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50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囚车到了刑部大牢外,刑部官员立即上前向宋羡见礼。

宋羡跃下马背还礼:“人押送回来了,但我接手的时候,萧兴宗已经吃了哑药,双手也受了重伤。”

刑部官员忙道:“押送的军使让人送了公文回来,这是都是他们看管不严的过失。”

宋羡点点头,看着衙差将萧兴宗押向大牢,宋羡正要抬脚与众官员一起前往衙署,刑部官员立即上前道:“宋节度使一路辛苦,先回去歇一歇,这里有我们在,我们会立即审问萧兴宗,请节度使放心。”

宋羡皱起眉头:“这次八州的战事与萧兴宗有些关系,萧兴宗手下的十三太保曾送信给高豫,要与高豫联手……而且当年广阳王郡主的死也与萧兴宗有关……”

“宋节度使放心,”杜琢的声音从宋羡背后传来,“皇上命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一同审问萧兴宗,定会将案子弄个清楚,至于有关八州之地的战事,朝廷也会询问我们,先要从攻打太原府开始,然后才是代州之战。”

杜琢看着十分有耐心,仔细地向宋羡解释:“宋节度使莫要太着急,等朝廷需要自然会传你前来。”

杜琢说完上前拍了拍宋羡的肩膀,宋羡一言不发,最终只能瞧着几个官员陆续走进刑部。

杜琢回想起方才与宋羡错身的瞬间,宋羡的目光,宋羡快速看了萧兴宗一眼,然后摇了摇头。

这是让他不要上前的意思。他们都知晓萧兴宗手中握着一个了不得的秘密。

杜琢停在刑部衙署门口:“我就在值房等候,诸位大人审案需要的时候,再来唤我进去。”

杜琢忽然有些感叹,他与宋羡虽然曾一起揭穿杨五,一起逛遍京城,又一同杀入八州之地,还在太原府互相谦让,深夜里秉烛夜谈,议论政局,但他们不是至交好友。

宋羡离开刑部大牢之后,径直回到院子里换衣服,伸手解着身上的衣袍,宋羡吩咐常安:“让人盯着刑部衙署。”

萧兴宗在他面前露出那样的神情,绝不会就此任人摆布,这么一个诡计多端的人,就算剩下最后一口气,也得竭力挣扎。

常安应声。

……

刑部密牢中,几个大人坐在椅子上,商议如何处置萧兴宗。

问话萧兴宗是说不出来了,萧兴宗的双手也不可能再握笔,这案子到底要怎么办?众人虽然早就知晓消息提前商议,但如今还没有一个好结果。

“其实案子证据确凿,”刑部官员道,“也不用萧兴宗来认罪,只要我们将案件证据和相关人的证词整理好,就能定罪。”

“大人说的有理,”大理寺的官员道,“而且萧兴宗背叛大齐有目共睹,勾结外敌反叛朝廷就是死罪。”

众人议论之时,忽然听到一个沙哑的声音道:“诸位大人就不想知晓……我……为何要……背叛大齐吗?”

大牢里一阵安静,所有人露出惊诧的神情,纷纷抬起头向萧兴宗看去。

押解萧兴宗入京的军使面色苍白,睁大了眼睛瞧着萧兴宗。

萧兴宗忽然一笑:“因为我知晓一个秘密,如果不走,也会被杀,还不如自己谋一条生路,更何况杀父之仇大于天,我父亲……为大齐……忠心耿耿……最终却因为被逼着谋害广阳王……不得不以死谢罪……”

萧兴宗的声音如同利器互相剐蹭,听到人耳朵里异常的难受,但他说的话却让人顾不得这些,只是仔细地听着。

“广阳王是被人谋害的,谋害他的人……先借走了他的兵马……又泄露了八州之地的戍防和工事情形,”萧兴宗看着众人,脸上露出残忍的笑容,“送密信给我父亲,让我父亲打开关卡放辽人入八州……冯绛发现端倪,想要给广阳王报信……被我杀死……我将冯绛的尸身埋在了我们家易县宅子的后院中,然后将打开关卡的罪名诬陷在……冯绛身上。”

