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走失的郡主回来了 第5节(1 / 1)

作品:《走失的郡主回来了

她手提一只羊皮灯拾阶而下,看到长阶的尽头坐了一个背影很熟悉的,穿单薄蓝衣的男子,走过去好奇地问他:“雪这么大,怎么不撑伞?”

男子转过头来,露出清俊的眉眼和半边笼在怀里的书卷,居然是郭素。他温和一笑,同她道:“忘记带了。又怕打湿了书,只好抱着。”

“窦云是不是又让你跑腿了?”窦瑜替他打抱不平。

没等郭素回答她,身后忽然传来祖父的声音:“珠珠。”

闻声一回头,见一向畏冷的祖父竟也只穿了一件单衣,窦瑜忍不住责怪说:“您穿得这么少,生病了怎么办!”可迎上前去时,祖父却只朝她宠溺地笑笑,然后转走了。

……

“娘子!娘子!”

窦瑜忽然被人从梦中推醒。她耳畔湿凉,手一摸才发现自己在梦中落泪了,因为侧身睡枕上已经湿了一小片。但梦里的内容都忘了个干净,也不知是为什么而哭,一抬眼就撞上佰娘担忧的视线。

佰娘见她醒了,收回手虚挡住油灯的亮光,柔声说:“瞧您梦中不安,怕是魇住了。”

窦瑜哑声道:“佰娘,我无事。”她抱着被子坐起身来,“还没守岁居然就睡着了。”

佰娘又去给她倒了一盏温水,看着她喝了,轻轻抚着她的背说:“除夕夜奴婢来守就够了,殿下继续睡吧,奴婢在帐外陪着您。”

窦瑜却没有睡了半程又被梦魇的疲倦感,直接掀开被子就要下床来。她醒来之后就莫名觉得心慌,此刻毫无睡意:“不想睡了,想出去透口气。”说着已经趿着鞋从帐中走了出来。

佰娘愣了愣,才忙取来衣裳和披风侍奉她穿好,劝说道:“夜里风凉,只在院中走走便好,莫再染了病。”

窦瑜应了一声,又说:“不必随我出门,我想一个人走走。”

她穿戴齐整提着灯笼自行往屋外走去,但也只在院子里走了一小会儿,因为想起自己之前在外宅那处小小的院落里也是这么一圈又一圈走的,觉得心里更闷了,索性推开院门往外走。

天上瞧不见月亮,路上很黑,她手中的灯笼被夜风吹得轻摆,模糊的光晕在脚下掺着影子左摇右晃。奉都人有除夕夜里烧祭故人的习俗,所以按照惯例,老夫人就给有此需要的府中下人放了几个时辰的假,好叫他们入夜后也能出府去祭拜亲人。

留在府里没有这种需求的下人们,除了贴身侍奉主子的,现下应该也都在房中守岁,所以院子里静静的,一个人都瞧不见。窦瑜却不觉得害怕,在春井巷住久了,胆子都养大了。

她一路走到府中的花园里,冬天没什么花草,净是一堆枯树和假山石头,嶙峋地摆在夜色里,看起来有些狰狞。她刚走进来就看见近旁的假山下面还坐了一个人。

她将灯笼提高了一些,借着光仔细一看,原来席地而坐的是表哥郭素。因为他居然还穿着早上的那身衣裳,上面的血污都还挂着,所以十分好辨认。

窦瑜朝他走去,他听到脚步声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并没有说话。

他一条腿半屈,背靠着山石,坐姿随意,面前的铜盆里燃着火,里面烧着长寿纸锁。

窦瑜在他身旁蹲下来,将灯笼倚在一旁,小声问他:“表哥,你是在祭奠姑姑么?”听说姑姑窦晏宁很早就过世了,郭素十六岁才住进窦家,严格说来,整个府上他只有何姨娘一个血脉亲人。如今何姨娘也病着,他只能孤零零地一个人出来烧纸锁。

郭素没有回答她。窦瑜倒也没有因为被他忽视而感到羞恼,只静静陪着。直到盆中纸锁烧尽了,郭素才抬起头来,轻声说:“祭奠亲人。”

看似是没有否认窦瑜的问话,其实只有他自己清楚是在祭奠哪位亲人。

窦瑜的姑姑窦晏宁,也就是他名义上的母亲,不但他没有见过,这具身体原本的主人也没见过。

何姨娘中风之后人也糊涂了许多,反复和他念叨一些事,让他逐渐拼凑出了这具身体的身世和来历。窦老夫人让他顶替了真正的郭素,并压下了查出的消息,所以窦瑜也和许多窦家人一样,以为他真的是窦晏宁所生。

不过窦瑜的话也提醒了他。所以他又拿起了几条纸锁放进火中,这次是烧给窦晏宁,也烧给自己这具身体的原主人以及原主人的亲生父母——如果他们真的死了的话。

他烧了许多条长寿锁,有母亲的、老师的、他那些忠心的下属,还有那对父子的。

郭素从前不信佛,可他重生了,想来这世上确实有鬼神。

他见窦瑜盯着火盆看,又看了看四周并无她侍女的踪影,唯有手边一盏灯笼陪她过来,问道:“今日的事,你不怕吗?”

