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51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忠武将军为了杀萧兴宗近九年与骨肉分离,到了最后忠武将军还是抱着与萧兴宗同归于尽的心思,准备刺杀萧兴宗,若非郡主早些发现忠武将军的下落,父女两个只怕没有了相见之日。”

“萧兴宗叛出大齐这么多年,总算将他和手下的十三太保拿住,大齐付出了太多,若不能一举将萧兴宗党羽全都拿住,着实对不起那些奋勇杀敌的将领,那些死于辽人手中的百姓。”

即便是杜正见到眼前的情形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宋节度使这张嘴与御史、言官相比不遑多让。

哪怕再有一个火星儿,都会引来滔天大火。

杜正以为宋羡就会到此为止了,哪知道宋羡接着道:“微臣可以不要之前的奖赏,可以不做节度使,但求皇上彻查。”

杜正听到这话,就知晓完了,皇上的怒气压不住了。

“宋羡,”皇帝道,“别以为立了军功,朕就拿你无可奈何,你眼中若是有君父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杜正再也看不下去,忙几步上前到了宋羡跟前:“我说宋节度使,皇上对您素来爱护,换成旁人早被拖出去了,您怎么敢这样……再说审案之事您也不懂,快别妄言,天家自有思量……”

杜正许久没有为旁人解难了,眼前这个局面无论是宋羡还是皇上,至少不能闹得一发不可收拾。

宋羡罪不至死,皇上众怒之下更不能诛杀功臣。

宋羡却道:“臣自知不该,但若能换来大齐的安定,少些奸邪之辈兴风作浪,臣只得冒犯天颜,冒死进谏。”

说完这话宋羡撩开官袍跪在大殿之上。

“好,”皇帝盯着宋羡,若是他手里有剑,只想斩下宋羡的头颅,“好个冒死进谏,朕在位多年,没见过‘死谏’这般容易。”

“来人……”皇帝喊了一声。

杜正吓一跳,忙带着宫人一起跪下来:“天家息怒,宋大人也是一片忠心。”

“宋节度使要做‘死谏’之臣,朕自然要成全他,”皇帝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上,“但本朝死谏之臣,首先要在宫门口被杖责二十。”

“天家,”杜正道,“宋将军战伤未愈,哪里能受得了这些。”

杜正说完看向宋羡:“宋大人,您可不能这样,还是求天家收回成命,有什么事可以缓缓说。”

“二十棍,臣受得,”宋羡道,“臣冒犯天子,直言死谏,理应如此。”

“好,”皇帝气得眼睛发红,“将宋节度使带出去。”

皇帝下令,殿前司的人立即走入大殿中,宋羡自然不用旁人动手,他起身向皇帝行礼,一步步退出大殿。

好,很好,皇帝咬住牙,敢这样辱骂他,二十棍哪里能让他消气,他恨不得直接打死了宋羡。

“皇上,”杜正道,“您……”

杜正话没说完,皇帝冷笑道:“怎么,连你也要来教训朕?”

“不敢,奴婢永远都是皇上的家奴,”杜正跪下来,头紧紧地贴在地上,“奴婢是怕坏了皇上的威名,宋节度使在战场上受了重伤,身子骨还没有养好,您想要罚他有许多种法子,众目睽睽之下恐怕会让御史言官递折子。”

“朕等不及了,”皇帝道,“朕今日就是要罚他,让他知晓冒犯天颜的结果。”

……

李佑正在值房中,听到身边的点检上前禀告,不禁一惊:“怎么说的?”

点检道:“就说要在宫门口打二十棍。”

李佑站起身:“宋节度使说了什么?”

点检压低声音:“下面人说,宋节度使说萧兴宗被中毒另有蹊跷,请皇上下令彻查。”

李佑下意识地皱起眉头:“他傻了不成?先让人缓缓打,不要打的太快,我去问一问,或许不用打那么多。”万一他能求来恩典呢?能拦几棍是几棍吧!

不过李佑刚走出值房,被冷风一吹,脑子里忽然清醒了几分,宋羡不是莽撞人,就连师父都说自己没什么可帮衬的。

更何况还有谢大小姐……

宋羡这样作为或许另有深意,他伸手反而坏事。

点检不知李佑为何停下脚步,正要询问,就听李佑道:“去打吧,也不用藏私。”宋羡旧伤应该没有什么大碍,这二十棍应该能应付。

殿前司听皇命行事,动起手来绝不含糊,但宋节度使也是个骨头硬的,这二十棍硬扛了过去,一声未吭。

被打完之后,宋节度使施施然整理了身上的官服,然后身姿笔挺地跪在了宫门口。

大理寺袁少卿和刑部侍郎来到宫门口时,一眼就看到了被罚的宋节度使。

“这是怎么了?”袁少卿询问宫门口的内官,“宋节度使为何会在这里?”宋节度使不是回去歇着了吗?

内官低声道:“您二位是因为萧兴宗的案子进宫的吧?”

袁少卿点头。

内官道:“那您二位可得小心了,宋节度使刚刚就是为了此事让龙颜大怒。”

刑部侍郎低声道:“中官能不能提点一二?”

