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4章 第二道江湖令(1 / 1)

作品:《大河峥嵘

据宁鹏所知,华城集团与大安县政府签订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方式,采用的是目前工程建筑领域很流行的由太平洋建设集团创造发明的“BT”模式。

正是采用这种延期付款的模式,许多大型建筑公司不愿意承揽这项出力不讨好的工程,最终,在副县长陈彦庆亲自主持召开的会议上,范文斌不顾黄卫东事前的叮嘱,不得不在关键时刻接手了这块烫手的洋芋。

见宁鹏很惊奇的样子,范文斌暗自微笑着说:“钱,正在想办法筹集。”继而,压低嗓音,显得很神秘兮兮地小声说:“老同学,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大忙,不知道愿不愿意?”。

他知道,宁鹏闯荡江湖几十年,在社会上确实有点能耐。虽然不能说是黑白通吃王者无敌,但在大安县范围内,一般的棘手事情,还是完全有能力摆平的。

听完范文斌的话,宁鹏吃惊地几乎睁大了眼睛,目光紧紧聚焦在对方脸上,用不相信的语气,脱口紧声问道:“这是真的?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范文斌说的这件事情,如果放在八九十年代,他完全相信。因为,那个时候,法制不健全,社会底层很混乱,强者为王,他曾经也干过这样的甚至比这个更危险的事情。

但是,如今已经到了2012年,这是什么年代?一个全民讲法治的时代,一个全民追求经济效益的年代,更是一个全民注重和谐发展的年代,还有人敢这样做,宁鹏确实有点不相信。

少许,见范文斌郑重其事地很肯定地点点头,宁鹏这才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于是,略一思考,很严肃地说:“如果要想将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我看,只有拿那个范大头开刀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棚户区拆迁时发生的那件事情。由于风雷厂原副厂长杨家宏一家趁机索要巨额搬迁费,再加上那个神经有点问题的老寡妇王秀芬,也趁机闹事,让拆迁工作一时陷入了困境。

后来,听取了范文斌的建议,及时找到风雷厂子弟汪河,以解决其工作为交换条件,让他想办法出面解决这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这汪河很有些手段,承揽下事情的当天晚上,找到了同为风雷厂子弟的张永强王涛,让其带人连夜去了杨家宏王秀芬家里,既没有打也没有骂,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话,“不搬可以,明天,我带风雷厂下岗职工,来你家吃饭睡觉。”。

这句话的威力,远比打骂一顿还要厉害的多得多。想一想,那么多的下岗职工,呼啦啦全部涌进来,住在家里吃饭睡觉,那是什么样子?

于是,第二天,杨家宏王秀芬就很快搬走了。当然,汪河也兴高采烈地来华城集团保卫部上班。如今,被范文斌提升为副部长,地位仅次于部长马骏。

“你说的很对,和我想的一样。”宁鹏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结症,范文斌觉得找对了人,“这个范大头可是个核心人物。只有通过他,才能找到幕后的真正主谋。”。

昨天晚上,经过与胡四的一番交谈,在酒精的刺激下,范文斌敢百分之百地敢肯定,胡四说的都是真话,因而,将反击这次挑衅的首要目标,瞄准了自己不出五服的堂叔,绰号“范大头”的范有禄。

范大头呀范大头,你为了区区几个臭钱,竟敢不顾你我同是一个老先人、同为范家后人的情面,居然勾结外人,做出了这等决绝的事情,就别怪我当侄子的翻脸无情,对你不客气了。

听完胡四的一番话,范文斌当即就对范大头滋生出一股怨恨之气,暗想,我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借钱帮你娶儿媳妇,可是,你不但不还钱,反而勾结外人,还在背后狠狠捅我一刀,这也太狠心卑鄙了。

紧接着,又叮嘱道:“老同学,这几天,公司的事情,你什么也不要管,只管调查这件事,将那个幕后扇阴风点阴火的人,给我揪出来就行了。”

“不过,你要记住,绝不能干违法的事情。”他又很严肃地叮嘱一句,“也不能让对方抓到一点不利于华城集团的把柄。”继而,又笑着说:“老同学的办事能力,让我很放心。”。

宁鹏微微一笑,很痛快地答应一声,离开办公室后,范文斌又陷入了深思之中。他相信,以宁鹏的江湖经验和手段,会很快从范大头嘴里得到实情的。

只要找出了这个神秘的幕后操纵事件的人,再采取相应的策略制服他。当前,还有一件紧急事情,必须自己亲自出面,那就是与县环保局搞好关系,尽量争取他们少罚一点钱或者不罚款最好。

要办成这件事情,就必须请周博逸出面牵线搭桥。因为,他已经弄清楚了,联合调查组组长吴朝海,是县环保局副局长,也是周博逸的前夫。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白日夫妻似海深。虽然离婚了,但昔日的那点夫妻之情,或多或少还是有的。再说,他们还是大学同学,不至于像农村那些离了婚的人,成为一辈子的生死对头。

