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54章 古老而神秘的岩画(1 / 1)
作品:《大河峥嵘》说到这儿,范有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又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干涩嘶哑的嗓子,又点燃了一支烟,忧郁的目光扫视了一遍儿子和妻子,见其听得很认真,少许,又继续讲这个带有很浓厚的神秘色彩,几乎是神话传奇的古老故事。
一个很平常的早晨,范家连死了两个人,而且还是父子两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黄河两岸。在令人极度震惊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极大兴趣,不约而同地纷纷将目光投向那座屹立在黄河边,看起来很雄伟壮观的范家大院。
这座青砖碧瓦的四合院,堪称是黄河两岸最雄伟壮观的院落。自建成后,至今的多少个日子里,就深深地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而这一次,同样也深深地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不过,眼光里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这座四合院落,是范世德一生辛苦心血的结晶,也是范家这个来自山西大槐树的外来户,在黄河两岸立稳脚跟的象征,更是范世德傲视本地人的自豪与骄傲。
如今,一连死了父子两个人,对范家上上下下的精神打击,是非常沉重而又残酷的。在县衙门当师爷的范经庚走进这所大院时,很明显地嗅到了一股浓重的死亡气息。
在与自己的二哥范天庚三哥范顺庚,经过一番紧急商量,最后,根据范经庚的建议,将此事赶紧报告官府,请官府出面追查父兄死亡的真正原因。
至此,在很仔细地查验了父兄的死亡情形后,他心中升起了疑惑,一点也不相信,大哥范纬庚是野狼咬死的,父亲范世德是因为一口痰没有吐出来,而被活活憋死的。
于是,依仗自己在县衙门当了很长时间师爷的特殊身份,以及范家种植被称为御米的大烟而积累起来的庞大财富,一干官府衙役浩浩荡荡气势汹汹地住进了范家渡,白天黑夜地紧紧追查范世德范纬庚父子两人突然死亡的原因。
在官府追查死亡原因的同时,各种有鼻子有眼睛的谣言,也纷纷出笼,甚嚣尘上。一时间,铺天盖地,以旋风掠过旷野的速度,传遍了黄河两岸的每一个村落,激起了人们更大更浓厚的兴趣。
可是,到头来,最终等来了一个很令人失望的消息。官府在经过十来天的很紧张地明察暗访之后,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范纬庚确实是被野狼咬死的,而范世德则是挣扎着下炕时,突然痰症发作而死的。
这一来,范家老老少少也就心甘了,都认为这是父兄两人的命,也是范家的运。既然是命运所定,上天的造化,还能有啥话可说呢?
在官府做出了最终的调查结果之后,真相也已经大白于天下之时,接下来,要办的头等大事情,就是如何安葬父兄。
老二老三,天生都是很老实巴交的庄户人,也是那种三棒打不出一个闷屁的人,一年四季,只知道在田地里辛勤劳作,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在这件事情上,完全依靠四弟范经庚,这个县衙门的师爷拿大主意。
于是,按照范经庚的建议,范世德范纬庚父子两人的丧事,同一天举行,也同一天下葬,都葬在大红沟范家老营,埋在那位非常刚毅,也对范家有着巨大功劳的老奶奶的脚下。
在很多人遥远而模糊的记忆里,这是黄河两岸最隆重也是最令人唏嘘感叹而又难忘的丧事。多少年之后,还有人说起这件事情。因为,为父子两人同一天举办丧事出殡,亘古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
埋葬了父兄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范家大院一下子沉寂荒凉了许多。压在活人心头的那层很厚重的阴影,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就消散的一干二净。
要从极大的痛苦中解脱出来,需要很长时间,还需要有超出常人的顽强毅力,而第一个从家门的巨大不幸中解脱出来的人,就是具有秀才功名的师爷范经庚。
那一年,范经庚不到三十岁,正是血气方刚年轻有为的年龄阶段。在他的极力庇护之下,范家这几年人财两旺,日子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成了闻名黄河两岸的大户人家。
经过几天几夜的再三思索,范经庚决定离开县衙门,回到范家渡,继承父兄抛下的庞大家业,出任范氏家族新一代大掌柜。
以前,父亲是掌门人。后来,父亲老了,大哥范纬庚继承了父业,成为范家第二代大掌柜。如今,父兄连遭不幸,庞大的家业,在范家的成年男人里面,有且只有自己能够承担得起来。
二哥范天庚三哥范顺庚,尽管年龄大,但生来就是很本份的庄稼人,不论眼光手段还是魄力,与弟弟范经庚比起来,差的实在太远了,根本就不是能够挑得起这副重担的材料,更不要说发扬光大范氏家族的门第了。