萧兴宗喘口气接着道:“借着冯绛……欺骗宋启正,让宋启正站在我们这边来,至此为止……广阳王面临的就是一条死路。”

在场所有官员面色各异,但眼睛中都有一抹恐惧又心惊的神情。

萧兴宗目光从官员们脸上掠过:“各位大人得……感激我……感激我没有挑选你们其中一个人……讲这些话,否则……那个人就是死路一条……现在你们都知晓了……好在你们人数多,一时半刻不会被杀,但你们要自求多福。”

“当年广阳王死了之后,我就是这样小心翼翼、惴惴不安,恐怕哪一天就会被杀,想来想去不如先下手自保……日后诸位大人……也要经历我承受过的,看看你们是否能比我做得更好,这就是我给你们的大礼。”

第三百八十四章 愤怒

萧兴宗的阴恻恻的笑容,让在场的大人们不由自主地汗毛竖立。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一时之间,竟然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阻止萧兴宗。

阻止是错,不阻止可能也是错。

终于押送萧兴宗的军使大声道:“快……将他的嘴堵起来,他敢妄言圣上,乃大不敬之罪。”

萧兴宗忽然大笑起来,嗓子受到哑药的破坏,笑声格外的渗人:“后悔没有彻底弄哑我?你的差事做的不好……让我出了声……你也会跟着我一起死。”

“拦着吧……你们都怕被我说出实情。”

“哈哈哈哈。”

军使紧紧地捂住了萧兴宗的口鼻,手用的力道极大,眼见萧兴宗就要没了气息。

大理寺官员看向刑部侍郎:“大人,再不管,可能人就要死了。”

刑部侍郎如梦方醒,不管怎么样也不能让萧兴宗就这样死在他们这些人眼前,否则说出去还当他们为了遮掩实事故意杀人。

这样欲盖弥彰岂非就是要坐实皇上的罪责?

“将他拉开,”刑部侍郎大喊一声,“将人压下去。”

军使眼睛中都是慌张和恐惧,他大喊一声:“不要拦着我,我都是为了你们好,你们就当没有瞧见,是萧兴宗自绝……”

刑部侍郎果断下令:“军使疯了,先将他拉下去冷静冷静。”

军使终于被拽开,萧兴宗大口大口地喘息着,他一边呼吸一边笑:“咳咳咳……我刚才……替你们尝过了,死也没那么可怕。”

诸位官员因为要办萧兴宗的案子,将萧兴宗这些年在辽国的作为早就烂熟于心,可饶是他们知晓的再多,也不如见一面。

现在的萧兴宗早就不是当年的赵兴宗。

萧兴宗彻彻底底地是个疯子,聪明、歹毒、不怕死,如果不是宋羡将辽人三皇子用来交换,这萧兴宗很难被他们擒住。

这样一个人,真的不好对付,更难对付的是萧兴宗方才说的话,按理说大理寺和刑部会审的案子,要将案犯的口供一字不差地记录在案,送与中书省,再由中书省看过之后,呈皇上预览,最后这卷宗要送入大理寺妥善存放,以便随时查阅。

进入大理寺的官员,第一件事就是将近年来所有案卷都看一遍。

也就是说,今日他们在这里听到的一切,如果照常理记下来,会有很多人看到当年八州被攻破之事。

就算说萧兴宗故意污蔑皇上,也不能保证没有流言蜚语,万一有人想要查问……

大理寺袁少卿羡慕起被拦在外面的宋羡和杜琢,至少他们不用面临这样的选择。

……

值房里的杜琢并没有似袁少卿想的那样悠闲,他派出的人手就徘徊在大牢外打听消息,宋羡让他留在这里,不就是让他充当打更人吗?

