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127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又要查问她父母的下落,又要让人去西北,宋羡还要防着横海节度使和宋启正。谢良辰道:“大爷的人手不够用了吧?”

宋羡微微一笑,平日里冷峻的神情化开,如同吹过一阵春风:“是不够用,镇州这边我会撤走些亲信。有曲承美坐镇,我也能安心。”

谢良辰刚要点头,宋羡接着道:“你若是能体谅,就多帮帮忙,镇州的春耕我就交给你了。”

谢良辰道:“大爷放心,周围适合种药材的山地,定然不会空闲,我与几个村子……”

宋羡觉得自己可能被程彦昭影响至深,愈发没有脸皮了,明知道谢大小姐心无旁骛只是与他说春耕之事,可他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一直盯着她瞧,耳边是她那悦耳的声音,但说话的内容他却半点没听进去。

等到谢良辰停下来。

宋羡才回过神:“好,都照你说的去做。”

谢良辰微微有些惊讶,却没有表露出来,宋羡这话算是问非所答了吧?她明明是在问,朝廷有没有试种的种子?

宋羡却回答:都照你说的做。

他是没有听到她在说些什么吗?那他在做什么?神游太虚?

谢良辰想到这里,隐约有所察觉,周围的气氛忽然变得有些局促,她想要重说一遍,念头刚刚闪过就又放弃了。

春耕并不着急,先平了眼前的时疫再说,何况现在她的精神也有些倦怠,太多思量挤在脑海中,来不及去理清楚。

谢良辰起身向宋羡告辞:“我先回去了。”

宋羡将谢良辰送到门口,眼看着她提着灯越走越远,他很想快步走过去挡在她面前,与她再多说几句话。

刚刚的气氛的确很不错,可如果他开口说想要求娶她,她会怎么样?

她才将身世的秘密告诉他,他这样作为是不是以此为要挟,逼迫她应允?或者以重生为借口,强行将她捆绑在身边?

她捋清这些就要花费许多精神,岂能再分出心神好好思量这些?

更何况他要的不是一纸婚书,也不是勉强的逢迎,要的是她真正的欢喜。

尤其察觉到她对他的情绪波动之后,他更为相信,他们之间并非隔着无法逾越的天堑,总有一天那阻隔会消融。

与其空口说那些,不如做些什么真正的分担她的忧愁。

谢良辰回到官药局,梳洗之后躺在炕上。

闭上眼睛,她脑海中一片纷杂,今天知晓的还是太多了,前世今生种种都混在一起,外祖母、阿弟、父亲、母亲,太多人和事需要她去思量。

完完全全心平气和地对待那是不可能的,她只要想到父母可能在辽人手中,她心里就像装了一块火红的烙铁。

广阳王府的灭顶之灾,还有属地那些豁出性命要为广阳王报仇的旧部,京中甚至还有一个嘉慧郡主。

太多要去做的事,但眼下只能一步步的来。

谢良辰强迫自己静心,一定要睡着养好精神,明日还有许多事要做。

迷迷糊糊中,谢良辰睡着了,她甚至做了个梦,只觉得自己身处危险之中,面前依稀有只作恶的野兽在吞噬着她身边人。

她不停地将手里的箭射向那野兽,那野兽中箭不倒依旧狂吼着向她扑来,却在这时候忽然跳出只白毛大虎咬在那野兽脖颈上。

那种毛骨悚然的恐惧顿时消失殆尽。

第二天谢良辰醒来的时候,竟然觉得神清气爽,回想晚上那场梦,不知道那白毛大虎是怎么回事?

这世上还有生成这般模样的大虫?

……

比起镇州的情形,瀛州俨然乱成一团。

秦茂行等着镇州送来的药材,简直是望眼欲穿。

“宋羡会不会趁机对付我们?”

营中的将领低声议论。

“节度使远在京城,我们乱了,将来对宋羡只有好处。”

“说送药来,真的有药?”

秦茂行皱起眉头就要呵斥那些将领,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背地里耍阴谋诡计那一套。

“将军,”军头禀告道,“从镇州的药材到了。”

秦茂行心中一喜,顾不得别的,带着人出了营帐向前迎去。

镇州来的骡车浩浩荡荡进城。

旁边的人数着:“二十三驾骡车。”

立即有人道:“才这么点,能送多少药材?”

秦茂行不理会他们,而是大步走上前打开了前面骡车上的箱子。

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摞放着几只木匣。

秦茂行掀开木匣,里面是一颗颗大小相同的药丸。

秦茂行的手略微有些发抖,这就是宋羡书信上说的成药?陈家村谢大小姐和许郎中帮忙做出的成药。

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动

一颗药丸比上一碗药,这是宋羡信上说的。

秦茂行读到信函时十分讶异,亲眼见到这药丸的时候更为震惊。

二十三驾骡车,如果拉药材不会有多少,但换成这样的药丸就不一样了。

秦茂行身边的郎中上前道:“前朝有些药是这样做的,只不过很少,这样多的数目我还是第一次见。”

