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65节(1 / 1)

作品:《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将与朝廷作对的矛盾,转移为地方与中枢之间的矛盾。 前者对抗天下,后者只对抗神京一地。 只要关西道对战朝廷胜了这一次,今后朝廷就再无能力抽调各地大军围剿关西道叛军。因为关西道从此就成为了地方势力的一份子了。 打关西道,就是打地方军自己。 而在关西道内部,官职被朝廷所承认,徐行就又笼络了士绅们。 有朝廷的大义在,悼天王姚当的大义……就不重要了。 …… 崇明二十二年。 初春,二月。 朝堂上。 “关西道告急……” “他这个悼天王的请赏书却来了。” 崇明帝端坐在龙椅上,他头发花白,一脸老态,身上的龙袍浆洗的有些发白,在下裳的不起眼处还能看到一些补丁。 此刻他翻看了几眼奏折后,冷哼一声,发笑道。 紫薇殿内,众臣形似鹌鹑,瑟瑟发抖,不敢直视龙威。 “诸卿可有良法?” 见此,崇明帝内心满意一笑,他的御下之法越发炉火纯青了。 不过他面上仍不动声色,只做出一副怒急的模样。 “吾皇……” “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只知请安,不敢多言。 “欧阳爱卿,你为宰执,理应多言……” 崇明帝目光移到右首第一列的欧阳宰执脸上,见其手捧笏板,面色清朗,于是微微颔首,问道。 “回陛下。” “微臣听说,这四明山有四大天王。” “在第四天王未来之时,三大天王寂寂无名,但第四天王到来后,四明山一跃成为十八路反王第二势力……” “此刑天王正是太仆寺前八品典厩丞徐行。” 正在欧阳宰执准备上奏的时候,忽然,有一绿袍小官,疾步走到殿中,抢先道。 第69章、阖家保证 前八品典厩丞徐行? 在天下闹得沸沸扬扬的反贼刑天王,竟然原先只是朝廷的一个八品小官? 绿袍小官的话音一落,有若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场朝臣,内心皆不平静。 八品典厩丞,若非大朝会,连入紫薇殿陪末座的资格都没有。区区一个微末小官,竟然逼得十万禁军大败,关西道失陷…… “幸好本官和徐行结了一个善缘。” “放走了赵芸娘……” 听此,九卿之一的太仆韩遂暗自庆幸。 朝廷孱弱,这是众臣一眼就能看出的事实。 以前太尉魏文通在的时候,朝廷还未显现出亡国之相。但自从十万禁军丢在江南西道后,哪怕朝廷仍有十五万禁军存于神京,可禁军精锐的神话已然破除,国内皆知这些禁军都是样板子货,经不起碰…… 最先打脸皇权的,就是围剿十八路反王的各支地方军。 养寇自重! 阳奉阴违! 若说这些军头嚣张也就罢了。 武将向来如此。 东华门唱名的才是好男儿。 然而,前些时日,各道上供贡品。 一些偏远州县的贡品全是次货,以次充好。 不过这些地方官也有理由,先是哭穷,然后说天下盗贼兴起,拦路抢劫,请朝廷速派官兵围剿,不行的话,给他们招揽团练的权力…… (团练,就是乡兵。) 一桩桩,一件件事,让朝廷的威信日渐丧亡。 明眼人,都能看出。 朝廷……已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了。 即使徐行兵败,做了为王先驱的角色,但朝廷的日后……大多数人亦不再看好。崇明帝,就不是一个能力挽狂澜的主。膝下的子嗣,也没一个有日后能挑起大梁的存在。 “等等……” “这姓陈的……现在提到徐行,难道是……” 韩遂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沉了起来。 他此刻低首,倒也无虞别人看到他的面容。 刚才抢在欧阳宰执前面上奏的官员,非是六部官,而是科道官,专门负责“谏言、监察”的六科给事中的从七品给事陈厚。 六科给事中和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 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其他朝臣在紫薇殿中乱出列,抢宰辅的风头,是大罪一桩,乱朝仪。但六科给事中的谏官则无须担忧这一点,直接就能上奏。 若是在王朝初期、中期,这六科给事中还能负责谏言,但在如今的崇明一朝,这六科给事中就是各党豢养的一条狗,专门负责攀咬。 此刻,陈厚的话…… 攀咬的就不仅是宰辅了,还有他这个韩太仆! 百官寂然。 欧阳宰辅回首,斜睨了一眼陈厚,缩回到了朝列之中。 “卿所言……” “可是当真?” 崇明帝冷眼看向跪在殿中的绿袍小官。 “臣所言,字字属实。” “若有虚言,臣愿以项上人头和阖家性命做担保。” “徐行,逃狱出了天牢,入了绿林……” 陈厚叩首,双手捧起奏折。 他说的非是虚言,奏折里面的内容,正是证明徐行就是刑天王的证据。若是徐行仅在江南西道的四明山,无人能知道徐行就是天牢的八品犯官。但当徐行回到家乡关西道后……这等事瞒不住。 “胡言乱语!” 崇明帝冷笑一声,“犯官徐行早在天牢走水中被烧死,何来的逃狱一事?尔食尔禄,皆受皇恩,不仅不图回报,还要构言诬陷良臣。” 他说完话后,目视已经瑟瑟发抖、额生冷汗的陈厚,“朕再问你一句,可还要继续上奏伪言?” 昨日,巡夜司指挥使已经连夜入宫,给他汇报了徐行逃狱之事。 天牢的监察,亦有巡夜司一份职责。 他和刘指挥使是同食一奶的兄弟,自幼感情深厚,怎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失误,去怪罪这个同奶弟。 巡夜司监察天下,偶有失察,亦是常事。 若真的让陈厚上奏成功,巡夜司必受秧灾…… 其外,陈厚的上奏,是在打他的脸! 一个区区八品的小官,逃狱之后,就在天下搅动了这么大的风云。天下人,定会说他这个皇帝识人不明。 “臣……臣不敢欺瞒君父……” “臣……臣上奏的是伪言,是受了关西道梓州刺史何原文的三千两贿赂,故此说此谎话,还望君父饶臣家眷性命。” 陈厚颤着嘴唇说完这一通话。 语毕,他颤巍起身,咬紧牙关,就朝殿柱撞去。 噗通一声。 涂了丹漆的殿柱颜色更鲜红了一些。 群臣见到这一幕,愈发默然。 无人敢再发出响动。 周遭,落针可闻。 “宣朕旨意……” “给事中陈厚私收贿赂,所谏皆存私心……念其及时醒悟,朕心怀仁慈,不夷三族,男丁流放三千里,女眷充入教坊司……” 崇明帝打破了寂静,宣布了自己的恩旨。 刚才陈厚以项上人头和阖家性命做担保,说上奏是真的。现在陈厚上奏的言论既然是假的……他也是个厚道人,不杀陈厚全家,循例判案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