“老爷,”心腹上前低声向杜琢禀告,“大牢里有了动静,好像萧兴宗能说话。”

“什么?”杜琢惊诧,萧兴宗癫狂自残的消息早就入京,现在的萧兴宗应该口不能言,手不能写,精神也不正常才对。

既然萧兴宗能够说话,癫狂八成也是假的,萧兴宗会说些什么?也许宋羡心中清楚。

杜琢道:“你立即将这件事告诉宋节度使的人。”

宋羡在附近安插了人手,这消息很快就能送到宋羡跟前。

不管萧兴宗有什么打算,都要有所防备。

宋羡穿戴好官服,一直在宅子里等候,没有过太久,常安就急着将消息传过来。

“大爷,”常安向宋羡询问,“我们该怎么办?”

原来萧兴宗是故意装哑,那么派去向萧兴宗下手的人是失手还是故意如此?如果皇帝有意让萧兴宗口不能言,事先定会准备足够的毒药。

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漏洞?

萧兴宗说出广阳王战死的内情固然是件好事,这就像是一根刺,在意这些的人自然会被刺中,会借由此事看清皇帝的真面目,也给他将来起兵找了一个缘由。

但也有弊处,若是有人故意为之,这把火可能会烧到他们身上,良辰和他都不安全。

为今之计,就要早做准备,既要为将来广阳王诉冤留下后路,又要换来暂时的君仁臣恭。

“去宫门口递牌子,”宋羡道,“要赶在刑部传出萧兴宗能说话的消息之前,见到皇上。”

……

皇帝正坐在大殿中处置公务,杜正上前低声禀告:“皇上,宋节度使押送萧兴宗入京之后,换了衣服就来宫门外求见,说有要事禀告皇上。”

皇帝皱起眉头:“不是让他回去歇着吗?有什么事明日再来。”

杜正道:“宋节度使说……有十分要紧的内情,晚了恐怕就来不及了。”

“什么内情?”皇帝将手中的笔放下,“他想要说些什么?”

杜正没有说话。

皇帝心中冷哼,八成是与萧兴宗被毒哑、疯癫的事有关,从前看宋羡是个知进退的,如今与嘉安郡主结亲之后,怎么变成这般模样?

皇帝深深地吸一口气:“召他进来,朕要看看他到底想说些什么。”

杜正应声退下。

一会儿功夫,宋羡被带入殿中,紧接着宋羡的声音响起:“皇上,微臣以为萧兴宗疯癫的事另有内情。”

不等皇帝说话,宋羡接着道:“辽人将萧兴宗押送来的时候,萧兴宗还是好端端的,文吏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衙差搜了萧兴宗的身,那么萧兴宗的毒药从何而来?萧兴宗虽然没死,刑部也从他嘴里问不出任何话……微臣见到这样的情形不免要多想。”

皇帝终于抬起头,目光中满是威吓:“想什么?”

宋羡道:“朝中恐怕有萧兴宗同党,生怕萧兴宗进京之后,将他供出来,因此买通了人向萧兴宗下手。”

皇帝额头上的青筋重重一跳。

宋羡接着道:“此人居心叵测,让他这样逃过,将来定会成为大齐的祸害,微臣恳请皇上下令彻查此事,将所有前去押送萧兴宗的人下狱,关联人员一律送入刑部受审,一查到底。”

皇帝目光幽深地望着宋羡,巨大的威压让旁边的宫人都低下了头。

皇帝的怒气仿佛就要压制不住,宋羡那些话是在说谁?谁会成为大齐的祸端?

第三百八十五章 挨打

大殿里静谧无声,但宫人门却仿佛听到了头顶的隆隆雷音。

宋羡道:“微臣说的是想要萧兴宗未经审讯就开不了口的人,他们生怕弄死萧兴宗会引起众怒,只能用这样下作的手段了结,请皇上抓出那些人永绝后患。”

终于一记更大的响雷炸开。

皇帝道:“朕命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一同审案,你还认为不妥?你觉得那些官员都不会审案?”

宋羡没有惊慌,规规矩矩地躬身:“微臣不敢这样想。”

皇帝怒道:“那你这是在做什么?”

换成旁人恐怕要立即跪下请罪,宋羡却依旧站在那里:“微臣只是怕不能斩草除根,萧兴宗在北方作恶多年,让大齐损伤了多少将士,这次在代州……微臣若是晚到片刻,萧兴宗定会让辽人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