听说六娘窦云回来就发起了高热,院子里乱成一团。面前的窦瑜却连下人都没带,一个人提着灯笼在府里夜游。

窦瑜摇摇头,停顿了一下却又点点头:“两个原本活生生的人在眼前死了,人命如此轻薄,怎么会不怕?可是——”她的声音低下来,夜风从铜盆里卷走了一些纸灰。

她继续说着:“他们也只是想替谢将军讨个公道吧,人微言轻,便只能用命去反抗了。那么无望的两个人,又好像没什么可怕的。”说完她就沉默了下来,与其说是害怕,不如说是伤心。谢述作为将军,不是战死在沙场,却死在了一场构陷之中。但她和戏台那两个伶人一样,都没有能力帮谢述洗脱冤屈,她欠他的救命之恩,怕是要下辈子才能还了。

郭素也沉默着。

窦瑜的情绪低落得很明显。如果说她在奉都有朋友,那只有谢述还能算得上是。可也许只是她单方面这么认为。

从谢述的角度来看,经常帮她解围或许是出于责任感吧,因为带她离开通州来到奉都的人是他。

她看地上的纸锁还剩了一些,忍不住说:“郭表哥,你能借我一点纸锁吗?”

郭素侧头看向她,对她奇怪的请求深感啼笑皆非,但还是点点头:“可以。”

窦瑜挑了四条纸锁,然后虔诚地双手捧着放进了铜盆里。这里面有两条是烧给她养父养母的,另外两条是烧给生父和谢述的。虽然纸锁是借来的,可她的心很诚,想来这几个人在地下也能收到吧。

她想了想,又不好意思地说:“我还想借一条……忘了一个人。”

“……都可以给你。”

窦瑜只再挑了一条,她想烧给姐姐窦琦。虽然她对窦琦并无多少感情,可胡王升对她说过,窦琦生前一直想要找到她,也正因为有此遗愿,自己才会有机会阴差阳错和胡王升相遇。如果窦琦还在世,一定会是个很疼爱自己的姐姐吧。

看着纸锁燃尽,她逐渐生出一些倾诉欲,对郭素说:“郭表哥,你好奇今日街上发生的事吗?尤其是那两个自刎的伶人提到的谢述。”

她不需要郭素的回答,紧接着说:“你应该不熟悉谢述,其实他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他打仗很厉害的,可以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只带一千人就能围剿赵野七千人,凡是行军打仗的,就没有不佩服他的。”

郭素眉毛动了一下,忍不住问:“你从哪儿听来这么……离谱的说辞。”

“离谱么?”窦瑜对打仗没什么概念,用手指蹭了蹭额角,“都是话本里说的。”

以前奉都的大小书局里会有很多以谢述为原型的传奇话本,可惜谢述被定罪之后,所有相关书籍都被付之一炬了。窦瑜也没敢私藏,她心里觉得谢述无辜,却不想因此害了窦家。

“没有万军之中取人首级,也并不是一千人围剿七千人。”郭素见窦瑜向自己投来疑惑的视线,补充道,“曾了解过一些谢……将军的战绩。”

窦瑜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他似乎解读出了她眼神的含义,说:“不过他确实很厉害。”

窦瑜笑眼弯成了月牙:“对吧!他真的很厉害。”

方才的哀伤似乎是被风吹散了,郭素的心蓦地轻松下来,觉得自夸有些脸热,好在有夜色遮掩。

窦瑜仰着脸,突然将话题换到了他的身上:“表哥,你和以前不大一样了。”

“是吗?”

