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46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徐大小姐看向母亲孟夫人,孟夫人垂着眼睛,一脸慈悲的神情,显然也无法当着惠安大师的面争论。

徐大小姐后悔起来,早知道惠安大师反而为谢良辰作证,她就不有意提醒皇后娘娘来见大师。

这就像她那时办的诗会,一心要折辱谢良辰,却反而被谢良辰利用。

徐大小姐手心一片滚烫,却也只能坐在旁边赔笑。

终于等到徐皇后开口:“惠安大师豁达,即便蜡笺卖入京中之后,才与旁人提及金笺由来,也免不了会有人质疑。”

徐皇后看向谢良辰:“你不用在意那么多。”

谢良辰再次向徐皇后行礼。

惠安大师被请落座,谢良辰、孟夫人、徐大小姐也才重新坐好。

徐皇后道:“嘉安郡主为何想起来要赠金笺?”

谢良辰道:“惠安大师对镇州有恩,北方战事结束时,大师带着僧众救助百姓,在我们镇州的天峰寺中,有惠安大师留下的经文,我仔细看过那经文,知晓它用的经纸不一般,就想着假以时日做出更好的经纸奉给建国寺,虽然不能因此回报建国寺的恩情,也算我们的一份心意。”

惠安大师再次唱了一句佛语:“善人来寺中请经纸,捐来的香火钱,我们已经筹备了些米粮、药材和衣衫,再过些日子就会动身前往八州之地。”

孟夫人听明白了,陈家村做纸给建国寺,建国寺让人花钱请纸,得到的银钱用来买赈济之物,再将这些送去八州……

这里里外外都是将银钱花到了八州去,谢良辰的算盘打的好,怎么算他们都不亏,而且白白得了功德。

孟夫人看向徐皇后,可就算真相如此,皇后娘娘也不能随意质疑谢良辰。

徐大小姐更是难受,越是往深里想,心中越是不甘,糊里糊涂地被谢良辰利用,明知这一切都是假的,却不能揭开谢良辰的真面目,甚至要在旁边坐着赔笑。

徐皇后脸上也染了慈悲:“如今是北方最冷的日子,僧众如此奔波劳苦,当是大善。”

说完这桩事,众人又听了惠安大师讲了段经文。

等到惠安大师离开,徐皇后看向谢良辰:“陈家村做的粉蜡笺何时在京中售卖?”

“就快了,”谢良辰道,“商队再有两三日就能入京,除了粉蜡笺还有花笺,到时候呈入宫中,请皇后娘娘过目。”

“好,”徐皇后笑道,“本宫等着你的笺纸。”

徐皇后带着众人回到正阳宫,徐皇后突然想起一桩事看向谢良辰:“听说你喜欢医理,本宫藏了一些医书,让宫人带着你去查阅,遇到喜欢的就拿去,这是本宫给你的赏赐。”

谢良辰向徐皇后谢恩,旁边有宫人上前为谢良辰引路。

等到谢良辰离开正阳宫,孟夫人立即看向饮茶的徐皇后:“皇后娘娘,这谢良辰……”

“是啊,”徐皇后不等孟夫人说话就道,“不一般。”

无论是杨五还是建国寺的事,都应对的极好,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徐皇后接着道:“如果你们像她这般,也用不着本宫为徐家忧心了。”

徐大小姐紧紧地抿着嘴唇。

徐皇后看一眼徐大小姐:“你与嘉安郡主年纪相仿,日后要多多向她请教。”

徐大小姐后颈的汗毛都竖起来,皇后娘娘没有直说,却定然知晓她想要用建国寺来压谢良辰,结果弄巧成拙。

徐大小姐眼睛通红,忙起身告罪:“皇后娘娘……侄女没有……侄女只是。”心中急切却不知该如何说。

徐皇后没有理会徐大小姐,转头吩咐孟夫人:“既然嘉安郡主那般说,杨五定不能轻饶,元裕为了杨五犯下大错,更不可能不了了之,你们要有个思量,元裕的差事是保不住了。”

孟夫人一脸惊慌:“娘娘,元裕年纪轻轻,不能就这样葬送了前程。”

“那你要本宫如何?”徐皇后道,“拉着本宫和徐家一起被责罚?”

孟夫人浑身一凛,跪在了徐皇后面前。

徐皇后没有让孟夫人和徐大小姐起身,而是慢慢地摩挲着手中的玉摆件儿,眼前浮现出的是谢良辰那修长的脖颈,那清丽的面容。

如果杨五在这里,定然也会与她一样有所觉察,谢良辰的眉眼隐隐约约与一个人相似,不,应该说那人像谢良辰。

那就是杨五帮她除掉的黄美人。

皇上没见过谢良辰,自然不会寻个与谢良辰相似之人在宫中,皇帝见过的是广阳王妃和谢良辰的生母。

徐皇后觉得今天过后,她或许就能确定一件事。

黄美人入宫到底是巧合,还是皇上有意挑选。

……

谢良辰被人带着走进徐皇后藏书的院子。

宫人低声道:“郡主先看,若是有需要,奴婢便来侍奉。”

