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52节(1 / 1)

作品:《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冲泡的正正是时候的御茶“女儿红”形如雀舌,芽芽朵朵鲜嫩舒展、娇翠可人,沉在烟气氤氲的茶汤里显的尤其光滑挺拔、光润纤细。清澈明媚的水气中,一旗一枪都美的清高清冽、如诗如画。含了一口微黄似绿、清透明亮的茶汤在嘴里,顿觉满口甘香如兰。

幽而不洌,浓而不稠,啜之淡然似无味,细品却可以感到一股太和之气弥漫于喉舌齿额之间。

太子殿下忍不住发出一声感叹,“杭州龙井真乃无味之味的人间至味也。”康熙皇帝有点儿惊讶,呆儿子居然可以品出来无味是至味?

“小子大有进步,苏东坡先生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文人雅士俱是追求清乐山水、喜乐田园。其实在朕看来,无味也是味。”

胤礽点头,大无若有,大有若无,人世间的各种思想行为,俱是这么个道道。

“说到这个展馆文化,儿臣预感,它应该会在大清国兴盛起来,未来的趋势,大到宫殿庙宇、堤坝河堰,小到香水瓶儿的外观,盆景插花个人发型,都需要一个独特的设计。我们不若在新式学院新开一门设计功课,皇阿玛觉着如何?”

“对于设计和创意,应该和各种学术思想一样严肃以待,它不光能对人类变化着的各种需求做出智慧敏锐的有力回应,还可以把人的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的追求结合起来,尽情演绎人们对于“天地人合一”生存环境的理解和诉求,及其的富于创造性。”

发现自家皇阿玛不说话,放下茶盏后只是瞅着他乐呵,太子殿下摸摸鼻子,继续解说,“培养一批年轻有为,深入民间,给平民百姓家做事儿的设计师。专门设计那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真正需要的,却还没有出现的新物事儿。”

“不光可以把我们华夏这几千来治水铺桥、开荒修路的“天地人合一”理念,完完整整的给新一代学子们传承下去,还可以把设计的美好享受引进千家万户,广为世人所用。”

安静的听完他这一长串的咕噜话,康熙皇帝虽然认同,却又摇头,“讲的挺像一回事,皇阿玛也知道灵感无价,建筑艺术需要传承。可是如此一来,新式学院的学子们的课业就越来越多,比以前的四书五经还多,光一本《大清律》,就够律法方面的学子官吏研究一辈子。”

“天底下有几个人有你这种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本事?这些年你弄出来的新知识,有些确实是超越时代发展太多,学子们要想吃透,哪怕只是其中一门,也是要穷其一生的精力苦心钻研。把这么多课业压在一起,他们能囫囵吞枣学个大概就不错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夸奖的话儿,脑域开发非人,脸皮厚度非人的太子殿下沉吟片刻,“是儿臣想的不周到。可以在初级学院只普及识字,学个大概,高等学院里面,各种学问我们可以再细分一遍,学精学透。但是这样一来,中间就有了一个间隔,需要全面开设中等学院。”

康熙皇帝还是摇头,“目前初等学院不光负责三年的识字普及,还负责单独给优秀的学子们打基础,已经做顺,不宜改动。至于高等学院,不若单独开设一个专科精英部,给想要继续钻研各科知识的人找个地方,安排个老师。”

“这个方法好,精英科就不需要局限于学院学子的身份,社会人士想要进修的,也热情欢迎他们参与进来。门槛无需设定高,但是结业的要求却必须非常高,严格管理,宽进严出,至于收费方面,可以酌情着来。”有关学术的事儿,必须严谨再严谨。

“可行。”

有学院出面,统一管理,就可以分散社会上那些零散的社团力量,还能方便朝廷尽可能多的收拢各方面的精英人才,一举多得,挺好。

看着宝贝儿子一会儿一块,一会儿一块的用着杭州当地的桂花绿豆糕,吃的津津有味、香气四溢,引得康熙皇帝也忍不住拿起小金叉子叉了一块开口荷花酥。

咽下嘴里的点心渣渣,他想到儿子对于环境保护的痴性,又提起来心。

“说到天地人合一的治水理念、以及各项建筑工程,皇阿玛却是有话要劝劝你。随着大清国工业化发展,人们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心态肯定是会发生变化,不会再和以前那样敬畏、爱护自然。这是个必然趋势。”

