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82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宋羡淡淡地道:“那要看看你到底是不是皇上派来的人。”

宋羡说着看向孟肃:“孟大人,让人先将府中女眷带出,再去验他带来的公文。”

……

孟府外。

李佑和中官站在那里等消息。

这次皇上命李佑带人前来越州,是想要查问孟肃和宋羡之事。

殿前司的人亲眼看到宋羡去了孟肃府上,再加上李佑之前查到的一些线索,已经有足够的理由提审宋、孟二人。

中官低声道:“李大人以为两人私底下是否有所图谋?”

李佑皱起眉头:“没有凭据,也没有审问,还不知晓。”

这话才说完,李佑就看到殿前司的人慌慌张张前来回话:“宋羡抓了都点检大人。”

中官面色一变:“这还不是谋反?”

第四百三十六章 敢不敢

李佑看了内侍一眼,眼睛里的肃穆让内侍心里一沉,闭上了嘴。

“中官慎言,”李佑道,“你可知‘谋反’两个字有多重?出了差错,无论是你还是我都担不住。”

内侍被说得脸一红,他也是一时失言,要怪只能怪他从京中来之前思量太多,揣摩皇上派差事的意思。

明明让殿前司前来,为何又派内侍?李佑大人年轻时就随皇上征战,一直都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如今出来办事皇上却不放心,就因为李佑大人从镇州回来之后,曾举荐过宋羡……

内侍这样一想就明白了,他必须盯着宋羡,不能放过任何风吹草动。

刚刚听到宋羡与殿前司动了手,他一时心急,这才脱口而出,弄不好就会被李佑当成把柄。

内侍有些后悔,但宋羡怎么敢拿下殿前司的人?他之前说服李大人,让都点检先去查看情形,就是怕李大人徇私,没想到闹出这样的事端来。

不等细想,内侍追着李佑进了孟家大门。

“大人。”

常安正要护着孟长淑离开,看到了李佑,脸上露出惊诧的神情:“李……大人……真的是您……”

李佑皱起眉头看着孟家院子的情形,不管是孟家人还是宋羡带来的人全都如临大敌般,就算宋羡有错,也不会立即将他论罪,何至于如此?

李佑道:“你们在做什么?”

“是李大人。”

孟家管事先欣喜地喊出声。

常安也回过神吩咐道:“快去告诉老爷和宋大人,方才那几个真的是殿前司的人,李大人不会有假。”

孟家管事得了信急忙向宅子里走去。

李佑也不去问常安,抬脚进门去寻宋羡和孟肃。

跟上来的内侍也发现了蹊跷,孟家管事话里的意思,像是不相信之前那些是殿前司的人。

这是为什么?为何宋羡和孟肃如此紧张?难不成这里面还有什么内情?

“宋羡,”李佑皱起眉头,“你在做什么?放开都点检。”

宋羡亲眼看到李佑之后,就收回了手中的长剑。

都点检额头上的冷汗紧跟着滑落:“李大人,宋羡不分青红皂白就动手挟持属下。”

宋羡仍旧面色平静:“都点检可是在没问话之前就向我们拔刀?要说动武,都点检在先。”

都点检一时语塞,刚刚紧张之下,他脑子一片空白,如今回想一遍终于捋清了来龙去脉:“是孟知州有意藏匿宋节度使,我们才会这样做。”

“是隐瞒,还是先要比对你公文上的印鉴?”宋羡淡淡地道,“都点检要说清楚。”

都点检硬着头皮道:“分明就是想要遮掩。”

宋羡目光更冰冷了几分,都点检仿佛又感觉到那剑锋紧紧地贴着他的脖颈,他浑身汗毛竖立,下意识的向李佑这边又走了两步。

孟肃道:“我与这位都点检不曾见过,只是想要先比对印鉴,核实诸位的身份之后再做计较。”

“不要怪我与宋大人小心,眼下我们不得不如此。”

李佑沉声道:“你们到底在做什么?”

孟肃看向书房:“李大人,容我去书房里禀告。”

内侍也要跟着李佑一起进门,孟肃有些犹疑,看向李佑:“大人,此事非同小可,除非皇上信任之人,否则……我们不敢多言。”

皇上派他们来查宋羡和孟肃,孟肃却反过来阻拦他,内侍刚要不悦地开口,李佑道:“这位黄中官是杜正派来的。”

孟肃听到这话才点了点头。

书房门重新关起,都点检带着人站在门外看守,宋羡带给他的威压到现在还没完全散去,他一点都不想进那屋子。

李佑坐下,孟肃就将阿菁案子的文书递给李佑查看。

内侍不知晓那文书上都写了些什么,只觉得李佑的眉头越皱越深,到了后面脸上隐隐有了怒气和官威。

“这是真的?”李佑终于开口道。

内侍忙上前将文书接过去查看。

孟肃道:“这文书都可以查证,阿菁和弟弟也被我们妥善安置好了,李大人还不相信,我们可以坐船去那岛上查看,岛上还有没有收殓完的尸身。不过若是想要查这桩案子,还是不要打草惊蛇,要偷偷前往,尽量避开卫所的人。”

“出了杨五那些事,又听说这些……不怕与李大人说实话,我如今不敢随意相信旁人。”

李佑道:“所以你们觉得殿前司的人也是旁人假冒的?”

