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135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刘妈妈皱起眉头:“那些货物呢?”

下人禀告道:“也都拉上了。”

刘妈妈道:“难不成不在大名府卖了?那些毛织物大名府卖的最好,周围的州府都卖不出高价。”

不等下人回话,刘妈妈皱起眉头接着问:“不是说那商队的人还在四处奔走吗?怎么突然之间就要将货物拉走了?”

下人道:“是陈家村来人前来处置了。”

刘妈妈吩咐马车停下来:“先不急着回去复命,看看陈家村那些人到底要做什么。”

……

陈咏义租了几匹马,带着村子里的两个半大小子,日夜兼程到了大名府。

田承佑的商队在附近逗留了半个月之久,货物在邢州、洺州受挫后,田承佑察觉这桩事不简单。

田家车队没到大名府,田承佑已经只身一人前去查看情形,当发现大名府的情形也是一样,田承佑的心凉了半截,于是一边查问送货之人的消息,一边让伙计送信给谢大小姐。

这一遭虽然出了差错,也算应对得很快。

田承佑带着陈咏义走向不远处的铺子:“真的要去?”

陈咏义应声:“来的时候,良辰已经嘱咐我该怎么做,田老爷放心吧!”良辰说的准没错。

田承佑相信谢大小姐的,于是不再多说什么。

说着话,两个人走进白家的铺子,白老掌柜看到是田承佑,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不知田承佑这次前来所为何事。

是不是要与他争辩一番?毕竟去年白家铺子与田承佑有口头约定,答应今年还收他们送来的毛织物。

“白掌柜。”田承佑和陈咏义上前行礼。

白掌柜看着陈咏义跛脚的模样,又瞧见陈咏义少了的几根手指,心中有了思量,他听田承佑说过,这些毛织物是镇州几个村子的村民做的。

这些百姓在战火中备受煎熬,好不容易才有了这样的生计,他还曾因此想要给个高价,却被田承佑拒绝,难不成现在走投无路,想要以此来换得他的同情?

白掌柜微微皱眉,正要开口,就看到那跛脚的汉子向他弯腰赔礼:“我是陈家村的人,来向掌柜道谢,多谢去年掌柜对陈家村的照顾。”

白掌柜的表情僵在脸上。

陈咏义接着道:“听说铺子里的毛织物比我们做的更加精细,价钱也便宜,铺子不收我们的货,是我们手艺不高,掌柜的开铺子也不容易,哪里能做赔本的生意,这个我们明白。只是想与掌柜的打个商量,我们若是做出更精致的毛织物,能不能再送来铺子上?”

白掌柜半晌才反应过来:“自然能……”

说完这话白掌柜略有些不好意思:“其实这事也不怨你们,那方胜纹和毛织物做的毯子从前也没人做过,你们也是头一份。”

陈咏义生得本就憨厚,说话间再多几分礼数,只让人觉得更加恳切。

陈咏义道:“这次我们还会买织机回去,做好了样子会让人送来铺子上,等到您这里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让商队送来。

做毛织物的人越多,东西自然也会做的越好,铺子里多些选择,对掌柜的是好事,您说对不对?”

白掌柜从眼前这汉子的话语中听到了另一层意思,也许等到陈家村不做毛织物后,那家做毛织物买卖的人就会加价。

若是能互相牵制,那就不同了。

第二百零三章 热热闹闹

白掌柜态度温和许多,反而劝说陈咏义:“不管是毛织物还是布帛,多做些新样式总是好的。”

陈咏义应声从怀里那处一只香囊递给白掌柜:“天气回暖了,毛织物招虫,这药囊是我们陈家村熟药所配的,您可以拿去试试。”

陈咏义说着从香囊中拿出一张方子:“若是好用,您再按这方子去抓药,这药中也有檀香这些贵重的香料,但与其他药材搭配用得少些,算下来能省不少银钱。”

白掌柜没想到陈家村的人还会带来这样的东西,心中更为惭愧:“原本生人送来的毛织物我也不收,但史家商队的管事说了,这东家可信没问题,他们为这东家运过货物。

我这才应承了,其他几家八成也都差不多,不过你们不要再去问,问多了恐怕让人生疑,怪罪到我身上。”

陈咏义连声道:“掌柜放心吧,我们不会再与旁人提及。”

白掌柜道:“你们那些毛织物准备怎么办?”

田承佑道:“村子要春耕,毛织物卖了也好多置办农具,准备折本卖了。城中现在有尚好的毛织物,看不上我们这些了,但我们手里的虽然粗糙,总归是用尚好的羊毛织的,可以卖到稍远的县里。”

白掌柜连连点头:“有些人家并不那么殷实,能省个百八十文,也就不在意精细不精细了,只是你们难免要亏银钱。”

陈咏义笑道:“没关系,生意总是有赔有赚,我们陈家村还有药材生意,而且我们家丫头说了,吃了亏才能有长进,我们陈家村要做长远的生意,不在这一时半刻。”

白掌柜从前对陈家村并不了解,如今看到陈咏义听到这一番话,只觉得这陈家村将来会大有作为,隐约听到陈咏义夸赞自家的女儿,虽然心中好奇,却不好意思开口打听。

白掌柜道:“我有个远房侄儿,常在县、村里行走,他认识一些人,你们若是信得过,可让他帮忙引路。”

