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24章 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1 / 1)

作品:《大河峥嵘

西靖市精神康复中心位于市区西段,属于新开发的区域,很多地方正在施工建楼修道路,大小车辆来来往往,喇叭声此起彼伏,乱混混的一片。

这几年,西靖市这座年轻的黄河流域的工业城市,也紧抓发展机遇,大力向外拓展城市空间,努力提升城市形象,谋求与省城兰州连为一体,形成“兰西经济圈”。

周博逸开车绕来绕去,才好不容易找到了这所全市唯一的精神病医院。在大门口,她向看门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笑容满面地说明了来意。

也许,当这里门卫时间长了,老头很有些识人的眼光。他瞥了眼前这个雍容华贵气质出众的女人一眼,心中略微明白之余,也习惯性地问了一声,“你看望哪个病人?”。

说着话,指了指桌子上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又用不耐烦的语气说:“把你的名字身份证,还有要找的病人,全部登记在上面。”。

在周博逸登记身份信息的时候,老头又自言自语道:“来这里的人,不是破产的老板,就是落马的官员,还有一些不明不白的女人。说来说去,都是些有脑子出了问题的人。”。

“有啥想不开的?人活一世,啥事儿遇不上?想不开就不去想,不就没事儿了?非要把自己弄成人不人鬼不鬼的神经病,才满意?”。

笔记本上登记了很多人的名字,笔迹很潦草。少许,周博逸很认真地登记完信息之后,依旧微笑着,用很谦恭的语气问道:“老伯,现在我可以进去了吗?”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对这些狗仗人势狐假虎威的门卫,根据以往办事的经验,周博逸绝不敢得罪,尽量说些好话,让他们放自己进去。

可是,老头很认真地看了看登记本,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仔细核对完了身份证,又紧盯着对方,像审问犯人似地问了一句。“这个叫范文斌的人,他的主治医生是谁?没有主治医生的同意,我还是不敢放你进去。”。

“主治医生叫石晓卿。”周博逸紧紧克制着心中泛起的一丝不痛快,继续微笑着说,“老伯,我现在就打电话联系她。”。

电话很快就打通了。石晓卿见来人是周博逸,就让看门老头放进来。老头又紧盯着周博逸,嘟哝了一句。“很多人石医生都不让进去,就在这里,电话里说几句就走了。你还是有面子,能进去。”。

尽管对这个啰里啰嗦的老头不满意,但从这句很随意的话里,她还是很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很有价值的信息,不禁暗自感叹道,这石晓卿还真的不简单。

在一楼的医生办公室里,当她第一次见到这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医生时,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言谈举止间,也更加谦恭了。这是所有探视病人的人,在见到医生时,很普遍的一种表现。

石晓卿泡了一杯热茶,放在周博逸面前的茶几上,随即,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周行长,没有想到,你也来看望我的这位老同学了。”。

在范文斌住进精神康复中心之前,也就是,在接到周博逸的电话之前,她就听说过这个在大安很有名的绰号“铁娘子”的女行长。

不过,没有想到的是,周博逸竟然会亲自来西靖市看望范文斌。这一举动,让她对这位铁娘子,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你跟范总是同学?”周博逸略微一怔,继而,也用开玩笑的语气,笑着说:“这下可好了,范总由你这位老同学亲手治疗,精神病很快就会好的。”。

这次来看望范文斌,一方面,是尽一个朋友的责任,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想当面看看,范文斌到底有没有精神病。

只有彻底弄清楚了这一点,在接下来谋取董事长一职的过程中,才能够游刃有余,也才能够打败陈志杰与那个美国佬布雷迪。

这几天,华城集团内部突然传出了一阵风声,说陈志杰之所以很坚决地发对周博逸担任公司董事长,更本原因在与,他是想推举美国佬布雷迪担任董事长。

这股风声,传的有鼻子有眼睛,就像真的一样,让周博逸在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的同时,也不得不做好两手迎战的心理准备。

前有虎挡道,一步不让,后有狼追击,步步紧逼。自己加在猛虎与恶狼中间,既要打虎,又要防狼,要想完成赵英哲先生策划已久的重任,可谓艰难至极。

为了能够顺顺利利取代范文斌,已经够让她费脑筋了。可是,就在机会来临之际,半路上却突然又杀出了个程咬金,更让她感到一股沉重的压力,呼啸着,扑面而来。

“周行长,范文斌为了华城集团的发展,尽心尽力,够累的了。”少许,石晓卿叹了一口气,替范文斌打抱不平起来,“就让他趁机休息几天。”。

休息几天?这四个字令周博逸即刻暗自吃了一大惊。难道范文斌真的没有病,而是以此为名,来这里休息的?不然,这位主治医生,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见周博逸面含微笑,很认真地听自己说话,石晓卿继续说:“我这位老同学,一贯心高气傲,事业心很重,干啥事情都非常执着,干不出个名堂,是绝不罢休的。”。

