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十一章 海管(1 / 1)

作品:《不知禁忌

周英南疲惫地躺在地上,不顾空气难闻,闭着眼睛大口地喘着粗气,直到被跑过来的老约翰拉起来,老约翰兴奋地说:“周,你成功了!”

周英南脸上勉强露出一丝微笑道:“妈的,这次赢得可真不容易!”

老约翰此时话锋一转,说道:“可是,周,大酸虫曾经救过你一命,你最后一次出手却摆明了要置它于死地。”

周英南说:“我的好老师,你说说看,我还能有什么办法?我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鬼父不死的话,你,我,张瑞年和林晓月都得完蛋!要活命的话就必须有牺牲!”

老约翰说:“我知道,没人能怪你,我只是觉得心中不是滋味。”

周英南说:“老师啊,我记得平常你是个意志力很强的人,怎么如今却像个女人一样多愁善感?”

老约翰说:“人老了,可能就会这样吧。”

两人来到张瑞年身旁,见他脸色发青,牙关紧咬,看上去情况很不好,周英南说:“他中了毒,这毒药的滋味我知道,很难受,老师,你看该怎么办?”

老约翰说:“刚才我还跟他谈起过你的事儿,我说但凡野外中毒,十步之内,必有解药。你四处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用的东西?”

周英南四处看了看,有些沮丧地说:“老师,周围都是石头,再就是怪物的尸体,别的什么都没有。”

老约翰看到大象的尸体,笑道:“看到这些象牙吗?那就是绝好的药材。”

周英南说:“我倒知道象牙能入药,似乎是能治一些病,不过都是中医郎中的药方子里才会有,你们不是喜欢拿来做雕刻吗?”

老约翰说:“什么中药西药,能治病就是好药,你想办法把象牙切断,拿到岩浆那里把它烧出一点灰来。”

周英南从满地狼藉中找出他们原来的武器,包括两把手枪和一把匕首,他用匕首背面的倒刺在大象的嘴里拉锯,尸体里喷出的血把他周身染成红色,使他看上去就像一个杀猪的屠夫。

不过最终他还是完成了任务,带着齐根切下的象牙,冒着高温来到岩浆湖旁,象牙浸入岩浆的时候,岩浆里冒出很多泡沫,再把象牙拿出来时,它的顶端被烧得赤红,还微微冒着白烟,好像一根弯弯的,又粗又长的铜钱香。

他举着这根大香回到老约翰这里,见他把一些灰烬吹到手掌中,又从身后的暗河里取来一点水,把象牙灰揉成一个小药丸的形状,给张瑞年灌下去,然后轻轻拍打着他的后背,听到他咳嗽了两声,老约翰笑道:“他应该会好起来的,再给他一点时间休息一下吧。”

周英南说:“象牙灰也能当药用?”

老约翰说:“别说象牙灰,狗屎都可以入药,关键就看对的是什么症状。人精们的唾液之所以会产生毒性,就在于它们长期处于洞穴里的酸性环境,趁着你们打斗的时候,我一边持续地跟他说话,让他保持清醒,同时悄悄地观察着他,张刚才表现出的症状,是一种典型的酸中毒表现,为了缓解他体内过多的酸性毒素,就需要碱性的物质来中和,象牙灰可以说是最合适的药材了。”

林晓月没有受什么皮外伤,只不过由于长时间在空中摇晃,脑袋有一点晕,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已经恢复了神志。

看看张瑞年仍然很虚弱,他们三人便坐在河水边,林晓月感觉有些口渴,俯下身去喝水,一口水喝下去,感觉又咸又苦,本能地全吐了出去,抱怨道:“这水怎么这么咸?”

听她这么一说,周英南和老约翰也捧了一点尝了尝,确实如此,周英南说:“按理说这条河应该是黄河的支流,这水就应该是黄河水,就算混一点,至少也能喝呀!”

老约翰说:“水又苦又咸,还有点腥味,好像是海水的味道。”

周英南说:“老师,你可是科学家,不能胡说八道,这里离着大海还有上千里远,怎么可能有海水流经呢?”

