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30节(1 / 1)

作品:《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给旧式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说,更是一下子打开了旧式诗歌的框架,打开了天下文人的思想束缚。

当然,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是不遵循祖制。结果引发好多年轻学子写诗歌诘问,什么是祖制?《诗经》是不是祖制?各民族的民歌是不是祖制?难道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就唐诗宋词是祖制?

养成天天看《藤萝日报》习惯的大清国老百姓更是不服。太子妃写给我们这些听不懂之乎者也的人看的,你们这些酸夫子不喜欢也不要叨叨吆。

于是那些保守派文人的反对声浪,就被掩盖在年轻人和老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呼声中。

于是大清国的白话诗歌,就以这么一个喜闻乐见的开头,开始了它的大发展。

只听年轻的宗室福晋董鄂氏接口道:“这感情好。新式诗歌写起来就是舒坦。说起来,《藤萝日报》那首赞美河豚救人的白话词,是真的好,家里不认识汉字的老人一听就懂,都特别的感动。太子妃,我们今儿写的好的话,能-有机会登上《藤萝日报》吗?”

太子妃听完董鄂氏噼里啪啦的一番话,看着她热切期盼的眼神,又瞅着众人纷纷心动的模样,笑着答应,“应该有。抄写房会收集所有合适《藤萝日报》风格的文章,只要符合某一天的主题,一般都会被采用。”

这下众人的兴致更是高昂。即使她们不能像男子一样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投稿,笔名无人知,能上《藤萝日报》也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满足。更何况,《藤萝日报》的稿酬可是天下出名的高。柴静仪先生和朱柔则先生对视一眼,眼里是同样的跃跃欲试。

等到九点半一到,太子殿下开始他的讲学,太子妃她们开始写诗,畅春园的众人都是激情四射、神思涌动。紫禁城里头,当然也是和乐融融。这不,皇贵妃娘娘就接待了难得登门的惠妃娘娘。

两位脾气相投的娘娘东拉西扯的寒暄一番,终于说到了主题。

“皇贵妃娘娘,这次真是多亏了你出手,否则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妹妹不怕别的,就怕影响了六阿哥的前程。”

皇贵妃娘娘小口品着毓庆宫送来的奶-子茶,轻笑摇头。

她身上担着管理六宫的职责,一直都有关注德嫔的一举一动,德嫔刚刚开始动作的时候,她就收到了消息,只是碍着两位小阿哥的情绪,一直没有动作。昨晚上四阿哥来到景仁宫,娘俩都是交心的彻谈一番,皇贵妃娘娘今儿一大早就雷厉风行的出手。

“惠妃妹妹,你这个谢意我只能领一半儿。”

惠妃娘娘含笑说道:“这里头还有什么道道?还请皇贵妃娘娘明示。”

她自己有儿子,就算没有儿子,她也不会做出抢别人儿子的事儿。她也从没阻拦过六阿哥和德嫔亲近,更没瞒着六阿哥什么。可是德嫔这次实在是太过心急了些。

祖宗规矩,易子而养,孩子养在其他人那里的妃嫔多得是,就她德嫔可怜?

就算是没有内务府那档子事儿,以她的出身,这次南巡也不会有她。太子殿下的小姨母平妃、孝昭皇后的妹妹熹妃、太皇太后的娘家人宣妃都自觉的没有跟去南巡,更何况是其他人?

眼瞅着六阿哥这些日子的烦闷不安,惠妃娘娘心疼的同时又气的慌,天底下有德嫔这么做亲额娘的吗?一点儿都不顾忌儿子的前途,想着法儿的利用他们的心软孝顺。

可是不管她怎么气愤,皇贵妃娘娘一直没有表态,她也不敢逾越,只好一直忍着。今儿一收到消息,皇贵妃娘娘干脆利索的处理了德嫔手底下得用的一些宫人,还发话让德嫔老实的抄写佛经,她就安耐不住的来到了景仁宫道谢。

虽然皇贵妃娘娘是为了自己的职责和四阿哥,可是她也是受益人之一,当然要表示一下,哪知道这里面还有她不知道的事儿。还有哪位主子伸手相助了不成?