听了这话,太子殿下没有以往的无奈和叹息,只有平静,“儿臣心里明白,皇阿玛尽管放心。我们只能尽力把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把这方干净明亮、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天地留给后人。至于将来的人们会怎么做,那是他们的事儿。”

康熙皇帝仔细的瞅着他的眉眼,好像--哪儿不大一样了?似乎--有点儿“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味道?再想想他刚刚品龙井的时候,不如以往的“解渴牛饮”姿态,就满怀好奇。

胤礽眼神儿从容,姿态放松,放下手里的茶盏,语气认真的为自家皇阿玛解惑。

“儿臣昨晚上在苏堤上三省吾身,悟了一点儿。儿臣以前天天心有顾虑、自觉对国对家都举步维艰、不堪重负,还生怕因为个人感情影响到自己的决断和理性,有意识的克制自己,对着太子妃的感情犹豫徘徊,甚至是狠心拒绝,这是不对的。”

“世人都说磨不磷、涅不缁,贫贱不移、穷且益坚。于国,儿臣就算不能做到“厚德载物、大象无形,也当是努力学习大治若闲、若烹小鲜。于家,儿臣或者还不能‘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却已始悟,纵是‘双飞’人,心安时亦过。”

康熙皇帝听得目瞪口呆,宝贝儿子能彻底想通是好事儿,他一直担心他这般心思重,如果明年真的让他一个人到西藏、伊犁地区、西伯利亚、海参崴等苦寒贫困的边境之地实施土地新政,一年后回来估计能瘦的只有一把骨头。

所以他非常想让太子妃和他一起去。有太子妃跟在他身边,就算不能及时的开散他的郁结之气,至少可以监督他的饮食和睡眠。可是现在,他怎么听着,儿子不光是自个儿突然给他来个明心净性的大彻大悟,还打算更上一层楼的宠着太子妃?

“决定了?明年不让太子妃陪你一起去西边吃苦受累?”

“回皇阿玛,决定了,儿臣尊重她的个人意愿,也相信她的能力可以护住自己。”

“咳咳,西湖的风光就这么好?普陀寺的晨钟暮鼓也没给你醍醐灌顶的幡然醒悟,你却在西湖苏堤上自行顿悟,变得这般平和豁然?”

提起小火炉上的奶茶壶给自己和皇阿玛各倒了一小杯奶-子茶,太子殿下眼明心亮,对着自己面前的这杯,太子妃特意用杭州龙井做的奶-子茶微笑,好像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人生。

“西湖的风光确实好,好的恰恰好,天时地利人和,就赐予了儿臣智慧。可惜,这次没看到西湖的三潭印月。当然,留点儿遗憾也是恰恰好,下次再来看。”

明月万古长在,这次不看还可以下次看,但是人生最多不过百年,时间短暂,只有前奔没有后退更没有循环。他虽然做不到古今豪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旷达洒脱、纵情纵性,却也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光容易把人抛。

既然她已如月亮冲破云层重焕清辉,却还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要跟着他,他怎么舍得让她这般委曲求全?可是如太子妃这般心理不完全健康的人,爱人的方式就是上瘾的依赖、压抑、无私的付出,可是他不舍得,他心疼。而且嘟嘟说的对,他怎么能任由两个人的青春韶华虚耗?

康熙皇帝瞅着他这幅“我虽未似师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的小模样,实在是乐呵,“既然你要看月亮,那我们就把行程稍稍调整一下,去看扬州的月亮。今年过中秋的时候,曹寅还写了一首《即事》送来给朕,说什么“二分明月扬州梦,一树垂杨四百桥。”

“我们这次就去扬州叨扰叨扰他,让你好好的欣赏一番,占据了天下三分月色之其二的扬州月亮。”

“好。”太子殿下答应的从善如流,抿了几口奶=子茶后,随口问道:“曹大人是不是替扬州注定的落寞抱委屈,和您撞木钟?”

