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32章 深夜悟道(1 / 1)

作品:《大河峥嵘

说完这段近乎神奇的往事,了空和尚喝了一口茶水,很沉重地叹了一口气,凄然一笑,片刻,又颇为感慨地说:“范总,你是不是觉得很荒唐很可笑?”。

在他叙说往事的时候,范文斌没有插一句话,只是默默地紧盯着对方,很耐心地听,但是,心中却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滔天巨浪,不停地翻滚碰撞,犹如暴雨后的滚滚黄河。

这个在黄河两岸被传扬的很神秘的老和尚,竟然是一个很有良心的人。这一点,大大出乎意料,也彻底颠覆了他脑海里原有的形象,让其对这个曾经是捞尸人的老和尚,有了新的认识。

爷爷范正坤不计前嫌,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顾自身的安危,救了这个姓詹的捞尸人一条命,而姓詹的居然善心大发,在感谢爷爷之后,出家当了和尚,令他涌起了很多感触。

此刻,见老和尚问自己,赶紧摇摇头,笑着说:“祖师爷想得太多了,我根本没有这个意思。”少许,又实话实说:“祖师爷年轻时的这段经历,听起来很神奇。”。

爷爷活的时候,曾经给范文斌讲了很多传奇故事,令他十分着迷。如今,爷爷走了,江湖上还有他的传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爷爷在黄河两岸的故事,很多很多,多的谁也说不完。

“出家后,成天面对着佛祖,我的心也渐渐沉静了下来,对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了空悠悠地沉声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很多事情可以忘记,但范大爷当年救命的事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对了空和尚这种至死不忘救命之恩的行为,范文斌从心底里大加赞赏。说实话,他骨子里就是这样一个人,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不由自主地也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

见范文斌听的很认真,了空继续说:“今天,你来盘龙寺烧香还愿,在临走之前,我们两人相遇,是你我前生造就的缘分。”说完,竟情不自禁地呵呵笑了起来。

当得知眼前的这位贵客是范正坤的亲孙子时,他心中先是一惊,继而,又得知对方是华城集团总裁这一很特殊的身份,脑子里很快冒出了一个念头。

什么是贵人?这就是贵人。人们常说,贵人可遇而不可求。今天,贵人竟亲自走进了盘龙寺,让他顿时有一种很兴奋的感觉。方才,有意识地说起范正坤救自己的事情,目的就是想拉近与范文斌的关系。

在很有感情地叙说往事的时候,他一直在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暗自琢磨对方。时至现在,这个叫范文斌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心中已经了解的八九不离十了。

父亲活着的时候,在传授了其作为一个捞尸人应该具备的技能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将儿子送进学堂念了几年书,还经常教诲儿子,人活在世上,应该掌握的一些基本常识与社会经验。

当了和尚之后,在一次很偶然的时间里,无意中发现了那个据说是国民党特务头子的老和尚留下来的几本书。尽管书籍残缺不全,但闲来无事时,在消解孤独之余,也学到了一些更高层次的极其实用的知识。

这些实用的书本知识,再加上非常丰富的社会阅历,让这个法号了空的老和尚,尽管常年呆在寺庙里,足不出户,但冷眼看问题,比常人更深刻更明晰。

1996年的一天,一个叫刘保荣的自称是佛家弟子的人,千里迢迢从东北来到大安,劝说了空研修一种很特别的新佛法,能够达到“开功开悟”以及修成正果的最高境界,说的有鼻子有眼睛,很是玄乎。

不料,了空却冷冷一笑,锐利的眼光紧盯着对方,很郑重地说:“我出家这么多年了,天天念经修炼,也没有参透佛法,凭你这几句话,就能达到佛法的最高境界,这不是拿佛法开玩笑吗?”。

刘保荣一愣,当即面红耳赤,不知再说什么话好。原来,他只是想借盘龙寺的名声,利用了空老和尚在黄河两岸的威望,吸收更多的人,加入一个很特别的组织,可是,万万没有料到,老和尚这几句义正辞严的话,一下子就揭露出了这个组织骗人害人的本质。

见势不妙,话不投机,刘保荣哼哼唧唧了半天,再也不敢在了空和尚面前逞口舌之能,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盘龙寺,身后传来了老和尚非常洪亮的大笑声。

