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101节(1 / 1)

作品:《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明公不可负生民之心啊。” 公羊仪一拍手,天王府的下人从外面搬进来了一个万民伞和一个大箩筐。箩筐内装着一筐满满当当当的奏折。 这些都是徐行暗示他早早准备好的。 自神京攻破十三日以来,四明山就在营造让徐行登基的舆论氛围…… 匆忙登基,和有准备登基,其中大不相同。 看似是做表面文章,可如果连表面文章都不会做的话,就会遭到百官、地方诸侯的轻视,认为四明山只是草头王,为王先驱的货色。 换言之…… 万民请愿,三辞三让……是一场四明山打的政治仗。 意在告诉天下人,四明山虽是义军,却也不是什么不知建设的草头王。 这一点传遍四海九州后,日后四明山进行统治、征伐,就会相应容易许多,得到地方势力的拥护,而不是抵抗。 在今日之前,徐行已经推让了三次。 这是最后一次了。 “明公……” “这是交南道士子给明公您写的《劝进书》。” 说话间,公羊仪从袖中掏出一帛书,念道: “自我主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天下示瑞,帝星扶正之像也。” “九州之地有谶曰:‘天命在四,不在一。’” “此非我主之营寨排名乎?” “又谶曰:‘崇明末,降世明王生。四明山,合两明。’” “此非我主之命运所会乎?” “主上圣姿硕茂……今者天牗民衷,全国一心,以建帝国……我主睿智圣武,为亿万姓归心之元首,伏维仰承帝眷,俯顺舆情,登大宝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经纶六合。” “君其祗显大礼,享兹万国,以肃膺天命,何必勤勤小让也哉!” “小子不通大体,敢以陈闻。” 一句句话从公羊仪口中念完。 尽管在场众人早就知道这《劝进书》是公羊仪亲自起草,非是什么交南道士子所为。伪托交南道士子只是想证明刑天王的人心已经到了边疆…… 但—— 这两个谶言,他们细听起来,似乎极为可信。 先不说“天命在四,不在一”这个由悼天王姚当说的谶言。 后面的“崇明末,降世明王生。四明山,合两明”,似乎还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崇明即“重明”,意为双明。后面的四明山亦是合两明…… 两个谶言相互呼应。 不在一,而在四。 不在崇明帝这个“一”,在刑天王这个“四”! …… 嘶! 在座的四明山文武官员倒吸一口冷气。 似乎,好像…… 他们的刑天王真得了冥冥之中的天命。 谶言如此,昔日在关西道祈雨也是如此。刑天王一声令呼,雨水下,雨水停。后面的仙人来刺,亦有灰袍老僧这等世外高人亲自护卫…… “我等请天王肃膺天命,登基为帝!” “我等请天王肃膺天命,登基为帝!” “我等请天王……” 四明山文武官员顺从的跪在地上,喊了三遍让徐行登基的口号。 “罢!罢!罢!” “本王……愿顺应万民之恳请,即位为帝……” 徐行一脸“无奈”的瘫坐在主座上,连续叹了几口气。 “明公……” “不知我朝的国号该怎么选?” 公羊仪接着问道。 “诸位可有什么建议?” 徐行犹豫了一下。 命运推演的一角中,他确立国号为大周。 之所以取这个国号,一是怀念前世的故土,二者周朝崇礼,礼周,可以让他时时警惕自己,要记住“循规蹈矩”,凡俗不过是世界一隅,真正的广阔世界是有着仙人存世的修仙界,不能太过莽撞,浪掷性命…… “不若……称之为四明国?” “国号为大明?” “明公是明王降世,又是四明山第四天王,与‘明’字契合……” 公羊仪一摇羽扇,说出内心想法。 “这……” 徐行沉吟稍许,摇了摇头,“明字不妥,崇明帝有一明字,若重之,恐不佳。” 不过说完这句话后,他也没给出具体的建议。 反正,国号确立不急这一时半会的功夫。 …… 就在四明山文武百官联合前朝官员紧锣密鼓的准备刑天王建制称帝事宜的时候,住在镇北王府的安仁公主宋媺娖却有些坐不住了。 她是亡国公主,虽不认为自己这皇室血脉在这世间还能有几分颜面。可也不至于她入了神京后,徐行连对她过问一句都欠奉…… “什么?” “刑天王要将本宫和镇北王父母再送回去?” 宋媺娖听到侍女从府上主厅打探而来的消息后,呆呆的坐在梳妆台旁侧的圆几上,望着镜中的自己,怔怔无神。 以前,她是崇明帝手上的宝贵公主,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她的一切要求,任取任求。 如今凤溪国亡国后,她从天宫掉落凡尘。 夫家对她无礼,让她赴死…… 神京的刑天王亦没看她一眼…… “命运捉弄……” 宋媺娖叹息一声。 她看了一眼铜镜,开始用绢布小心擦拭自己的妆容。 来到神京之前,她本打算以美色诱惑徐行……只要从神京传出刑天王轻薄了她,这等奇耻大辱,镇北王断不会忍耐,到时候或许她还有报仇之机。 只是可惜,她连君王侧都不能近。 点点泪珠自脸腮滚落,打湿了衣襟…… “公主……” “老太爷唤你快点出发,别耽搁了时间。” 就在这时,女官推门而入,高声喊道。 “本宫……知道了。” 宋媺娖擦干薄泪,抿了抿唇,跟随女官离开,一点也没计较刚才女官行止间对她的不尊敬。 第102章、我徐行,偏偏要胜天半子 …… …… 崇明二十六年,二月,崇明帝惨死天街,宋家社稷亡。 同年,四月暮春之际,四明山汉统立,刑天王登基为帝,年号天德,诏书由八百里加急快马发往全国十六道,通知各府州。 (“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董仲舒《春秋繁露》) 自此四明国内,实行天德年号进行纪年。 这一年,为天德元年。 …… 从禁内宫墙上离开后,叶济明一路也没有耽搁,他剑化遁光,穿过岭南道,来到凤溪国四海之一的南海,即凤溪江的一条南向支流。 横跨广阔上千里的水域,再经过宝象国、流光国、揽月国、九湖国等七个国家,历时半个月后,终于来到了一片连绵的群山脚下。 “有家族作为倚靠……” “即使任务失败,大不了也只是被罚一些功德……” 于山脚下迟疑了一会后,叶济明终于坚定决心,迈步朝一条从云间垂下来的白玉仙路走去。这仙路起于山脚,但走至千丈左右时,便可见到阶梯下的山峦化作一层层嶙峋怪石,参天泛着仙气的古树宛若一根根奇花异草。 无数条白浪瀑布,自云间垂下,仿佛一条条太蟒吐息。 待到两千五百丈左右,终能看到金光璀璨、紫气冲霄的巨大仙宫。其悬浮在云间,以八只巨大的龙龟负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