“昨晚上四阿哥到我这里之前,去了毓庆宫。”

惠妃娘娘闻言,立马一脸欢喜的笑了出来,“是妹妹愚笨了。”

这个宫里头能给四阿哥和六阿哥操这个心,还能让他们听话的人,还真的不多。

太皇太后这些年越发的老迈了,没有天大的事儿发生,大家伙儿谁也不敢打扰她老人家静养。皇太后天天顾着玩乐场那边的小阿哥们,忙得很。皇上嘛,他应该还没有主意到这些小事,如果是他知道了,肯定不能轻饶了德嫔。

剩下的人里面,也就是太子殿下和太子妃了。

“皇贵妃娘娘你可能不知道,我家那个大儿媳妇,我都快对她失望了,居然还能被太子妃给调-教出来。你看她现在那个自信的小模样,将来他们出宫开府,我真是放一百个心。”

“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为人,真的是让人心服口服。既然这次还有他们的帮助,那我们就去毓庆宫叨扰一番如何?妹妹听说,太子妃在西花园领着人作诗,十一点就回来。现在正好十点半,我们慢慢走走逛逛?”

皇贵妃被她引起了兴致。她们以前碍着身份,都不踏步毓庆宫。可是现在孩子们都大了,她们也都慢慢的老了,这些规矩就不用再怎么顾忌。就算是被皇帝表哥知道了,也顶多是□□她们一番,他还能拿她们这些老人怎么着?

“说起来,我也想去看看毓庆宫的鱼儿和水藻好久了,四阿哥经常跟我念叨。择日不如撞日,那我们就去?”

“去。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让自己活得舒坦点儿才是正理。正好去见识一番毓庆宫大名鼎鼎的鱼儿们。”

想到宫里头有人说,太子殿下养他的那些鱼儿们、水藻们,就好像其他男子养他们的宠妾一样,老姐妹俩就忍不住的相视一笑。

大阿哥今年就到圆房的年龄,四阿哥也要开始选福晋,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再过两年也到了圆房的年纪。她们现在是婆婆,很快就是祖母。循规蹈矩了一辈子,现在才明白过来,那些虚头八脑的规矩礼仪压根儿就不要在意,只要大面儿上不错就行了。

再说了,皇上也就是对着她们耍威风,对着格格们,尤其是太子妃这个儿媳妇,那简直就是慈父。只要她们对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尊敬爱戴,他就算知道这个事儿,也一准儿无话可说,最多郁闷的瞪两眼。

于是皇贵妃娘娘就和惠妃娘娘一起,慢慢的逛到了毓庆宫。恰巧那时候太子妃刚刚从西花园回来。

太子妃笑吟吟的把她们领进来后殿,心里头对于她们的来意已经有了大致的猜测。毕竟,今早上皇贵妃娘娘的动作根本就没有避着任何人,满宫里头,该知道的主子都知道了。

“贸然来叨扰太子妃,万望勿怪。早就听说了毓庆宫的鱼和海藻。今儿兴致起来,就和惠妃娘娘一起过来见识一番。”

“可不是这么说嘛?太子殿下喜欢养海鱼、海藻,太子妃天天在《藤萝日报》上宣传爱护大自然,爱护大海,爱护珍惜鱼类。六阿哥还经常念叨毓庆宫的鱼,臣妾一直都在好奇,这海鱼都长什么样儿,这么吸引人?”

“皇贵妃娘娘、惠妃娘娘,听说这次南巡会去港口,我们正好有机会开开眼界。”

本以为她们就是来发表一番感谢词的太子妃,拿出哄太皇太后的那张灿烂笑脸和她们高兴的寒暄着,心里头却是惊讶。

这些娘娘们都是怎么了?怎么都越活越年轻,越孩子气?贸贸然的就来到毓庆宫不说,难道真的就是来看鱼和海藻?--好吧,你们高兴就好。

把两位娘娘引到小花园里头,眼见春兰姑姑正领着宫人送上来点心奶-子茶,太子妃就尽职尽责的给她们介绍,这两年她被太子殿下科普过的鱼类和藻类。

“皇贵妃娘娘,因为这里的水源是淡水,所以很多都是淡水藻类,或者是极易存活的海藻。你们看那个蓝蓝的线粒体,它叫蓝藻,毓庆宫的空气这般清新,基本上是它的功劳。唯一的缺点就是繁殖太快,一不注意池塘里面就是铺天盖地的蓝。”

皇贵妃娘娘听到这里,一脸享受的做了个深呼吸,语气感慨,“确实是比其他地儿好,没想到小小的蓝藻还有这般功用。”

太子妃笑了笑,“我也是慢慢的接触到大自然的神奇。”又指着另一丛形态美丽,叶型舒展的红色水草接着解说,“它叫雪花圆叶,也叫宫廷草,生长迅速,特别容易成活,顶端还会开花,白色的小花儿,像穗子一样。”

惠妃娘娘来了兴趣,“太子妃,这个容易存活?”

她的储秀宫里头正好有个小池塘。

“嗯。惠妃娘娘若是想要,晚上让宫人把苗儿送过去。皇贵妃娘娘如果有兴趣,可以在书房里头弄个盆,养养蓝藻或宫廷草,经常换水即可。”太子妃善解人意的开口。

皇贵妃娘娘满脸惊喜,“太子妃,还可以放到房间养?”