一想起周博逸,他就很自然地想到了那份“对赌”协议,至今,还完好无损地躺在他的抽屉里睡大觉呢。签还是不签,范文斌也没有拿定最后的主意。

就在他反复权衡的时候,手机响了。一看,是黄卫东的来电,范文斌冷冷一笑,暗想,这个黄世仁,夸下了海口,发出了江湖令,可时至今日,自己一分钱也没有见着。

于是,轻轻叹了一口气,很不太乐意地接通电话,就听黄卫东很兴奋地说:“范老弟,你现在能不能来俱乐部一趟。我有事要跟你谈。”随即,好像担心范文斌不来,又补充道:“你需要的资金,有着落了。”。

“真的?”心中的不乐意即刻一扫而尽,范文斌也用兴奋的语气说,“有着落就好,有着落就好。谢谢黄总,我现在就来就来俱乐部。”。

当范文斌如风般地紧紧赶到黄河明珠俱乐部的时候,黄卫东斜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正和震阳子说话。声音很小,听不清楚,但看起来很得意。

见范文斌快步走了进来,两人急忙停止交谈,相视一眼,脸上即刻不约而同地堆起灿烂的笑容,都笑眯眯地注视着对方,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老弟呀,你的忙,就是老哥我的。我答应帮你,是一言九鼎,说到做到。”黄卫东收起笑容,很郑重地开门见山地说,“俱乐部的会员,经过我和震阳子道长的动员,都答应支持老弟你。”。

众人耳中眼中很神秘的江湖令发出后,起初,没有会员积极响应,也无人资助,都持观望态度,只是引来了全社会铺天盖地关注和议论,令黄卫东在尴尬之余,也有点愤懑。

为了不让范文斌对自己失望,也为了不让自己这样尴尬,更为了争取范文斌的支持,保住自己大安商会第一副会长的地位,在震阳子的建议下,黄卫东采取了断然措施,发出了第二道江湖令。

这道江湖令比第一道的措辞要强硬得多。这就是很强硬地通知所有会员,如果不支持范文斌,就会被取消黄河明珠俱乐部会员的资格,而且,永远不得再入会。

当初,听了震阳子的这份建议,黄卫东有点犹豫,担心这样一来,不但会引起退会风波,还会得罪很多人,于己不利。可是,震阳子一番抽丝剥茧的严密分析,让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很不必要的担心。

“黄总,所有的会员在入会之初,在没有任何勉强的情况下,都很自愿地缴纳了五万元的会费。从这一点上看,他们是很相信你的,也是很心甘情愿加入俱乐部的。”。

震阳子喝了一口心爱的庐山云雾茶,在屋子里缓缓踱步,继续侃侃而谈:“既然是自愿的,说明他们认可了你,相信了你,当然,也有求于你。”继而,话锋一转,问道:“他们求你什么呢?”。

片刻,自问自答道:“我看,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想通过这个圈子,认识很多有利于自己升官发财的贵人,二是想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圈子里朋友的帮助。”。

说到这儿,他指了指正面墙上贴的那八个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后,发出一声很重的冷笑,冷声说:“这就是他们自愿掏出五万元入会费,加入黄河明珠俱乐部的真正目的。”。

见震阳子分析的很精辟透彻,也很现实,黄卫东情不自禁地点点头,在微笑着认可的同时,暗想,不愧为名震黄河两岸的人物,果然有些识人性的本领。

当初,也是在听取了震阳子的一番高谈阔论之后,又经过反复思索,他才抱着很现实的目的,在元鼎商厦六楼成立这家大安县独一无二的黄河明珠俱乐部。

成立后,施行会员制,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采取一次性缴纳五万元会费的策略,将一部分想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很自然地拒之门外。

时至今日,俱乐部成立已经三年多了,会员仅仅只有二十来人。但是,可千万别小看这些人,他们都是大安这座小县城里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其中,以商界成功人士居多。

稍后,还是很犹豫地问道:“道长,现在的人都非常现实,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万一有些人还是不理不睬呢?岂不是将我们置于更加难堪的境地吗?”。

见黄卫东还是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震阳子坐回原位,轻轻啜了一口茶水,继续说:“据我所知,会员中,有好几个手里攥着大把的资金,正在寻找投资项目。”。

作为电器行业龙头老大翰弘电器老板的高参,对这二十来个会员的底细,震阳子摸得清清楚楚。他手里不但掌握着这些人的资产情况,还攥着他们每个人的隐私。

说着话,他掰着指头例举了几个很有钱的人,继而,又很自信地说:“既然他们是有目的地加入俱乐部的,也就不会主动退出俱乐部。”又叹了一口气,一字一句地说:“人啊,谁都会遇到难心事儿的。”。

于是,黄卫东发出了第二道江湖令。果然不出震阳子的预料,除了庞成川王建伟两人之外,其余的会员们纷纷慷慨解囊,将或多或少的资金打入了俱乐部的账户。

俗话说,积水成河,积沙成丘。今天,黄卫东一了解,才知道,账户里已经有了六千多万元,情不自禁地打电话通知范文斌,说他需要的资金到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