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走失的郡主回来了 第6节(1 / 1)

作品:《走失的郡主回来了

马夏氏笑得眯起眼睛,嘴皮子半点不带磕绊,解释说:“佟家与我娘家沾亲带故,才常来往,佟家阿雯又和我们家阿游从小玩到大,如亲兄妹一般。叫哪个误会了?竟传出这种话来。”

梁明西和贺存湘都没想到她脸皮居然能这么厚。

马夏氏与佟家何止是沾亲带故。佟家老夫人是她的亲姨娘,夏家日子最艰难的时候,佟老夫人把马夏氏带回家当亲女儿养着。后来马夏氏的亲哥科举入仕做了少卿,夏家怕被人议论就将送出去的小女儿又要了回去。

她儿子马游和佟家小女儿佟雯青梅竹马,两家早就默认了这门亲事。马夏氏早将佟雯看作未来儿媳,常带在身边,梁明西还未嫁人的时候就都不知道撞见多少回了。

幸亏杜舒兰不在,不然非当场砸了茶盏将她骂跑不可。两位妯娌不约而同地心想。

第11章 善兰琼 窦瑜想到了从前,一时间有些恍……

等打发走了马夏氏,梁明西和贺存湘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无奈。

“这件事要和三嫂说么?”贺存湘先开了口。

梁明西想了想,说:“我先去同老太太说吧。”

等听完了马夏氏的这一出闹剧,老夫人看不上她家,倒也觉得是时候给窦瑜和窦云挑选人家了。三房的也与她提过几次,老三夫妻疼爱女儿,自然多有留心,无须自己替他们着急。

窦云还好说,窦瑜却让老夫人有些头疼。过去的好姻缘没能开花结果,随着谢家的出事也成了烫手山芋,身边围的都是些烂桃花。她虽对梁四娘满意,又对梁三郎颇有微词。

梁家三郎闹着要和闫家退婚的时候,听说被其父亲梁珪提着棍子狠狠打了一通,只是养好了伤又主动跪去祠堂,依旧不肯改口。梁三郎的母亲倒是十分讲理,还携礼到窦家登门致歉,说自己没能管教好儿子,耽误了窦家娘子的名声。后来窦瑜被禁足,此事因此不了了之,梁家与闫家的联姻照旧。梁家和窦家之间也未生龃龉,照常来往。

老夫人思忖着说:“年后就要开始留心了。”

虽说在窦瑜的婚事上宫里的太后圣上不一定插手,可若嫁得低了,面子上自然不好看。门第高的,又不一定非要攀附长公主这门亲。此事还得让徐月这个做母亲的上上心。

想到徐月,老夫人的头更疼了,问起梁明西:“善家那个女儿,叫善兰琼的,你可见过?”

梁明西都不用刻意去回忆,一听到这个名字便笑了,“自然认得,是个极漂亮的小娘子,脾气也温温柔柔的。”又转而轻叹,“就是身世坎坷了一些。”

老夫人也有所耳闻。善兰琼的父亲善元景也是在朝中做官的,原本是从二品光禄大夫,半年间被撸到正六品下承议郎,后被排挤出了奉都,远放建州岭山去做县令。死前一年他送进宫一封陈情表,结果再次惹怒圣上,圣上又追着他贬官,赶在他咽气前将他贬为了登仕郎。

独女善兰琼自此成了落魄美人。好在她早早与刘家郎君定亲,对方门户虽小,却很是有些风骨,竟没有寻机退亲。善兰琼在岭山守孝期一满便回奉都城暂住在外祖家,等待婚期一到便会出嫁。

“你二弟妹住在寺中时曾见过这个善兰琼,说与她投缘,想收为义女。”老夫人捏着手里的佛珠,有些无奈地说。

“这——”梁明西惊讶不已。

按照情理来说,窦瑜失散多年,又是武公侯次子胡王升帮着艰难找回来的,长公主徐月痛失爱女,幼女失而复得怎么说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就算做不到移情,也不至于像如今这样对待小女儿,冷漠得仿佛陌生人。现在还要收什么劳什子义女。

“她性格固执,你是清楚的。我是拗不过她了,五娘知道了还不知道要如何伤心。”

