有消息传过来,皇帝应该尚不知晓此事,否则孟肃和宋羡也就不会如此小心。”

至于为何没有禀告朝廷,可能是这件事没有查明白,也可能……

鲁王冷笑一声,宋羡想要立下大功,牵扯到他,就要多几分耐心,掌握确实的证据。

“幸好是宋羡,”鲁王淡淡地道,“宋羡不知晓,皇帝因为广阳王的事,一直对宋羡也有猜忌,而我之前又吩咐人一直提点皇帝,宋羡不可信。”

“宋羡再厉害比起之前的广阳王如何?如果让宋羡在北方养了三五年,或许我就束手无策了,现在不同……当年离间广阳王和皇帝的手段,现在再用一次一样有用。”

“广阳王……遇到我,算是他们的命数,好不容易有后辈逃脱,现在又要由我亲自送他们一家团聚。”

第四百四十五章 发疯

其实这件事很容易处置。

鲁王吩咐明州知州,假意装作要弹劾孟肃,四处搜找证据。

这事必然传到孟肃耳朵里,换了旁人可能孟肃会怀疑,不知会不会是他的眼线,但明州知州不同,明州知州素有名声在外,在任上没有任何错失,而且与孟肃走动的还算亲近,很多次孟肃上奏朝廷时,明州知州都从旁支持。

加上两个人同出一榜,彼此也算惺惺相惜,在孟肃心中赵知州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官。

鲁王想到这里又觉得很可惜,如果没有闹出这些事,他完全可以暗中解决了孟肃,他已经让季远与孟家联姻,慢慢地季远会顶替孟肃,用不了两三年,就不声不响地将一切解决。

可惜了,因为宋羡的事,王家败露,季远因为有这样一个舅舅,孟肃就不想再将女儿嫁给季远,这条路走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