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205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谢良辰看向常悦。

常悦道:“我立即去安排。”早些摸透灵丘那边的情形,他们就能早些动手应对。

王里正带着人向山上走去。

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远处,谢良辰脑海中浮现起在王家村的种种情形,半晌才转身回到军帐。

希望王里正这次进山,他们会得到确切的消息,这样他们就更有把握,能对抗萧兴宗,让所有人乃至整个代州都平平安安。

……

太原府外的中军帐内,宋羡看着手里的信函,那是谢良辰送来的消息。

他在辽国的人手探听到消息,辽国三皇子葛坤带着兵马去灵丘,萧兴宗也在灵丘和应县布下人手。

眼线发现萧兴宗将灵丘围住,像是布下了一张大网,不知这张网中的人是谁。

宋羡皱起眉头,没有确切的消息,但他和良辰心中都有了思量,那人与前去陈家村示警的人有关。

良辰一直觉得追查这条线索能得到一些关于她父母的消息。

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人手小心翼翼地追查,在没有弄清楚一切之前,不能贸然动手,否则很有可能惊动萧兴宗。

萧兴宗见势不好,提前收网,网里的人就会被困死。

宋羡不想良辰留在代县,特别是知道萧兴宗定会动手之后,他愈发担心她,恨不得立即离开太原府前往代州,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军心动摇,伪王会趁机带兵冲出太原城,一路杀去代州。

这样一来就会被伪王和辽人合围。

谢良辰的书信上写的也是这个意思,她会留在代州,想方设法弄清楚那边的情形,字里行间处处都是安抚他的话语。

宋羡连续几日与伪王兵马交手,歇息的时间不多,闭上眼睛就会梦到良辰。

他需要快点处置好眼前的战事,然后才能援兵代州,所以必须振作精神,强迫自己不去担忧。

“大爷,”常安上前道,“太原府那边传来消息,伪王抓了不少官员,王城现在一片慌乱。”

宋羡眼睛一亮:“查明是怎么回事了吗?”

常安道:“伪王吩咐亲信抓人,自己亲自审问,其中一个是薛守贵。”

宋羡心中大致明白是怎么回事,看来伪王和萧兴宗准备动手了。

“送信给杜琢,”宋羡吩咐道,“让他的大军佯装不敌,暂时不要来太原府。”

常安点点头,却依旧有些担忧:“大爷真的要这样做?”

宋羡道:“伪王也是欺软怕硬的人,如果杜琢与我一起合围太原府,他不一定敢御驾亲征,眼下我麾下人马显然没有他的多,他才敢率军前来迎敌,我就是要将他引出来,这样才能快点结束这一仗。”

宋羡话音刚落,就又有宋家家将前来:“大爷,张老将军那边有动静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图

张渭河一直让人盯着薛恪,不管薛恪那边有任何风吹草动,他都能立即知晓。

“有人去了薛恪的住处,”庄兴道,“我们的人暂时没有惊动他们,我吩咐了,那人不出来则罢,若是出来立即拿下。”

总之不能让那人逃走。

但在此之前他们要先禀告张老将军,暂且没有打草惊蛇。

张渭河点头,薛恪到底有没有问题,马上就会知晓结果。

将营中的事吩咐下去,张渭河带着庄兴等人一路去薛恪住处,一行人赶到时,院子里的人还没出来。

张渭河也不再耽搁,示意庄兴等人将栓着的门撞开,大步走了进去。

当看到薛恪一脸惊诧、慌张的神情时,张渭河松了口气,目光看向屋子里另外一个人。

乌索摆弄着手里的马鞭,饶有兴致地看着张渭河:“张老将军来的比我预想的要慢,我都有些等不及了。”

乌索说着目光微深,里面仿佛跳跃着两簇黑色的火焰:“张老将军可能不识得我?我是萧大人手下的十三太保乌索。”

张渭河听到这话面色不变,旁边的薛恪却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

张渭河看了一眼薛恪:“你与我说的那些都是假的?是辽人命你来骗我的?”

薛恪摇头颤声道:“张老将军,我……我没骗你,我……说的都是实话。”

“他说的是实话,”乌索扬起嘴角,“他从太原府跑出来就是想要说出当年那桩事,请你帮忙让他逃去齐地。”

乌索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只不过这件事早就被我们发现了,他这样贪生怕死的人,只要稍加威吓,就老老实实地听我们吩咐做事。”

张渭河冷声道:“你想要做什么?”

张渭河说话的功夫,庄兴等人已经将乌索围住。

乌索脸上没有半点的恐惧,依旧神情轻松:“告诉张老将军广阳王还有后人在,就是陈家村的谢良辰。”

“我们本是好心,但从我们嘴里说出来的,恐怕张老将军不肯相信,于是借薛恪将当年的事说个清清楚楚,张老将军一向谨慎,听过薛恪的话之后,定然使人去查问了,怎么样?可查清楚了吗?”