“可以。把盆子简单设计一下就好。”

惠妃娘娘也是一脸发光,“太子妃,那这些鱼儿那?也可以吗?”

太子妃点头,“有些鱼儿可以放在小盆里养。”

皇贵妃娘娘和惠妃娘娘对视一眼,都一脸期盼的看着她。太子妃察觉到她们眼里的浓浓兴致,蓦然发觉到,华夏人的鱼类盆养时期,好像要被她提前二百年弄出来--

因为想到大清国要引领这个世界的水族养殖艺术,心情特别好的太子妃,当下就语气轻快的继续给她们介绍,这个是可以吃的石花菜,那个是海中的清洁工兼职肥料狐尾藻···两位娘娘听得津津有味,惊叹连连。一直到快到太子妃的午休时间,约好了下次再来,才结伴离开。

理所当然的,等到太子殿下讲学完毕,回到毓庆宫午休后醒来的时候,就被自家太子妃分派了一个任务,把鱼缸给设计出来。

胤礽微微一愣,随即就点头答应下来。大清国电力设施已经基本上成熟了,鱼缸所需要的人工照明、通风、过滤、水温加热等等设施,应该都没有问题。

“太子妃怎么突然想起来要弄鱼缸?”

太子妃一边手脚迅速的给他系好辫子上的小麒麟玉坠儿,一边神情兴奋、语速极快的解释了今儿皇贵妃娘娘和惠妃娘娘的到来。

“《藤萝日报》经常宣传要保护大海的干净,爱护各种鱼类,合理捕杀。老百姓看的多了,就都对这些鱼类很感兴趣。可是并不是每家都有一个池塘或者靠近河边湖边的。所以我感觉,鱼缸会得到老百姓的热情追捧。”

太子殿下微笑,“太子妃这些年来坚持不懈的引导大众舆论,保护和爱护环境,实在是功劳甚高。如今有此结果,当是可喜可贺。”太子妃听了这话,骄傲的扬起小下巴,你知道就好。她这般辛苦,都是为了谁吆?

嘟嘟使劲的甩着鱼尾巴,“主人,主人,快和太子妃说谢谢。”

太子殿下一心二用,一边教育嘟嘟非礼勿视,一边配合着太子妃的动作伸胳膊伸腿。

“哪里有非礼?没看到?太子妃为了主人这般尽心尽力,主人快说谢谢吆,快说谢谢吆--”

胤礽正要教育它,奈何他又想到嘟嘟越来越有灵性了,不能像以前那样粗暴地关小黑屋,就轻轻的皱起了小眉头。太子妃发现他对着镜子小眉头微蹙,有点儿纳闷,就伸手轻轻的戳了戳他的脸颊。

脑袋里是嘟嘟哈哈哈大笑的魔音,眼前是太子妃疑惑不解的眼神,太子殿下蓦然发现,他好像不知道怎么解释。

眨巴一下眼睛,太子殿下颇为无辜的说道:“太子妃,孤刚刚在想着,怎么感谢你才好。”

太子妃忍禁不住的笑了出来。这个呆子,她要他什么感谢。不过,如果他非-要感谢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大眼睛里光华闪动,两颊泛起红晕,她想到了自己大婚前的那个小小的愿望。他们现在已经满十四岁了,应该可以亲亲额头以下的部位了吧?

奈何太子殿下因为她脸色羞红,又想到去年那个事儿,瞬间收敛神色,语气及其严肃的说道:“这个暂时不行。太子妃乖乖的,换一个其他的要求。”

还没想好怎么表达出来,就突然被严词拒绝的太子妃两眼发呆,回过神来后,顾不上羞涩,伸手对着他那张俊脸就是一通蹂-躏。

亲亲眼睛都不行。可恶的呆子嗷!太可恶了。

可是不管她怎么愤愤不平,怎么折腾,呆子太子殿下只是乖乖的任由她出气,就是不松口。

小两口这么一通闹腾,就耽误了几分钟时间。还好太子殿下虽然呆了一些,却是从不缺少理智,俩人卡着晚膳的时间点到了乾清宫。

一家人安安静静的用过晚膳后,得到消息的康熙皇帝也忍不住问起了关于养鱼盆子的事儿。

胤礽没想到皇阿玛守着这么多池塘湖泊,也会对鱼缸有兴致,就细细的解释道:“皇阿玛,养鱼的盆子,一般是用透明玻璃缸,简称鱼缸。在鱼缸里头饲养金鱼或者其他好养活的鱼儿,摆放在室内,以起到观赏的作用。”

