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3节(1 / 1)

作品:《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胤礽有些好笑,看着小格格不停变换的脸色,知道她是真心的为他着急,担忧,也不免真心的有些感动,一股暖流在肺腑里流淌。

认真的看着面前还是个女娃儿的小格格,胤礽真诚恳切甚至是带着承诺味道的开口说道:“格格请放心,孤也就和你说说。将来格格长大了,孤自会给格格出面做主,不让格格承受因为女儿身带来的各种委屈无奈。即使,格格一辈子都不想出嫁也行。”

不知道,上辈子哪怕是被圈禁的时候,也过得尊贵无比的阿茹娜格格,这辈子会不会像其他女子那样奉着“父母之言,媒妁之命”,嫁人生子,做个寻常满人勋贵家的后院女主子。

但是不管如何,他总会支持她的任何决定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她帮助和保护,一直到彼此老态龙钟,白发苍苍。

不等发愣的小格格反应过来,胤礽继续讨论筹办“报纸”的事情,“格格,你觉得,这大清的第一份正式的民间报纸,也是第一份供给老百姓空闲消遣的报纸,该取个什么名字比较好?”

“你,你别以为转移话题我就忘记了,太子殿下。你那是眼神儿?我又不是你的三姐姐五姐姐,也不是你那还在吃奶的六妹妹。” 小格格有点生气,伸出满是肉窝窝的小胖手指着一脸“慈祥和蔼”的小太子,攥着的帕子随着她胳膊的抖动不停的摇摆。

眼见小太子一副无动无衷,还好似任她怎么胡闹,他都会给他撑腰做主的模样,更是气得跳脚。

“我才不需要你的保护,就你这老实的近乎痴傻的模样儿,咱俩还不知道是谁保护谁那!”

眼见自己惹得小格格如此气愤,胤礽有些无措,赶紧作揖说道:“格格说的对。孤确实在很多方面都不如格格聪慧灵透,需要格格的指点赐教。”

“太子殿下心里知道就好。” 太子殿下既然都服软了,阿茹娜小格格表示自己也不是小心眼儿,抓着别人错儿不放的人,大度的点了点头,“我今儿就不与你这呆人计较,以后有什么想不通或者犹豫不决的,我们又不方便见面的时候,尽可以派人来询问于我。”

“至于这个报纸的名儿,就叫,藤萝吧。”阿茹娜闪动着明亮的大眼睛,恍惚间好像又看到藤萝叶子在小太子脊背上晃动的阴影。

她转身四下打量着御花园里的古柏古槐和古藤萝,心里不停的琢磨着“藤萝报纸”这四个字。越琢磨越觉得用藤萝来比喻这古往今来的天下女子,寓意贴切,非常的到位。

御花园的藤萝没有古柏和古槐的高大挺拔,引人侧目,但它却是默默的,自由自在的坚强活着,活出来自己独特的品格和风采。关于藤萝的那个“为情而生,为爱而亡”的美丽传说,也正是这天下大多数女子的真实写照。

唐朝的“诗仙”李白就曾经有诗写到藤萝:“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把藤萝优美迷人的风采刻画的淋漓尽致。

因为藤萝的花是一串串的硕大的花穗,不浓不淡的紫色中带着点儿蓝色,因此文人墨客们都喜欢称呼它为紫藤。而藤萝那灰褐色的枝蔓如龙蛇般,蜿蜒缠绕在富贵人家花园里的枯木或者花架上,花穗儿垂挂下来,灿若云霞,又有了“枯木逢春”,“富贵绵延”的说法儿。

因此,虽然藤萝不如梅兰竹菊那样得到文人们的推崇喜爱,可是还是有很多诗人,画家等文豪大家都对藤萝情有独钟。

关键藤萝它特别的好养活,你随意插一根枝条入地,它就能自己生根慢慢的成长起来。对土壤的适应性非常的强,哪怕是在及其瘠薄的野地里也照样可以存活。对气候的要求也是及低,耐寒,耐水,耐湿,耐阴。虽然是必须依附其他物体攀爬存活,却是比大多数的植物都长寿的多。

