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十二章 禹王庙(1 / 1)
作品:《不知禁忌》张瑞年吃了象牙灰搓成的丸子后,感觉肚子里的恶心程度稍微缓解了一些,刚才躺在地上听到他们谈论河水为什么会是咸的,他很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从空中落水的时候,就曾品尝过这河水的味道,而今听得他们讨论,就吃力地坐起来,几个人提出了各种猜测,不过到最后都没有得到一个最合理的解释。
老约翰见他已经能坐起来,就停止了谈话,和周英南一起将他慢慢架起来,在二人的帮助下,张瑞年慢慢走了几步,感觉身体还可以,因此大家决定离开这里,想办法回到地面上去,不过与其他人一样,老约翰当初也是在洞穴里转向迷了路,当初张瑞年碰见他时,他正在琢磨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出得去,这也就是说,大家目前对如何出去一点谱都没有。
尽管如此,他们一行四人还是绕过岩浆湖,顺着海管的方向继续向地穴的深处前进,老约翰说:“既然从前海水曾经从地面上喷涌过一次,也许我们可以找到这个裂口,从那里逃出去。”
地穴里虽然昏暗灼热得如同地狱,不过还可以看出这里的地势沟壑纵横,起伏不平,而且断桥残墙的痕迹仍在,张瑞年和老约翰当时在断层上面的天台商议的时候,就发现了这番景象,只不过在当时他救人心切,没太注意而已,如今他们在这片废墟上行走,对未知的疑惑或者说是恐惧并没有随着鬼父的灭亡在心中消逝,反而更加强烈起来,每走一步,心中的疑惑和恐惧就增加一分,前方的道路黑暗莫测,这种无名的恐惧就源自于这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隐藏着未知的黑暗。
从局部来说,地穴布满沟壑,但从整体来说,地穴的地形还算平坦,这都要拜暗河所赐,老约翰说得没错,如果暗河是一条海管,直通黄河的入海口的话,那么这一路的海拔高度不会有大的改变,事实上,经过他们一路上的观察,情况的确如此。
没过多久,从前面隐隐透出淡蓝色的荧光,就好像他们在地下森林中看到的那样,越往前走,光线就越强烈,他们如同黑夜中的飞蛾一样,向着光线最强烈的方向前进,这样持续前行了一百余米后,转过一块大石头,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这里有淡淡的蓝光照得地面上幻象迷离,宛如身处天外。和从前一样,在洞穴的顶部有一个蓝色的太阳,也就是悬空中有那种能发出蓝色光线,在空气中自燃的液体,老约翰说,早在传教士时代,那些外来的教士们就曾勘探到洞穴中储藏有大量的含磷矿物,这种矿物本身会缓慢地氧化,在氧化过程中持续地发出柔和的蓝光,这从科学上来讲本不足为奇,不过这些矿物能悬在空中发光,而且看上去好像一个太阳,最让人惊奇的是,整个山洞中这样的蓝色太阳竟然不止一个,这种情况使得它们看上去不像是天然形成的。这里似乎有人曾经刻意经营过,不过后来不知出于某种原因,这些人最后不知所终,只留下空旷而神秘的洞穴,让他们这些后来人茫然无措。
尽管前面的空间依然开阔,但道路却越来越窄,这是因为前方地穴的表面上裂开了一个大缝,这缝隙两端距离很远,站在一边向下看,就好像一道悬崖一般,把整个空间一分为二,和对面连接的唯一通道就是一座狭窄细长的石桥,石桥的另一端,被缝隙中升起的水汽所遮掩,他们看不清对面都有些什么东西。
几人没有犹豫,排成一条纵队走上了石桥,当走到一半的路程时,透过蓝白色的薄雾,对面的景象跃入眼帘。
当他们见到这座细长的石桥时,只是意识到对面可能会隐藏着某种未知的危险,尽管如此,当他们看到对面的景象时,还是着实大吃一惊:地面上层层交错铺叠的象牙向前方延伸,在蓝光反射下,犹如用白玉铺成的路,而象牙两侧则横七竖八地躺着大量大象尸骨,由于年代久远,都已经化成了累累白骨,在蓝光下闪烁着惨白的光线,萧杀的气氛让人感觉如同进入落尽树叶的枯树林,森森然令人不寒而栗。
其实在石桥的后半段上,路面就已经开始用象牙铺成,而且从石桥上一直延续到对面的石壁上。他们小心翼翼从石桥上走过,因为这座桥宽不过一米,而且两边悬空,又没有护栏,走在上面往下看,一片深渊黑不见底,就好像深夜时分走在天上一般,通过了石桥,就来到对面那好似孤岛的地方。
在这条象牙铺就道路尽头,矗立着一栋通体白色的古楼,和从前不一样的是,他们看到的所谓蓝色的太阳和这座古楼通过一块晶莹剔透的燧石联接在一起,使得这座建筑的整体看起来好像是一座高大的灯塔,正用永不熄灭的灯火照耀着黑暗的大地。从远处看,这块透明的燧石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他们远远眺望过来的时候,还以为那蓝太阳是悬浮在洞顶的。这栋楼阁全部用石头堆砌而成,四周围绕着长长的象牙作为点缀,打眼看上去它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从石头之间整齐而细密的缝隙上来看,此楼的建造工艺可谓是暗藏玄机。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年代应该十分久远了,从墙上斑驳的痕迹就可以知道,它曾经经历了上千年的沧海桑田,石楼四周的墙壁上还有贝壳遗留下来的痕迹,这说明海管在这段历史中曾经不止一次的倒流过,因此才会留下海洋的痕迹。只是不清楚上古的工匠在建造这栋楼的时候,是否已经意料到了这种奇异的现象?
