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13章 在商言商(1 / 1)

作品:《大河峥嵘

“亲兄弟明算账,在商言商嘛。”范学华紧盯着父亲,片刻,神态很冷峻地说:“这6000万元,是胡杨基金会投到先锋公司的资金,不能白借,也不能不产生效益。”。

昨天,父亲前脚走出先锋公司的大门,章玲后脚就很生气地说:“范学华,你爸目前遇到了一点困难,万不得已找你借钱,看你那副德行,高高在上的,一副有钱的大爷样子,真让人恶心。”。

对章玲数落自己的这番话,范学华想都没想,就厉声反驳了一句,“我妈是咋死的,你还不清楚?”话音刚落地,竟情不自禁地很伤心地哭了起来。

段向梅的意外死亡,别说范学华,就是章玲,也觉得范文斌有一定的责任。如果他稍微操心一下,段向梅也不至于惨遭不测,而且,死的那么凄惨,惨不忍睹。

一个大男人家,又是上市公司的老总,怎么会如此孟浪大意,在老婆参加同学会之后,也不知道去接一接,反而回老家喝酒去了?也太不将家人当一回事了。

可是,今天一见范文斌的样子,章玲又觉得他很可怜。堂堂上市公司的老总,传说中名震黄河两岸的大富豪,竟然成了这副嘴脸,低三下四地向儿子张嘴借钱,也怪可怜的。

于是,看着范文斌的样子,她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章家璧,一个闻名济南,甚至在整个山东都有名气的古玩大亨,在她的记忆里,也有过这样非常倒霉落魄的时候。

她很清晰地记得,父亲在一次古玩生意中,被一个甘肃人用敦煌莫高窟的假文物骗了,而且,骗得很惨,可以说,血本无归。为了东山再起,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到处向朋友们借钱,神态与眼前的范文斌一样,很是可怜。

前几天,父亲打来电话,说要与母亲朱桦抽时间来一趟大安,看看这个地处黄河之畔的小县城,到底是怎么一个样子,顺路,再去敦煌一趟,看看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章玲很清楚,父亲嘴里说,要跟母亲来看看大安的样子,可实际上,就是想见见范文斌两口子,看看这个上市公司的老总,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几个月前,父亲因病住院期间,章玲回了一趟济南,父亲就问起了范文斌,特别是母亲朱桦,还很详细地问了许多有关范家的事情,好像很担心女儿嫁进狼窝虎穴一样。

对父母亲的真实心思,章玲很理解。在家里,她是独生女儿,宝贝疙瘩一个,从小到大,没有受过一点委屈。如今,大学毕业了,父母亲还是跟以前一样,很操心。

见范学华一副犟牛样子,章玲在感到可笑之余,又很耐心地劝说了起来。人的这一生,七七八八高高低低,谁没有个三灾六难落魄倒霉的时候。

在章玲的耐心劝说下,范学华对父亲的那一点不满,很快就过去了,仔细一想,也觉得父亲这辈子辛辛苦苦,很不容易。

于是,在征得胡杨基金会资金监管人李繁的同意后,次日一早,就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要他来先锋公司签订借款合同。

此刻,在先锋公司,见儿子这样一副冷若冰霜公事公办的样子,范文斌心中很不痛快,略一思索,态度也很严肃地说:“学华,如果利息这样高,我就不借这笔钱了。”。

他没有料到,自己的儿子,在金钱面前,也跟黄卫东一个样子,不顾父子亲情,就跟饿极了的野狼一样,非常贪婪,不,比野狼还要贪婪狠心百倍。

“爸,如果你觉得利息太高了,可以找别人去借。”对父亲既想借钱又嫌利息太高的态度,范学华一点也不同情,讥笑着说,“这么多的钱,在大安,恐怕没有人会愿意借给你。”。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想,如果不是章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苦劝了自己多半夜,最后,又看在父子这层关系上,他极有可能会一口拒绝的。

见儿子一副高高在上的很无所谓的态度,范文斌气得真想狠狠地扇他几巴掌。老子倒霉了,你小子还想看老子的笑话。

可是,又一想,如今是金钱社会,父子关系在金钱面前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谁让自己求到自己儿子的门前呢?要怪,也只能怪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章玲看不过去了,很及时地插了一句话。“范叔叔又不是外人,能不能利息低一点,就算帮范叔叔一个忙。”。

