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63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而且他大动干戈会引来皇帝的猜忌,到时候皇帝查到他走海商,到时候即便他有货物也不能运出去,又有什么用处?花费那么多人力物力,不过与陈家村争一点点小利,他岂会这样做?

李陶道:“我这就去安排,修葺好船只,等到货物备好了,立即就会出海。”

鲁王点点头。

李陶显然还有别的话要说,他迟疑了一会儿才开口:“王爷,我听说广阳王的郡主死在了海上?”

李陶说这话时明显有些紧张。

鲁王见状忽然一笑:“我还以为你不会问及此事。”

李陶只觉得自己手心里开始出汗:“那年元平九年十月,是我帮萧兴宗在海上抓人,我……我瞧见了一个男子和妇人……”

李陶没敢继续说下去,当时萧兴宗和王爷有来往,王爷想要借萧兴宗的手打压宋家,萧兴宗人手不足时,李陶就会带人前往帮忙。

那一年十月……李陶记得清清楚楚,那些人与萧兴宗作对,他帮忙抓人……

鲁王点点头:“就是那次,你让人杀了广阳王的郡主。”

猜测被证实,李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李陶怎么也没想到那妇人来头这么大,半晌没能说出话来。

“所以你日后行事要小心,”鲁王淡淡地道,“莫要被宋羡和嘉安郡主的人抓到了。”

李陶应声:“我……还好那时候他们应该没有发现我,没有瞧见我的模样。”

鲁王定定地看着李陶,李陶被看得心中发虚:“王……王爷知晓些什么?”

鲁王道:“那日除了那男子和妇人你可看到了一个孩子?那孩子就是如今的嘉安郡主,你的模样没有被嘉安郡主瞧见吧?”

李陶根本没有瞧见嘉安郡主,现在被鲁王这样提醒,就好像背后有一双眼睛正在盯着他,只要被看出破绽,他就会立即丢了性命。

李陶结结巴巴地道:“我……我不知……”

鲁王瞧见李陶这般模样,站起身走到李陶面前,伸手缓缓地拍了拍李陶的肩膀:“不要太紧张,那时候的嘉安郡主不过才七岁,她不一定能认出你,这件事你知我知,只要你好好为我办事,我定会护着你,宋羡虽然拿下了八州,却还不是我的对手。”

李陶忙躬身:“多谢王爷庇护。”

鲁王接着道:“我一直觉得,有你在将来高丽也会昌盛,高丽也永远都是你们李氏的。”

李陶不敢有别的心思,就像鲁王说的那样,宋羡和嘉安郡主知晓的当年的事,绝不会放过他,所以他只能一心一意追随鲁王。

他不敢有别的心思,否则鲁王将那桩事透露出去,宋羡没有能力立即除掉鲁王,却能对付他。

李陶觉得自己的性命已经完全被鲁王捏在了手心中。

“去吧,”鲁王吩咐李陶,“这里不是你久留之地,拉上货物就离开,等有了消息我会让人知会你。”

李陶应道:“王爷放心。”

“还有一事,”鲁王道,“我们的船还是太小了,走得不够远,拉得货物也不够多,你还要早些造出大船,还需要什么人手,我都会给你送去,但记住……不要让我等太久。”

李陶低头道:“我一定尽心尽力为王爷办事。”

“去吧,”鲁王忽然爽朗一笑,“能在京中见到你,本王也很欢喜,你差事办得好,这次又为本王赚了不少银钱,本王练兵、养兵都要靠你。”

如此一番话,方才那让人慌张和恐惧的气氛仿佛一下子荡然无存似的。

李陶跟在鲁王身边许久了,可每次见到鲁王变脸如此之快,依旧觉得心惊。

躬身向鲁王行礼,李陶这才战战兢兢地走了出去。

屋子里安静下来,鲁王重新坐回椅子上,今晚他的目的达到了,借着当年的事让李氏不敢动别的心思,也将李氏攥得更牢了。

眼下他从八州买来货物卖出海的确是最方便最省事,不过他也不会放任宋羡这样获利,宋羡就像一只肥羊,等到时机成熟,他自然会下锅取肉。

李陶走回暂住的宅院,身边的亲信立即上前道:“二爷,怎么样?您与鲁王确定了吗?”

李陶点了点头:“是,当时我们杀的那人就是广阳王郡主。”

亲信倒吸了一口凉气,两个人久久没有再言语。

李陶舔了舔嘴唇:“能确定当时确实杀了广阳王郡主吧?”

亲信道:“那种时候应该是活不成的。”

李陶闭上眼睛,还好广阳王郡主就那么死了,思量片刻之后他拿定主意:“回去之后,将那次随我一起办事的人全都解决了,一个也不留,不能让这消息传出去。”

就让一切随着萧兴宗埋在地下,萧兴宗没有说,宋羡和嘉安郡主那些人也永远不会得知。

李陶稳住情绪,吩咐亲信:“早些抓住那刘熙,好好拷问他,他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带着船队在海上辨别方向,这么来去自如。”

从现在开始就算为了自己的平安,也得好好为鲁王办事,不能让鲁王有半点的不满。

……

镇州陈家村。

谢良辰正在缝衣衫,一不小心针尖刺入了指腹中,谢良辰惊呼一声,将手塞入了嘴里。

高氏见状不禁心疼地道:“你看看你,这是扎了几次了?”