几个人愣愣地看着这栋楼,彼此之间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贸然闯进去,张瑞年看了看老约翰,老约翰又看了看周英南,周英南盯着林晓月看,林晓月浑身发毛,嚷道:“看着我干什么?你们这些大老爷们的胆子都让狗吃啦?”
张瑞年说:“这地方甚是凶险,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大战,谁又知道这房子里面会不会有人精出没?”
老约翰说:“这时候如果再冒出个把人精的话,咱们几个可就谁也跑不了啦。”
不过说归说,要想经过此地,还必须从这里过去不可,使得他们小心翼翼来到房子近前,周围倒是清静得很,没听到什么异常的动静。本想就这么绕过去,可是张瑞年的好奇心陡然膨胀,他兴冲冲推开众人来到正门前,两扇大门早已破败不堪,顺着门缝望进去,里面的确是空无一人。他们进入大厅,只见大殿正中供奉着一尊神像,该神像用黄土塑成,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曾经遭遇过海水浸泡,模样已经无从辨认,原来塑像上涂有彩色的颜料,如今也几乎剥落殆尽,只见到它挺身矗立,双手扶着仪仗,面对着大殿正门,还有他们这些不期而至的访客。
神像的正上方有一块椭圆形的大窟窿,似乎是什么东西剥落后形成的痕迹,但具体是什么,他们并不知道。
在正像的两侧,还矗立着两尊神像,他们一眼就认出了其中的一尊就是刚刚被他们打进岩浆湖的鬼父,它的特征太过于明显:那条大尾巴高高翘起,加之形象怪异,所以他们见到这尊雕像的时候,还以为是鬼父复生,不由得后退了几步。后来确定这只是一尊雕像,才没有夺门而逃。
鬼父雕像的对面,是一尊人像,不过塑像者似乎对他要雕刻的人物是谁根本就不了解,所以做出来的雕像看上去面目模糊,无法分辨清楚,只是看它身材特征,断定这是一个女性,除此之外,再无任何信息。
周英南说:“这两尊雕像和正中央的塑像不是一个时期制作的,你们看它们的颜色都不相同,中间的雕像,颜色几乎已经褪尽了,而这两个,看上去还有一些颜料残存。”
张瑞年说:“难道地下洞穴中不止是人精的住所?”
老约翰说:“看这些雕像的形状风格,似乎是几千年前的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
林晓月说:“会不会是人精所为?”
周英南摇摇头说:“绝对不会,我和它们交过手,它们除了会动用武力外,其他方面简直是蠢到了极致,它们要是能修庙宇,敬神明,那它们就可以把它们名字中那个‘精’字去掉,直接进化成人类了!”
林晓月说:“那么谁又会把鬼父这样的怪物做成雕像供奉起来呢?”
周英南说:“这也是让我感兴趣的问题。”
张瑞年说:“你们看,神像面前放置了一个大缸,那是个什么东西?”
他所说的大缸,就放在供奉神像的神龛脚下,那是一个长方形的四脚容器,呈青灰色,在它的表面上沉积了大片的淤泥,周英南说:“这个东西,应该是叫做鼎吧?”于此同时,他快步走到这个鼎旁边,看到在鼎的外壁上,勾画了一个细长的图案。
老约翰说:“这就是个鼎,这东西在古代可是非常重要的礼器啊。”
周英南说:“不光如此,在鼎上的图案好像是龙纹呢!”
张瑞年说:“这个鼎摆在这里,究竟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周英南说:“这说明庙里供奉的这个神灵的地位非同寻常,建庙的人对他的态度可以说是敬畏至极。”
老约翰说:“上古时代,人们建庙不光是为了供奉神明,对一些建立了绝世功勋的人物,他们也是推崇至极,比如说你们中国的关公,后世奉为关帝爷,建庙供奉,再比如孔子,后世帝王尊为孔圣人,到处立庙推崇。”
张瑞年说:“老约翰,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周英南说:“老师,莫非你的意思是,这里供奉的是上古时期的某个杰出人物?”
