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喜遇良辰 第34节(1 / 1)

作品:《喜遇良辰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陈老太太说这话就是想让他们安心。

被撵回去的村民们,开始准备明天上山用的物什儿,暗下决定,天不亮就出发,也好多采点药材,不能总拖累陈老太太一家。

陈咏胜赶过来与谢良辰商议收药的事宜。

“药材收的越来越多,买卖的银钱也不少,也该商议好这银钱要如何分,”谢良辰道,“除了要压些做本钱,村子里还要留着一部分做公用,剩下的就按照大家采药、收药的数目发下去。”

陈咏胜应声:“你做账目时,留下自己的那部分,村子里的药材买卖都要指望你。”

谢良辰早有思量:“我们现在收药用的都是大家采药得来的银钱,就算有结余应该留在陈氏族中,等到我们药材生意顺利了,二舅舅不说,我也要从中取些银钱。”

陈咏胜听到这话不禁焦急:“这哪里行?本来没有你,就没有纸坊的生意。”

谢良辰摇头:“二舅舅听我的吧,就像祖母说的那样,光靠我们祖孙三人能做什么?大家都吃饱饭才好,现在只要将我们自己的规矩定好,日后还怕没有银钱赚?”

不等陈咏胜再反对,谢良辰接着道:“我们经手的银钱越来越多,村中不免也有药材囤积,还要早些安排人在村中巡视。”

陈咏胜道:“经过了这次的事,也算给我们提了醒,这件事着手办好。村中有不少十二三岁的男娃子,从明日起我找时间教他们学武,村中的男丁不多,将来还要靠他们。”

谢良辰见过这些少年,平日里吃不饱,个子还没长高,不过再一两年就能与大人差不多。

现在是靠人背药材,将来有了车马,还需要一支运送药材的队伍,从现在开始着手安排,将来一切就能水到渠成。

陈咏胜与谢良辰说完话,更觉得脑子里通透许多,十分清楚眼下该着手做些什么,现在他发现良辰不是个寻常的女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惊讶。

“你舅舅将陈家村交给我,我没能做好,”陈咏胜笑着看谢良辰,“现在你回来了,你舅舅泉下有知,也该放心了。”

谢良辰摇头:“是二舅舅带着大家熬过战乱。”周围不少村子都荒弃了,陈家村还有这么多户人家留下来,经历了多少艰难可想而知。

两个人说着话,就听外面的陈老太太道:“快出来吧,鸡肉炖好了。”

这天晚上,陈家村的孩子们做梦的时候,还能闻到鸡肉的香气,那一碗鸡汤喝下肚,真是回味无穷。

“多赚些银子,让大家都喝上鸡汤。”不知道多少孩子心中默默念叨着。

陈子庚却有些睡不着了,因为日子太美好,也因为身边的祖母不停的吧唧嘴。

“子庚,”谢良辰隔着陈老太太喊阿弟,“要不然我给你讲个掌故?小蛤蟆的掌故还没讲完。”

陈子庚翻个身闷闷地道:“阿姐,我睡着了。”

……

镇州城北一处小院子里。

李佑正对着木榻再与榻上的老翁说话。

老翁背对着李佑躺着,仿佛已经睡着了,李佑将陈家村的事从头到尾与老翁说了。

话说完,老翁依旧没有转过身来。

李佑起身向老翁行礼:“先生,徒儿先告退了,明日再来探望。”

临走之前,李佑从怀中摸出谢大小姐画的药材,用镇尺压在了旁边的桌案上。

李佑大步走了出去,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虽然先生依旧没有理睬他,但先生也没撵走他。

总算是有了希望。

李佑离开之后,榻上的东篱先生睁开眼睛,他从榻上起身来到了桌案前,低头看着画上的杨桃藤。

……

清晨。

陈家村已经忙碌起来。

谢良辰背上竹篓,带着村中人一路去城中的造纸坊。

经过了李佑大人亲自断案,就有更多民众愿意卖药给陈家村,送去纸坊的药材也就越来越多。

纸坊的药材堆积起来,眼看就要用不完,纸坊的李管事正在发愁,就瞧见了几辆马车到了纸坊外。

为首的衙差道:“奉宋将军之命,将药材送去祁州。”

李管事松了口气,原来宋将军早有安排。

眼看着药材上了马车,常悦走到谢良辰身后:“谢大小姐,我们大爷回来了,在院子里等您。”

第四十七章 靠近

谢良辰点点头,低声回常悦:“等我一会儿。”

常悦能猜得到谢大小姐要做什么,果然片刻功夫之后,谢大小姐从角落里摸出一只竹篓,竹篓里轻微地晃动,有一只鸡在里面扑腾。

常悦不爱说话,但忍不住腹诽,谢大小姐倒是一心一意想送礼给大爷,就是不知道大爷会不会喜欢?

