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24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谢绍元努力压制着胸口的酸涩,这些年他失去的不止是自己的时间,还是身边的亲人们。

“他们这么长途跋涉的回来,别再拉着他们在这里说话了,”陈老太太下令,“回村子里,让他们好好歇一歇。”

知晓归家的队伍今天能到,几个村子一商量,就在陈家村准备了饭食。

陈老太太这么一开口,陈家村的人不敢怠慢,麻利地安排众人进村。

“良辰啊,”宋老太太拉着谢良辰的手,“瘦了不少。”

这样想着,宋老太太对自家孙儿就不满意起来,也不知道孙儿怎么照顾的,好在看起来没有受伤。

谢良辰笑着道:“走得路多了些,歇几天就好了。”

谢绍元感谢宋老太太:“还劳烦您过来相迎。”

宋老太太笑道:“如今我来陈家村就跟回自己家一样,家中孩子回来了,我也得这个机会出来走动走动。”

谢绍元想到宋羡说的那些话,宋老太太果然心中有数。

回到村子里,谢良辰忙去拜见东篱先生和许汀真,他们不在村中这些时日,多亏了两位先生帮忙操持。

陈咏胜看着眼睛红了的高氏,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轻轻捏了捏高氏的手:“哭什么,这不是平平安安回来了吗?”

陈咏义也与媳妇去旁边说话。

苗子贵去见过了姑姑,然后在人群中找到了陈玉儿,陈玉儿刚准备上前说话,就被村中的女眷拉走了。

苗子贵虽然有些失望,不过心中仍旧欢喜。

陈初二和陈仲冬也与家中人团聚在一起,陈仲冬的娘觉得自家儿子话有些少了:“这是咋了?在战场上吓着了?晚上的时候我求求笤帚精,把魂儿给你收一收。”

田承佑将这一路的惊险讲给田卉珍和在家的伙计们听。

总之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

避开了人群,陈老太太和谢绍元进了屋子,陈子庚见到祖母拎了小棍儿,快步走出去将门关好了。

屋子里没有了旁人,谢绍元撩开袍子跪下,陈老太太的小棍儿就落在了谢绍元身上。

陈老太太眉毛都竖起来:“既然没有事为何不归家?不认我这个娘了是不是?”

谢绍元哑着嗓子道:“不是。”

陈老太太又打了一下,棍子挥得虎虎生威:“我这把老骨头了,见过多少风风雨雨,还怕你牵连?一个人躲起来做什么?还想要刺杀萧兴宗?”

谢绍元低声道:“娘,是我错了。”

陈老太太哼一声:“你是错了,你是我的女婿,还是辰丫头的爹,子庚的姑父,村子里有多少人都惦念着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还如此荒唐,不将自己的性命当回事,若真的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外面,别想我再认你这个女婿。”

谢绍元心中一着急,忍不住咳嗽起来,好不容易才平稳了呼吸:“往后不会了,娘别动气,伤了身子。”

陈老太太擦了擦眼角,将木棍儿放在桌子上,脸上都是威严:“家中还有那么多小辈,你就是这样以身作则的?再让我知晓你胡来,以后就莫要跪在我面前。”

谢绍元向陈老太太恭敬地施礼:“不敢了。”

陈老太太怒气这才消散一些:“起来吧,将袍子整理好,不要出去丢人。”

谢绍元应声。

陈老太太这才背着手走了出去。

望着陈老太太的背影,谢绍元此时此刻心中异常的温暖,这才是他熟悉的岳母,这几下打,看起来厉害,落下来时极轻,嘴上说着严厉的话,处处都是对他的关切,只有在家中才会被这么大年纪的长辈呵护,他是个有福气的人。

宋老太太笑看着陈老太太背着手走回来,看来家里的事是解决好了,等到陈老太太坐下,宋老太太伸手将热水向前递了递:“喝点水吧!”

说完话,宋老太太叹了口气。

陈老太太不禁道:“您这是怎么了?”

宋老太太笑道:“看着陈家村热热闹闹的真好,我那家中还有一大摊子糟心事,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理清楚,这样想着我就不想回去。”

陈老太太知晓荣氏和宋裕的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宋老太太目光微深:“那也得看让谁来念。”荣氏和宋裕的事是没办法,但她的孙媳妇……若是有人能帮忙念经,离家中办喜事也就不远了。

第三百四十二章 熟悉

分别之后的第一次家宴。

几个村子将攒下的鸡蛋都拿出来,平时不舍得,现在团聚了,可劲儿吃。

小孩子们拿着刚煮出来的鸡蛋,塞给家里的大人。

大人硬给塞了回去,还叨咕着:“吃,今天都能吃饱。”

鸡蛋揣在手心里,烫的孩子们直吸气,但也不舍得放下。

陈仲冬咬了一口鸡蛋,想起了代州那些大人、孩子们,一个个饿的不行,却也不肯吃给伤兵的饭菜。

眼看着陈仲冬眼睛通红,黑蛋凑过来道:“仲冬哥,你这是怎么了?”