老约翰说:“我刚才仔细观察了这个神像,你们看他手持的那根长棍,那并不是仪仗,而是一根古时候类似于十字镐的工具,你们可以看到棍子底下镐头。再加上他脚下的方鼎,可以确定这个人是上古时代非常杰出的人物,要知道鼎在古代可是帝王使用的礼器啊!从不久前发现的夏商到我们熟知的西周,都把鼎作为至高无上的王权象征。”
张瑞年说:“照你的说法,这个人会是谁呢?”
周英南说:“他拿着锄头,会不会是三皇五帝中的神农氏呢?”
老约翰说:“我也觉得很像,不过有一点,那就是鼎这种器物出现的时间是在夏朝以后,在上古时代,人们只有陶罐子和石器,要是神农氏的话,现在放在神像脚下的就应该是一个陶土的罐子了才对。”
在他们谈话的时候,林晓月溜到了方鼎边,她趴在鼎的边缘往里面瞅,看到鼎中竟不是干燥的,而是盛满了积水,她觉得很奇怪,就大声喊道:“你们快来看,这鼎里还有水呢!”
老约翰一听,快步走到鼎边,林晓月所言不假,鼎中确实有积水,这积水来自于庙宇的顶部,刚才他们从外面看到,有一根透明的燧石连接着洞顶和房顶,那些积水就来自于山洞顶部渗透下来的山泉水,这些泉水沿着燧石流入庙宇,又从房顶一滴一滴地慢慢滴下来,千百年来,这些水就这样不停地向下滴着,而且更神奇的是,泉水不停地往下滴,可鼎里的水却没有溢出来,老约翰解释说,这是因为泉水滴下的速度和鼎中水蒸发的速度基本相当,所以构成了一个精确的平衡,使得鼎中的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水位。
他们在鼎中还有一些新的发现,那就是在水中还漂浮着一些半透明的胶状颗粒,这些颗粒有的悬浮在水中,有的漂浮在水面上,看上去好像缩小的葡萄,对于这个,老约翰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他们看着这些未知的事物,谁也不敢伸手去碰。
林晓月小声问道:“这里面的是些什么东西啊?”
老约翰说:“我也不知道,也许是些小石头吧?”
周英南说:“老师,根据你刚才所说的话,我想我知道神庙里供奉的人是谁了。”
老约翰说:“你要知道我父亲就是为了四千年前的大洪水而来的,自从我看到这尊神像的第一眼开始,就一直在想这个人究竟是谁。”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然后他看了看周英南,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叫道:“大禹治水!”
周英南说:“太不可思议了,难道这个庙宇是供奉大禹的?”
张瑞年说:“说到大洪水,那肯定就是大禹了,大禹治水的传说,每个中国人的都知道,这个庙里供奉的就是大禹,对吧?”
周英南说:“我也是这个意思,老师,你的猜测呢?”
老约翰说:“根据三个线索,黄河流域,十字镐,方鼎,我推测这里供奉的就是大禹,不过这也只是个推测,要确定的话,还需要等我们出去后,请专业的考古队来这里考察才能确定。”
林晓月噘着嘴说道:“大禹可是传说中神仙一样的人物,他怎么会和人精们扯上关系呢?”
周英南说:“老师,我也觉得很奇怪,这其中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老约翰说:“这个问题我现在无法回答,不过我猜测这可能和大洪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周英南说:“大洪水的故事在东西方都存在了很长时间,我觉得这不是偶然,当然这里从这里的情况上来看,还找不到什么直接的证据,不过我们也许能找到一丝线索,比如说海管,我猜想那条地下海管就是大禹修建的。”
老约翰说:“周,你的想法很有意思,古时传说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在地面上修建了大量的沟渠,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地面以下,在这里他也修建了地下的管道疏通洪水,那根海管直通大海,这么长的距离,可真是一项宏伟的工程。问题是,这项宏大的工程是用多少人力才能完成的呢?又是谁来充当的劳役呢?”
张瑞年说:“本以为鬼父死了,我们就解脱了,没想到来到这个地方,让人更加迷惑不解,我们好像被卷进了一个神秘巨大的漩涡,而且在里面越陷越深了。”
林晓月说:“大禹的庙竟然出现在这种地方,难道说那些人精和他之间有什么关联不成?”
周英南说:“根据山海经里的记述,那里面说中原地区在那个时代曾经有过大量的大象生存,刚才我们在洞穴里还看到成群的大象在觅食,这似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点关联,可惜如今想看大象的话,只有去动物园才有了。”
老约翰说:“中原地区在上古时代确实有很多大象生存,这点毋庸置疑,要说大禹和人精有什么关联,还真是匪夷所思。”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猛然听见一声清脆的响动,他们惊讶地回头观看,不知道在这个神秘的地方究竟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