梁明西也跟着在心里叹了口气。

……

窦瑜正在房里看书,侍女进来通传说二郎来了,就在院子里呢。

她披上衣裳随佰娘出门去看,见窦亭正蹲在她院子里,背对着房门在地上摆弄。他身材高大,蹲下来挡得严实,看不清到底在做什么。

“二哥,你怎么来了?”窦瑜站在廊上问。

听到她的声音,窦亭才站了起来。他一转身,窦瑜才看到他怀里抱了一只很小的黑色细犬。小狗有些怕人,发着抖将头埋进他臂弯里一个劲儿地拱。

“这是?”窦瑜从前在通州也养过细犬,还是胡王升从一堆小狗里给她挑选出来的,取名十七。只不过平时由胡王升负责喂养照顾,狗与他更亲近。后来回到奉都城他也将十七带上了,如今应该还在胡府养着,怕是再也见不到了。

窦亭是个爽朗性子,此刻却有些踌躇模样,犹豫了一下才说:“是有事相求。”他托了托手上的狗子,“送给你的。”

小狗被他托着吃得圆滚滚的肚子,细声细气地叫唤。窦瑜想到了从前,一时间有些恍惚。

又仔细问了才知道,原来窦亭今日忽然到她院子里来,是想请求她在初六闫家琴会时,代他向沈家的二娘沈嘉转交一本书。二人自幼相熟,近来不知闹了什么矛盾,沈嘉不肯见他了。

闫家的琴帖窦瑜确实收到了,可她并不想去凑这个热闹。她与沈二娘关系也寻常,两人还曾共同竞争过文娥太妃弟子的位置。

圣上登基时原本要立东西宫两位太后平起平坐,文娥太妃却主动请旨不愿做太后,只想出宫去夫河山的行宫里清修。文娥太妃在闺阁中便极负才名,一手好琴无人能比,窦瑜的姐姐窦琦便是师从于她。

文娥太妃当年出宫后想收一女弟子带在身边教导琴艺,因此特意设琴宴,在访客的儿孙辈中挑选。沈家的嫡长女沈沣和窦琦是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众人本以为险些与太后平起平坐的文娥太妃与太后不睦,必然不会收窦琦这个太后的亲外孙女。

谁料最终还是沈沣惜败,只好另寻名师。

后来窦琦去世,沈家便想趁此时机把嫡次女沈嘉送去给太妃教导,谁知又落后窦家一步。窦家居然把刚刚接回奉都不久的她送去了文娥太妃那里。而文娥太妃似乎是念及旧情,就顺势收下了。

可惜朽木不可雕,窦瑜根本不爱弹琴,勉强成调罢了。原本以为文娥太妃听了她灌耳的魔音会直接把她撵回家,谁知太妃还是留下了她。

她定期去夫河山行宫不是练琴,而是上山游玩。行宫各处都被她跑了个遍,放风筝抓兔子,有时候还和太妃赛马。

听到沈嘉的名字,她又不由自主地想起在太后宫中时胡老夫人说的那番话,知道她是胡老夫人十分满意的新一任孙媳人选。虽然自己对胡王升已无什么心思了,可见二哥窦亭这幅明摆着的样子,若真的帮了,莫名还是有点撬墙角的心虚之感。

本朝风气开放,男女间互送个玉坠儿送朵花都不算什么稀罕事。窦亭也常做孟浪之事,没想到这一回倒是羞起来了。

……

等到下午时一家人又坐在一起用晚饭,梁明西一直忍不住往徐月的方向看。一旁坐着的窦家大伯见了,清了清嗓子,示意她别做得那么明显。

徐月在恩扶寺长久地住着,窦家人都默认她年后又会离家。谁知晚饭前,徐月的私卫和一众下人将她的箱笼一一抬回了府上,院子里也热闹了一阵,看起来至少这段时间是要留在府中了。

老夫人好奇地问了,徐月便直说准备回府里长住。

徐月的目光在埋头认真吃饭的窦瑜身上定了一瞬,若有所思。窦瑜感受到了母亲的视线,觉得奇怪。

她敏感地察觉到母亲待会儿有话要说。

果然,饭后徐月也没有立刻离开,开门见山道:“阿琦故去后我伤心欲绝,始终走不出来。从前我有两个女儿,少了一个便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就想认善家的女儿兰琼做义女,与阿瑜姐妹相称。明日就带她来府上给老太太磕头,也见见各位叔伯婶娘。”

窦瑜看向了母亲,见她提起善兰琼表情十分温柔,哪怕自己初回窦家时也从未从她脸上见过这种神情。徐月一句话在厅上惊起千层浪,窦益亦是十分震惊。窦家人心思各异,视线都时不时飘向窦瑜,连郭素都朝她看了过来。

郭素重生前就知道窦瑜在窦家过得并不算好,她是由自己从通州带回来的,路上相处的一段时间也不难看出她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所以后来碰见她有难处就常替她出头。

只是他还是谢述时到底与她来往有限,见到的机会并不多,能在她受欺负时碰上已算难得了。真的阴差阳错变成了郭素,才直面窦瑜在窦家的难堪。

今日便是第一桩,且来自她的亲生母亲。

窦云萎靡的神色稍变,也支起耳朵认真听。杜舒兰一惊一乍道:“善兰琼?”见徐月向她看了过来,声音转小,低声说,“听说她自岭山回来,就一直在外祖钱家住着待嫁了,钱家人能同意吗?”