“它不仅是可爱的鱼儿们的小家,更是一家人共同的生活享受,比如一家人一起喂养小鱼儿,近距离观看它们的成长等等。尤其是对小孩子而言,他们可以通过饲养小鱼儿,学到很多知识。”

旁听的小阿哥们,自觉还属于小孩子的他们,眼睛刷的亮起来闪闪的发着光,满脸的兴致勃勃。他们可是惦记着太子二哥满池塘的鱼儿,惦记好久了吼。如果可以在屋子里养一条自己最喜欢的小金鱼,想想就觉得兴奋吼。

“在鱼缸里根据自己的爱好,布置山水景色,可以说是把灵动的水文化引入室内。而一款与居室整体格调水乳相溶的鱼缸,对于家里没有大院子,或者院子里没有水池的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喜好水文化的康熙皇帝听到这里,当然也是兴趣浓厚。

“正好趁着我们南巡期间,让工部,钦天监等各部官员好好规划规划,看看要怎么在室内放置鱼缸,南巡回来就开始布置。”

“皇阿玛,南三所。”阿哥们纷纷对着康熙皇帝露出热切的眼神,不要把南三所忘了。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嘿,不知道有关鱼儿事儿的亲们,可以看看前几天修改后的159节。 因为根据读者的提醒小修了一番,所以今儿又有了灵感。鱼缸吼,亲亲的小鱼儿吼。虽然本人养啥死啥,可是还是爱。

第166章 飞机

康熙皇帝爽快的答应下来,“行, 各宫都看看, 南三所,西三所也看看。”小阿哥们一个个喜形于色, 恨不得立刻就是南巡回来, 又恨不得立刻就可以启程南巡看大海。

晚上的时候,阿哥们聚在毓庆宫前殿的寝室听《智者盲老人的故事》;太子妃在后殿梳洗完毕后,捧着一本书悠闲的翻看;胤礽则是在书房里头和嘟嘟一起研究鱼缸,或者说水族箱。

当前大清国的玻璃技术非常成熟,做鱼缸当然是使用玻璃而不是临时研究亚克力材料。但是采用玻璃, 就要注意鱼缸的高度,鱼缸里面水的深度一般不要超过70公分。因为水越深对鱼缸壁的压力就越大,容易引起鱼缸玻璃的爆裂。

而且过深的水也不利于水草对光线的吸收。这个对于盆养水物爱好者来说更为关键。因为水族箱里面可以没有鱼儿, 却必须有水草。当然, 鱼缸越大, 就需要玻璃越厚, 还必须是断面为绿色的浮法玻璃, 断面为蓝色的平板玻璃完全不可取。

当然,想要打造一个合格的水族箱, 除了一个合适的鱼缸外,还要有一个足够坚固的水族箱架子, 至于其它的小设备更是不可或缺,比如加热棒、温度计、水泵、光照灯、过滤器等等。

有了这些都基本设施,做出来一个合格的水族箱后, 下一步就是大选购,水草、鱼儿、假山、假石、底砂、鱼饲料等等,这又涉及到一门新的艺术项目-玻璃后面的艺术,也就是水族箱造景。

水族箱造景是在热带鱼饲养与种植水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起先只是在鱼缸中饲养一些供观赏鱼类的时候,放一些水草进去增加视觉效果。后来随着观赏要求的提高,水草就慢慢的从陪衬的地位进入到了主角的地位。

通过不同品种、不同色彩、不同形状的水草,经过精心的设计布局,加上石材和沉木等衬托物,营造出属于自己的一方水中的自然天地。白天赏玩后,到了晚上,在夜晚灯光的照耀下,水族箱就变得五彩缤纷的活力四射,别有一番美丽迷人的姿态。

大灭世前的古地球,专门从事水族箱造景的专家级造景师不断涌现,每年在世界许多地方举行水族箱造景比赛,轰动巨大、热闹非常。

可是,有了水族箱,也选好了自己需要的水中之物,构架出自己想要的美景后,还是不能就这么贸贸然的把水族箱搬到家里。

因为养一个活物在家里,不是自己个人的事儿,而是一家人共同的事儿。

做决定之前需要和家人沟通,取得家人的同意和支持,看看自家适合多大的水族箱,什么形状;选购水族箱的同时,还需要和家里人一起认真的研究如何换水、如何使用光照、如何给水加温、如何饲养鱼儿等等具体操作事宜。

尤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安全事项说明,毕竟水电都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结合在一起危险度就更是翻倍。

等到家里人把这些知识都掌握了,或许还需要关注另外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也就是康熙皇帝最为关注的风水问题。因为古华夏人对于引山水进屋讲究很大,比如最简单一个“拨水入零堂”,把水引入屋中的凶位,可以转祸为祥、逢凶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