其实,对这种以敛财为根本目标的邪教组织,了空很早就听说过,也见过一些人在黄河边静心修炼功法,有男有女。不过,这些人中,大多数是一些中年妇女。

通过一段时间对策冷眼观察,最终,认为这不是真正的佛法,而是打着弘扬佛法的幌子,干一些骗财害人的下流勾当。于是,采取了很冷淡的超然态度,后来,竟嗤之以鼻。

一年之后的一天,当得知刘保荣等人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上演了一场丑陋的“自焚”闹剧,妄想以此达到“修成正果”的最高境界,彻底暴露了邪教的摧残人性的本质。

当从电视上看到这一骇人听闻惨不忍睹的画面时,了空冷笑着说了一句话。“佛法宣扬人们行善积德做好事,而邪教却让信徒自杀,最终落得个害人终害己的可怜下场。”。

正是有了这等冷眼识人的高超本领,在他的精心运作下,盘龙寺的香火一天盛过一天,信徒越来越多,最终与黄河南岸乌兰山上的道教白云观并驾齐驱,相互媲美,一时难分高低。

见范文斌兴趣很高,没有即刻要离开的意思,少许,了空又笑呵呵地说了三个高僧得道的小故事。这个时候,他已经明白了范文斌来盘龙寺进香的真正原因,想用这些小故事启发点化这位心事重重的贵人。

很久很久以前,一座寺庙里有三个高僧一起聊天。三个人都有一种相同的体会,这就是苦读佛教经典多年,潜心修行多年,最后的悟道,却在不起眼的一瞬间,由一件很小的事情引发,就像屋顶上的天窗,被突然捅开,房间里一下子亮堂了起来。

顿时,范文斌被这句开场白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一段时间以来,他觉得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烦心事一件紧紧连着一件,弄得他几乎束手无策,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明天就要去省城兰州,拜会大名鼎鼎的合丰集团董事长赵英哲,与其当面谈谈华城集团公司债券的事情,也是心中无数,还不知道事情的最后结果是个什么样子呢。

正因为烦心事太多太不顺利,心情很郁闷糟糕,今天下班后,才临时想要回一趟老家,与父母亲说说话,散散心,而后,明天一早就去兰州拜会赵英哲。

于是,起身倒满茶水,紧声催促了空老和尚,让他讲这三个高僧得道的故事。作为武汉大学的高材生,读了很多书,有政治方面的,也有文学方面的,更多的是经济方面的,但常常也有淤塞不通的时候,为了求得心中的通畅而苦苦寻求天窗顿开。

面对范文斌的紧声催促和渴望的眼神,了空微微一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这位华城集团的总裁,确实是怀着一肚子不可告人的烦心事,趁着黄昏时节,盘龙寺无人很清静的机会,独自来进香。

一个高僧说,我苦读苦修多年,始终不能悟道。有一天,到河边去挑水,看见一个女人正在洗衣服,两只手上各戴着一只镯子。女人不停地用手搓洗衣服,两个镯子不停地相互碰撞,发出十分好听的声音。

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这两只镯子,如果不是同时戴在女人手上,怎么会相互撞击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世上的镯子千千万万,为什么只有这两只镯子偏偏戴在同一个女人的手上呢?

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最后,我认为这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答的。如果要想解答,只有两个字,缘分。

其他两个高僧一听,都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想了想说,确实除了缘分以外,没有再好的解释了,你这是因缘悟道。

听到这里,范文斌也不由自主地点点头,暗想,两只镯子能够同时戴在一个女人的手上,确实是缘分。除此之外,还能怎样解释呢?于是,继续默默地听了空讲故事。

第二个高僧说,我苦读苦修也不能悟道,心中十分苦闷。有一年春天,一早醒来,见满院子都是桃花花瓣,我打扫了一个多时辰才打扫干净。

我用扫帚边扫院子边想,这些桃花昨天还在树上好好的,怎么今天早上都落到地上来了?昨天我还想,今年可以吃上桃子了,谁知一夜之间,希望就全部落空了。要怪就怪昨晚的那场风雨,让我的希望全部成了泡影。

昨晚的大风大雨,在我睡觉的时候,无端而来,将桃花全部吹落,改变了一切。于是,我悟道了,这叫因无端而悟道。

第三个高僧接着说,我和你们两位一样,也是苦读苦修多年而不能悟道。有一天晚上,苦读佛经到深夜,累了,便回屋子睡觉。

屋子里黑乎乎的。刚一进门,就踩到了一团软绵绵的东西,赶紧低头一看,见那东西流出了一滩黏糊糊的液体。

我吓了一大跳,心想,这一定是踩死了一只小老鼠,那黏糊糊的液体,肯定是小老鼠的内脏血肉。

睡在床上,我心里十分不安,不停地念叨,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我当了一辈子和尚,一世不杀生。这次是不小心踩死了小老鼠,明天为它超度亡灵。