“你以前只爱看书,我从没想过你会选择从军。这次回来一下子就沉稳了好多,眼睛也变得也亮亮的。”

“谁的眼睛不亮?”郭素反问了一句。

“你从前呀。你从前很少与人对视,经常别人一看你,你就躲开了。”

第10章 大年初一 一早又再见她笑脸,心情愈加……

日夜交替的时候,窦府的下人腰缠红布带,以长竹竿提着一帘炮竹,站在府门前点燃。各家各户都在如此做,整个奉都在大年初一这一日以这种方式被唤醒。

窦府内张灯结彩,下人一早就领了新年赏钱,面上都喜气洋洋的。窦瑜也给自己院子里的下人都发了银钱,她手上富裕,人又大方,其他院子的都悄悄羡慕着,毕竟连长公主发赏钱都有没庆云郡主这样阔气。从前以为是从通州乡下飞上枝头变凤凰了,没想到人家阔绰得很,也就是过去的身份低些。

窦瑜出房门之前佰娘还给她挂上了新做的荷包,上面用彩色绣线绣了一朵极精细的牡丹。佰娘一边替她整理衣裳一边碎碎念着:“牡丹有富贵、吉祥、圆满的寓意,辞旧迎新,愿娘子事事顺遂,身体安康。”

窦瑜露出惊喜的笑容,摸着荷包仔细打量,“真好看,谢谢佰娘。”而后又正色道,“也愿佰娘健康平安,万事顺意。”

“早些时候就在绣了,一直等着今日给您戴上呢。春珊也给您新打了络子,托奴婢今早给您。”佰娘又轻轻地说,“昨日从春珊家出来,奴婢没有立马回府,叫车夫驾车去了文和寺,为您求来一道平安符,就放在这个荷包里。旧的一年里有再多不好也都过去了,万事朝前看。”

窦瑜知道是自己昨晚忽然梦魇,让佰娘有了担忧。拍拍她的手,说:“我知道的。佰娘不必担心。”

昨日上街窦瑜没带佰娘出门,特地让佰娘亲自到春珊家去送她给春珊备的年礼,以及封了红的金瓜子,还给小孩子送了金子打的长命锁和手环,叫母女二人沾沾新年的喜气。

……

窦瑜去给祖母请安的时候正巧遇上郭素,见他穿了赭石色长袍,青黑色带银纹的披风盖在肩上,更衬得面色如玉,想起了昨夜两人偶遇和谈话,便朝他一笑。见他又要同自己见礼,窦瑜连忙拦了,说:“表哥无须这样,往后都叫我名字便好。”她也只担个郡主的虚名罢了,被称为“殿下”的时候常觉得滑稽。

这话她从前总来不及和郭素说,因为他实在沉默得很,不爱说话,像一道影子一样。有时她帮了他,他也不说谢,视线才一相接就紧忙移开。不过她也为不贪图那一句谢语,知道他是性格使然,所以从来不放在心上。

听到窦瑜的话,郭素略略点了下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又意识到她方才在朝自己笑,便也回了一个极淡的笑容。昨日祭奠时想到惨死的母亲、部下以及因为自己说话而致触怒龙颜,最终死在狱中的老师,心情本郁结难消,谁知多了窦瑜这一道插曲,本该不眠的夜竟也睡得勉强算安稳。

一早又再见她笑脸,心情愈加平和了。

两人一道走进了花厅中,给窦老夫人拜年。窦瑜看到母亲就坐在老夫人左侧,听说她昨日就回府了,但今日才得以见到。

徐月抬眼看了看女儿,表情依然十分冷淡。

她身穿碧青色的如意纹大袖衫,大团花纹褶裙,头发保养得乌油油的,气质高贵卓然。自从窦琦去世后,她常失眠多梦,醒得也早,所以早早就到了老夫人院子里。

窦瑜抬起脚朝母亲所在的方向走了一步,想到她的冷漠又不由得停顿了一下,心里沉沉的,但还是装作不在意地继续走过去,在母亲手边的椅子上缓缓坐下。

徐月往常一串佛珠不离手,今日竟没带了,素白的手轻轻搭在扶手上。她从前还戴着寺里求的佛牌,此刻颈上也换了一串璎珞。窦瑜敏感地察觉到这些变化,但母女关系冷淡,自然没有询问的机会和必要。

老夫人对郭素也是难得温和,仔细听了他的祝语,夸了他这次在军中的表现。

“职位是小了些,但军中人大都是这样一步步高升的,别心急,做好分内事。”

“老夫人教导得是。”郭素垂眸应声。见他如此稳重,叫老夫人改观得更多。从前很少仔细瞧这孩子,如今一看,已然成年可以在外闯荡了。虽然身世依旧是她心里一根刺,但好歹不曾连累窦家名声,想开之后也就没那么介怀了。

隔了半盏茶的工夫,四房的也都到了。老夫人一见到窦二郎窦亭就撩起眼皮,不悦地说:“除夕只请了一回安便再见不到你,你可真是个大忙人!府外到底是什么牵着你,见天儿地往外跑!”