谢良辰请高氏坐下。

高氏笑道:“我从前面过来,听到你的婚期定下了。”

第四百零六章 全都过去了

高氏说完就拉起谢良辰的手指看,辰丫头做什么都能耐得很,唯有这女红,也不是良辰做的不好,而是别人花三分力气,她要花六分,而且弄得满手都是伤。

谢良辰道:“定的哪个日子?”

高氏抬起头,难得看到辰丫头脸颊发红,眼睛中透出几分羞涩,她笑道:“还能是哪天?宋老太太都住下了,就是要磨着定最早的日子,二月二十六。”

无论是谁家女眷,遇到宋家这样真心实意的男方,都要给几分颜面,整个陈家村都能看出来,宋家是真的很想将良辰娶进门。

也难怪宋家这样,这么好的辰丫头谁不想要?

二月二十六,这眼见就要进二月了,谢良辰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没筹备。

这就要出嫁了?

高氏看着谢良辰发怔的模样,轻声道:“你也别担心,宋家不是说了,将来你能带着姑爷回陈家村住,不像许多人家,女儿嫁出去了很少能归家,往后大家还在一处。”

高氏说到这里微微停顿片刻:“姑爷敢对你不好,直管与我们说,我们都会护着你。”

谢良辰听到这话点点头:“二舅母,我知晓了。”

她怔愣不是因为害怕成亲,而是想起前世觉得恍惚,前世离开镇州时心如死灰,只觉得自己从小失去父母又被人伢拐走,虽然好不容易找到了亲人,最终还是落得如此的田地,被二叔“卖”给苏家之后,以后做事也都身不由己,前路一片黑暗,不知该何去何从。

现在却是不一样,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明,她知道自己要嫁给喜欢的人,知晓将来他会好好待她,珍视彼此,也知晓就算前路再难也会携手走过。

虽然也有即将初为人妇的忐忑,但也有憧憬和欢喜。

高氏道:“东篱先生这长袍就要缝好了,后面还有什么针线我们帮你做。”

谢良辰应声,以她的女红,也只能给两位先生、外祖母和父亲做做衣衫,其余的都要村中的女眷帮她。

婚期这么近,她们要赶制不少活计出来。

谢良辰道:“宋老太太还在与祖母、父亲说话吗?”

“是啊,”高氏笑道,“老太太还有许多事要问大伯母,我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男方,什么都要问女方的意思。”

高氏说话的时候,陈玉儿走进屋中。

陈玉儿刚好听到,于是插嘴道:“是阿姐有福气。”

“福气还不是自己挣来的,”高氏看着陈玉儿,“你也一样,别看你二伯答应了苗家,但也是有话在先,绝不能让你受委屈,你要好好与你阿姐学学,人前伏小并不能让人看得起,真正有本事才让人高看一眼,咱们陈家村不就是这样?”

陈玉儿认认真真地点头:“我……我跟阿姐好好学。”

谢良辰不禁失笑,本是她的事,现在反倒弄得玉儿这般紧张。

高氏接着道:“前面还说了些什么?”

陈玉儿压低声音:“宋老太太说,咱们要忙的事太多,许多女红用不着我们来做,宋家都筹备好了,若是我们实在觉得不好,她就让绣娘们过来帮忙,还说不用顾忌那些礼数,阿姐这段日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就算离开镇州也使得,就是身边要多带一些人。”

高氏越听越觉得满意,难得的是宋家一心为良辰打算。

“我再去前面看看,”高氏嘱咐谢良辰,“你就在熟药所坐着,有消息我再来告诉你。”

高氏离开之后,陈玉儿上前几步:“若姐夫知晓定下了婚期,定然要欢喜。”

宋羡前日就带着人去了八州,一起同行的还有陈咏义等人,他们会先去忻州,然后前往代州,算一算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快到王家村了。

……

宋羡到了忻州,先见了张老将军等人,又去衙署处置公务,这些日子吏部派来的官员陆续到了。

州、县官员上任之后,眼下略微有些混乱的局面就会有所改善。

张渭河以为宋羡至少要在镇州耽搁些日子,没想到宋羡来得这么快,到了忻州之后,便大刀阔斧,让人传令前来赴任的官员,要在七日之内前往衙署各司其职。

伪王留下的官员也要一一甄别,贪赃枉法、草菅人命者一律入狱,也有一心一意做事的官吏,查实之后可以留用。

这几日积存下来的公务,宋羡用一晚上时间处理了最要紧的几桩,第二天就带着人前往代州。

与忻州相比,代州多年几经战事,情形更加不好。

听说节度使来了,代州百姓沿路相迎,更有不少溢美之言。

“十九年……朝廷总算收回八州……”

“我等感激朝廷赈济。”

宋羡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拨开人群找到了一个老翁。

那老翁瘦得皮包骨头,面色发黑,穿着粗布衣裳,哆哆嗦嗦地站在那里,随着众人的声音一起呼喊。

“感激大齐朝廷……”

老翁感觉到周围一阵喧闹,这才抬起头,发现那本来应该在高头大马上的宋节度使,不知什么时候竟然站在了他面前。

老翁腿一弯就要跪下行礼,然而手臂却被宋羡牢牢地托住。

宋羡道:“老人家不必如此。”

“宋节度使。”老翁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话来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