不料,刚刚一合眼,就看见很多老鼠龇牙咧嘴吱吱呀呀地向我扑来,好像要撕裂我,为它们的兄弟报仇。我吓得惊醒了过来,决定赶紧掩埋了小老鼠,为它念超度经。

于是,点亮油灯,走到门前仔细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踩到的不是小老鼠,而是半截烂茄子,流出来的也不是老鼠血,是一滩茄子汁液,黏糊糊的。

当时,我心中念叨,阿弥陀佛,我无罪无过了。后来,躺下睡觉,风平浪静,什么梦也没有做,一觉睡到了大天亮。醒来后,就把那半截茄子扔到了墙外。从此,我悟道了,是因心而悟道的。

说完这三个小故事,了空和尚表情很丰富地微微一笑,朗声说:“我没有慧根,看了这些高僧悟道的故事,思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悟出道。”

见范文斌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片刻,忍不住轻声问道:“范总,不知你悟出了什么道?能不能说出来,让我听一听。”。

了空讲这些故事的时候,范文斌结合现实生活,紧紧地思索着,想到了很多很多。因缘而悟道,因无端而悟道,因心而悟道,这是悟道的三种方式,殊途同归,归结到一点上来说,都认清了生命的本质。

见了空询问自己,便说:“我从高僧的悟道过程中领悟到,我范某人因父母精血而成形,因母亲分娩而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出生在别的地方,偏偏出生在大安范家渡。今天,又与祖师爷相会在盘龙寺里,这就是缘分。”。

从了空老和尚讲的这三则充满禅机智慧的故事里,他即刻意识到,这个年纪轻轻就在盘龙寺出家当和尚的捞尸人,绝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有着很高智慧的得道高僧。

与此同时,也意识到,在自己走出大雄宝殿,准备离开盘龙寺的时候,老和尚突然出现在面前,绝不是偶然相遇,而是精心策划的一场行动。

见范文斌眼睛里闪耀着明亮智慧的火花,了空微微一怔,暗想,好聪明机智的人物,不愧是哥老会龙头大爷范正坤的后人,脑子好用得很。

“桃花被大风吹落,僧人感到世事无端。其实,这个世界,这样无端的事情太多了。”范文斌微微叹了一口气,继续说,“桃花只有自强,才能够抵抗狂风暴雨的,开花结果,让自己活得好一点。”。

听到这里,了空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高声附和道:“好,说得好极了。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够让自己活得好一点。”。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暗想,当年,正是为了让自己活得好一点久一点自由一点,才在自己最得意最张狂的时候,毅然出家当了和尚。

出家不久,很多人都想不通,在背地里说三道四的,就连范家渡大队书记李积真,也在一个深夜来到盘龙寺里,劝自己别再给自己找罪受了,还是下山去当民兵连长。

李积真比自己大不了几岁,正是大红大紫的时候。解放之初土改的那个年月,只要是贫下中农,都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牛马,都过上了比旧社会要好百倍的幸福日子,自然不愿意再回到以前给地主老财当长工的苦日子里。

尽管李积真苦口婆心地劝说了整整一夜,但是,年轻的捞尸人的心已经全放在佛祖身上了。最后,李积真怀着不可思议的失落情绪,摇摇头,说了一句“没得救治了”,就很遗憾地离开了盘龙寺。

李积真怎么也没有想到,十几年以后,那场席卷全国的浩劫波及到范家渡的时候,自己作为糜滩公社解放后最早最年轻的大队书记,也和旧社会的哥老会大爷范正坤一样,遭受了一群年轻中学生的残酷批斗。

在那个饱受侮辱摧残甚至生不如死的日子里,他才意识到,当年姓詹的那个年轻捞尸人,在人生最风光最得意的时候,出家当和尚,是一件很有远见的选择。

“要说悟道,我真正佩服的是佛家的因心而悟道这句话。”见了空也兴奋起来,范文斌大受鼓励,侃侃而谈道,“世间万事万物,对我们人来说,其实只是一念之间而已。”。

“身外之物,存之于心则有事有物,不存于心则无事无物。有些人看起来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活的不明不白浑浑噩噩,而有些人为了心中的理想,日思夜想寝食难安。这两种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有心无心。”。

听了这句话,了空不由自主地双手拍掌大笑着说:“有了心与心的不同,才有了人与人的差别。范总,你说的太对了。”。

于是,两人都情不自禁地放声大笑起来。爽朗欢快的大笑声回荡在耳房里的同时,也穿破了窗户,盘旋在黑乎乎的盘龙寺上空,很久没有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