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143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苏老太爷打量着谢良辰姐弟三个,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我还以为到了陈家村才能见到,没想到会在赵州遇见,你们姐弟三个可有急事?愿不愿意进去说两句话?”

苏家无论再怎么样,在这里遇到苏老太爷也没有掉头就走的道理。

谢良辰应声,跟着苏老太爷走进客栈,在客栈要了一张桌子,几个人坐下来。

苏老太爷望着谢良辰道:“你外祖母可好?”

谢良辰回话:“劳烦您惦记着,外祖母身子康健,今年还跟着大家一起春耕呢。”

苏老太爷连连点头:“我也许多年没来镇州了,去年想着过来瞧瞧,可身子不爽利,今年去了京中,听说镇州开了官药局,又听怀清说陈家村做的熟药都在官药局评了甲等,就想着等那桩事了了就北上,没想到又有了时疫,这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谢良辰前世时常常陪着苏老太爷说话,今生再遇见,到底还是有种熟悉的感觉。

何三站在苏老太爷身边侍奉,此时的情景与前世某个时候刚好重合在一起。

苏老太爷说完话咳嗽了一阵,何三忙伸手拍抚苏老太爷的后背。

谢良辰看向客栈外,苏老太爷带着病来镇州不知为了何事?没有旁人跟着?

苏老太爷没有提及两家的婚约,怀清与他说过,那些事都过去了,总是旧事重提只会让陈老太太和谢大小姐不舒坦。

苏老太爷道:“朝廷在邢州、西府都新增设了官药局,我们这些药商,还想要向官药局供药,这次来镇州主要是看官药局。”

谢良辰点点头:“近一个月有不少药商来镇州。”

苏老太爷道:“我们苏家在北方走错了路,可药铺还是得开下去,该设法重振旗鼓。其实光这些兴许我还不一定要走这一趟,我又在京中听说你们做出了成药。”

苏老太爷说着一笑:“我是怎么也按捺不住了,成药这个法子好,你们用的那方子也好,老祖宗还有不少经方该做出来。”

苏老太爷是个醉心医理、药材的人,生病时困在屋子里也是医书不离手,在这方面谢良辰很是敬佩苏老太爷。

谢良辰道:“等到了镇州,您若是想要去看看陈家村的熟药所,只管让人来知会。”

“好,好,”苏老太爷很是欣喜,“我定会让怀清带我去看看。我们苏家买卖药材多年,到底还是短视,有些事没能做好,委实不应该!”

没有别的话可说,苏老太爷又问了问陈子庚:“有没有读书呢?”

陈子庚颔首:“读了。”

苏老太爷又道:“请了先生还是建了族塾?我听怀清说,陈家村今年肯定会有族塾。”

陈子庚道:“都有,我有先生,村子里也建了族塾,兄弟、姐妹都读书了。”

苏老太爷感叹:“我到了镇州之后,定要去陈家村拜访。”

说话间天阴下来,谢良辰起身告辞:“等回陈家村再招待您。”

苏老太爷颔首,就要让小厮取伞来。

“不用了,”谢良辰道,“我们要去的地方离这不远,再有几步路就到了。”

说完谢良辰再次向苏老太爷行礼,抬脚向门外走去。

走出客栈之后,一阵风吹来,雨水落在谢良辰脸上,陈初二在前面领路,谢良辰拉着陈子庚正要跟上,一柄伞突然撑开罩在了她和陈子庚头顶。

第二百一十六章 护着 加更二

这场雨来得很急,没容人回过神来,就泼洒而下。

谢良辰抬起头透过伞柄,瞧见了一袭海棠色官服,官服的衣摆已经被雨水湿透了。

“宋将军。”

谢良辰喊了一声,四目相对,只觉得宋羡目光清澈中带着一抹的暖意。

雨点打在伞面上,劈啪作响。

陈子庚想要说话,却隐隐有种感觉,此时此刻他不该开口。

“谢大小姐,”何三的声音传来,“外面雨急不若躲避一会儿再走,您有急事的话……我们这里有伞和蓑衣。”

何三目不斜视地将话说完,他是奉老太爷的吩咐来送伞的,没想到走出来却看到了谢大小姐身边立着一位身穿官服的将军。

这位将军的身份何三不知晓,也不敢随意猜测,只好立在一旁听吩咐。

谢良辰刚要说话,旁边的宋羡道:“马车已经备好了,我送你们上车。”

谢良辰抬眼看去,果然瞧见了客栈门口赶来一辆马车。

陈子庚轻轻扯了扯谢良辰的衣角:“阿姐,我们坐车吧,宋将军的衣袍都湿了。”

宋羡的整个身子几乎都淋在雨中。

谢良辰不再犹豫,向何三道了谢,带着陈子庚、陈初二走向马车。

马车帘子掀起,谢良辰和陈子庚踏入了车厢中。

雨势不小,谢良辰头顶一直被雨伞牢牢遮着,只湿了鞋底和裙角,陈子庚也是一样,挤在谢良辰身边坐下,有掀开了马车上的帘子向外张望。

陈初二不肯进车厢里来,向常安要了蓑衣和斗笠,跟着赶车的护卫坐在了前面。

就在马车准备前行时,一阵马蹄声响起,一人一骑在客栈前停住,马背上的人利落地翻身跃下,他转头看了一眼停在客栈门口的马车,隔着马车上的帘子刚好与谢良辰对视,然后他停下了脚步。

谢良辰看清楚,那人正是苏怀清。

苏怀清目光中一闪惊讶,然后看向了宋羡和常安等人,再回过神时,神情已经变得平和,似平常一样躬身向宋羡施礼。

宋羡骑在马上吩咐一声,护着马车向前行去,苏怀清也转身走进了客栈。

苏老太爷正等在客栈中,瞧见孙儿回来了惊讶道:“这么快就赶上了?”