内官叹口气,压低声音:“还不是因为萧兴宗中毒,宋节度使告押解不当,请皇上彻查此案。”

袁少卿脸色一变,心里“咯噔”一下。

内官本就有提点袁少卿和刑部侍郎的意思,也不加遮掩:“您二位只要按部就班的查案,不要闹出事端,就能太太平平。”

袁少卿有苦说不出,萧兴宗说出那些话,哪里还能按部就班的查案?现在被宋羡这样一跪……更是压都压不住。

怎么宋节度使非要在这时候被罚……还让不让他们活了?皇上若是知晓实情,定会后悔罚宋节度使。

因为宋节度使说的没错,这其中显然另有内情。

袁少卿和刑部侍郎对望一眼,怎么也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可现在就算在恐慌也得往前走。

宋羡看着袁少卿和刑部侍郎的背影,他心中微微一笑,他挨了打,罚了跪,在等片刻就要弄得人尽皆知。

他已经将所有麻烦都丢给了皇帝。

一片雪花落下,掉在宋羡额头上,宋羡感觉到了一丝凉意。

他就算跪上三天也是无碍,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的。

如果良辰能心疼他,那自然更好了。

这样想想,宋羡觉得身上被棍子打过的地方已经不疼了。

会不会有这样的好事?

第三百八十六章 怀疑

大理寺少卿和刑部侍郎踏入大殿后,仿佛还能感觉到之前皇帝怒火留下的余温。

宫人和内侍都垂着头站在旁边,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因此引来祸事。

旁人都能躲,唯有他们二人躲不得。

袁少卿正思量着如何开口,皇帝阴沉的声音传来:“萧兴宗审的如何了?”

皇帝抬起头往大殿上看去,只见大理寺少卿和刑部侍郎二人神色异常,他眉头顿时锁得更深了,难不成又出了什么差错?

“皇上,”袁少卿终于艰难地道,“审案过程中遇到些问题,臣等不得不将萧兴宗暂时收押,进宫来向皇上禀告。”

皇帝不出声,目光如一把开刃的利器,压在袁少卿和刑部侍郎头上,袁少卿觉得,接下来的话若是说不好,可能他立即就会血溅三尺。

“皇上,”袁少卿道,“萧兴宗开口说话了,只是他说的委实不堪,臣等不敢具报。”

萧兴宗开口说话了?皇帝向旁边的杜正看去。

杜正不禁面色微变。

皇帝稳住心绪,尚不至于被人看出端倪,但几根手指却慢慢收拢:“萧兴宗招认了些什么?”

袁少卿吞咽一口:“萧兴宗说,押解路上有人故意毒害他,怕他说出当年广阳王战死的实情。”

袁少卿说到这里,刑部侍郎跟着惊骇的头皮发麻,他立即道:“这些都是萧兴宗的疯言疯语,微臣说错了……都是萧兴宗故意要挑唆、离间大齐君臣,臣等就是不知是否该将萧兴宗这些话写入文书中。”

袁少卿虽然没说出口,但皇帝已经猜到了萧兴宗会说些什么。他命人毒哑毒疯萧兴宗就是不让萧兴宗在人前言语,这些他明白,萧兴宗也清楚。

至于为何不就此要了萧兴宗性命,他是要留着萧兴宗让天下臣子看看背叛大齐的下场,他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斩杀萧兴宗,让萧兴宗死在他的王法之下。

这本该万无一失。

皇帝目光说不出的阴沉,话已经说出来了,接下来要如何处置?

当年一幕幕从皇帝脑海中闪过。

广阳王的死,赵老将军阵亡,他坐上皇位,梦中广阳王的恨意……

如今的一切也像是梦魇般,将他整个人牢牢束缚住。

一盏茶放在皇帝面前,杜正低声道:“皇上莫要动怒,这都是萧兴宗的诡计。”

都是萧兴宗的诡计,如果他发怒就印证了萧兴宗的话。

所以他不能,也绝不会如此。

皇帝放在膝上的手,压着龙袍上的金龙,绣线如同刺般,扎的他手生疼。

皇帝目光几次变化,终于他稳住心绪,依旧维持了他君主的威严:“萧兴宗都说了些什么?你们为何吞吞吐吐?既然知晓都是萧兴宗故意挑唆,为何不敢在朕面前宣之于口?”

袁少卿躬身道:“臣等是怕污了圣上的耳朵,臣等以为这种话也不应该出现在文书之上。”

皇帝冷冷地道:“说。”

袁少卿这才道:“萧兴宗说,当年广阳王的死另有内情,就连打开关卡也是他们赵家奉命行事,最终诬陷给了冯绛。广阳王的兵马被人提前调走,加上八州之地的防务和工事也是有心人故意泄露出去……种种情形之下,广阳王才会战败。”

大殿上落针可闻。

半晌之后,皇帝忽然站起身,眼睛中是滔天怒火:“广阳王的兵马是被调走了,调走那些人马的人是朕,萧兴宗是说朕加害了广阳王?”

袁少卿忙道:“广阳王对圣上忠心耿耿,还曾几次救下圣上,广阳王若是在世大齐边疆只会更加稳固,皇上怎么可能自断手臂,这都是妄言。”

皇帝冷声道:“萧兴宗背叛大齐,如今被押入大牢,仍旧想要祸乱朝纲,朕不怕留下文书,朕在潜邸时与广阳王一同征战情同手足,若广阳王没有战死,现在我与他会是千古君臣之楷模,广阳王过世十九年之久,如今好不容易收回八州之地,萧兴宗居然出言中伤。”

“一个小小的叛臣,死到临头却还不知悔改,想方设法要兴风作浪。朕不怕他说,不怕文书上来写,更不怕被天下人看到,若是谁心中质疑只管来问朕。”

皇帝满脸威严:“写,他说什么就据实写下来,就算说的天花乱坠,假的也不可能成真,朕虽不如先皇,但也不至于做那些见不得光之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朕果然如此,上天定然罚朕。”

“皇上英明。”

袁少卿和刑部侍郎跪下行礼。

皇帝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你们进宫时看到了宋节度使?”

袁少卿道:“微臣等……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