范经庚出任大掌柜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分家,将原先在一个锅里搅勺子的家庭成员,按照弟兄四人,分为独立的四家,被当地人称为范家大房二房三房和四房。
因为母亲在他考中秀才的第二年,就已经去世了,而以大哥范纬庚的名义分得的财产,全部归其还活着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所有。
这次分家,将父兄坚持保留了几十年的大家庭,彻底分成了四个各自为主的小家庭,不但没有削弱大掌柜的权力,而实际上,范经庚成了范氏家族所有人公认的新一代大掌柜。
一年之后,在你情我愿的基础上,范经庚又正大光明地娶了其寡嫂,大房四房合二为一。这样,范家实际上,只是被分成了三房。其中,不论男丁还是财产,四房一枝独大独秀,远远超过了其他两房,而两百多年后的范有民范文斌这一门,就是当年范家四房的后人。
这次分家,在范氏家族盘踞范家渡两百多年的历史上,被其后人誉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很伟大的壮举。在维护了家族成员团结的同时,也奠定了范氏家族散枝开花的根基,以至于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修家谱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范氏家族自第二代祖先经庚分家后,日益壮大,名声也渐渐闻达于大安全县,最终人才辈出,煌煌大矣。追其根本,在于经庚天赋异禀,识时务明大局,独具异于常人之眼光魄力也。”。
分家后,充分利用自己在衙门当师爷时积累的丰厚人脉,范经庚在县城里创办了一家名为“兴盛”的货栈,极力拓展生意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秘密调查父兄突然死亡的真正原因。
当初,对官府的调查结果,他凭借与生俱来的精细以及多年在衙门断案的丰富经验,暗自认为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漏洞颇多。
但是,在当时那样一种全家悲愤恐慌阴暗不定的气氛中,为了早日安葬死者安定活者,审时度势,只得表面上认可。否则,也许还会招来更大的灾难。
如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身心调整,从当初那种紧紧笼罩在范家大院的恐慌沉痛的浓厚阴影,全家人都慢慢地走了出来,也到该追查事件真相的时候了。
于是,他安排了几个年长的侄子,也就是老二老三的儿子,跟着重金雇请的一位致仕回家养老的姓关的捕头,私下里调查父兄突然死亡的真相。
关捕头致仕前,在省巡抚衙门担任了很多年的捕头,有着非常丰富的破案经验。据说,曾经破获了很多大案要案,名声响彻全省。如今,年纪大了,致仕回老家,颐养天年。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花费了大量的金银钱财之后,经过一番秘密调查,关捕头渐渐发现,范世德范纬庚父子两人的死亡,确实如范经庚所说的,有着很深的隐情。
那天晚上半夜三更,有人驱赶一群野狼来到范家大院,先除掉了那几只很凶猛的蒙古看家狗,又利用野狼连续恐怖一整夜的很凄厉的嚎叫声,让范家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产生一种非常恐惧的心理,使其误认为,以后发生的这一切,都是饥饿的野狼造成的。
果然,在范家父子死亡后,官府也认为,范纬庚是被饥饿的野狼咬死的,而独自睡在堂屋里的范世德,在起身下炕时,不慎痰症发作而被活活憋死。
官府也没有查明事件真相的原因,范经庚暗自认为,除了看在自己是衙门师爷的面子上而应付差事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破获案件的能力和经验,远远赶不上破获了很多大案要案的省巡抚衙门关捕头。
于是,在一个更深夜静月明星稀的晚上,范经庚为了进一步弄清楚案件真相,很热情地将关捕头请到范家渡家中,摆上酒肉,开始了一场极其秘密的谈话。
关捕头告诉他,范家在黄河两岸的名气太大,引起了当地某些人的极度不满与嫉妒仇恨。于是,有人暗中策划了一场致范世德范纬庚父子于死地的阴谋。
在调查中,关捕头还曾经遭遇到了几个来路不明者的突然袭击,只是他武功高强,血战一番后,击败了袭击者,才全身而退。否则,极有可能被杀死灭口。
至此,范经庚才非常肯定了自己当初的判断,是很正确的。喝着酒,当他问起是什么人策划了这场致父兄于死亡的阴谋时,关捕头也摇了摇头,只是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案件真相大白时,你自然就清楚了。”。
对关捕头这种很含糊不明的回答,范经庚很不满意,就在他想再次追问更多的细节时,却听见外面突然响起了一阵野狼的嚎叫声,在更深夜静时分,听起来很清晰,也很恐怖。
“你看,他们又来了。”关捕头喝了一大杯酒,脸上流露出很冷的笑容,凝视着黑沉沉的窗外,用嘲笑的语气说,“他们这次来,目标是我。”。
范经庚也是冷冷一笑,对有人能够驱使野狼来达到自己阴暗目的一说,很感兴趣,又忍不住问了关捕头一声,哪些究竟是什么人,竟然拥有如此超强的能力?
