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38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杜正忙道:“奴婢是在您身边久了,看得多了而已。”

皇帝道:“陈家村的那些人怎么样了?”

杜正道:“谢绍元和老太太一直在宅子里,谢大小姐让徐大小姐陪着逛了京城的街市,宋大人倒是每日都去那宅子,看起来与陈家村的人相处的很好。”

陈家村的人进京时,宋羡就带着人迎了出去,这是一门心思要与谢氏结亲了。

“给陈家村的封赏还要等各部准备妥当,”皇帝道,“还有些时日仔细看看那些人。”

杜正应声:“皇后娘娘那边送来消息说,明日就会让宫中嬷嬷去宅子里,教谢大小姐礼数。”

“让皇后仔细着点,”皇帝道,“徐家莫要再出什么差错。”

皇帝说完遣退杜正:“下去吧,朕再歇一会儿。”

暖阁里恢复安静,皇帝又想起刚刚那个梦,一个女眷又能翻起多大的风浪?无非就是让他做个噩梦而已。

辽国的使臣答应用萧兴宗换三皇子,他会将萧兴宗正法,这就是背叛他的下场,即便躲去辽国,他也能让辽国将人护送回来。

萧兴宗死了,当年种种也就不会再有人知晓。

……

高氏一大早就起来,带着黑蛋几个在宅子里忙碌。

良辰说要弄什么诗会,准备了两日,今天就会有达官显贵家的女眷进门。

高氏又是激动又是忐忑,来京城之前,除了宋老太太,她好似没怎么见过官员家的内眷。

“地要不要再擦一擦?”高氏道,“厨房准备的吃食也不知够不够?”

高氏一路嘟囔着,小心翼翼从花厅走到书房,宅子里的物什都被她拿出来了,她也是再三叮嘱黑蛋,离那些物什远一些,若是碰坏了,就将黑蛋留在京中做小厮还债。

“辰丫头啊,”高氏道,“我们准备的这些回礼到底行不行?”

“行,”谢良辰道,“二婶就不用担忧了,给的都是我们陈家村最好的东西。”

高氏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时辰快到了,管事也前来禀告:“大小姐,徐大小姐来了。”

谢良辰快步走出去相迎。

谢良辰第一次办诗会,徐大小姐自然要从旁帮衬,除了给京中女眷下帖子之外,还要早些起来帮忙布置。

“还有什么没准备的?”徐大小姐道,“茶点不说了,笔墨纸砚都备好了吗?我请的这几位都是京中很有才气的女眷。”

谢良辰道:“几位小姐都擅长书画?”

徐大小姐笑着道:“那是自然。”

谢良辰道:“那正好,我有些书画想要请教她们,这次就都拿出来,让大家帮我出出主意。”

徐大小姐笑着:“她们定然愿意帮忙。”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就又有两辆马车到了。

谢良辰转身去看,就瞧见一个熟悉的人影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第三百六十四章 故人

谢良辰从在代州落水之后,从前的记忆就一点点地恢复了,其中还有在越州长大那几年的记忆。

那时候她叫李绥宁。

这个从马车上下来的人是孟肃的女儿孟长淑,孟肃是越州总管兼任刺史,孟刺史的母亲长居余姚,孟长淑去余姚探望祖母时曾生了一场大病,找到了李家,为了方便救治,孟长淑曾在李家住过几日。

义父义母为了保护谢良辰,不准让她与外人见面,谢良辰与孟长淑也仅仅有过一面之缘,孟长淑病愈之后,两次来李家拜访。

义父义母都是假借谢良辰体弱多病为由,没有让谢良辰出来与孟长淑相见。

后来孟老太太过世,孟长淑就很少去余姚了。

越州时疫之前,孟长淑还从京城送来几本医书给李家夫妻。

前世谢良辰没记起这些事,不知自己与孟长淑曾有过交集,却很清楚孟长淑后来怎么样了。

孟长淑嫁给了季远,季远后来能在江南大有作为都是因为孟家,孟肃后来出海阵亡,孟长淑小产之后病重在床,没有几年就过世了。

季远是什么人,谢良辰再清楚不过,现在想想孟肃和孟长淑的死或许没那么简单,如果不是那么早就接掌了孟肃的权柄,季远也不会被皇帝重用,最终还被期许带兵迎战宋羡。

谢良辰与孟长淑互相见礼,立即发现孟长淑目光中带着几分打量,从开始的探究到后来变得笃定,目光中也有了几分喜色。

“孟大小姐。”谢良辰先开口。

“你记得我?”孟长淑惊喜地道,“你真的就是绥宁?”

徐大小姐不知晓孟长淑嘴里的“绥宁”是什么意思,眼前这两个人生疏中又透着一股的熟悉。

徐大小姐道:“你们认识?”

孟长淑点点头:“小时候有过一面之缘,只不过那时候我不知道绥宁就是她。”

徐大小姐越听越糊涂了。

孟长淑看着谢良辰,她听外祖母提及广阳王外孙女之事,听说广阳王外孙女曾在越州余姚被李氏夫妻抚养,那李氏夫妻通医理,时疫时因救人染病。

祖母病重时,她曾留在余姚侍疾,后来患了急症,多亏得了余姚一位李先生的良药,外祖母便问她也不知当年医治她的李家,与抚养广阳王后人的李家有没有关系。

世上哪有这般巧合的事?她本觉得不太可能,却又得了父亲的信函,父亲说越州、余姚的时疫并非天灾而是人祸,这场疫症可能源于萧兴宗。会稽知县暗中追查辽人奸细,才会被萧兴宗利用时疫加害,广阳王的人曾暗中相助会稽知县,也因此差点遭了毒手。朝廷知晓广阳王尚有后人在世之后,为了探明她的身份就遣人去余姚查问这桩事。

