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64节(1 / 1)

作品:《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悼天王……” “刑天王此计,甚好。” 公羊仪闻言,眼前一亮,走到悼天王身旁,低语道:“这是刑天王的绝户计。谁敢不买咱们四明山的官,就是心念朝廷,意在重新归附朝廷,到时候杀几个之前不肯归顺的豪强,余下者,哪会与自己的命过不去?” “至于官职,虚设官职就可,若真有真才实学,再任职实缺。” 他给姚当剖析了这其中的利害。 真抄士绅的家,不仅四明山在关西道站不住脚,今后即使稳下了关西道的基本盘,打别的地盘,士绅们的反抗情绪可想而知。 而卖官鬻爵,就怀柔许多了。 给了士绅们造反的动力,不仅不会逼反士绅,相反还能稳固下关西道这个基本盘。等今后大势一成,士绅们非但不会抵挡这个政策,反倒会踊跃加入。 “此外……” “天王,这些士绅们也非尽皆都是愚蠢之辈,不仅朝廷要他们的粮,义军们也要,饥民们也要。粮食在他们手中,守不住的,只不过……越是灾情严重,他们越是不敢放粮,怕就怕饥民非但不知其恩德,相反冲入宅邸,烧杀抢掠。” “朝廷以赈灾的名义强抢,却一大半入了贪官的钱袋子里,贪官们是外地人,任期一到,自己就跑了,士绅们,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这是一个死局,刑天王这个计策,能化解此虑。” 公羊仪沉吟了一会,再解释了一番。 王朝末年,不是一些士绅们不肯协助官府赈灾,宁愿粮食烂在粮仓里。而是朝廷的官太贪,又是外地人。左右手一倒腾,可能只有三成的粮食用以赈灾。 这点粮食,杯水车薪。 长此以往,灾民得不到缓解,士绅大出血,肥的只是官员。 这些士绅们又不笨,不是看不到近忧远虑。 而是没法做,只能就地等死…… 当然不是没有劣绅,而是偌大的关西道,士绅们不都是劣绅。 “就依刑天王所言,实施《捐爵令》、《捐将官令》!” 悼天王明白了卖官鬻爵的好处后,当即下令道。 “谨遵天王令。” “我等……尊天王令。” “尊令……” 厅内众人依次附和道。 …… 出了议事厅。 徐行随同亲爹徐明、二叔徐泾、堂弟徐盛华一同登上了前往刑天王府的马车。在马车上,四人汇聚一堂,开始了就今日之事的分析。 马车周遭,则是厚密的亲卫。 “大哥,恐怕常坤和姚当对你有了想法。” “还是要早做打算……” 徐盛华率先开口,言道。 “不错……” “若非天王你应对及时,咱们徐家就要失信于关西道众豪强、门阀了,到时候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二叔徐泾亦点头道。 他们两父子,虽没像徐行一样博得一个功名,入神京为官。但身为青木县的豪强,徐泾担任了青木县的典史,徐盛华拜当地的名士为师,交友广泛。 在得知徐行率兵攻入青木县后,两父子当即赶走县令,持家丁闯入县尉府邸,威逼县尉打开城门,放徐行的兵马入了县城。 第68章、崇明帝 “不若我们早点下手!” “四明山的本部兵马只有两万余众,其中不少是行儿你和常将军的手下,悼天王姚当和坤天王常坤虽然掌军……” 徐明一直沉默不语,等马车辘辘而行时,他才开了口。 在徐行锒铛入狱后,他听到消息,被迫逃到山上做了土匪。身为青木徐家的家主,又当了一段时间的土匪,他比一般人更狠。 “不可!” “悼天王身具大义,又是义军的副盟主。” “我若弑杀姚当,一者,难免担上背信弃义之名。二者,势必会让四明山上下分崩离析,如今四明山能弹压住豪强们,可若我们内部出事,第一个对我们下手的,亦可能就是此刻帮助我们的豪强……” “势力,需平衡!” 