这郎中是苏怀清留给秦茂行的,瀛州有了疫症之后,苏家药铺的郎中一直帮忙诊治,其中一个郎中甚至不慎染上了时疫。

如今瀛州药材不够用处,患病的百姓越来越多,城内人手不足,所有的大锅都被秦茂行用上了,每日不间歇地煮药,却都不够病患服用。

这样直接服用的药丸,简直就是解了瀛州城的燃眉之急。

可是用药丸是第一次,而且宋羡也有自己的条件。

宋家有一队人马就在瀛州城外,秦茂行决定用成药,就要允许那队兵马入城,宋家兵马入城后会与他一起看管服用了成药的病患。

秦茂行明白宋羡的意思,宋羡是怕有人趁机暗中动手脚。

到时候这些成药不是来帮瀛州的,而会变成宋羡蓄意“害”瀛州。

秦茂行吩咐身边副将,先将骡车和押送成药的将士送去事先准备的院子中,他则拿了一匣子药丸向衙署走去。

瀛州知县等人都坐在衙署二堂,秦茂行先将药丸递给几个郎中查看。

郎中迟疑片刻,向秦茂行道:“可否让我等尝一尝?”

秦茂行点头,郎中试探着将药丸送入嘴中,仔细品起来,就能尝到其中依稀有大黄、防风几味药材的味道。

郎中道:“大黄、防风这些药材对时疫有效,但做成这般模样……一颗代替一碗药,不知是否可行?”

另一个郎中道:“虽然药丸不大,但药量够的话,应当能起效用,每人一日只需两三颗,再加上我们直接熬煮的药汤,至少病患都能吃上药了。”

瀛州知县、县尉盯着那几个郎中。

县尉忍不住道:“你们真觉得此举可行?不是宋羡拿来……拿来……”

秦茂行冷冷一哼,替县尉将话说完:“你以为宋羡会拿成药来害那些患了疫病的百姓?不要说朝廷容不得这样的事发生,还会坏了宋羡在北方的名声。”

瀛州县尉被秦茂行这样一挫,声音弱了几分:“之前没听说镇州府用成药,也许是宋羡想要用瀛州试药。”

秦茂行皱起眉头:“那是因为镇州疫症不重,如果郎中能及时改方,何必用成药?瀛州的情形就不同了,能吃上药的病患恐怕都不到一半,就算镇州送药材来,瀛州也没有多余的锅灶煮药。”

经过这次时疫,秦茂行才看出镇州与瀛州的差别,在镇州连村中百姓都会帮忙巡视,但凡发现了病患立即送去疫所。

瀛州却不一样,发现疫症愈发严重,甚至有官员携家眷逃离,患病的百姓更是宁可躲藏在家中,也不肯知会衙署,那是因为他们知晓去了衙署的疫所也是死路一条。

没有郎中,吃不上药,就是在等死。

秦茂行拿定主意:“让宋羡派来的兵马入城,按照镇州的法子给病患用成药。”

二堂中的知县和几个副将纷纷将目光投向秦茂行。

知县道:“若是出了事……”

秦茂行神情坚定:“真的出了事,本将会上奏朝廷领罪,公文上就写列位出言阻拦,我一意孤行不肯答应,甚至动用了节度使的家将,总之列位不必惊慌,有我项上这颗人头顶着,天塌下来先砍我的。”

秦茂行站起身,二堂中的副将仍旧低声议论此事。

秦茂行停下脚步道:“宋羡都敢将成药送来,你们却不敢用,是自觉敌不过宋羡?还是满脑子的阴谋诡计以己度人?”

“秦茂行节度使对你不薄,你不要趁着节度使不在吃里扒外。”

“你是想要与宋羡联手,害节度使不成?”

秦茂行听着这些话,伸手抚平身上的官服:“我可以什么都不管,瀛州这摊子你们谁来接?”

屋子里一片安静。

秦茂行早就料到这样的结果:“好,你们谁也不肯接,那么从现在开始瀛州时疫交给我处置,若是有人暗中行不轨之事,不要怪我不顾情面。”

秦茂行走出衙署之后,先将宋羡兵马迎进城,然后吩咐郎中准备发药。

疫所一片喧闹之声,送药,发药,郎中和医工配合着将药丸送入病患口中,吃不下药的就将药丸化开服用。

跟着镇州送药骡车一起来的还有镇州的郎中。

这些郎中都曾在镇州疫所照顾病患,对疫所的事自然十分熟悉,进门之后就忙碌起来。

瀛州疫所的郎中见到这一幕,忍不住鼻子发酸,他们还以为疫所的人都会死,已经没有了指望,没想到突然来了这么多人,还有这么多药。

秦茂行站在疫所外,眼看着众人从白天忙到太阳落山,疫所的一切才算是安排妥当。

府衙送来了饭食,秦茂行招呼大家用饭。

“秦将军,您也坐下来歇歇吧!”

秦茂行发现说话的人十分年轻,大约只有十四五岁左右,身上没有穿官服,于是坐过去低声问道:“你是……”

那少年笑道:“我叫孙长兴,是镇州孙家村的人,这次过来帮忙押送成药,我们村子里来了三个人。”

孙长兴笑容虽然腼腆,做事时手脚很是利落,力气也大,一个人能搬起两只箱子。

“秦将军,”孙长兴道,“您吃药了吗?阿姐说我们没生时疫也要吃药,这药可以治病,也能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