谢良辰点点头,向不远处的书架走去。

脚步声在藏书阁里响起,嘉安郡主纤细的身影透过隔窗映入一人眼中。

第三百七十八章 离开

藏书阁中明明只有她一个人,谢良辰却有种被人盯着的感觉,她向周围看去,就瞧见内侍提着一盏灯走过来。

“嘉安郡主,”内侍道,“虽然是白天,但书阁里还是有些暗,奴婢在桌案上放一盏灯,若是您一会儿看书瞧不真切,就走到这灯下。”

谢良辰颔首:“劳烦您了。”

内侍将灯放下,就规规矩矩地退到旁边守着。

谢良辰抬起头寻找,面前的架子上都是医书,她随手拿出一本查看。

架子遮挡住字迹,果然看得不是很真切。

谢良辰走到了桌案边,对着灯光瞧过去。

屋子里一片安静,少女仿佛看入了神。

隔窗的那一边,皇帝眯起眼睛,灯下那道身影被映得格外清晰。

少女垂下头时,露出修长的后颈,后颈正中形成一个微微凹陷的沟壑,两肩秾纤得衷,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手臂挪动时,肩背略微起伏,仿佛藏着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此情此景,让皇帝想起当年被广阳王救回之后在军帐中养病的情形,广阳王妃伏在桌案上为他调换药方。

那静谧的神情,灯光下的眉眼。

其实并不是很相像,却又很是一致,因为相似的不是皮肉,而是筋骨。

与当年的黄美人恰恰相反,眉眼相似也许能给人一瞬间的惊喜,久而久之就觉得厌弃,再看那张脸,反而觉她生得令人厌弃,凭白败坏了留在他心中那美好的记忆。

谢良辰将手里的书本翻了翻,选出了两本书,然后走到内侍跟前:“劳烦公公,我选好了。”

谢良辰的声音让皇帝回过神来,再看过去,谢良辰已经从灯下离开。

这么快?

不像是发现了什么,否则不会拿几本书到灯下查看。

“您看完了?”内侍不由地道。

谢良辰应声:“在镇州时,我们为了做熟药,宋将军和曲知县寻了不少医书送到陈家村,我们整理、誊抄了不少,我看书架上的医书前面都是不可多得的孤本,后面按照年份摆放,我寻的这几本,是誊抄下来的,刚好正是我需要的。”

内侍听得这话笑道:“老奴帮郡主拿着书册。”

谢良辰点点头,转身将灯握在手中:“灯火也拿走吧,藏书阁里忌明火。”

仿佛恐怕这灯会将藏书阁点燃,谢良辰握着灯快步走了出去。

内侍检查一番,又将藏书阁门仔细关好,

隔窗的另一边,皇帝微微皱起眉头,他没看得太真切,但这一眼已经确定谢良辰必然是广阳王血脉,与当年的广阳王妃相像。

如果没有给谢良辰赐婚,或许……

皇帝目光幽深:“谢绍元出宫了吗?”

杜正低声道:“忠武将军谢了恩就离开了。”

皇帝接着道:“皇后有没有设宴?”

杜正一怔:“不曾有这安排。”

皇帝迟疑片刻。

杜正接着道:“现在设宴留下郡主也不是不行,就是要让人去宫门口知会忠武将军和宋节度使,让他们先回去不要等着了,外面下了大雪,在雪地里站两个时辰,穿什么衣服都会冻透。”

皇帝向外看去,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果然飘起了雪花。

皇帝接着道:“宋羡还在宫门口?”

“在呢,”杜正道,“奴婢手下的孩儿们回禀了几次,忠武将军和嘉安郡主进宫之后,宋节度使就站在宫门口,一直没有离开,就连衙署寻他,他也推拒了。忠武将军出宫之后,两个人就一起等着,如果嘉安郡主不出宫,两个人八成是不肯走了。”

皇帝冷声道:“这是有多不放心,恐怕嘉安郡主走不出这宫门?”

皇帝眯起眼睛。

杜正低声道:“虽说皇上没有传召宣威节度使,节度使等在宫外仿佛也没什么不妥。”

也就是说,不好因此怪罪宋羡。

不过谁都知道宋羡的意图。

皇帝道:“既然如此,就不用设宴了。”终究还是差几分,太过年轻,太过纤细,少了那份风韵,还要再养几年,才能与她外祖母更相似。

皇帝说完转身走出藏书阁。

杜正轻轻地松了口气,他陪着皇上从隔窗看过去的时候,也吓了一跳,眼前浮现出黄美人的影子。

皇上喜欢什么样的女子,他自然知晓。

如果谢良辰不是嘉安郡主,没有赐婚宋羡,可能就此被留在宫中。

不过就算嘉安郡主这次离开,将来……等年岁长一些……杜正没有继续想下去。

……

徐皇后等到谢良辰重新回到大殿。

内侍将谢良辰挑选好的书籍呈上来。

徐皇后点点头:“都是有关药理的书。”

谢良辰道:“诊脉、看症非臣女所长,臣女喜欢药理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