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45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宋羡道:“皇上没有传我觐见,我就在宫外等着您和良辰。”

谢绍元点点头。

马车到宫门口停住,谢良辰被嬷嬷扶着走下马车,等在宫门口的内侍,忙上前向谢绍元和谢良辰行礼,内侍目光落在嘉安郡主脸上时,依旧不由地一怔,这位嘉安郡主好像与他们得知的情形不太一样。

但很快内侍就回过神来,恭敬地接应二人向前走去。

宋羡望着谢良辰逐渐远去的背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就在这功夫,程彦昭赶了过来:“人进去了?”

宋羡点了点头。

程彦昭埋怨地看了常安一眼,要不是常安拦着他交付公文,他刚好能赶上送人,这些日子被关在家中委实不易,总算得了个借口出门,还晚了一步。

“没事,”程彦昭道,“就是进宫谢恩,不会出什么乱子。”

片刻安静之后,程彦昭听到宋羡低沉的声音道:“最好不会。”

那几个字隐隐透着杀气。

程彦昭期望皇帝不要一时昏了头,想要在这时候除掉广阳王后人,否则宋羡定不会罢休。

说话间兵部侍郎刚好从值房出来,瞧见了宋羡忙上前道:“宋节度使您怎么在这里?刚好有些事要与节度使商议。”

宋羡向兵部侍郎行礼:“劳烦大人,今日我有要事在身,稍后定然去衙署请教。”

要事?兵部侍郎只好与宋羡拜别,坐上轿子之后,兵部侍郎撩开帘子张望,宋羡依旧立在原地。

难道宋节度使是在等着皇上传召?总不会宋羡说的“要事”就是站在宫门外吧?

……

“娘娘,嘉安郡主快到了。”

徐皇后听到女官禀告的声音点了点头,看向旁边的徐大小姐:“嘉安郡主第一次入宫,你去迎一迎。”

徐大小姐应声,站起身带着人走了出去,刚刚踏出屋子时,就听身后传来女官的声音道:“娘娘,嬷嬷说嘉安郡主的相貌,与之前传回的消息有些不同。”

徐大小姐没有继续听下去,她是亲眼见过谢良辰的人,谢良辰相貌如何她早就知晓。

一阵脚步声传来,徐大小姐向前看去:“良辰……”

徐大小姐刚要露出熟络的笑容,当看清谢良辰的脸时,她的表情怪异地僵在了脸上,先是诧异而后惊愕。

这是谢良辰?在村中长大的嘉安郡主?

直到谢良辰走到徐大小姐面前见礼,徐大小姐还没能回过神来,半晌才结结巴巴地道:“你……你这是……”

谢良辰道:“徐大小姐,皇后娘娘还等着呢。”

徐大小姐这才深吸一口气:“对,不要让娘娘等急了,我们现在就过去。”

眼看着谢良辰先一步被请进大殿,徐大小姐不禁攥紧了帕子,她去了一趟谢家,却好像什么都没探听清楚。

谢良辰被宫人引着走进内殿向徐皇后行礼。

“嘉安郡主起身吧!”

等到谢良辰抬起头时,徐皇后便清楚了宫人和徐大小姐为何惊诧,这哪里是相貌平平,明明是一张明丽、动人的脸庞。

徐皇后笑着道:“坐过来,让本宫仔细瞧瞧。”

谢良辰走到徐皇后下首坐下。

徐皇后仔仔细细地将谢良辰看了一遍:“本宫没有见过你母亲,但看到你还是觉得有几分亲近,总觉得早就熟识似的。”

第三百七十六章 惊讶

被徐皇后这样一说,旁边还在怔忡的孟夫人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身影,但也是一闪而逝,她没来得及细想,也不敢去细想。

徐皇后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道:“这些年让你受苦了,早知晓你母亲跟着陈家村去了镇州,皇上定会让人将她接到京中。”