康熙皇帝一愣,随即就是一声叹息,似乎是想到当年他和容若孤独一掷的送曹寅下扬州的情景。

“当年,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尤其是江南各地,各种天灾**见天儿的折腾。朕派他去扬州担任织造居总裁,一是让他协调管理江南文坛,和容若在京城遥想呼应;二是监督扬州的盐商以及江南各地的反清势力。”

“本以为是个万分艰难的差事,结果因为你这些年的折腾,江南风平浪静、欣欣向荣,啥事儿都没有。朕说了几次要把他调回京城,结果这家伙却因为在扬州呆久了,处出来感情了,怎么都不愿意调任。”

胤礽知道曹大人,容若大人和自家皇阿玛的发小之情,患难之义,也知道杭州知府、曹大人这些地方官虽然不是和汤斌大人那样的清官,却也都是大清国的好官,都是一心想要在当地做出政绩,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万民。

眼看着随着海运的大发展,大运河慢慢的失去他的南北运输优势,大运河途径的几个内陆港口的地位注定要被上海港等几个海运港口代替,他们自然都心急火燎的跳起来,绞尽脑汁的想其他方法发展地方。

本来扬州比杭州好点,还有两淮盐商养着,暂时还是江南最繁华富庶的地方,但是现在太医院已经把碘提炼出来,海南和琉球的两个海盐场也已经建好,春节过后碘盐就要开始下发民间。扬州,眼看着就要退出世人的目光,曹大人自是着急上火。

望着窗外头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尤其温婉动人的回廊小桥,数着它们曲折别致的走势沉思片刻,太子殿下终于想到了一个小主意。

“儿臣粗略的说说,皇阿玛您随意听听?”

康熙皇帝没想到他还真能给扬州想到一条新的财路,立即回道:“小子快说。”

太子殿下慢吞吞的把他心里设想草稿,细说出来,“儿臣觉得,江南各地,可以大力发展地方旅游业,吸引其他地方的老百姓来江南游玩,比如北方蒙古的贵族们,周边各国的商人们。然后朝廷再给出一些鼓励和支持的举措。”

“比如,隔几个月就制定一个国假日,给全大清国的所有子民放五到七天的大长假,地方官吏除了当值的以外,都不做堂,大大小小的商人们停工歇业,学院休课。当然,都不是强制性的放假休业。”

康熙皇帝眼睛一亮,“这个主意不错,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手里有闲钱的人在有了闲暇时间后,应该会想着到各地游玩散心、增长见识。就比如你以前要求的那什么婚假、年假,都可以来个七天长假。”

“不光有充裕的时间去做祭祀祖先、举办宴会等事儿,还可以一家人到其他地方逛几天。南方人去北边看雪,北方人来南边看水。”康熙皇帝越琢磨越觉得这里头的好处多多。首先是人口流动带起来的经济流通,货币流动;其次是加强各地方的交流,互通有无。

不过他一想到货币的事儿,又忍不住头疼起来,甘醇爽口、人间至味的狮峰山龙井也尝不出来口感了。

大清国,是不是真的到了,可以开始搞那什么金融行业,开办“银行”取代钱庄,印刷纸币取代银锭铜钱,再把纸币和黄金挂钩?再想到儿子说的,原本历史上的美利坚把他们的美元和国际黄金挂钩后获得的巨大利益,康熙皇帝心里又升起一片火热。

“看来,是时候了。老百姓出门游玩,总不能带着满口袋的金银铜钱,也不好带着一大包纸币,太过麻烦也太过危险。”

胤礽闻言,眼睛刷的一亮,皇阿玛终于要开始行动了?

