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137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谢良辰抬起头看到了一抹海棠色的官服。

穿着指挥使官服的挺拔身影,将竹筐送上了骡车。

眼下他的举动和身上的官服委实不太相称。

“将军。”谢良辰在宋羡转身那一刻欠身行礼。

宋羡没有开口吩咐,常安几个就上前帮忙装药。

谢良辰连声感谢,黑蛋几个去了族塾之后,最近大家又都忙,她身边确实少了人手,但也不能如此使唤宋羡。

宋羡的目光一直落在谢良辰身上,虽说他昨晚才去了陈家村讨喝“明月茶”,却总有种处决,好似许久都没见到她了。

宋羡迟迟没有进二堂,宋启正带来的几个家将只能在衙署门口候着。

宋羡没有理会,神情自若地向谢良辰道:“山地那边可还顺利?”

谢良辰应声:“今天种了不少。”

宋羡道:“毕竟是山中,来来回回要仔细些。”

站在旁边的常安眼睛瞥向别处,装作没有听到的模样。

不等谢良辰说话,宋羡接着道:“我先去二堂见宋启正。”

说完这些,宋羡才向衙署内走去。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段时间宋羡总去陈家村“讨茶”的缘故,谢良辰竟不觉得宋羡刚刚那些举动有什么不妥。

她反而为宋羡担忧,总觉得宋启正这趟来镇州,势必要提及白马岭的驻军,宋羡向朝廷请要白马岭是为了什么她心里清楚。

翻过白马岭就是广阳王的属地。

宋羡是在为后面的事做准备。

谢良辰看向陈玉儿:“你带着人先将药材送回去,我先留在衙署,有些事要找宋将军商量。”

第二百零六章 弥补今天单更,明天恢复

曲承美在衙署接了宋羡,前往二堂的路上将宋启正问的事说了一遍。

在曲承美眼中,镇国大将军对长子的态度缓和不少,虽然还远不如寻常父子那般亲和,却也不似从前那般剑拔弩张。

镇州和赵州的情形镇国大将军都看在眼里,只要今年没有太大的天灾,百姓们都能吃饱,赋税也能按时交上,还能为军营囤积一些粮草。

嫡长子如此,不管宋启正如何思量,也是给镇国将军府添光加彩,换句话说,镇州如果没有宋羡,宋启正一家早就败在了辽人和横海节度使手上。

两个人走进二堂时,宋启正站在窗前,看着外面忙碌的百姓。

“镇国将军。”

身后传来宋羡的声音,宋启正才转过身,宋羡好多年没喊他父亲了,起初他没在意,在军中当着将士面前,不论父子,只有部属。

不知什么时候宋羡在私底下也这样唤他。

宋启正看向宋羡,隔段时日不见,宋羡看起来又瘦了,小小年纪身居指挥使之位,这光鲜的一切背后,还有繁重的政务和责任。

宋启正不由地想起前些日子家中的混乱。

宋旻死了之后,荣氏不肯让人搬动宋旻留下的物件儿,动辄就去宋旻的屋子里坐着,一哭就是半日,府中事务一律不管,族中女眷前来劝说也是无济于事。

正当宋启正一筹莫展之时,宋老太太回到定州宅子里。

听到荣氏的哭声,宋老太太就寻了过去,他也只好跟着一起前往。

宋旻已经不在了,但那院子仍旧被打理的像是他活着一般,屋子里都是宋旻常用东西,荣氏瞧着那些物件儿睹物思人,整个人憔悴的不成样子。

宋启正以为宋老太太会劝荣氏几句,宋老太太反而道:“看看这屋子,从小到大你们给了他多少?要说宋家上下还亏待他,我老太太第一个不答应。”

宋老太太指着荣氏:“你这般是要做什么?怨恨你夫婿没能救下你儿子?我们要如何做你才满意?整个宋氏一起通敌,陪着你们母子走黄泉路?”

荣氏被骂得怔愣。

宋老太太接着道:“莫说宋裕和宋旻曾被辽人抓走,宋家就对不住他们,你没瞧见这几年整个北方成什么样子?不是宋家对不起你们母子,恰恰相反是宋家庇护了你们母子,你们在后面享福的时候,是宋启正和宋羡带兵在前与辽人血战。”

荣氏说不出话,只是哭个不停。

宋老太太道:“宋旻毕竟是你的骨肉,比什么都重要,这个坎儿你若是过不去,着实怨恨宋家,你就回娘家去吧,我也不逼着你做镇国将军府的夫人。”

宋启正许久没有见过宋老太太如此,荣氏也不敢再抽噎。

宋老太太走出宋旻的屋子,又威严地看向他:“都是你的儿子,你去看看羡哥儿的屋子里都有什么?人心是偏,但不能偏得没有边际。我看这次皇上处置的太轻了,不该留着你这个镇国将军之位。

亏你还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在街面上随便寻个人,都不如你这般糊涂。

宋旻犯错被杀,还有人护着他,你那整日在外征战的嫡长子,立了大功却还要被人埋怨,我为何不愿意与你们说话?我着实见不得你们这般偏心。

你也一样,若是觉得宋羡犯过错,就找到证据将他押送去朝廷,让朝廷来处置他,没有证据就不要将那些罪名压在他头上。

这一关你若是过不去,不想要这嫡长子,干脆将他过继给族中,老太太帮你办这桩事,从此之后宋羡与宋启正没有父子关系。”

