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100节(1 / 1)

作品:《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崇明二十一年,安仁公主大婚,我得崇明帝大赦天下……” “侥幸逃过一劫……” “想不到今日,皇裔性命竟由本王一手操控……” 前成王府,今刑天王府,会客厅内,徐行面见自家亲信,语气略带感慨,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当年,他在天牢囚室中,听外面鼓瑟吹笙…… 百鸟朝凤的调子,一直不绝。 对安仁公主大婚排场所倾慕的人,何止赵芸娘一人。 他亦是一样。 锦衣玉食,都是人之追求。 “明公身授天命……” “侥幸逃过一劫,非是安仁公主之助,而是冥冥天意相帮……” 见此,公羊仪连忙暗示了一下徐行,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堂堂刑天王,怎么能话语有失。 “不必如此……” 徐行坐在主座上,他浅酌了一口茶水,笑道:“在场之人都是本王的亲信,就无须说这种见外话了。” “做人,若大胜后不能人间得意,岂不是有若锦衣夜行?” 他话里话外,意在拉进与众将之间的关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行事间若是与亲信距离拉的太远,可不是什么好事。此时的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威望,四明山内外皆敬服他,不再需要保持距离感,从而塑造自己的权力威严…… “天王……” “天王说的不错……” 义军将领露出了笑容。 谁愿意入场后一直绷紧个脸,做给人看。 天王让他们不必拘礼,就是对他们的看重。日后,出了议事厅,他们亦能自觉高人一尺。 “李梁将安仁公主送到了神京……” 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徐行开始绕入正题,“这一举动,可没有安什么好心思。若我杀安仁公主,就是逼反他。而不换人质,也不能安天下诸侯之心……” 他杀了崇明帝、太子、永王…… 明面上,和皇室已经是血仇。 不杀安仁公主,固然会有人认为他仁义,不杀女流,或者心存仁念,对前朝不赶尽杀绝,但更多的人,恐怕会认为是他忌惮于镇北王府的关外铁骑。 至于镇北王府送自家媳妇入京,看似怯懦,可在众人眼中,这本就是一场政治联姻,如今前朝覆灭,镇北王没必要自惹祸殃…… 一句话。 随着崇明帝和他直系皇子的身死。 前朝已失其鹿,天下可共逐之。 只不过覆灭了凤溪国社稷的四明山义军,在这些势力中,兵力最雄,占据的地盘也最多。又加之亲力亲为攻灭前朝,理应继承大统…… 当然,若有人想要恢复前朝,扶持宋家子孙另立小朝廷,那就另当别论了。 镇北王李梁将安仁公主送到神京为质,就是对徐行及其四明山势力的一个试探。 一旦行错一步,棋差一着,就会丧失政治优势。 丧失了攻灭前朝,另立大统的先机! “镇北王李梁能镇守边关数十载,不失恩宠……” “腹心若狐,不可等闲视之。” 常吉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他曾是边关将领,在镇北王李梁麾下听命过一段时间,算是部将。相比其他四明山义军将领,他更熟知李梁的老辣。 “暂隐忍一段时间。” “不能将李梁逼反,给他叛乱的把柄。” 徐行打算自退一步。 争龙,和奕棋差不多。一昧的争强好胜,反倒会输了全盘。而退一步,看似丢了颜面,但实际上,却会赢了全盘。 “明公圣明……” 公羊仪赞道:“对付镇北王势力,需以怀柔为先,稳住他,让关外鞑子牵制住他,不至于生出大乱。李梁此次试探,恐怕也是老而不死,想在临死之前争龙一次,若成,是他李家世代享受江山,若不成,亦好过在边关等死……” “我等以怀柔,他心似狐,而不为狼虎,必不敢孤注一掷。” 他对徐行的大略做出了补充。 世间的聪明人,对未来的局势都有过推演、预测。 镇北王亦然。 南下争龙,难免会让关外铁骑腹背受敌。所以,为了安将士之心,他必须有大恨。 此大恨,为杀父母、杀儿媳…… 为报自家主帅仇雠,关外铁骑才能调动南下,有一争之力。 否则,无大义名头出师,首先军心难安。 “公羊先生说的不错……” “李梁已老,看似骁勇,实则早就存了怯战之心。” 徐行点头,认同了公羊仪的看法。 不管李梁到底有没有敢战之心,争夺天下的血勇之气,至少在明面上,他都必须这样说,不挫自家将领信心。 “传我王令……” “本王与镇北王神交已交,深佩其是当今英雄。” “人质之事不必再谈。” “送安仁公主、镇北王父母出神京,前往边关。” 徐行拍板道。 区区一个前朝公主,他还不看在眼里。 如今凤溪国太祖宋刀尚在……着急杀宋媺娖没用…… 有机会,斩草除根,他不会心慈手软,就如杀死太子、永王二人一样。 相反,此时不杀安仁公主宋媺娖,并将其和李梁父母一并送到边关,送到镇北王府。 就可借天下舆论将镇北王抬上高架…… 一旦成了英雄, 李梁今后想下来,可就是一件难事了。 “明公良策……” 公羊仪再一次对徐行感到佩服。 纵然世人都知道人质在京,外地边将真心反叛之时,用途不大。但谁又能真正的下定决心,将人质送走。 而送走安仁公主、李梁父母…… 一个不留! 谁又能说徐行对镇北王的十万关西铁骑心存忌惮? 这完全是英雄惜英雄之举! 第101章、君当继承天命,建制称帝! 在天王府内商讨完对安仁公主的处置问题后,公羊仪、徐行、坤天王常坤等人开始劝说徐行建制称帝,另立新朝。 等文武领头官员表明意愿后,余下的中下层将领亦开始了“劝进”。 “天王……” “崇明帝已死……” “如今天下群龙无首……” “若天王不称帝,恐怕有负众望?” 义军将领一人一句道。 只要徐行更进一步,成为皇帝,他们这些心腹亲信也会跟着鸡犬升天,一个个被封爵位官职,并享有从龙之功。 自古以来,除救驾之功外,就属从龙之功最贵。 “本王……德浅行薄,今日有幸与诸位共谋大业,已是千幸万幸。至于皇位,本王来神京是为了解民倒悬,非是……” 徐行假仁假义的谦让。 众将劝进,他也不能一下子就答允了。 显得他太过急切,失了仪度。 至少得先走完三辞三让的流程。 “明公……” “这是神京百姓的请愿伞,还有满朝文武让明公登基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