她与李家夫妻曾有过来往,于是父亲告诉她,抚养广阳王外孙女的很有可能就是当年治她病症的李家夫妻。

孟长淑见过李家的小姐,名字叫李绥宁,听说李家夫妻过世,李大小姐不知所踪,她一直担忧李大小姐的安危。

李大小姐真的会是广阳王后人吗?就算徐大小姐不写帖子给她,孟长淑也会来拜见谢大小姐,弄清楚这桩事。

见到谢良辰之后,孟长淑仔细打量了一番,少女的眉眼隐隐约约与李大小姐有些相似。

不过那一刻孟长淑还不敢确定,直到瞧见谢良辰那喜悦目光,孟长淑才确定自己没有认错。

没想到多年之后能在这里得见故人,而且当年的李绥宁变成了如今的谢良辰,孟长淑心中一阵感叹。

徐大小姐不清楚其中内情,孟长淑一时半刻又无法解释,只得道:“日后得了空再与妹妹说。”

孟长淑从小读书,素来有才女之名,如果她与谢良辰相识,或许会在诗会上帮衬,徐大小姐忽然觉得今日的事,说不得会有些波折。

“这是李大小姐,父亲在龙图阁任待制。”这下不用徐大小姐说话,孟长淑将李大小姐引荐给谢良辰。

孟长淑道:“李大小姐闺名茹初,我们叫她阿初,与我的名字多多少少有些相似,有时候分不清楚是唤她还是唤我。”

说着话,枢密院院事曹家小姐来了。

曹家两位小姐立即走到徐大小姐身边,几位小姐互相见了礼。

“这就是谢大小姐?”曹家三小姐低声道。

徐大小姐点了点头。

曹五小姐道:“方才在门口,我以为站在那里的是宅子里仆从,我身边的丫头正要吩咐她打扫一下马车,幸好徐姐姐家管事提醒说,那是谢大小姐的婶婶。”

“多亏了徐姐姐带着人帮衬,否则不知要出多少乱子。”

徐大小姐被这样一说,心情略微好了些。

随着宾客陆续到来,徐大小姐身边的人愈发多了,女眷们坐在花厅中说笑,高氏带着几个丫鬟摆上茶点。

宅院忽然就热闹起来。

趁着大家不注意,孟长淑将谢良辰拉到一旁说话:“当年李家太太说你身子素来虚弱,不方便见客,是不是因为……”

谢良辰点头:“义母是怕外人知晓我的身份。”

孟长淑知晓这其中必然还有许多隐情,每个人都有与人不能提及之事,她也不便深问:“没想到……唉……李老爷和太太都是好人,我在余姚时多亏他们照应,我听说你在陈家村卖药材,开熟药所,定是因为与他们学了医术、药理。”

谢良辰颔首:“我在镇州还遇到了一位先生,先生教我看症、制药,熟药所也是有了那位先生才能开起来。”

孟长淑为谢良辰欢喜,她向花厅里看了看:“你怎么想起来开诗会了?你才到京城还不知晓这边的情形,多少只眼睛都在盯着你,难免有人另怀心思,弄个不好就要吃亏。”

谢良辰看向徐大小姐道:“是徐大小姐帮我操办的。”

孟长淑心中暗暗叹息,徐家是皇后的母家,谁也不好随便怀疑徐家的意图,希望徐大小姐真的是好心。

“辰阿姐,”徐大小姐忽然喊了一声,“时辰不早了,不如我们开始吧!”

谢良辰点点头,与孟长淑两个人走过去。

徐大小姐道:“那我们还是老规矩,轮流赋诗,将大家都觉得好的落于纸上,最后再数一数写下来的诗里,谁的最多,如何?”

众人纷纷赞同。

徐大小姐看向谢良辰:“辰阿姐做东,不如从辰阿姐这开始。”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谢良辰身上。

第三百六十五章 镇州的纸

谢良辰迎着众人微笑:“我从小长在乡野,不擅长这些,还是徐大小姐先来吧,我去给大家铺纸、研墨。”

徐大小姐早就有所猜测,却要装作不好意思的模样:“这可怎么是好?”

谢良辰道:“大家都能赋诗,左右我也没事可做。”

徐大小姐心中说不出的舒坦:“那就劳烦辰阿姐了。”

她们作诗,谢良辰忙着为她们张罗笔墨,乍看过去还当谢良辰是谁带来的使唤丫鬟,如此一来高下立现。

徐大小姐垂下眼睛,掩住喜悦的神情,可惜这一幕不能让宋羡看到,否则宋羡定会后悔与谢家结亲,没有一个好妻室,将来如何能与达官显贵的内眷来往?不知道将来宋羡会不会成为旁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看到这样的情形,孟长淑皱起眉头就要说话,目光一瞥却与谢良辰四目相对。

谢良辰摇了摇头,示意孟长淑没有关系,孟长淑这才重新坐好。

徐大小姐道:“其实这次诗会,我们也是有彩头的,大家都知晓八州之地刚结束战事,百姓们多年饱受战乱之苦,朝廷虽然有赈灾的米粮,但我们也该尽一份心力,诗会上输了的,我们也不罚别的,就是帮着赢家一起筹办些赈灾的物什运往八州之地,大家觉得可行?”

曹三小姐忙道:“那自然是好,我听父亲回来说,八州那边比从前的北疆还不如,想一想真觉得那边的百姓可怜,徐姐姐这次办诗会原是为了这个。”

诸位小姐听了都点头,纷纷认同徐大小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