张渭河冷冷地看着乌索,不知道乌索到底意图何为,一时没有说话。

乌索道:“看来老将军心里有了答案,那么往后的事可能就简单多了。”

乌索不急着说话,伸手向张渭河比了比:“张老将军不妨坐下来,我们有的是时间。”

张渭河还没说话,军中副将快步走进院子。

庄兴走出屋,副将禀告道:“太原府内有动静了。”

太原府有了动静,老将军应该马上回营指挥兵马。

庄兴面色一变,乌索赶在这个时间来,显然就是要扰乱战局。

庄兴转身快步走回张老将军身边,两个人四目相对,庄兴低声道:“将军,该回营了。”

张渭河还没说话,旁边的乌索道:“这一仗是很重要,不过张老将军得胜归来的时候,只怕广阳王的后辈已经远在辽国了。”

“张老将军应该知道,萧太后最疼爱的弟弟死于广阳王之手,辽国会怎么对待广阳王的外孙女?”

张渭河浑身一凛:“你说什么?”

乌索笑道:“既然早在薛恪之前,我们就知道了谢良辰的身份,这么长时间,我们自然做了一番安排。”

张渭河攥起了手。

乌索道:“广阳王一家被杀的时候,张老将军没赶回太原府,这次张老将军可能又要错过了,不知道是为齐人皇帝打仗重要,还是广阳王更重要?”

乌索说完,从怀里拿出一张纸笺递给张渭河:“张老将军在做决定之前,不妨先看看这封书信,义父说了,老将军看完之后就会明白,当年广阳王到底死于谁手,我义父萧兴宗又为何要反叛齐人皇帝。”

张渭河目光落在那封书信上,信函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纸张早就发黄,上面还有褐色的污痕,应该是陈旧的血迹。

张渭河伸手将信函拿在手中,缓缓地打开,那看起来令他熟悉的字体立即映入眼帘,那是萧兴宗父亲赵老将军的字。

张渭河与赵老将军关系匪浅,战时曾互通文书、战报,熟悉对方的自己和善用的言语、习惯。

信函上罗列了广阳王的忠心,劝说该将广阳王一直视为肱股之臣,有广阳王在对大齐只有好处,以全家性命担保广阳王绝无二心,还请收信的人无论如何要收回成命。

张渭河脑海中“嗡”地一声。

赵老将军没有直接写出收信人的姓名,只是恭恭敬敬称呼为“您”。

但能被赵老将军如此尊敬的人没有几个。

信上说“无论如何要收回成命”是什么意思?

张渭河看向信函落款时间开隆四年,那是广阳王战死那一年,那么信函上说的“成命”会不会就是这件事?

有人事先安排了广阳王“战死”。

乌索道:“义父说打开关卡的人从来就不是冯绛。”

打开关卡将辽人放入广阳王属地的人不是冯绛的话会是谁?冯绛“叛乱”后,第一个去往关卡平息兵乱,捉拿冯绛的是赵家兵马。

而赵家兵马是事先听了吩咐,才会这样做。

张渭河对这信函中的“您”渐渐有了猜测,一个人影在他脑海中慢慢成形。

是他。

一定是他。

这个暗中陷害广阳王,能让赵老将军听命于他的人,要么是先帝,要么是当今的皇帝。

若是先帝,赵老将军再信函中应该称“陛下”、“皇上”而非“您”。

乌索盯着张渭河那变幻的神情:“这封信是我义父让人拦下来的,否则赵家也会落得广阳王一样的下场。”

张渭河的心一阵冰凉,就像是十九年前听说广阳王战死的消息那般。

乌索的声音再次响起:“我义父也是为了赵家着想,才会这样做,可惜最后赵老将军还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一心赴死……”

“广阳王忠心耿耿落得什么结果?赵老将军又如何?义父就是看穿了这些才会投靠我们大辽。我劝张老将军不要再被人利用,帮加害广阳王的人取八州之地。”

第三百一十四章 心迹

张渭河听到乌索说到这里,神情更加冰冷,乌索的目的就是劝说他在最后关头背离宋羡。

张渭河一笑:“就算你说的都是真的,我不为齐人皇帝征战,要为辽人效命不成?也不看看你们是什么东西。”

乌索眼睛中一闪怒气,不过想想义父的嘱托,只得耐着性子道:“并非如此,我只是来提醒张老将军,齐人不会在意广阳王后辈死活,相反的若是知晓广阳王一脉还有人在世,只会想要除掉她。”

“宋羡为何要带着谢良辰来八州之地,张老将军可想过?就是想要利用广阳王一脉罢了。”

张渭河不自觉地皱起眉头。

乌索见时机成熟,接着道:“我义父在代州布下人手,定会擒住谢良辰,宋羡留在代州的兵马有多少老将军心中清楚,谢良辰必然落入我们手中。”

“张老将军肯听我们劝说,不去帮助宋羡,”乌索道,“作为交换,我义父愿意将谢良辰还给张老将军,而且还会向太后要个恩典,庇护广阳王后人,张老将军可要想清楚,不会再有一个陈家村给广阳王一脉留下最后一线生机,等到战事平息,齐人皇帝也不会放过谢良辰。”

乌索话说完了,只等着张渭河自己做决定。

张渭河沉默了一会儿,站起身向外走去。

趁着张渭河还没有出门,乌索道:“不妨再透露些消息给张老将军,谢良辰之所以留在代州,是因为听说我义父重伤,想要趁机从代州去往灵丘刺杀我义父。我义父根本不需要攻入代州就能将谢良辰拿下,你要快些下决定,否则你是见到谢良辰,还是谢良辰的尸身,那就不好说了。”

庄兴等人也跟着退到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