那一日之后,宋启正想了许多,许多事是他没有做好,他开始思量当年他被刺杀的种种,还有宋羡被辽人掳走的经过,其中有些地方的确蹊跷。

他该仔细地查一查,而不是继续无端猜疑。

有了这样的思量,宋启正再面对宋羡时,心中多了些愧疚。

父子两个默立了半晌,曲承美正想着要如何开口打破这局面,宋启正回过神来,向宋羡道:“这阵子你辛苦了,要多注意身子。”

宋羡心中讶异,他却依旧能不动声色地回应:“多谢镇国将军关切。”

宋启正听着那公事公办的语调,下意识地深吸一口气,转身坐在椅子上。

“朝廷要在大齐增设二十个官药局,”宋启正看着宋羡,“官药局需要大量的药材,北方的药材镇州、定州一带最好,我瞧着镇州种植了不少药材,定州也有许多空闲的山地……”

说到这里宋启正顿了顿。

宋羡知晓宋启正的意思,他却没有立即回应。

曲承美抿了抿干燥的嘴唇,这屋子里的气氛着实不怎么样,仿佛只要冒出一个火星,就能将一切烧着。

宋启正皱了皱眉,终于卸下了气势:“不知你这边是否能调动些人手去定州帮忙。”

宋羡神情不变,眉眼中满是疏离:“镇国大将军吩咐,镇州会尽力安排。”

宋启正尽量心平气和:“到底要如何做,你可直接吩咐定州知县。”本来还有不少话想要说,这样的气氛下,也不想再开口。

宋启正站起身:“朝廷让你接管白马岭,白马岭军营还有一千宋家军,那一千人你来操练吧,不用送回定州军营了。”

宋羡没想到宋启正会这么容易将兵马交给他。

宋启正说完看向曲承美,曲承美会意退出二堂。

宋启正看向宋羡道:“你要白马岭做什么?想要收复广阳王属地?”

宋羡淡淡地道:“朝廷只是命我戍守关隘,是否对西北用兵,都要听朝廷安排。”

宋启正目光一敛:“我知晓你在思量些什么,但眼下不是好时机。这次的案子,蔡戎为了脱身,不惜将手下的副将、知县推出抵挡,才能保下他横海节度使之位,但皇上对蔡戎起了疑心,否则不会拔擢你来制约蔡戎。

没有除掉蔡戎之前,不要有太大的动作,否则会被蔡戎寻到机会。”

宋启正不等宋羡说话,长长地叹了口气:“从前是我太苛责你了,对你关切不够,但我们毕竟是父子,我也希望有机会能够弥补。”

第二百零七章 心安

宋启正说完看着宋羡。

一千兵马,换一个安心,也能少些愧疚?宋羡与宋启正对视:“朝廷旨意上说,让我接管兵马,宋家一千人在这其中,不过里面的副将和军头,若是有镇国将军的心腹,将军可以早些与我过文书。

既然我接手了白马岭,军务就不由镇国将军担忧。”

宋羡这话分明是在提点他,让他日后不要插手白马岭的事,这般的放肆、狂妄……

宋启正刚要去取桌案上的茶碗,听得这话皱起眉头,火气上涌,开口就道:“你这脾性不知随着谁。”

宋羡一眼看穿宋启正:“镇国将军是否怀疑过我并非你的子嗣?”

宋启正来之前想过宋羡会说什么,或许会问及当年刺杀之事,却怎么没想到会是这一桩。

宋启正眉头皱得更深:“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宋羡神情淡然:“镇国大将军提及弥补,可想过弥补我母亲?”

宋启正眉宇中的怒色再也掩不住,一掌拍在桌案上:“你非要在这里与我争辩这些?不管你母亲如何,都与你无关,我也没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你母亲,你不用这样质问我。”

这次押送乔副将去京城时,他见过乔副将几次,乔副将看到他之后,脸上露出讥诮的笑容。

那神情宋启正到现在他还记得,既然乔副将是辽人眼线,这些年定然瞒着他做过不少事,当年他遇刺时,替他审问刺客的人就是乔副将。

就算宋启正还有别的话想要与宋羡说,现在也都没了那个心思。

宋启正站起身冷哼一声,大步走出了衙门二堂。

这里虽然不是宋家,但宋家父子说话,也没有人敢靠近,曲承美站在远处候着,直到瞧见镇国大将军面色铁青的离开。

看来父子俩谈的不怎么样,曲知县叹口气,返身走回二堂。

二堂倒是一片安静,宋羡坐在桌案前如往常一样翻看公文,仿佛刚刚什么都没有发生。

曲承美上前将衙门里的公务与宋羡说了一遍。

两个人忙碌了一个多时辰,宋羡这才起身离开二堂。

“大爷,”常安走上前道,“谢大小姐没有回陈家村。”

宋羡本来幽深的眼眸,顿时明亮了几分。

宋启正和宋羡父子两个在府衙逗留,人人都担忧,唯有常安不急不躁,就算有天大的事,大爷心情再皱巴,只要有谢大小姐在,就全能抹得平。

宋羡道:“人在哪里?”

常安低声禀告:“之前在衙署,老爷走的时候我怕大小姐担忧,就说大爷有事与大小姐说,请大小姐去小院子里。”

常安心中思量,若是他没眼色的让谢大小姐在衙署里干等,明天一早他就会去白马岭陪程二爷。

程二爷不过就是吃了一碗面条,被大爷记恨那么久,从过年到现在马不停蹄地在外面跑,不知穿烂了多少双官靴,这都是前车之鉴。

宋羡不再耽搁,带着常安几个回到小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