若只是备上一份厚礼收为名义上的义女,徐月不必如此劳师动众吧。杜舒兰再傻也看出来,徐月对认义女这件事认真得有些过头了,竟还要带到府上给老太太磕头。即使善兰琼的父母都不在了,钱家也不可能同意。

杜舒兰对善家的情况了解一些。

善兰琼定的亲事是刘家的独子刘仲山。刘仲山与寡母相依为命,长相平凡,学业也平凡,好在读书还算刻苦。他与杜舒兰的儿子窦勉同年入学,关系还算不错。刘家日子最艰难的时候,窦勉还和她讨过钱去接济好友。

后来窦勉落第,刘仲山却考中了进士,虽然后来只得了个九品奉礼郎这样芝麻大小的官职,刘家的生活却也渐渐好转起来。这个刘仲山对善兰琼死心塌地,大有非卿不娶的架势,所以即使善父被圣上不喜,他依然不退婚。

第12章 烈马 “都是好面子,与人吹嘘。”窦瑜……

见徐月当着窦瑜的面直说了这件事,老夫人还能如何阻拦?只好先说:“明日你还要带着五娘进宫呢。”

厅中一时无人说话。老夫人见窦瑜静静地坐在哪儿,也不喝茶也不抬头,还是心疼了。

从前她对这个流落在外的孙女确实苛刻,怪罪通州秦家把五娘养得散漫,不爱学琴不爱读书,在窦家的郎君娘子之中仿佛一个异类,就连小小的七娘都比她沉静一些。而且她本就是严肃的性子,就算过去那般疼爱的窦琦也有些怕她。窦瑜倒是从不怕她,一年前还经常顶撞她,心情好了又凑到她旁边撒娇卖乖,嬉皮笑脸时倒是有点早逝幼子的影子。

窦老夫人拍板定下来:“若真想收做义女,待年后再说吧。”

徐月虽仍不满意,可也不好当面违背婆母的意思,总要给她面子。她习惯性地想摸一摸一直不离手的佛珠,却摸了个空,心中一定,淡淡道:“那媳妇先回去了。”

窦老夫人抿着嘴略点了下头。

徐月袅娜地起身,她展袖时袖角轻轻拂过窦瑜膝头,又侧头看向窦瑜,说:“阿瑜,你随我来。”

窦瑜愣了一下,才站起身同祖母告别,跟在母亲的身后往外走。

母女二人走在回廊上,等四处无人了,徐月贴身的侍女秋芝都刻意落后了几步,她才同窦瑜说:“你可怪我一直对你冷淡?之前还那样训斥过你。”

窦瑜看着母亲昳丽的面庞和淡漠的眉眼,想起养母柔和的笑容,平静地答:“怪。”

说实话,她在从通州来奉都的路上是幻想过自己亲生母亲的模样的。那时候谢述带兵护送她,夜里有时赶不到驿站会就地扎营,她曾不怕生地跑过去问谢述,她的家人都是什么样的脾气。谢述眼中的窦家人知礼宽和,长公主也是很讲道理的人。

徐月忽而一笑,“你的性格不像我。”她自出生起就身份高贵,矜傲是写在骨子里的,除了自己的母亲弟弟及郎君窦晏恒的母亲,很少给人面子。女儿窦琦是她带在身边,事事亲力亲为,费尽心思抚养长大的,简直就是她的翻版。她对窦瑜,可以说是哪里都不满意。

窦瑜心里升起一股气来,撇开眼,说:“祖母曾说我像父亲。”

徐月却嗤笑了一声,没有反驳她的说法,只是转移了话题,“兰琼脾气好,会是个好姐姐,母亲希望你们姐妹二人往后能够好好相处。攀玉那边——”她主动提起胡王升,“明日你我入宫,一定还会见到他。莫再犯傻了。”