有关母亲的事,谢良辰和父亲早就商议过,父女两个都是一样的说辞。

谢良辰道:“当年母亲家中生变,也是万念俱灰,多年来幸亏外祖父、外祖母悉心照料,这才渐渐好起来,之后又嫁给我父亲,日子过得平淡,但好在也算安乐,母亲要的不多,觉得这样就很好。”

“外祖父和父亲也怕提及当年的事,会让母亲不快,于是大家也都守口如瓶,若非后来遇到北方战乱,发现了辽人奸细,可能就会这样一直在陈家村过日子。”

徐皇后长长地叹了口气:“可怜你母亲被辽人加害,你父亲又丢下你去向萧兴宗寻仇,那时候他委实应该说出实情,朝廷也好帮衬他。”

谢良辰道:“父亲受伤后病了许多年,而且母亲已经亡故,手中证据少,不足以说明母亲的身份,而且萧兴宗有辽人庇护,两国交战不是儿戏,父亲只能靠自己为母亲报仇。”

谢良辰停顿片刻接着道:“如果不是在八州之地遇到了薛守贵,让我母亲的事有了明证,我和父亲也不会将这些说出来。用母亲的话说,陈家村救了她,她已然习惯自己是陈家村人,这些年我们都习惯了。”

徐皇后笑着看谢良辰:“虽然陈家村对你们有恩,但你外祖父毕竟是广阳王,恢复你的身份,也能告慰广阳王。”

谢良辰站起身向徐皇后行礼:“臣父女能被封赏是皇恩浩荡。”

徐皇后道:“好了,别那么多礼,叫你进宫来也不是为了看你跪来跪去的,而是想要与你说说话。你可知皇上总会提及广阳王,可惜广阳王和王妃在世时,我没怎么见过,印象不深,如今也想好好地看看广阳王的后人。”

说到这里,徐皇后想起了什么:“你还没去见过杨五吧?”

谢良辰柔顺地道:“臣女尚未来得及。”

徐皇后沉吟着:“这些年本宫总会让杨五进宫陪伴,只因为她是广阳王一脉的后人,唉,没想到她会变成这般模样,本宫对她很是失望,皇上将她禁足在宅子里,要如何处置她,也是要问你的意思。”

徐皇后站起身,众人也都跟着站起来。

“昨日杨五请人送来了手抄的佛经,是想要让我从轻处置。”徐皇后说着看向徐大小姐。

徐大小姐眼睛落在谢良辰身上,神情有些恍惚,不知在思量些什么,被孟夫人叫了一声,才恍然回过神。

孟夫人埋怨地皱起眉头:“帮娘娘取佛经来。”

徐大小姐忙去取了杨五手抄的经文,她们这次入宫还想要提及建国寺的金笺,正好杨五送经文进来,借着杨五的话茬,就能引到金笺上去。

本来都安排的很好,可是徐大小姐却一直因谢良辰的相貌失神,方才还在思量,怪不得宋羡会想要结这门亲,原来是因为谢良辰生了一副这样的面容,说到底世上男子到底相同,就像她二哥倾心杨五一样。

徐大小姐从桌案上拿来了杨五手抄的经文在皇后娘娘面前展开。

徐皇后盯着经文看了许久,伸手摸了摸那金笺:“可惜了这么好的纸,这么好的经文。”

徐皇后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金笺:“良辰,杨五的事你也说说看。”

谢良辰郑重地道:“臣女不敢妄论。”

徐皇后道:“但说无妨,朝廷自有法度,问你,是因为你是广阳王后人。”

谢良辰恭敬地道:“臣女知晓外祖父为人,外祖父在世时治家极严,族人犯错绝不姑息,否则杨五父亲也就不会被外祖父打断了腿,臣女不敢议政事,但是推及外祖父的心思,若外祖父尚在,知晓杨五打着广阳王的名号,坑害百姓,必然不饶她。”

“从臣女来说,虽然杨五不是正经的杨家后人,只是出自旁支,但她这样的年纪,真的重重惩戒,当真于心不忍,可想到那些被杨五骗来做死士的百姓,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子,也有白发双亲,他们何其无辜?”

