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126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就连他们自家的家将都来向常安打听:“大爷没事吧?是不是我们……”

常安只想翻了白眼,挑明了说:大爷现在哪里有功夫惦记你们?

大爷一颗心都在谢大小姐身上,恐怕谢大小姐知晓了什么,心中不快。

终于等到陈老太太和陈子庚走出来,两个人神情轻松,大爷这颗心才算放下一丢丢。

陈老太太笑着与宋羡说了几句话,热络地让宋羡去陈家村做客。

陈子庚也道:“等时疫没了,将军就来。”

宋羡伸手摸了摸陈子庚的肩膀:“好,下次去的时候,给你带一副好马鞍。”

陈子庚的眼睛亮起来。

陈老太太觉得宋将军是不是有些太抬爱子庚了。

祖孙两个一路走去陈家村,宋羡转头去看官药局。

常安直叹气,现在离天黑还有好久,不知道大爷要如何煎熬。

……

谢良辰再歇下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吃过了饭食,谢良辰先侍奉许汀真歇下,她身世的事,她决定回到陈家村之后再与许先生说。

从许先生屋子里出来,谢良辰去了后院,叫了一声常悦:“大爷若是得空,我想要见大爷一面。”

常悦话不多:“官药局旁边有个小院子,大爷说了,您若是有事就去那处院子里等。”

谢良辰点点头跟着常悦走出官药局。

这处院子摆设简单,书房中放了暖笼,谢良辰走进去之后,下意识地站在暖笼旁温手,思绪渐渐拉远,仿佛在想很多事,也仿佛什么都没想。

“官药局里冷不冷?我让人再送些炭火进去?”

宋羡的声音传来,谢良辰才回过神,旁边的桌案上已经沏好了两杯茶。

“不冷,”谢良辰道,“炭火用不完。”

谢良辰向宋羡行礼。

宋羡道:“累了一天,坐下歇歇。”

谢良辰点头坐在了宋羡对面,低下头闻着淡淡的茶香,她没想瞒着宋羡:“外祖母与我都说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予取予求

宋羡之前说过,只要谢良辰自己不愿意提,他就不会问。

宋羡给她这样的信任,她也不会对他处处防备。

谢良辰接着道:“广阳王战死之时,我外祖父从广阳王府救下了我母亲,整个村子的人护着我母亲一路到了镇州,辗转在镇州入了户籍,才有了现在的陈家村。”

宋羡看着谢良辰:“你母亲是广阳王的女儿。”

谢良辰点头:“至少我信外祖母说的话。”

宋羡略微思量,只是这样一个消息就透露了很多内情。

谢大小姐的母亲,广阳王府的郡主定然不信任当今圣上,否则不会隐姓埋名藏在陈家村。

谢良辰接着道:“我小时候也不是被人伢子拐走的,而是父亲、母亲将我藏了起来,这一切都是做给旁人看的。”

“当年我被带走之后,父亲、母亲借口出去寻我,其实应该是与我相聚,想要带着我离开镇州。”

“一定是中途出了什么事,父亲、母亲才不得不将我托付给了抚养我的李氏夫妻,他们两个人一直下落不明。”

“外祖母说,那年父亲曾去易州、雄州一带,父亲还提及了赵兴宗。”

“赵兴宗被辽人带走之后,我父亲还在外祖母面前失言说,赵兴宗私底下早与辽人有来往,可惜赵兴宗没有死于那一役。”

宋羡听到这里道:“赵兴宗被俘是元平七年,你从镇州走失是元平八年。”

谢良辰点头:“也许我父母在镇州发现了赵兴宗的人手,所以才会下定决心带着我一起离开镇州。”

宋羡接着道:“元平九年我被人绑去海上,一家人救下了我,之后我让人在海上四处寻找,却不见他们的踪迹,我也曾觉得可能是那些绑我的辽人将他们带走了。”

谢良辰抬起眼睛,目光刚好与宋羡撞在一起。

宋羡眼睛中微起波澜:“救我的一家人刚好是父母带着女儿,他们为了遮掩身份,告诉我的都是假名字和户籍,你身上还有那半块玉佩,你说这世上会不会有如此巧合的事?”

一切恰好能对在一起。

谢良辰想起外祖母说过,父亲觉得镇国大将军宋启正是当时唯一能对付辽人的将领,那么父亲是否认识宋羡?他们一直与辽人周旋,发现宋羡的行踪,所以伸手搭救?

当时父母带着她远走是为了遮掩身份,自然不能随便告诉宋羡,于是给了个假姓名,留下宋羡那半块玉佩,是怕日后有难,或许还能向宋家提及这个恩情,也算为她留一条后路?