三十年前,在大安一中念书时,范文斌勤奋苦学的事迹,就传遍了整个年级,许多老师也在课堂上,也不同程度地夸奖这个来自农村的好学生。

也就在那个时候,石晓卿知道了范文斌是个好学生。后来,在别的同学的指点下,才认识了这个老师嘴里的好学生,而且,到现在,也没有忘记这个叫范文斌的男生。

在范文斌住进康复中心的当天晚上,她回家后,跟自己的丈夫王学政,一个在城市设计方面颇有建树的研究员,很自然地说起了此事。

“老王,今天我收了一个很特殊的病人。”石晓卿一边看电视,一边说,“这个病人,你认识。”。

王学政瞥了一眼妻子,不以为然地说:“我怎么会认识精神病人?你那儿呀,尽是些脑子有毛病的人。好人到了那里,时间一长,也会成为精神病的。”

石晓卿哈哈一笑,说:“这个病人,就是你经常在我面前说起的范总范文斌。”见丈夫一脸的惊诧,又说:“他现在已经住进了康复中心,我成了他的主治医生。”。

她知道,上高中时,丈夫作为风雷电子厂子弟学校的学生代表,曾经与范文斌一起参加过全国物理竞赛。那时,两人都是好学生,经常受老师的表扬。

“真的?你说的是真话?”王学政紧声问道,“范文斌是赫赫有名的华城集团的老总,这样的人,怎么会得精神病?”。

几个月前,受到范文斌的热情邀请,王学政与省城市设计院的几个专家,一起去了范文斌的老家范家渡,就如何建设一座古丝路文化度假村,作了一番很详实的实地考察,也提出了不少建议。

见丈夫一副很惊诧的样子,石晓卿笑着说了一句,“你呀,少见多怪”,就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最后,叹息着说:“别说你了,就是我这个心理医生,也没有想到。”。

听完妻子的叙说,王学政也不由自主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用颇为同情的语气说:“范文斌那么优秀的人,也有今天,真是没有想到。”。

片刻,又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人啊,这一辈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几十年时间,就看自己怎么活了。”。

“石医生,我能不能见范总一面,看看他到底怎么样了?”等石晓卿说的差不多了,周博逸赶紧插话说,“我是代表华城集团全体员工,特意来看望范总的,想见他一面。”。

从石晓卿的一席谈话里,周博逸暗自捕捉到了几个疑点,心中越发迷惑不解了。这石晓卿云山雾罩地说了这么多,但范文斌到底有没有病,却一直没有明说。

见周博逸这样说话,石晓卿理解似地微微一笑,紧接着,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冷声说:“范文斌目前不能见任何人。”。

又见对方脸上流露出很明显的疑惑与不相信,就解释道说:“上次,宁鹏高义勇来的时候,我也没有让他们见范文斌。这是医院的硬规定,谁也没有办法。”。

事后,周博逸从那个看大门的老头儿嘴里得知,康复中心是有这么一条规定的,但是,能不能见病人的面,完全由主治医生说了算。

也就是,主治医生说能见,就能见,说不能见,就不能见。至于到底能不能见病人一面,就要看主治医生怎么说了。

难道范文斌真的有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不能见人的程度?否则,自己打出了华城集团全体员工的旗号,还是被石晓卿一口拒绝了。

再说,宁鹏高义勇那可是范文斌的铁哥儿,几十年的关系,好的几乎要穿一条裤子了,可石晓卿怎么还是也没有让他们见范文斌一面呢?

带着这一连串的谜团,周博逸返回大安县城的时候,已经到了晚上七点多钟。此时,天也已经完全黑了,寒风呼呼,很冷。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依然是一段很好听的《十里桃花》。见是黄卫东的电话,周博逸本不想接,但想了想,还是接通了。

“周行长,你今晚有没有时间?”电话里,黄卫东语气缓缓地说,“我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跟你当面谈一谈。”。

周博逸略一思索,笑着问道:“不知是啥重要事情?黄老板,就不能在电话里说?”。之所以这样说,是她现在不想见黄卫东这个人。

说句大实话,对黄卫东这个在大安商界呼风唤雨几十年的老江湖,周博逸一直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想与之来往的太紧密,以免惹出一些对自己不利的麻烦事。

当初,为了加强与商界大佬的联系,拓展自己的信贷业务,她很主动地加入了黄河明珠俱乐部,成了俱乐部最早的一批会员。

可是,在担任行长之后,有一次在兰州开会时,赵英哲先生劝她不要插手大安本地很复杂的政商关系,周博逸这才很少甚至不参加俱乐部的任何活动了。

电话那端,黄卫东哈哈一笑,很直截了当地说:“周行长,这件事情确实很重要,关系到你能不能很顺利地当上华城集团的董事长。”。

见黄卫东如此说话,周博逸暗自微微一怔。果真是个老江湖,在大安,没有他黄卫东不知道的事情,就连华城集团内部一些很隐秘的事情,他也弄得很清清楚楚。

于是,周博逸很郑重地说了一句“那我们在观河楼见面”,就很果断地挂断了电话,驱车直奔坐落于黄河岸边的观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