老约翰挠着头,他也有些不确定,周英南说得有道理,此地离大海相距十万八千里,不过这水的味道分明就是带着大海的腥气味儿,又说明了这里和海洋有着莫大的联系。

林晓月眨巴着眼睛,脑子里也在思索着这个问题,突然她眼前一亮,然后一巴掌拍打在周英南肩膀上嚷道:“周英南你这个笨蛋!你忘了咱们在赵有福家吃饭,听他说过的那件怪事啦?”

周英南听罢一拍大腿叫道:“对啊!你看我这破记性!都是刚才让该死的鬼父给打晕了!”说到这里他看着林晓月,笑着调侃道:“看来林姑娘抗击打的能力比我周某人还要强!小可周某甘拜下风!”

林晓月噘着嘴数落道:“你这个人看起来很聪明,其实就是个笨蛋!根本就比不上本姑娘一半儿的机灵!”

周英南又对老约翰说:“当初我们进洞之前,确实听闻这里曾经有一个夜晚曾经风雨大作,第二天早上到处都是死鱼,还有死螃蟹,而且这些东西还都挂在树上。”他随后把赵有福的话大概跟老约翰重复了一遍。

老约翰想了想,又拿出手稿来细细看了一番,摇着头很无奈地说:“这份手稿残缺不全,没提到过什么关于大海的事情。”

但是他又接着说道:“不过根据你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情况,再加上我对洞穴顶部石管里面那些蠕虫的观察,还真是感觉这里和大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周英南问道:“你是说大酸虫吗?”

老约翰说:“大酸虫是一种乳白色,半透明的蠕虫,体液呈现出酸性,所以手稿上才这么称呼它,这个洞穴里充斥了硫磺的气味,很适宜它的生长,不过据我了解,这种蠕虫和一种海生的蠕虫在身体形状上很相像。”

周英南说:“有没有这种可能,就是假如这条河真的直通大海,海中的很多生物,比如鱼虾,螃蟹,还有蠕虫都顺着水道来到洞穴里,而且就在不久前,海水还曾经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倒灌,按照村民曾经描述的,那次倒灌的水流速度应该是很快的,所以才会导致地穴里气压骤然升高,海水就会在地表松软的地方带着鱼虾一道喷涌出去,喷出的鱼虾还有螃蟹才会有机会挂在树上。”

老约翰说:“周分析得很精辟,如果按照你所说,这条地下暗河就不是黄河的支流,而是大海的一根管道了,要是这样的话,可以把它称之为“海管”,这就说明这里的海拔高度就很接近海平面,只有这样,海水才能倒灌进来。可这样的话,就产生了三个问题,第一,这条河道如果是天热形成的,怎么可能会刚刚位于海平面上呢?要知道,如果整个河道的海拔高一点的话,一点水也进不来,如果低一点的话,海水倒灌就会把这个洞穴全部淹没,这里就会成为水下涵洞。是什么力量能够把河床的位置控制得如此精确?第二,你提到了海水倒灌,要知道,这种现象是极为罕见的自然奇观,这里远离大海,是什么能量能让海水穿行千里,倒灌到这里来?或者说,海水为什么要倒灌呢?第三,假如是因为海水倒灌,产生的推力使得鱼蟹喷出地面,那么海水倒灌之后,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消退呢?村民们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只经历过一次海水倒灌呢?周,这些问题你能回答么?”

周英南说:“老师思维真是缜密,关于你提的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我想有一个原因可以把它们一起解释:会不会是因为潮汐的原因,你知道大海每天有涨潮落潮,这次倒灌会不会是潮水带来的?”

老约翰说:“要是潮水的话,会按照月份形成一定的规律的,不会如此突然地喷发,而后数年不见音信,而且那次倒流是在半夜喷发的,所以我不同意你的这个猜测。”

周英南又说:“关于第一个问题,会不会是这些怪物们打通的呢?”

老约翰笑道:“你说呢?”

周英南说:“就当我什么都没说。”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