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93章 黄河边的决斗(1 / 1)
作品:《大河峥嵘》从看见李满荣走进院子的第一眼起,范有民就很清楚他来找自己的真实意图。尽管心里纠结不乐意,但表面上还是很客客气气的。他不想冷落也没有必要冷落人家。
对这个和大儿子范文斌年龄相差无几的人,在李满荣当村长之前,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这不仅仅是李满荣常年不在家的缘故,也包含着对李家人的轻视和不屑。
当年,摘掉“四类分子”的帽子后,父亲范正坤曾经扬眉吐气地当着李积真的面,说过一句话,至今还在耳边隆隆回响。这句话,就是“李家人不值得同情”。
此刻,见李满荣放低姿态,很客气地对自己说话,范有民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也用客气的语气说:“李村长,我不明白,我跟村委会已经签订承包合同一年多了,还签什么合同?”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已经死去的前任村长王守禄。那一年,为了竞选村长,范家渡最大的两个姓氏,范李两家,挣得很厉害,几乎发生了械斗。
后来,事情闹到了糜滩乡,乡政府派来了一个副乡长,主持选举工作。最终,范李两家推举的代理人都落选了,而王守禄却趁机当上了村长。按照大安话来说,就是捡了一个从树上自动掉下来的果子。
王守禄当了几年村长,也没有做出什么值得让人肯定和夸赞的事情。本来,王守禄就是一个老好人,再加上年龄也大了,是五十多岁的人,见了谁都客客气气的,怎么做都行。
正因为王守禄的没出息,才引发了很多村民的不满,在今年年初的村长竞选中,选中了老支书的儿子李满荣,想让他能够有所作为,为范家渡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王守禄卸任村长时间不长就死了。据说,得了白血病。在兰州住了一段医院后,回到家没有两个月,就死了。临死之前,范有民在场,亲眼见其很是痛苦。
“范叔,你说这话,就不对了。”见范有民故意装糊涂,还抬出上一届村委会压自己,李满荣不禁冷笑一声,反驳道,“那时去年的事情。如今,什么都涨价了,承包费也必须涨,不能再是以前的那一点钱了。”
这次,趁重新签订承包合同的机会,增加承包费的做法,是他经过几个晚上的认真思考,才得出来的。因为,在这不到半年的村长任上,他听到了许多不利于范有民的话,有些话,说的相当难听。
范有民承包了河滩的那一大片荒地后,大规模种植肉苁蓉,挣了很多钱,还成了县乡两级政府树立的标兵,也引起了部分村民的眼红,纷纷在背后议论,唆使新任村长李满荣要么增加承包费,要么借机收回那片土地。
这部分得红眼病的人当中,李积真闹得最厉害。他说,满荣,如今你已经是村长了,手里多少有点权力,不能眼看着范家人独独发财吃肉,而咱家顿顿喝汤吧?
对范家和李家,特别是父亲李积真和范正坤之间的恩恩怨怨,李满荣很清楚。有时候,也感到很可笑。事情已经过去多少年了,还记在心里,也不觉得憋闷吃力难受?
但是,又仔细一琢磨,又觉得有些道理。人啊,谁没有一点私心和自尊呢?自己为了过上人上人的日子,不也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时时刻刻想打垮那些生意上的竞争对手吗?
解放前,范正坤是黄河两岸哥老会大爷,李积真是其手下的一个马仔,李家人给范家拉了很多年的长工,直到解放后,才翻身当了主人,扬眉吐气地过上了真正的好日子。
他记得,父亲曾经说过一件事,一件让他很难忘记的事情。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一天,那时,十五六岁的李积真正处于人生最不安分的阶段,拜范正坤为老头子,在其手下做事。
有一次,因为和凉州唐帮争抢生意的缘故,发生了一场暴力争斗。唐帮由一伙从凉州来大安的骆驼客组成,为首的是人称老唐的唐通。于是,大安当地人就将这伙骆驼客叫作唐帮。
那个很炎热的下午,范正坤打败唐大侠以后,和老唐结成了朋友,但是,这种交结完全是处于暂时的共同利益而形成的,从一开始就注定不牢靠。果不其然,时间不长,就因为利益而大打出手。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一笔不菲的押运费。东家是当时大安县城最大的粮行茂盛粮行。老板姓杨,因为排行第四,人称杨四郎。那个时候,大安还是宁夏王马鸿逵的地盘,受其控制。
一天深夜,杨四郎接到马鸿逵的急电,要其火速将一批粮食运往银川,充当部队的军粮。在这之前,杨四郎的茂盛粮行一直负责为马鸿逵的部队筹集军粮。
后来,杨四郎才弄清楚事情的缘由。原来,有一支势力很大的从河南来的部队,想借道宁夏西去青海。领头的是一个性侯的师长,据说原来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侯师长打着借道西去青海屯垦的名义,实质上想来一招“假道伐虢”,借机占领富庶的河套平原,自成一体。老奸巨猾的马鸿逵对此洞若观火,岂肯上当?
于是,两军在贺兰山下摆开阵势,厮杀的很激烈。由于侯师长劳师远征,部队疲乏,而马鸿逵严令手下拼死抵抗,誓死保卫宁夏。一时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没有分出胜负输赢。
杨四郎接到急电后,不敢耽搁,几天后就迅速筹集到了大批粮食。可是,在如何运往银川的时候,却犯了难心,定不下来走哪条路更好。
当时,大安到银川,又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沿着黄河东流的水路,很便捷,但不安全。另一条是陆路,路线比较长,但很安全。
如果走水路,就由范正坤的哥老会押运。他们人多势众,从上游的兰州到下游的银川,沿河都有接应。如果走陆路,就由凉州唐帮押运,他们赶着庞大的驼队,从河西走廊到河套平原,一路纵横无阻。
正在杨四郎犯难之际,听到风声的范正坤和唐通先后走进茂盛粮行,都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会很安全地将这批军粮及时押运到银川前线。
还未等杨四郎做出选择,为了这笔丰厚的押运费,哥老会和唐帮约定,趁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在黄河边范家码头的空地上,进行一场决斗。
事前,双方口头约定,决斗中失败的一方,自动退出竞争,将这笔生意交给胜者,不论走水路还是陆路,都有胜者押运。
据父亲说,那天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照的范家码头亮堂堂的,好像白天一样。黄河也跟平常不一样,翻滚着,咆哮着,卷起无数的浪花,向东滚滚流去。
第一局,范正坤拿出了龙头大爷的勇气,率先冲上去打头阵,没有用多长时间,就打败了唐大侠。本来,唐大侠就是他的手下败将,不管喝醉酒还是清醒的时候。
第二局,由徐富对阵唐帮新来的一个高手。双方交手很长时间,也没有分出高下赢输。直到累的气喘吁吁,趴在地上打不动了,才以平局结束。
最后一局,李积真见对方是一个身材瘦小的娃娃,和自己的年龄差不多,就主动申请上阵。后来,才知道,那是唐帮首领老唐的小儿子唐彪。
两人打了十几个会合,就在李积真快要取胜之际,唐彪突然高高跃起,一记旋风腿,将暗自得意而疏于防范的李积真踢翻在地,一时爬不起来。
于是,根据事前的君子协议,唐帮理所当然地取得了押运茂盛粮行军粮的肥差,挣了不少的银子,而哥老会众兄弟只有流着口水眼睁睁看的份儿。
后来,范正坤迁怒于李积真,将其毒打一顿不说,还威胁说要扔进黄河喂王八。当然,这只是气话而已。最后,将李积真赶出了哥老会,去后山和他父亲一道替范家放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