窦瑜不置可否。

当然徐月心里也不觉得女儿还会继续纠缠胡王升,谁看不出来,胡王升对她半点情谊都没有。过去一时头脑发热,如今也算撞了南墙,总该回头了。

……

初二进宫拜年一直是宫中的惯例。这一日由皇后主持宫宴,连文娥太妃都会回宫小住,凡有诰命的夫人也会被邀请。

窦瑜今日穿了月白色的大袖衫配同色翘头绢鞋,裙上绣着禽鸟卷云,整个人清新秀美。佰娘本想给她梳个高云髻,她拒绝了,只让梳了个最寻常的发髻。过去她的打扮都在努力朝着母亲的喜好靠近,如今也不必了。

母女二人同驾入宫。在车上时徐月没有闭目养息,她轻轻撩起车帘,见昌和门外已经停了许多家的马车,却没有了过去异常华贵显眼的谢家车驾。

不由低声同窦瑜感慨:“那时我虽不说,心里对述儿还是满意的,没想到看走了眼。你也别心急,奉都城里的好儿郎多得是。如今谢家娘子们的婚事,那才叫艰难呢……”她语气有些刻薄。

过去她戴着佛牌时还知慎言,且精神恹恹,不怎么理会外面的事了。自前段时间起精神忽然大好,佛牌摘了,也找回了从前嘴不饶人的劲头。

窦瑜从前与谢述的庶妹谢妙儿关系还算亲近。谢妙儿一直养在谢述母亲名下,待遇很好,如今日这样的场合也能被带出来。这一回却不能得以相见了。

窦瑜三日前才来过这里。等她随母亲进了章弥宫殿内时,恍惚间又像回到了那一天一样,因为胡老夫人还坐在之前的那个位置上,只是换了身衣裳,旁边也多坐了两个人——

沈家母女。今日能进宫的都不是寻常身份,沈嘉与母亲也是头一回过来。

另一侧也坐了许多别家的夫人娘子,有几个心思写在脸上的小娘子望向沈嘉的视线里都掺杂了一些羡慕之色。毕竟能得胡老夫人青眼是多么难得的事,胡大人如今尚未娶妻,都是胡老夫人在帮孙儿四处相看。

沈嘉穿着碧纱裙,紧挨着母亲坐,脸上露出柔顺的笑容。太后问话时也句句妥帖,得了好几句夸奖。

等徐月携窦瑜向太后请了安,两人一落座,安静了一瞬的大殿内又响起了窃窃私语。

沈嘉也朝窦瑜看了过来。

她比窦瑜还大了半岁,原本也早该议亲了,只是她从前暗暗与窦琦较劲,有窦琦的未婚夫婿做对比,衬得自己的那些追求者都黯淡无光了,所以左挑右选仍未定下。

胡老夫人待沈嘉如此热络,可能有一小部分原因应是做给她看的。并非是她脸大,实在是胡老夫人是个藏不住好恶的直性子,几次三番丢来白眼给她,几乎是向太后夸一句沈嘉的好,就要顺带着看她一眼。因为胡老夫人的表现过于明显,四处看好戏的目光也渐渐不加掩饰,都向窦瑜投了过来。

窦瑜不觉得难堪,这些视线只教她更加清醒。在一旁坐着甚至走起了神,想着早知道今日沈嘉会来,自己应该将二哥那本托她转交的书也一同拿来,就不必等到琴会那日了。听说往年宫宴沈嘉是不会来的,所以她没能周全考虑。

沈嘉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她虽然与窦琦较劲,却并不讨厌窦家这对姐妹。文娥太妃没选她做弟子,选了窦瑜,她确实也伤心了好几日,但时间久了也都抛在了脑后。

聚在太后宫里说了一会儿话,太后见身边的孙女徐仪坐不住了,就拍了拍她,和蔼地说:“带着各家的娘子们出去玩会儿吧,别在此处陪我们这些老婆子枯坐着了。”

徐仪正听胡老夫人讲话听得头疼,太后的话一落地,如蒙大赦,立刻说要带着娘子们去骑马比箭。窦瑜还以为徐仪会故意忽视她,因为过去堵着她嘲笑她讲话口音的人里就有徐仪。她也没让徐仪从自己身上讨到过什么便宜,所以两人一直相看两相厌。

没想到徐仪看了她一眼,热情地邀请道:“阿瑜也来,好不好?”

窦瑜与她一对视,就知道她没安好心,但顶着满殿的视线又不得不起身。徐仪得意地笑笑,亲昵地上前来牵她的手:“禁足的日子不好过吧,哪里都去不了,瞧你都瘦了。要我是你,可真得憋坏了!我带你去骑马放风,咱们好好玩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