窦晏平贺存湘夫妻二人俱是一脸尴尬,窦亭却松开牵着小妹窦英的手,又拍了拍她的头顶。

窦英立马跑过去扑进老夫人怀里,乖巧地叫着祖母,仰着花骨朵一样的小脸说了一箩筐提前背好的吉祥话。

见老太太板不住脸了,窦亭才笑嘻嘻抱拳给祖母鞠了一躬,又跪下磕头,道:“祖母新年好!愿祖母福寿绵长,岁岁康健,万事如意!”

窦老夫人嗔骂:“你这些词都是七娘讲过的,连妹妹都不如!”

窦亭嬉皮笑脸道:“七娘在祖母身边养过几年,自然是极聪颖的,孙儿确实比不得。”

这一关便算过了。到底是自己的孙子,老太太也不想大过年的就开始不依不饶地责备子孙。

三房的来得最晚,窦云被母亲杜舒兰牵着进门,精神仍有些不大好,眼圈也红红的。老夫人瞧着可怜,抱着安慰了一会儿。反观昨日同样受到惊吓的窦英,睡了一觉,像是已经全不记得那些可怕的事了。

不过刚回府的时候窦英也闹得厉害,睡着了又会哭醒,贺存湘抱着哄到入夜。最后还是窦亭这个做兄长的不知道从哪里翻出个青面獠牙的面具戴在脸上,以毒攻毒又吓唬了窦英一遍,再扛着她在院子里“骑大马”,鼓励窦英亲手摸一摸可怕的面具,她才渐渐不怕了。

窦云昨日在街上被铁汁燎到了一些头发,修剪掉烧焦的部分后难免变得参差不齐,她早晨坐在镜子前看到了又大哭了一通,门都差点不肯出了。侍女手巧将残损的头发藏进髻里,才勉强安抚住她。

所以窦云也没心情针对窦瑜了,原本今日准备要穿的石榴红的新衣衫也再见不得,让侍女收进箱子底。见到桌上摆放的糕点上印的红福字都会直犯恶心,整个人萎靡地坐在椅子上。

等一大家子人用过了早饭,下人将花厅收拾妥当,陆陆续续就开始有散客登门拜年。有些亲近的、常来往的,老夫人都亲自接待了。但临近午时,下人进来通传说马夏氏提着礼来了。

老夫人不愿见她,打发孩子们回自己的院子里玩耍,叫儿媳去应付,让她们只管说自己见了一早上的人,累了去睡了。自窦家在奉都站稳脚跟起,什么穷亲戚都要来攀扯一番。窦老太爷又是个老好人的性子,从前在世时能接济的都接济了,可窦老夫人却不是那么好说话的。

杜舒兰也不想与这老婆子打交道,借口照顾窦云便离开了。

马夏氏粗俗,见了别家的娘子们非得挨个儿用手摸过去,再用挑媳妇的眼神上下打量着,说这个与她家大郎相配,又说那个与她家五郎相配,三言两语间把人家的女儿都安排好了,很是不体面。但毕竟与老太太同宗同族,每次又不好直接撵她走,尤其今日又是带着礼上门拜年的。

马夏氏嗓门大,也不避讳人,才来不到半个时辰,整个院子都知道她是借着拜年帮小儿子说亲来了。不过她可不敢招惹窦瑜,即便窦瑜名声不好也轮不到她家来挑拣。她这次是看中了窦云。窦云出生时有个老和尚为她批过命,据说乃凤命,是天生的贵人。这个消息最近不知怎么传进马夏氏的耳朵里了,当夜就做了个美梦,梦到金凤凰飞进了她家院子里,儿子马游高中状元,她也成了状元娘。

窦云确实到该议亲的年纪了,但姐姐窦瑜的婚事耽搁了,她的议亲速度也随之慢了下来。杜舒兰恨不得每日从醒来的那一刻起就在思忖,挑了一圈还是对萧家比较满意,也旁敲侧击地和老夫人提过。

只是窦云不喜欢萧通,疼爱女儿的杜舒兰便想着再等等再看看。至于凤命之说她从未放在心上,皇位上坐的是年已五十的老皇帝,二皇子早就有了正妻嫡子,侧妃侍妾更是不少。三皇子也已娶妻,性格怯懦又不得圣宠,母妃都被打进冷宫了,眼看着前途无望。其余皇子的年纪都远不到成亲的时候,窦云总不能为一个虚无缥缈的命格,就耽误了大好的年华。

没了老太太压着,梁明西还是很有大奶奶做派的。她听明白马夏氏的来意,端起茶盏委婉道:“你们马家,不是有意与佟家结亲么?”垂眸吹了下茶沫,“听外头是这么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