“没事,”陈仲冬道,“想到代州百姓不容易,将士们也不容易,宋将军伤成那样,都晕过去好几天,醒过来也吃不上鸡蛋,常大人好不容易找来了几个,宋将军还要留给阿姐。”

陈仲冬后悔自己一时嘴快将实话说了出来,他只是往屋子里送点热水,没有偷偷看宋将军给阿姐剥鸡蛋。

话说完了,陈仲冬慢慢地将一个鸡蛋吃完,不知道代州的虎子他们现在能不能吃饱饭了。几个村子都被祸祸的够呛,住在漏风的房子里,冬天也不知道怎么熬过去。

孩子们围在陈仲冬身边听着,还想让陈仲冬多讲讲代州的事,就被一股香气引着纷纷转过头。

只见阿姐手里拿着刚刚出锅的稻米饼,黑蛋几个口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谢良辰看向陈仲冬:“好了,先不要想那么多,你多吃点养好身子。”这次长途跋涉路上也是很艰辛,大家都需要歇一歇,她怕陈仲冬想的太多,连稻米饭都不舍得吃了。

几个孩子也听得入神,一个个偷摸将鸡蛋往腰里塞,这是想要藏起来慢慢吃。

“鸡蛋不能留,”谢良辰嘱咐道,“放的时间久了,要吃坏肚子。”

众人忙应声,都纷纷将鸡蛋掏出来。

谢良辰将稻米饼分下去,孩子们拿起来咬上一口,眼睛跟着发亮。

对,就是这个味儿没错,阿姐回来真好!

陈子庚站起身随着谢良辰去了灶房,帮忙添柴、端盘,然后将剥好的鸡蛋送到谢良辰面前。

“我也剥鸡蛋给阿姐吃。”

听着阿弟脆生生的声音,谢良辰想起宋羡留鸡蛋给她的事,不禁脸颊微微发红。

陈子庚瞧着阿姐的模样,心中盘算着,是不是将军阿哥有长进了?不知道阿哥什么时候才能搬进陈家村。

陈子庚心里焦急却又不能开口问,磨蹭半晌才道:“我听二叔说,辽人差点攻入代州,还好将军阿哥及时赶到,仲冬哥方才又说阿哥晕厥了,现在阿哥如何了?”

谢良辰点点头:“之前为了救我受了重伤,眼下已经无碍了。”

陈子庚为宋羡揪心,不过看着阿姐提及阿哥时神情柔和,忍不住为阿哥说好话:“将军阿哥对我们陈家村不错,对阿姐也好。”

谢良辰心里一阵乱跳,自从跟宋羡表明心思之后,别人提及宋羡,她总要多想一些,阿弟随便一句话,就让她觉得异样。

“快去吃饭吧。”谢良辰道。

陈子庚道:“这汤就要熬好了,我跟阿姐一起吃。”

谢良辰看着阿弟的头顶,她怎么觉得阿弟刚才的话意有所指,出去一阵子,回来之后发现阿弟比从前更聪明了似的。

这顿饭从天亮吃到天黑。

陈老太太带着谢绍元和谢良辰一直将宋老太太送到村口。

宋老太太拉着陈老太太道:“这两日我还要来,你可不要嫌我烦。”今天是陈家村团圆的日子,她不好喧宾夺主,但还会另选日子正式拜访。

陈老太太应着:“那怎么会。”她总觉得宋老太太今日这话说得十分郑重。

等到宋家马车走远了,陈老太太让谢绍元扶着回到院子里,收到谢绍元活着的消息,陈老太太就让村子里的人帮忙在主屋旁又盖了一间屋子,屋子里盘了火炕。

陈老太太道:“以后你就带着子庚住在这边。”

谢绍元路上还想着做这些,没想到老太太早就准备齐全,脸上露出笑容,心中百感交集。

陈子庚过来抱住谢绍元:“以后我就与姑父一起睡了。”

“好,”谢绍元将陈子庚抱上了炕,“往后铺炕都归你。”

谢绍元说着拍了拍陈子庚的屁股:“这么大了不尿炕了吧?尿炕可要跟姑父说,免得咱爷俩儿没有褥子铺。”

谢良辰没忍住笑出声。

田卉珍父女还没有走,谢良辰和陈子庚将两个人请进院子里又说了好一会儿话。

田卉珍对代州的事也很好奇:“听说那一仗很惊险,大家都受了伤。”

谢良辰点头。

田卉珍道:“宋将军都带着伤上阵,更别提他身边的人了。”

谢良辰道:“程将军也一样,箭矢擦着他耳边过去,肩膀也被砍了一刀。”

田卉珍惊呼一声:“那现在怎么样了?要不要紧?”

谢良辰没想到田卉珍反应会这么大:“伤口虽然长,幸好没有太深,不至于伤及筋骨。”

“那就好。”田卉珍回一句,发现谢良辰正定定地瞧着她。

田卉珍硬着头皮道:“怎么了?”

谢良辰道:“你认识程将军?”

田卉珍抿了抿嘴唇:“见过两面,没怎么说过话。”

谢良辰试探着道:“还说过话?什么时候?”

“你去邢州那一次,”田卉珍目光略微有些闪躲,“闹了些误会,我将他当做了小贼,差点打了他一鞭子。”

谢良辰道:“然后呢?”

田卉珍道:“没有了,就这些。”

话这样说着,田卉珍却有些坐不住了,刚好听到田承佑起身告辞,田卉珍也急忙道:“你们早些歇着,明儿有空了我再来。”

谢良辰没有急于探听内情,她与宋羡的事也还没有告诉田卉珍。

田家父女离开,陈咏胜也被黑蛋搀扶着摇摇晃晃往家去,今天高兴村中好几个人都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