“正因为这样才有律法,在大齐律法前,任何人不得人情宽容,方能彰显‘公平’二字。”

徐皇后仿佛在思索谢良辰的话,半晌才道:“良辰这话说的,颇得本宫心意,处置杨五要用朝廷法度,本宫也不会为她说话。”

徐皇后上前几步,伸手拉住谢良辰的手臂:“起身吧,今日建国寺主持也在宫中诵经,你们随本宫一同前去听一听。”

谢良辰应声。

众人陪着皇后娘娘一同向外走去。

徐皇后没有乘步辇,而是边走边与谢良辰说话:“说说你们陈家村的事吧!”

谢良辰低声向徐皇后禀告,从纸药说到线穗时,几个人到了中和殿,大殿里传来诵读经文的声音。

没有打扰建国寺主持,众人陪着皇后娘娘上了香,走到偏殿坐下,等建国寺主持带着僧人诵读完佛经再来相见。

徐皇后抿了一口茶,让谢良辰继续讲,谢良辰提及了蜡笺。

徐大小姐道:“刚好我在诗会上,瞧见了陈家村出的蜡笺,除了建国寺抄写佛经的金笺,我还没见过那么好的蜡笺。”

徐皇后被提醒了:“今年建国寺的金笺确然不错,你们做的蜡笺……”

徐皇后说到这里,徐大小姐发现谢良辰的面色变了,徐大小姐虽然不清楚谢良辰的心思,但她有种抓蛇抓到了七寸的感觉。

谢良辰果然知晓建国寺的金笺,更清楚陈家村的蜡笺不如那金笺。

徐皇后显然也有所察觉,没有继续说下去。

谢良辰起身道:“皇后娘娘,陈家村做的粉蜡笺不如建国寺的金笺。”

徐大小姐心中一喜。

谢良辰接着道:“不敢欺瞒娘娘,粉蜡笺和金笺确实有些渊源。”

徐大小姐挺直了脊背,只想谢良辰立即说出实情,说不得陈家村的粉蜡笺就是照着建国寺的金笺做的。

谢良辰眉头紧皱仿佛有些为难,终于她深吸一口气准备开口。

徐大小姐却听到门口传来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此事是老衲请谢善人帮忙隐瞒的。”

惠安大师走入偏殿,向徐皇后等人行了佛礼。

惠安大师道:“许多善人问起老衲金笺做法,老衲都没有相告,今年的金笺并非出自建国寺,而是陈家村,建国寺所有舍出去的金笺,皆是陈家村纸坊相赠。”

徐大小姐瞪圆了眼睛。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不一般

建国寺的金笺是陈家村做的。

在谢良辰没有入京之前,就经由建国寺的手,在为陈家村的蜡笺铺路。谢良辰居然这般有心机。

徐大小姐看着谢良辰,只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变得僵硬。

谢良辰向徐皇后赔罪:“不是惠安大师让隐瞒的,而是陈家村要售卖蜡笺,若是让人知晓,会被误解借了建国寺的名声。”

将建国寺与陈家村的生意绑在一起的确会引人非议。

谢良辰接着道:“也不是一直都要隐瞒,原想着等到蜡笺开始售卖之后再说实话,那会儿大家都看到了陈家村蜡笺到底如何,也就少了争论,不会染了佛家的一片净土。”

惠安大师道:“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谢善人莫要放在心上。”

被惠安大师这样一说,徐大小姐一些质疑的话也压在嗓子里,不能说,说出来就成了生事之人。

这股火在胸口冲撞,一时半刻安抚不下去,徐大小姐的眼睛仿佛要冒出火来。谢良辰真的没有私心?那么穷的陈家村,为何平白无故赠这样的金笺给建国寺?分明就是为了日后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