关捕头笑着说,范家是外来户,不清楚黄河两岸的历史情况。接着又说,在距离范家渡大约三十多里的一个叫作周家地的地方,布满了很多红砂岩石,石壁上刻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图案。其中,就有一幅人骑着一条野狼奔跑的图案。
“范师爷,在你小的时候,我曾经破获过一桩大案,就是有人驱赶着野狼,吃掉了新上任的大安县令,进而,自己冒充新县令,当了很多年知县的案件。”。
关捕头喝了一口酒,继续冷笑着说:“如果不是周家地的那幅岩画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许,这桩表面上看起来狼吃人的案件,永远也破获不了。”。
这些话,听得范经庚后背发凉,冷汗直流。作为具有功名的秀才,在大安县,也可以算得上是饱读诗书之人,又当了很多年衙门师爷,见过形形色色的案件,但驱赶野狼作案,平生还是第一次听说。
关捕头所说的周家地岩画,他不但听人说过,而且,还怀着极浓厚的兴趣,亲自去过那里一次,但没有发现还有人骑着野狼奔跑的图案。
周家地周围遍布裸露的红砂石岩丘,岩画刻于一座巨大的粗质山丘上部的红砂岩断面之上,自南向西分为两段,分布较为集中。
岩画个体数量不仅多,而且,形态各异各具特色,有大角羊、鹿、马、狗等动物形象,亦有头戴饰物的人体画像,骑马奔驰,呈狩猎之状,整体画面粗犷雄浑,栩栩如生。
这些岩画只能说明,在秦以前,大安为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戎人、羌人所占据。这一带地处黄河以北,背山面河,地势平坦,远在两千年前,水泽充沛,草木繁茂,是游牧民族的理想游牧之地。
周家地岩画,即为那个历史时期,人类游牧生活的真实写照,也证明了大安乃古西戎与北羌游牧地之说,而人骑着野狼的图案,他没有见到。如果不是亲耳听关捕头亲口说出来,是根本不会相信的。
这时,外面野狼的嚎叫声更加凄厉了,也更加恐怖了,仿佛几十条野狼一起发出来的,吼声如雷惊天动地,令见多识广素来胆大的范经庚,也情不自禁地感到一丝丝恐怖袭上心头,更别说其他的范家子弟了。
“自从破获那件冒充大安县令的案件后,我就潜心研究周家地岩画,想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关捕头继续冷声说,“后来,果真让我有了新发现。”。
“原来,上古开始,黄河两岸就有人开始驯养野狼,并且,利用野狼干了很多坏事。到现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这种驯养野狼的行为,变得更为隐秘,更加不为人所知。”。
“他们干坏事的时间,常常选择天寒地冻的冬天。这个时候,野狼由于缺少食物,一到晚上,就溜进村庄找吃的东西,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在作案之前,先发出很神秘的指令,指挥狼群在选定的人家院落四周,发出恐怖的嚎叫声,将主人一家惊吓到极点,失去反抗力的时候,再动手作案。”。
“正是因为很隐秘,手段又很高超,所以,案件发生后,官府以及平常百姓,都认为是野狼干的,再加上短时间内也破不了案子,久而久之,大家都一口认定是野狼饿极了,才冲进院子咬死人的。”。
最后,关捕头发出了一声很沉重的叹息,意味深长地说:“狼咬死了人,谁还愿意再追查下去,与野畜生计较呢?都认定是天灾。既然是天灾,就自认倒霉罢了。”。
听到这里,范经庚蓦地想起了父亲惨死时的样子,不由自主地脱口问道:“我父亲的脖子上没有狼咬的牙齿印,关捕头,你是不是由此认定,我父亲与大哥的死,就是那伙驯养野狼的人干的?”。
关捕头仰头哈哈大笑着说:“笵师爷不愧当过县衙门的师爷,果真聪明的很。说句实话,我也是听了你的叙说之后,才有所警觉,决定从野狼入手,破获案件。”。
父兄已经安葬在大红沟范家老营很有些时日了,将关捕头重金请来破案时,范经庚曾经非常详细地向他叙说了父兄惨死时的情形,以便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帮助关捕头尽快破获案件,替屈死的父兄报仇。
话音还未落地,窗户边突然响起了一声悠长而特别凄厉恐怖的嚎叫声,吓得范经庚一哆嗦,手中的酒杯掉在地上,“啪”的一声,摔碎了。
而就在这一刹那间,关捕头跃身而起,抽出腰间暗藏的铁链子,暴喝一声,“畜生,来的正好,老子正在找你们呢”,拉开屋门,如旋风般地冲了出去。
紧接着,院子里响起了激烈的打斗声,以及野狼的惨叫声。隔着窗户,在朦朦胧胧的月光下,范经庚看见关捕头与几条高大壮实的野狼,紧紧地厮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