徐行摇头,打断了徐明接下来说的话。 倘若天下只有凤溪国这么丁点大,他杀悼天王姚当,后果不会很大。顶天了,也就是背上了不义之名。今后统治怀柔,对百姓多施好处,等青史留名时,亦会得到一个好名声。 再怎么,唐文帝弑兄杀弟,杀的可是亲兄弟,而他杀的只是一个义兄。 然而—— 这天下,可不止仅有凤溪国。 他最终的目的,是意在长生求仙。 恐怕……不管是哪门哪派,都不会去收一个背信弃义的人当弟子。即使这点担心,今后被证明是不必要的。但,防微杜渐很重要。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他的仁义之名,万万不能断绝! 其外,正如坤天王所说,姚当是个好人。仅看姚当现在的表现,还算仗义。不走到最后一步,他也不愿意将事情做绝了。 见徐行没打算优柔寡断,徐明颔首,“行儿你不是蠢笨之人,你自己有思量就行。咱们全族现在性命系于你一人身上,你切记,不能做妇人之仁。” 固然徐泾、徐盛华的从贼,是有顾忌到一部分的兄弟情义…… 可若不是造反是诛九族的死罪。 恐怕他们也不会轻易上了徐行的贼船。 “大哥……” “不动快刀的话……” “那后面该如何做。” 徐盛华打开马车窗户,看了一眼街边景色,轻声问道。 他向来是佩服他这个大哥的。 能入京,入尚书省礼部试,中举后,成为八品官。 可谓是徐家的真正英才。 “简单……” “对朝廷上表请赏奏折,言说……前关西道守备卢勇起兵叛乱,域内民不聊生,我等义军为了匡扶社稷,不惜亲身犯险,这才守住关隘,使其不被奸人占据。” “在奏折后面,附上此次捐粮士绅的姓名。” 徐行仔细思索后,再出毒计。 “朝廷会信?” 徐泾皱眉,提出疑问。 “朝廷和崇明帝不会信……” “不过朝廷应该会刻意遮羞。我记得大哥让我们不要杀官,只将其囚禁,然后礼送出了关西道……” “倘若大哥上奏请赏,那么这场叛乱就不会认定为叛乱。” “这些丢土的官员,应该会回朝廷运作。即使这些官员不行。依我看,崇明帝极有可能会认下这封请赏奏折……” 徐盛华认真分析。 说到这,他冷笑一声,“丢了一道之地,就是丢了祖宗基业,他死后,名声可不会好。与其如此,还不如故作不知,先派大军讨伐,若不成,至少明面上,他不算丢土。” “那接下来呢?” 徐明、徐泾眼睛一亮。 他们也没想到,徐行的谋略竟然如此深远。 “接下来,还请大哥解说。” “小弟愚见,不敢贪言……” 徐盛华很自觉的退了一步,不敢抢徐行的光芒。 尽管他是自家人,可若不知分寸,迟早这自家人也做不下去。他大哥可不是悼天王姚当那等糊涂之辈。 “也简单……” “若咱们能兵胜朝廷此次反攻,按照朝廷先前所言、下的文书,咱们非是叛军,也就是说,咱们变相的就成了朝廷所承认的官兵!” “每洲每县的官员,朝廷皆已承认!” 徐行点头,耐心解释道。 大义,朝廷最不缺。搁在文官上,知道大义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然而于崇明帝而言,他却很难看到这一点。 即使看到了……若朝廷兵胜,一战而下,关西道再无后患。 若朝廷兵败,与其让关西道明面上割据,打他的脸,还不若承认四明山已经被“招安”的事实。 “天王,乃我徐家麒麟子。” 徐泾闻言,忍不住赞道。 徐行的这条计策,打的是政治战。 一旦承认四明山在朝廷的体系之内,朝廷的威信必然会一落千丈,从根本上,凤溪国将再也难以维持中枢凌御地方的体系。朝廷禁军孱弱,地方坐大,将会有无数地方实力派会仿效徐行此般行为,成为各地的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