宋羡道:“这么说你极有可能就是当年救下我的人。”

宋羡不知心头是什么滋味儿,他一直想要找到救他的人,当知晓谢良辰一家可能就是他的恩人时,他曾觉得大约这就是命运使然。

渐渐地对她怀有了一些别的心思后,每当念及此事又会觉得有些欢喜。

可现在当觉得一切将要成真之时,他又宁愿不是她。并非不想要她做他的救命恩人,而是觉得那些往事对她太过残酷。

做他的救命恩人有什么好?父母下落不明,她也必然受尽波折。

他情愿她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想到此,宋羡微微皱眉:“当日,如果我再多想些法子,找一找就好了。”

谢良辰道:“程二爷与我说过,将军被程老将军救下之后,一直不肯离开,就是在找……那一家人。”

“无论那恩人是谁,将军做的已经足够多,不必因此自责。”

她这是在劝慰他?

宋羡低下头,遮掩住自己欢喜的神情,片刻之后道:“你母亲遮掩自己的身份,如今陈家村和你也该如此,不能让朝廷知晓这秘密,当年广阳王属地被围,皇上没有出兵解救,这其中或许还有些不为人知的内情。”

谢良辰应声:“前世我阿弟的死,或许也不是表面上那般简单,直到那时候我还什么都不知晓。”

即便是过去的事,想起来难免还会懊恼。

宋羡不会安慰别人,仔细想了想才开口:“我也不知还有这样的内情。”

想一想所有事的前因后果,谢良辰叹口气:“早知如此,当年我也不让何三去给大爷送信。”

反正她会回到十二年前,何必拖拽上宋羡?还欠下这么大的人情。

“你后悔了?”宋羡道,“即便是前世,子庚也是因季远而死,当日没有将季远杀死,现在你才应该抱憾,因为永远无法回到那时候,让季远付出代价。”

谢良辰没有反驳:“大爷说的有道理,只不过牵累了大爷。”

多亏牵累了他,否则现在的他对她的过去一无所知,只要想想就会觉得遗憾。

宋羡道:“你不是怕牵累我,是怕我让你守诺、还债。”

宋羡声音与往常不同,颇有几分怨怼,站在外面的常安都想要堵上耳朵,他家大爷竟然还有今天。

谢良辰本来略有些沉闷的心情,被宋羡这样搅合搅合,忽然有了些变化。

宋羡接着道:“你只记得不好的,却没想到好的。”

“我是不是还说过,我一向不亏待自己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吩咐常悦来寻我。只要你不会故意害我,我不会再威胁你和陈家村的性命。”

“我有没有言而无信?”

谢良辰抬起眼睛,宋羡目光中仿佛映着月光,格外的明亮,不知是不是因为灯光的缘故,他的眼稍和脸颊略微有些发红。

本来宋羡说的是寻常话,可听起来怎么有些哄着人的意思,声音也比往常要柔软,生怕吓着谁似的。

谢良辰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

宋羡接着道:“以后也是一样,答应你的都能做到,绝不会食言。”

眼看着谢良辰神情微变。

宋羡道:“冤有头债有主,当年辽人也向我下手,新仇旧恨早晚我会找萧兴宗算清楚,我在辽国也有眼线,我会让他们去查找你父母的下落。”

话说到这份儿上,生怕她觉得又亏欠了他,宋羡摆出债主的气势,她还能与他周旋,他如今这样,她倒不知该如何拒绝了。

------题外话------

今晚的宋将军软的一塌糊涂。

第一百九十章 说不如做

宋羡始终看着谢良辰,望着她因为他的这番话,眼睛中闪过一丝迟疑,心中一阵慌跳,这就是他现在在她心中的位置了。

至少能让她心烦意乱地迟疑片刻。

他摩挲着面前的白瓷茶盏,茶盏里的水还是温的,暖着他的手,又因为他指腹逗留的时间太久,蕴出了火热,将他灼得滚烫。

等待了许久,宋羡心中欢喜的能开出一朵花来,他也听到谢良辰的回话:“那就谢谢大爷了。”

她没有拒绝。

宋羡嘴角忍不住上扬露出一抹笑意,更多的欢喜则留在心中,让他擅自心中喟叹,做了这么多努力,在她心里,他总算还有些分量。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看似平静,茶盏中的水却一直微微起着波澜。

放下茶盏,宋羡道:“狗子提及了属地还有不少广阳王的旧部,一直暗中蛰伏想要为广阳王报仇,那位张渭河将军如今六十有余。”

宋羡说着向外看了看,这扇门没打开之前,常安也不会擅自靠近,所以他能放心地提及前世。

宋羡道:“前世我拿回属地的时候,张将军已经亡故了,属地内乱死了不少人,战乱加上饥荒,整个代州几乎没有人了,我接手之后,不得不从北方各州迁户过去。”

前世宋羡是趁着属地内乱动手收复,大兵打仗之人,心中总有轻重缓急,自己麾下的将士性命为重,那些前朝余孽治下的百姓虽然可怜,但宋羡不会为了他们去冒险。

更何况那时候的宋羡心肠并不柔软,为达目的自然会有死伤,他并不放在眼里,现在却不同了。

她知道她在意,而他也因为她不得不去正视那些性命。

谢良辰想不起宋羡收复西北是什么时候,但她大致知晓,北方平定之后,宋羡一直在西北戍边。

宋羡道:“我早就想要拿回广阳王属地,在西北也安插了一些人手,这次至少能赶在属地内乱之前弄清楚那边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