谢良辰找到了陈子庚,吩咐一声:“我将这些东西给宋将军送去,一会儿就回来,这件事不易声张,若是有人寻我,你就应付过去。”

阿弟一向聪明,这件事交给他最好不过。

陈子庚点点头,阿姐昨日就与他和外祖母说过,要给宋将军送些东西聊表谢意。

谢良辰背着竹篓出了门,陈子庚目光落在竹篓中,轻轻地松了口气,阿姐将晾晒后的蛤蟆都带上了。

这下他与蛤蟆再也不用面面相觑,真是好事。

宋羡的小院子里。

宋羡坐在椅子上看公,程彦昭不停地向外张望。

谢大小姐不知什么时候会来。

“陈家村的人做的不错,”程彦昭有意与宋羡说话,“我看这几天送去纸坊的药材越来越多。”

不指望宋羡会说话,程彦昭接着道:“那村子现在热热闹闹的,收药的,送药的,老老小小都在做事。

谢大小姐干脆就留在纸坊里,这才过了几日啊?眼下他们做的这么好,药商想要插一脚都不容易。

陈家村收药的价格不低,一买一卖赚的真是辛苦钱,药商想要强于他们,几乎就是无利可图,而且镇州附近的村子多多少少都能因此获益,真是件好事,怪不得连李佑都愿意替他们说话。”

程彦昭颇有深意地望着宋羡:“你是不是早就料到会如此?有了陈家村的事,李佑才又跟你详谈北方的局势,李佑连着向朝廷递送了两次密折,你猜折子里都写了些什么?”

宋羡一根眉毛都没有动。

说话间,就听外面传来常悦的声音:“谢大小姐来了。”

谢良辰走进屋,看到了握着毛笔在写公的宋羡。

“宋羡将军。”谢良辰行礼,宋羡依旧神情淡然,眉目中满是疏离。

倒是程彦昭放下手里的公笑着道:“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

谢良辰道:“是宋羡将军帮忙,这次与纸坊的生意下来,陈家村就有银钱买米粮了,我们村子里的人都很感激宋羡将军。”

这是实话,如今的陈家村老少嘴里常念叨的几个名字,有宋羡有李佑。

宋羡终于抬起了眼睛:“这生意是你们自己拿下的。”

言下之意与他无关。

宋羡这样说,但谢良辰不能这般想,债主口是心非,谁知道在想些什么?而且宋羡确实帮到了陈家村,她不是没良心的人,更何况宋羡还责骂了谢氏族人,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也是为他们出了一口气。

谢良辰道:“上次宋羡将军来村子,村子里没有准备东西,这次我带了些过来聊表谢意。

将军,您用饭了吗?”

宋羡眉头微蹙,刚要说不用了,她这是多喜欢做饭,第一次来做面,这次又是如此。

宋羡声音还没发出来,旁边的程彦昭急着道:“这不才去了趟祁州,宋羡胃口不太好,路上就吃了些干粮,这么下去可不行。我还在想是让厨娘过来,还是去酒楼里买些饭菜。”

程彦昭刚刚吃了不少肉干,眼下想到那碗面,肚子立即就空了一半。

“不用买,”宋羡声音冷淡,“吃饱了。”

程彦昭眉毛扬起,揉了揉肚子,一脸的苦相。

谢良辰既然来送礼,就想好了会做好再走,她没有迟疑,干脆利落地道:“我用一下灶房。”

说着又向宋羡、程彦昭一礼,转身走了出去。

程彦昭忙起身送谢良辰,等到人远离了屋子,程彦昭才看着宋羡道:“她真的记不得从前的事了?太可惜了。”如果现在能确定她就是宋羡的救命恩人,眼下岂非更有意思?

屋子里的程彦昭闭了嘴,宋羡能听到门外细微的动静,他回城时用过了干粮,肚子不饿,自然不会吃她做的饭食。

她以为这么做,可以让他忘记那件事?

宋羡脑海中忽然浮现起一幕情景,她见到宋启正面色大变,不由自主地倒退了两步。

这样一个举动,让宋启正僵立在原地,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只有他知道她是故意的。

宋羡再次提起笔书写,不知过了多久,耳边传来程彦昭的声音道:“终于做好了。”

门再次被打开,一股香气扑面而来。

宋羡也抬起眼睛看去,只见谢良辰端着托盘进了屋,常安正在帮忙将饭菜摆在八仙桌上。

程彦昭看着碗中热腾腾的鸡肉汤,直咽口水。

“这是什么?”

“黄精炖鸡,可以补中益气。”

程彦昭将手放在鸡蛋上:“这我就不问了,这是鸡蛋,不过你这种做法很稀奇。”

几只鸡蛋都从上面打开了,鸡蛋上面放着一层肉臊子。

程彦昭又催促:“阿羡,你吃吗?”

宋羡不说话,程彦昭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动嘴,他客气地看向谢良辰:“那我就不客气了。”

屋子里传来程彦昭喝汤、吃肉的声音。

谢良辰走出屋子,宋羡和程彦昭吃不了那么多,她不如将剩下的盛出来给常悦、常安他们。

宋羡终于将手里的东西放下,站起身向桌子走去,刚刚他还没什么感觉,不知为何现在却有些饿了。

宋羡的目光落在鸡汤上,鸡肉被炖的软烂,鸡汤中能看到药材和稻米。

将稻米放在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