宋羡接口:“我们刚刚查到一点端倪,立即就有殿前司的人上门,不肯让我们查看引荐就动了刀,若我们真的束手就擒,还不知会有什么罪名扣上来,那些人在海上已经横行霸道,俨然是一方霸主,真的察觉我们找到证据,定会出手阻拦,冒充殿前司不是不可能。”

内侍想要质疑宋羡,但他刚刚看过手中的文书,宋羡又不是空口无凭,而且照这么一推断,宋羡和孟肃会有这样的反应好像才顺理成章。

宋羡接着道:“否则我不会向殿前司的都点检动手,我虽然前来越州,但除了随身三个家将之外,没有带一兵一卒,这样挟持都点检又能做些什么?”

李佑道:“你只带了三个家将?”

宋羡道:“兵马不能离开戍边之地,这是朝廷的规矩。李大人只需让人去查问就能知晓。”

李佑看向孟肃:“你们这段日子见面就是为了这桩事?”

孟肃应声:“是宋节度使先遇到一桩案子,又发现账目不对,怀疑有人海上走私运,因此找到了我,没想到这样一追查,竟然查到了这些。”

李佑道:“你们为何不上报朝廷?”

宋羡神情坦然:“没查出端倪之前,我们不能随意妄言,查出实情之后,我们不敢轻易禀告。”

不敢两个字,让李佑心里一惊:“你们……”

宋羡道:“当年一个村的百姓被杀,不过就是调离了两个副将,如今就算查到岛上的惨状,只怕就止步于海州知州,无法让真相直达上听。”

李佑盯着宋羡:“你怀疑还有更多人参与其中?”

宋羡也瞧着李佑:“李大人敢不敢试一试?”

李佑道:“试什么?”

“真的查出端倪,”宋羡道,“真相可能也进不了京。”

内侍顿时感觉到一阵寒意,仿佛大齐王土,还有皇上掌控不了的地方。

第四百三十七章 真相

“李大人,这件事可怎么办啊?”

内侍追着李佑问个不停,这要怎么办才好?遇到的事怎么与说好的不一样了?出来的时候他准备的那些好像全都排不上用场了,现在赶回去问干爹还来得及吗?

干爹啊。

内侍想到杜正,眼泪就想往下淌,这可苦死孩儿了,您是想要孩儿升迁,没准儿一不小心送孩儿上路了。

不过内侍再怎么思量,干爹杜正也不会凭空收到这些讯息,眼下唯一的救命稻草也只有李佑了。

李佑淡淡地道:“原原本本禀告给皇上。”

内侍自然知晓要这样做,可怎么禀告?如何禀告?

李佑看向内侍:“中官大人不是怀疑宋羡谋反吗?既然怀疑谋反,就要将宋羡和孟肃身边的人仔细盘问一番,这院子里的纸张全都封存拿回去查看,将所有与两人有关的信函、文书都整理出来呈给皇上,如果中官大人觉得不妥,我可以避嫌,请当地衙署来帮忙。”

内侍藏在袖子里的手冰凉,他开始是怀疑宋羡,但宋羡说了那些之后,又听说了杨家村的案子,他怎么可能还做这样的思量?

很有可能弄个翻天覆地也查不出任何证据,就算皇上乐于见到这样的情形,若是得到结果发现宋羡是忠心耿耿为朝廷,那么不管是他还是都点检,都有利用职权欺压忠良之嫌。

他们可是没有证据就轻易羁押了一个节度使,一个知州。

最好的结果也是前程尽毁。

内侍这次想哭都哭不出来了。

李佑道:“那我出去等中官大人的消息。”

内侍恨不得立即就跪下:“不用,李大人不用避嫌,也不用请衙署其他人前来,我们带的人手足够多。”

比起闹大,还是闹得更大,内侍选择了前者。

“李大人,”内侍声音中带着几分恳切,“要不然这件事……我们再斟酌一下。”干脆不要搜检了。

李佑看向内侍:“中官说过谋反,本官不能当做没听到,若是不小心遗漏了什么,这个罪责本官承担不起。”

中官脸色苍白,耳边再次响起李佑提醒他的话,你可知谋反这两个字到底有多重?现在他知道了。

李佑吩咐了中官,又转身回到书房里。

当着宋羡和孟肃的面,李佑道:“你们说的事,我不敢决断,需要禀告给皇上,但若是依照你们所说,这桩案子暂时不能让人知晓,那么今天发生在孟府的事,也不能告诉旁人。”

李佑说着看向宋羡:“宋节度使私底下前来与越州知州见面,又与殿前司的人起了冲突,有些事不得不查。”

只有将两个人查的清清楚楚,宋羡和孟肃对海上的猜测才更加可信。

宋羡和孟肃四目相对,从彼此眼睛中都看到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