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64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宋羡道:“是谁让你们来的?”

“这……”老翁下意识地去看不远处的衙差。

那些衙差是前朝留下的人手,伪王被抓之后,他们就战战兢兢,生怕宋羡与他们算账,听说宋羡前来了,为了讨好宋羡,就让所有百姓都出来迎节度使。

宋羡顺着老翁的视线看了一眼,那几个衙差差点就此跪在地上。

宋羡收回目光,继续询问老翁:“朝廷的赈济粮可能吃饱?”

“吃饱了,”老翁道,“赈济粮够用,再也不用饿肚子……”

老翁的话还没说完,就感觉到干瘪的肚子被人碰了碰,他昨天就吃了些粗粮和糠皮,如今腹中空空如也。

宋羡道:“这是吃饱了?”

老翁愣在那里,不知该说些什么,更不知道如今是福是祸,不由地腿脚有些发软,还好宋节度使目光柔和,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否则他真要吓得晕厥过去。

“我知道赈济粮不够,”宋羡道,“但我会想方设法让大家吃饱,从前大家受了不少的委屈,吃了不少苦,但那些日子都过去了。”

“从前那些不敢说的实话,往后尽可以直言,会有人为你们做主,衙署……是大家的,里面的官员也是大家的父母官。”

全都过去了。

“日后只要是我宋羡戍守之地,若还有欺压百姓、逼迫百姓的官吏,一律下狱。”

第四百零七章 不同

宋羡这样一开口,整个气氛都不同了,不少百姓开始抹眼泪,甚至有人低声交谈。

“是不是朝廷又有赈灾粮了?”

“嘘,别乱说话。”

宋羡道:“朝廷没有赈灾粮了。”

随着宋羡开口,周围登时安静下来。没有粮食他们如何能吃饱?

宋羡接着道:“大齐那么多州、县,朝廷每年收的税银有限,不可能一直给八州赈济,而且我们八州也不能等着别人来赈济。”

“但衙署准备了粮种、耕牛、犁地的物什,还有药材种子,等天暖和了,就将地里都种上农物,八州土地肥沃,能养活这里的人。”

“不过在春耕之前,我们还要再做些别的营生,赚了银钱用来买米买衣衫。”

宋羡话只说到这里,没有说到底要做什么营生,但代州的百姓们脸上却重新露出了期盼的神情。

虽然从前伪王的官员也曾与他们说过类似的话,却从来没有实现过,他们也早就听得木然了,但这次经由宋节度使说出来,他们胸口却有情绪在翻涌。

这是守住代州的宋羡,擒拿了辽人皇子的宋羡。镇州百姓愿意拿出自己的粮食送来八州为宋羡做军粮,这样的宋羡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必然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好官说的话,自然可信。

宋羡看向身边的曲承美:“在代州知州没来上任之前,由曲知州在衙署主事,但凡有什么难事,都可去衙署诉说。”

宋羡话音刚落,曲承美就感觉到百姓们的目光又落在了他身上,那一双双渴盼的眼睛,是对宋节度使和他的信任。

曲承美深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向百姓们躬身:“本官必定极尽所能。”宋节度使让他暂代知州之职,只等到几个知州上任,他身上扛着重责,绝不能让百姓失望,给宋节度使丢脸,他得让百姓看看,宋节度使治下是个什么模样。

宋羡转身上马继续前行,百姓们将曲承美围了起来。

“大人,朝廷会有什么营生给我们?”

“大人……”

曲承美感觉到一双枯瘦的手拉住了他的官袍,许多人说不出话,只是固执地拦着他不想让他离开,好像他走了,这期望就会落空。

曲承美仿佛能感觉到八州百姓都经历了什么,忍不住鼻子一酸,差点潸然落泪。

曲承美道:“一会儿各村里正都会前来衙署与我商议后面事宜,等里正回村之后,大家就什么都知晓了,现在只要回去耐心等待。”

宋羡骑马到了衙署。

这次没了那些故意奉承的声音,宋节度使的脸色反而好多了。

踏入衙署大门,宋羡就看到了站在旁边请罪的衙差。

宋羡没有理睬,只是从他们身前走过,衙差就腿一软纷纷跪在地上,他们想要求宋节度使饶命,却张开嘴说不出话来。

等到宋羡的脚步声远去,几个衙差才战战兢兢抬起头,向衙署里面看去,明明衙署还是那个衙署,与往常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可宋羡走进去之后,他们却感觉到一切都不同了,那般的肃穆、威严,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现在该怎么办?”其中一个衙差问道。