赵州城外有人在山中种植药材,苏怀清前去查看,祖孙俩约好了在城中客栈见面,没想到苏怀清一路赶回来却瞧见了坐着马车离开的谢大小姐。

苏怀清端起热茶,再次看向客栈外,仿佛那里还停着一辆马车,那辆马车应该是宋家的,宋羡带着人亲自来接谢大小姐。

“刚才你瞧见了吗?”苏老太爷道,“是谢家那孩子。”

苏怀清点点头:“刚好看到。”

苏老太爷接着道:“那来接她的人是谁你可识得?”那人走得太快,他没有看清楚。

苏怀清当然识得,他举起茶杯到了嘴边却没有喝,而是径直将茶杯放下:“是镇国大将军的嫡长子,戍守赵州、镇州兵马指挥使,宋羡,宋将军。”

苏老太爷有些意外,在京中他经常听到宋将军的名字,因为北疆通辽的案子,是宋羡带人查明的。

在京中时,他听人说,这位宋将军杀伐果断,便是自己的亲弟弟也不留半点情面。

他那儿媳听到宋将军的名字,吓得面无血色,只因为曾在镇州大牢瞧见宋羡审讯辽人奸细。

这样的人,方才竟然亲手给谢大小姐撑伞?

苏老太爷隐隐觉得古怪:“这谢大小姐与宋将军……”

苏怀清没等苏老太爷将话说完,就打断道:“或许陈家村有要事寻宋将军,祖父不要乱想,谢大小姐与寻常女眷不同,她不是那种被关在内宅中的女子。”

听着孙儿替谢大小姐说话,苏老太爷看向孙儿:“你是不是?唉,早知晓无论如何也要拦着你母亲。”

苏怀清不再多言,伸手搀扶起苏老太爷:“孙儿扶祖父去歇着,明日还要动身去镇州。”

苏老太爷知晓孙儿的脾性,孙儿一向有主意,他不想说的话,旁人别想探听一二,就像这次孙儿不肯去会试,放着大好的前程不要,却来接管苏家的药铺。

苏老太爷心中不平:“如果不是你父亲整日病在床上,着实不堪用,你母亲又是糊涂的,哪里用得着你来做这些。”

“是我自己想要做,”苏怀清道,“就算考中入仕也不知道该如何,还不如从手边的事做起。”

将苏老太爷送进屋子,苏怀清坐在旁边的桌子上,一边看护祖父,一边翻起了手中的账目。

忙碌了半晌,他才抬起头看向窗外。

窗外的雨依旧没有挺,惹得人心里也是一片潮湿。

……

谢良辰下了马车,陈初二从常安手中接过雨伞前来接应阿姐和陈子庚。

旁边的常安只觉得陈家村的人,着实太过懂事了些,平白无故抢了大爷的好差事。

谢良辰走进主屋,一同前来赵州的高氏忙拿着巾子上前,见到眼前的情形,高氏傻了眼,一时不知该做些什么。

高氏心中琢磨,这是怎么回事?宋将军刚刚来寻辰丫头,发现良辰不在就急匆匆地离开了,难不成是看要下雨,特意让人赶了马车,四处去找辰丫头?

良辰和子庚倒是没淋湿,可是宋将军却被从上到下浇了个透。

宋羡道:“衙署刚好有马车空闲,在客栈门口遇见了谢大小姐和子庚,就将他们送了过来。”

高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她就说宋将军不会带着马车到处去寻人。

陈子庚心中叹气,他从前不知晓,原来二婶这么容易就能糊弄过去。

那马车一看就不是衙署的,赵州街市不小,怎么可能那么容易遇到?是大家太信任宋将军,还是陈家村民风太过淳朴,怪不得除了他之外,没人看透将军阿哥的心思。

宋羡看向高氏:“请婶子帮忙取一块干净布巾来,让我们擦一擦。”

高氏一怔,然后道:“有,有,我这就去拿。”宋将军能穿的干净衣袍是没有,布巾还能找到两块没用过的。

宋羡躬身道:“劳烦了。”

谢良辰道:“将军这衣袍都湿透了,这样穿着恐怕会着凉。”

宋羡转头与谢良辰对视:“我有急事与谢大小姐说,眼下还不能走。”

第二百一十七章 现原形

陈子庚帮着常安一起烧起了炭盆。

陈初二几个刚到赵州时赶上倒春寒,铁匠铺送来一些木炭,几个半大小子没舍得用,一直妥善地放着,如今刚好派上用场。

但衣衫还是没那么容易就烤干,尤其被这样湿淋淋地穿在身上,谢良辰看着宋羡就觉得心里发冷,宋羡看起来倒是不在意。

宋羡将两个军匠商议的结果说给谢良辰听。

能听懂的陈咏义和陈初二几个都没有走。

外面雨大,屋子里这几个人听得出神。

高氏好奇地伸头看了一眼,只觉得那纸笺上的纺车轮子说不出的大,看着怪唬人的。

这么大的纺车真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