昨天晚上,自己苦口婆心地劝了半夜,范学华才勉勉强强同意借钱给父亲,但是,章玲没有想到,利息居然这么高,比银行同期利率高了五个百分点。

见章玲插话了,范学华很不满意地瞥了其一眼,少许,冷声说:“爸,你知道,这笔钱来之不易。如果没有李繁的帮助,胡杨基金会的那个杨崇光,是不会投资先锋公司的。”。

这一点,那天,与李繁在黄河边散步时,范文斌就听说了。对李繁这种不计前嫌而又很重情重义的朋友,说句心里的大实话,范文斌觉得,在现在这个很势利的社会里,很是难得。

当他装作很随意地样子,提出要跟先锋公司借一大笔钱的时候,李繁微笑着,说了一句很让他感动的话,“范总,如果你确实需要资金,我会同意范学华给你借这笔钱的。”。

作为胡杨基金会的高级业务代表,又是驻先锋公司的资金监管人,李繁知道,自己的一句话,就会让范文斌大失所望,当然,也会让范文斌很快就能够获得一大笔急需的资金,以解燃眉之急。

昨天晚上,接到范学华的电话之后,李繁不假思索地一口同意,可以借给范文斌这笔钱,但需要其支付一定的利息。至于利率的高低,由范氏父子商量着办,他不会过问的。

派李繁担任先锋公司的资金监管人,是胡杨基金会的掌门人杨崇光,这个资本江湖的高手,在投资之前,亲自做出的决定。

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不用担心这笔数额庞大的投资,最终因管理不善,或胡作非为而打了水漂,弄得血本无归,欲哭无泪。

在投资先锋公司之前,杨崇光也投资了好几个企业,但是,由于没有很及时地派出资金监管人,导致所投的资金,不是被任意胡乱使用,就是被挥霍一空,最终导致投资失败。

尽管杨崇光很看好范学华,但是,鉴于以往带血的经验教训,他不得不谨慎行事,派李繁作为胡杨基金会驻先锋公司的资金监管人,与范学华一起,共同商议,将这笔数额不小的资金,运用到发展壮大公司的正途上来。

在国内风险投资界,失败的案例很多,譬如,头顶无数光环的知名企业五峰农业,完成巨额融资仅1年多的的时间,就因为1.9亿元的互保资金出现问题,突然爆发资金链危机,而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环环崩裂,整个公司迅速坍塌,一发而不可收拾。这样的例子,很少,但不是没有。

五峰农业的董事长朱金凤与其老公马殿成,之所以非常引人关注,除了他们十分传奇的创业经历,还夹杂着非常传奇的爱情故事。

在朱金凤还被家里人称为大凤的上世纪80年代,从小成长于吃供应粮的工人家庭,却爱上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出身的马殿成,因担心家里人反对,就一起为爱而走天涯了。在老百姓眼里,就是私奔。

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在当地知名度很高,至今仍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但吸引业界眼球的更为传奇的,是他们夫妻两人的创业经历。

在倒腾大米面粉的过程中,迅速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时,这对夫妻接管了当地一个小型大米加工厂,以此起家,并一手缔造了五峰农业。

巅峰时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之内,公司获得了光大控股、中科招商、松禾资本等15家机构,总计5亿多元的风险投资,下设24个分厂,拥有员工2000余人,一时间成为辽宁知名企业。

“五峰农业在循环经济投资圈里是一个很性感的项目,当时想要投钱进去,还得找关系。”虽然结局惨淡,但从一家风险投资机构负责人的口中,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曾经的五峰农业,是多么抢手。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儿子厉伟,松禾资本掌门人,在投资五峰农业时,都要签署比较宽松的条款,还要对接资源。同创伟业的老板娘黄荔,也是朱金凤在长江商学院的同学,靠这层关系,才投入了近亿元资金,如今,都打水漂了。

当年挤破脑袋想要分一杯美羹,谁料,蛋糕突然摔在了地上,成了一推拾不起来的粉末。或许,唯一值得庆幸的一点,就是IPO突然关闸,五峰农业上市遇阻。要不然,按照当初的计划,五峰农业或许已登陆资本市场,如今接盘的冤大头,也就成了股市上的散户们。

正因为有了这样很惨痛的投资失败先例,杨崇光才向先锋公司派出了资金监管人,也正因为李繁说了同意借款这样的话,范学华经过一番深思,决定将借款利率提高,比银行同期利率高五个百分点,确保资金的收益。

“爸,那你说说,利率多少才合适?”过了一会儿,范学华紧盯着父亲,郑重其事地反问道。

商战谍战职场励志精神分析家族传奇丝路悬疑西部风情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