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三章 山顶唱歌树上读书(1 / 1)

作品:《山野对白

村背后是连绵群山,山顶有辽阔的风。当大风从四面八方胡乱吹过草甸,青草就像波浪一样开始起伏不定。

我和猴子把书包扔在草甸上,顺着风的方向奔跑并高声歌唱——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十六岁的少年在这一刻仿佛长出了翅膀,想要在这山野千里呼啸着奔赴远方。

上学路上的一幕幕往事在如今看来,更像是一场历经九年时光的漫长徒步。穿越过苍翠山峦,跨越过群山叠嶂,也走过无数泥泞、风雨、霜雪,最终化作青春步伐。

猴子是我同村的发小好友,从一年级开始就在一起读书,直到高中毕业。他个子瘦小,眼中总是闪着聪慧狡黠的光彩,性格和我一样内向。

我们俩在邻镇赵湾读高中,学校和家之间有四十多公里的路程。为了省下车费,高中三年里我们都是花四五个小时翻山越岭步行来回。每半个月回一次家,取伙食费和衣服干粮。

回家的路要翻越三座大山和十几座小山头,依次经过各种硬化公路、泥土路、山间小径,沿途偶有黑瓦泥墙人家藏于青山绿水之间,也别有一番风光旖旎在心头。

中途会经过一个叫做大湾的山村,在大湾村小学门前正好有个小卖铺。每次回家前,我们都得留下几块存款在这个小卖铺买上两瓶果啤、几根火腿肠或者辣条。

喝果啤一定要有仪式感。等爬到大湾村背后最高的山顶时,一场山野聚餐才会正式启动。躺在柔软的草甸上仰望万里晴空,把香甜冰凉的果啤灌进咽喉,在呼啸的大风中放声唱歌、呐喊,仿佛少年永远不知疲倦。

2006年,我用伙食费偷偷买了一个MP3,彻底放弃了珍藏很久的山寨版磁带,最爱听Beyond那首《海阔天空》。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这句歌词后来也成了我人生的真实写照。

高中以后,家里的烤烟、种粮等支柱产业显出疲倦势头,收入愈加单薄。父母决定外出务工,跟着二舅辗转于东北各大铁矿,天生力气大的父亲成为一名普通渣工,而母亲则当过炊事员,还开过绞车。虽然两人漂泊在外,但收入倒是翻了几番。

而在此前,我们家一直过着传统农村生活。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大面积种植烟草,辅以耕种粮食。这种生活前后约莫延续有十年之久,是我记忆里关于故乡、关于童年的最重要部分。

1996年的夏天,我在村办小学读一年级,才六七岁。放暑假时,父亲摸了摸我的头说:“咱们山里的娃儿长大咯,就得帮屋里头干活!”放牛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

第一头牛通体亮黑,雄武矫健,目光凶狠,犄角锋利。清晨太阳还没出来,我就起床把它从牛圈里牵出,沿着曲曲绕绕的山中小径向青草丰茂的地方出发。夏季的大山清晨,草木挂满露水,走不到一会儿裤脚就已湿透。不过,我毫不在意这些,我更关注大黑牛会不会发狂撒欢儿。

但凡公牛,性情多暴躁,极易发狂。一旦脱离牵绳,动辄狂奔十几里山路,在莽莽群山里销声匿迹,或被人牵走,或坠落峡谷重伤、死亡。耕牛在那个年代是家里的重要财产,容不得半点疏忽。

大黑牛是村里最暴躁的公牛。某日下午,我牵它上山吃草,烈日尚未落山,它便发了狂,从门前狂奔逃跑,留下我怔立原地。大人们高声呼喊着追赶而去,岂料大家伙受惊调头原路返回,径直向我冲来。

几年前一次醉酒后,我颇骄傲的向朋友炫耀此事说:“我可是被牛蹄踏过肚子而不死的人。”

如果说第一头牛是桀骜不驯的战士,那么第二头就是温润如玉的文士君子。它是村里最常见的大黄牛,体型威武高大,性情反而慢悠悠着,不管是犁地还是吃草,总是不急不躁,不缓不慢。

放大黄牛时,我小学毕业准备读初中,于是就从大姐和二姐的旧书里找出语文课本,开始提前朗读背诵古文。

清晨赶牛上山,它独自在青草繁茂处吃草。我则爬上附近最高的大树顶端躲避晨露,或横坐或斜卧于树叉上,手持旧书朗声诵读:“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恰恰也是眼前所见。

山风哗啦啦吹过,拼命帮蹩脚的普通话遮羞,光怪陆离的金色朝阳从远处慢慢流淌而来,渐次走过山地、原野、山林,落在眼底,分外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