田承佑和陈咏义欣喜。

陈咏义道:“那就劳烦掌柜了。”

白掌柜看看天色:“再过一个时辰我就关了铺子,你们告知我一个落脚处,我去寻了侄儿就过去。”

众人商定好了,田承佑和陈咏义才走出了铺子。

两人到了偏僻之处,田承佑笑道:“还是大小姐的主意好。”

陈咏义道:“辰丫头说了,行商就是这样顺风顺水时是看不出谁有真本事的,遇到事儿了,才能见分晓。

我们陈家村不能就这样让人看扁了。

赔钱事小,毁了名声事大。”

田承佑也跟着道:“良辰那孩子就像个擅长买卖的老商贾,什么到她那里都能稳下,也是因为这个,我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她。”

田承佑接着道:“白掌柜说的那史家商队……”

“我去查问,”陈咏义道,“良辰让我来大名府就是这个意思,一定得顺藤摸瓜,查到底儿。良辰说了,现在的毛织物还是小事,等到秋收卖药材等物时,若是想得不周全都要伤筋动骨。”

陈咏义回到落脚的客栈中歇息,一起来的两个半大小子去找田家伙计说话。

陈咏义坐在床边等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响起。

陈咏义忙上前将门拉开,站在他面前的正是宋将军身边的家将,叫常同。

常同低声道:“卖毛织物的人打听到了,是获罪的祁州知县林珝的女儿。”

陈咏义将史家商队的消息说了。

常同道:“我让人去查史家商队的底细,明日晚上我会再来这里与你见面。”

等到常同离开,陈咏义才发现,良辰说的话半点没错,损失些银钱不算什么,能打听出消息才最要紧。

他们虽然赔了银钱,背后搞鬼的人也不会好受,这毛织物的价钱压得很低,他们很难赚到银钱,眼下为了防备他们,还不敢轻易涨价。

明日陈咏义还会散出消息,陈家村还有不少毛织物,如果这里的毛织物不足,他们随时都可以运过来。

陈咏义发现这几个月遇的事,与在军中一样,让他长进了不少,他不但能去赵州卖风匣,还能来到这里处置毛织物。

之前瘸着腿从军中回来时,他并没有对以后的日子抱太大希望,只觉得自己也就那般了,最好的情形也只是忙碌一年吃口饱饭。

可现在他却看到了,前面的路一片光亮,一眼望不到尽头。

……

陈家村。

陈咏义带着人离开之后,谢良辰好像就将毛织物这桩事忘在了脑后。

天越来越暖和。

等他们准备好了一切,春耕也开始了。

陈老太太站在田埂上,看着村子里的妇人们,赶着几头大黄牛在田中耕地,她不时地伸出手指点江山。

瞧瞧,这些全都是陈家村的地,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带劲儿。

村子里的人都有了农具,干起活儿来事半功倍,村中的半大小子天刚亮就来帮忙,在田埂上吃了饭食,就一路跑着回村里的族塾去了。

从田里回到村中时,听到娃娃们读书的声音,陈老太太的眼泪差点要淌下来。

说不定哪天村子里真能出一个状元郎呢。

官药局开始做成药之后,需要的药材更多了,原本在织房的妇人们,还没来得及为毛织物伤心,就一个个都被叫去了熟药所帮忙。

人忙起来就顾不上难过了,高氏都忘记思量到底会赔多少银钱了,心中宽慰自己,好在陈家村进献“成药”有功,朝廷赏赐了二百两银子,也算是相抵了吧!

许先生连自己的那一百两银子也给了陈家村,陈里正开始不肯要,后来许先生答应年底会将这银钱收回来,而且多拿三十两银子做利,这才算是达成了共识。

陈家村耕地快,村子里的娃们都上了族塾,谢大小姐带着人在山地上忙碌,熟药所一直没有停。

这些羡煞了周围的村子。

如今提及镇州城,大家都会连带说起陈家村。

宋启正再次来到镇州时,放眼看去到处都是耕种的农田,心中一时感慨,只觉得自己的定州相去甚远。

整个北方,定州该比镇州繁华,可现在镇州却有超越之势。

宋启正身边的宋二老太爷道:“那不是陈家村种的山地吗?地里还有人,正好我们过去看看吧!”

第二百零四章 求助

春耕之后,陈家村的耕地上经常会出现外村的人。

一开始的时候陈家村的人还会问一问,由于手里的活计不能放下,就打发村子里的小孩子带着人到处看看。

来的人多了之后,就见怪不怪了,大家干脆不去管了,依旧低头自己忙自己的。

毕竟陈家村的任务太过繁重,就算有了农具和耕牛,依旧累得人直不起腰来。

陈老太太没事的时候就会想,耕牛还是不太聪明,如果不需要人牵着,撒在地里就能自己耕地就好了,睡一觉起来地都耕种好了,那该多好?

不过这种要求着实太过分了,陈老太太都不好意思去灶王爷那里叨念。

“大娘,您去歇着吧!”

村子里的人不止一次劝陈老太太。

陈老太太摇头:“不歇,不歇,就你们知晓要赚银钱,我老太太也想要。”

陈老太太少了牙齿,说话本就漏风,说的急了就像是在吹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