另一个回道:“自己去大牢里认罪。”如果不主动前去,只怕要罪加一等,若是敢脱逃,被抓回来就是死路一条。

宋羡与曲承美在衙署看了文书,曲承美留下安排后续的事,宋羡则带着人马不停蹄地赶去关卡和军中查看情形。

榷场要开了,边疆戍守更不能出半点差池。

曲承美将宋羡送走之后,就吩咐身边人:“让里正们都来吧,我们一起去二堂说话。”

代州村子的里正纷纷在二堂坐下,自从他们做里正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被这样请到衙署议事。

别说知州大人,就算从前的县尉也没有时间见他们。

众人做好之后,就看到曲知州带着人走过来。

里正们纷纷向曲知州行礼。

曲承美道:“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商量,一会儿说话的时候就不要再有这样的虚礼。”

里正们应声。

曲承美道:“还有一点,只许说实话,眼下有什么要求和困难,你们只管说出来,衙署会设法去解决,任何人不会怪罪你们。若明明有困难,你们却藏着,等到将来出了差错,唯你们是问。”

里正们纷纷点头。

曲承美看了一眼衙差,衙差打开门。

里正们只见几个汉子走进来,其中几个王家村的里正认识,正是镇州陈家村的人。

看到陈家村的陈咏义,王里正松了口气,不管是宋节度使还是谢大小姐,答应他们的事,全都做到了。

王里正那皱起的眉头渐渐松开。

走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还将货物摆在了衙署的桌案上。

那些货物是线穗、毛毡、花毡……

曲承美让里正们上前来看。

“从前我们也做过毛毡。”

“只不过没做的这样紧实。”

“前些日子说王家村的几个人去做花毡,难不成做的就是这个?”

众人看王里正,王里正点头:“是。”镇州来的女眷帮衬着一起做的。

曲承美道:“这毛毡和花毡在京中卖的极好。”

“那以后,我们要做这个?”

难不成这就是宋将军说的为他们寻的营生?

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做了,而是正大光明地做出来,再卖出去,得到银钱可以养活家里人。

王里正一些人知晓些内情,但真的盼到了这一天,还是心中激荡。

曲承美道:“大家从镇州来,会帮衬着村子做出纺车,教大家如何做这种线穗、毛毡等物。”

“这几天大家都要前来商议此事。”

每个村中能有多少人会做毛毡、花毡,多少人能学用纺车,纺车放在哪个村子最为方便。

那都是里正要商量的事。

陈咏义等人已经准备好要开工做纺车了。

曲承美将衙署旁的一处院子收拾好,让陈咏义几个住进去,陈咏义带着镇州来的人,这些日子就在院子里做纺车。

众人商议到天黑,第二天一大早就来衙署碰面。

说话的间歇,乔家村的里正想起一桩事,问向陈咏义:“之前在代州关卡上遇到的那位……谢大小姐还来不来?”

他们怎么听说那位谢大小姐好像是广阳王的外孙女,被朝廷封为郡主了,但这消息他们拿不了准。

“来,”陈咏义道,“晚些会前来。”

乔里正知晓那位大小姐很厉害,医术好,镇州的人都听她的。

乔里正道:“真的?”谢大小姐给他们村中不少人治过病,村子里的人都想要当面感谢谢大小姐。

陈咏义刚要说话,却看到巡营回来的宋羡走了过来。

乔里正只听身后传来宋节度使的声音:“真的,因为二月二十六日,郡主便会嫁与我为妻,日后我们夫妇一体,自然会在一处。”

第四百零八章 一样

宋节度使这话一说,这些日子的一些传言就得到了证实。

宋节度使口中的郡主就是那位谢大小姐,而且谢大小姐即将成为节度使夫人。

里正们互相看看,这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好消息。

广阳王还有后辈在,虽然是个女眷,但在代州战事的时候,谢大小姐带着人诊治伤兵,直到宋节度使打赢了这一仗。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谢大小姐的为人,与老辈人口中的广阳王十分相似,不愧是同一血脉。

现在他们八州有了宋节度使,广阳王的后辈又回来了,还怕将来日子不好过?他们现在只要跟着节度使和郡主往前走。

几个里正不再耽搁,忙将手里的名录交给曲承美,那些都是他们村中能用的人手。

曲承美仔细看去,代州会做花毡的人聚在一起,也有不少,女眷们也都能学用织机,织机做好之后,就能教下去,等到榷场开的时候,这边也就准备好了。

乔里正道:“织机做出来之后,谁来教村中女眷做线穗啊?”

柳二娘从角落里走出来:“开始时我来教,等到织机做出来,郡主也会带着人到代州。”

代州的人自然相信柳二娘,她本就是代州走出去的。

有人给做织机,有人教村民怎么做,所有事都替他们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