“儿臣今晚上就把国假日的制定,还有旅游建设方面的事儿写个具体的折子,再紧时间把大清国的银行建设、周边国家的货币联合,组建东方国家货币联盟的相关事儿整理个章程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清朝的货币是遵循明朝,银钱权定。但是开国之初,因为经济低迷,铜价格低廉,没有问题,到了现在,铜钱成了一个困局。历史上雍正和乾隆、嘉庆···都是几番折腾,奈何无解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荔枝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第三卷 太子长大

第186章 第三卷完结篇

康熙皇帝瞅着他兴致高昂、迫不及待的样子, 毫不客气的笑话他,“你小子就一张嘴巴, 虽然朕也知道,大清国已经具备做一个东方首领大国的底气, 却也不敢像你这么大言不惭。”

“虽然现在海外贸易中, 各国都认可了我们的银锭和银元, 确实是时候开始组建货币联盟。可要全面发行纸币的话, 就算你有办法做到杜绝纸币仿造的事儿, 又如何能让人们答应,用一张轻飘飘的纸张就把自己手里的金银铜币换掉?”

想到要开始发行小面额的纸币取代铜币银元, 心里头欢喜高兴的太子殿下,随口就来,“纸币确实有一个最大的致命缺陷, 它本身就一张纸,不具有任何价值,也不能直接行使价值尺度的职能,只能作为一个价值符号间接行使货币的职能。”

“但是纸币的制作成本低廉,易于保管,携带、运输,还能解决目前我们的铜料紧缺问题。最关键的是,它可以解决铜料在铸造中的损耗和亏空,以及流通中的笨拙和贬值等问题。”

目前大清国的商贸往来方面有免脚力、不贬值的交子、会子,朝廷也一直在刊印加盖官府印鉴的官钞、大清宝钞,但是平民老百姓日常使用最多的却是铜币, 出门办事儿,各个都是挎着个大大的,沉甸甸的荷包。

他发现自家皇阿玛还在眉头微皱静心思索,立即开始劝说,给他加把劲儿,“儿臣知道,要在大清国内强硬的实行低面值纸币,尤其是让其他国家认可我们的纸币,阻力很大。”

“可是我们不管在铸造铜钱方面如何折腾,都是两难的困局。降低铸钱成本,国内的铜钱价格立即大幅下降,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提高铸钱成本,铜钱价格很快增昂,各个铸钱局亏损严重,铸钱业面临崩溃的危机。”

想到因为国内铜料紧缺,每年都要远赴其他国家大量收购洋铜,他就小眉头紧皱。

“不管是改铜六铅四为铜五铅五,亦或者铜四铅六,都改变不了铜料日益紧缺,民间私铸成风的事实。现在横贯东西、南北的各条沥青官道都马上要进入翻修阶段,飞机的研制也进入了收尾阶段,前几天儿臣看玩具处的报告,发现他们的发动机研制也有了重大突破。”

“因为现有的沥青路面不大适合跑两三个拖拉机大的大卡车,儿臣正在考虑怎么改进路面运输。但是不管怎么拖延,未来的五到十年之内,大清国的海陆空交通必然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国内外的人口流动频繁,发行全国统一的小面额纸币取代铜币和银锭,儿臣认为,是时候了。”

康熙皇帝伸手捏了捏眉心,内心里感叹这些个甜蜜的小烦恼,终于开口,“说起来,朝廷又要开始准备建设飞机场了。真没想到飞机的研制会这么快就成功。这就是你经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看世界,神奇、感恩。”

胤礽点头,确实是感恩,为这份神奇。

“大卡车还是暂时缓缓,过个十来年再说,现在官办作坊主要生产的几款拖拉机在人用、货用方面都已经改良的非常稳定舒适,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完全可以满足。至于这个纸币,或者可以和摊丁入亩联系到一起实行。”

人总是短视的,总是欣喜于各种小恩小利,如果在明年收税的时候下一道诏书,许以百姓使用纸币可以减免几文钱等等优惠政策,估计反对的力度就会小很多。

反应过来自家皇阿玛的意思后,太子殿下立刻赞道:“皇阿玛英明神武。”抬手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十一点了,就开口询问,“十一点儿臣和大哥、弟弟们出发去飞来峰附近转转,皇阿玛您不去?据说飞来峰上的灵隐寺和天竺寺都挺好。”

康熙皇帝瞥了他一眼,“你小子都在想什么?这么想让皇阿玛和你们一块儿去?”胤礽把手边的奶=子茶喝完,慢吞吞的说道:“康熙二十八年,杭州灵隐寺可能会因为你亲笔题写的“云林”二字,一度改名为云林禅寺。”

您今年不去,明年开春儿臣就动身奔赴边疆,在儿臣回来之前,您就不能和以往那样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走了。所以,您确定不去提前把这俩字儿写了?还是您已经写了?

康熙皇帝一愣,反应过来后就轻轻的瞪了他一身,小胆儿越来越肥的臭小子,居然敢嫌弃他爱题字留念的爱好。

“朕下午有其他事儿需要处理,有你替皇阿玛去灵隐寺看看也一样。杭州知府说,谛晖和尚这次很是支持我们的新土地政策,不光是积极配合官府的动作,还主动把高出朝廷规定亩数的土地送还衙门,应当去一趟以示嘉许。”

胤礽···他真的没有给寺庙送金子银子的爱好。

“瞧你那个小气吧啦的样子,你若不舍得金银,就,···”想到宝贝儿子的懒性和呆性,康熙皇帝停顿了一下,改口道:“就让三阿哥做首诗,或者让四阿哥写个字,小四的字已经初现风骨,很不错了。”

胤礽目瞪口呆,他一直以为自己厚脸皮,没想到自家皇阿玛更“大方”,就算他不会写诗,他也知道三弟的那些“打油诗”不大好见人,四弟的字确实不错,奈何他那个岁数,一看就是糊弄人的。

“那,儿臣告退?”

“嗯,记得多穿件厚衣服,山里水汽重。”

“儿臣明白,谢皇阿玛关心。”

临出门的时候,太子殿下瞅着四弟屁股后面跟着的小五、小六、小七、小八、小九,不知道说啥好,这些小家伙就爱凑热闹,他们提前来杭州这么多天,杭州哪儿他们还没逛过?

不过,弟弟们都跟去也好?

伸手把小九抱在怀里掂了掂分量,语气认真的说道:“太子二哥给九弟派个差事?”

小九阿哥意气风发,拍着肉肉的小胸脯,声音清脆响亮,“太子二哥请讲,胤禟可爱,保证完成。”

胤礽笑了笑,确实挺可爱,“我们到了飞来峰,还要去灵隐寺逛逛,灵隐寺的住持谛晖和尚大力支持朝廷新政,值得表扬。九弟这么可爱,见到谛晖和尚后,就这么对他可爱,以示对他的亲近和嘉许,好不好?”

可爱的小九阿哥一听,瞬间眼睛发亮,这个差事他喜欢,大家也都喜欢可爱的胤禟,随即高声回答,“好,胤禟可爱。”

太子殿下接着转头看向三阿哥,这两个月里哥儿四个养成的默契,让三阿哥立马明白了他的意思,满口答应,“聊天寒暄、谈佛论道等等事儿我来。”太子殿下微笑,“听说灵隐寺有位大师,刀法精湛,尤其擅长十三刀,大哥可以去切磋切磋。”

得到大阿哥的点头后,他又对四阿哥说道:“如果需要题字,就由四弟来。如果要讨论琴棋书画,就--由五弟、六弟、七弟、八弟来。”

众位小阿哥闻言,纷纷欢喜不已的大声答应下来,他们都跟着太皇太后和太子妃嫂嫂去过灵隐寺,但那是作为小孩子,现在和太子二哥一起,他们就是大人了吼,还是有差事的大人吼。

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的灵隐寺,历史悠久,僧徒众多。前朝末年全寺遭遇大火灾,大小殿堂悉付祝融大口。现在的这座规模宏伟的“东南之冠”,是有谛晖和尚的老师具德和尚筹资新建。胤礽一行人要看的飞来峰,就藏在灵隐寺前面的灵隐山麓中。

相传很久以前,灵隐寺的前面是个小村庄,有一天,寺里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算知有一座山峰,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就要从远处飞来,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奈何他平时疯疯颠颠,爱捉弄人,没有人肯听他的话离开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