而且它还有着很好的药用价值,观赏绿化价值以及食用价值,华夏各地的老百姓和勋贵们都喜欢在家里种植一些。春天的时候,家家户户的藤萝都开花了,烂漫喜人,一串串小紫花和细细的荚果,在藤架上一片片翠绿的叶子的陪衬下,随风摇曳,真是别有一番独特的风情。

“我琢磨着叫紫藤有点儿轻慢,不够大气,藤萝更好,更能体现出这天子女子坚强和韧性的品格儿。太子殿下觉得“藤萝小报”这名儿如何?或者“藤萝日报”? ”

胤礽想起来史书上对于“大清朝唯一明立太子”的记载,不仅是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精通各家经典,诗词歌赋,更是熟悉弓马骑射,兵书典故。处理政事方面也是心思缜密,周到详尽。因此这个报纸虽然是有着朝廷的管控,还要顾忌着各种满汉蒙等文化禁忌和风俗习惯,但是也不会是简单的以“小”来称呼。

于是胤礽诚心的建议:“格格亲自操办的报纸,内容虽然以趣味性和故事性为主,但是想来也将是大气磅礴,雅俗共赏的。孤觉得《藤萝日报》更好。”

“太子殿下真乃知己也。你放心,我定是要非常认真用心的操办此事,《藤萝日报》将不会弱于《京报》,它将会得到这满天下人的喜爱和推崇。”

“《藤萝日报》作为这片天地中第一份真正的民间报纸,必定会在我们的手里大放光彩,青史留名。更是会帮助太子殿下实现让天下女子们觉醒自我的目标。” 小格格语气平静,神情淡定,跟去壳的熟鸡蛋一样白嫩的脸颊却升腾起来两小团红晕。

即是为了眼前这位太子殿下的厚待,赏识,和信重,也是为了自己居然能以女儿身,去施展两辈子的才华抱负的兴奋,感慨。

“梁九功,太子和阿茹娜格格还在御花园说话?” 康熙皇帝大体批复完今天的奏折,喝杯茶润润嗓子,想起这茬来,就询问在一傍伺候的梁九功大总管。

“回皇上,太子和阿茹娜格格正在欣赏御花园的藤萝。” 梁九功笑眯眯的回到,上前给皇上的右手腕滴了几滴茶香味的精油,不轻不重的揉按着。

“正好朕要出去走走,那就去御花园看看他们吧。”

第60章 电

康熙皇帝来到御花园, 阻止了通报太监的喊话,自己领着梁九功慢慢的逛。走着走着, 就远远的看到一伙儿宫女太监站在一起捂嘴儿的悄悄私语,估计是跟着太子的人, 他也没去管。

谁知转了身,就看到十几步远外的那两个站的挺近的小家伙,一本正经的大人模样儿,对着一株古藤萝开心的谈论,虽然他知道这俩人实际上都是大人,甚至是比他自己现在的年龄还大,可还是忍禁不住的乐呵。

八九岁的孩子, 本来就是特别讨长辈喜欢的时候,小太子和阿茹娜格格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裹得严严实实的, 可不就看起来矮墩墩的吗?

尤其是阿茹娜格格,胖乎乎的五短身材, 每次康熙皇帝看到她都觉得倭黑家里把她养的是真的好, 心里就特别的羡慕, 就想着把太子也赶紧的给养胖起来。

胤礽察觉到有一道熟悉的视线朝他们这边望过来,自然的就转头看了一眼,正好和康熙皇帝对上了。

“儿臣参见皇阿玛。”

阿茹娜小格格正在和小太子谈论, 要不要把女子学院也起名叫藤萝女子学院,突然听到身边太子殿下给皇上行礼的声音。转过头一看,藏青色的龙袍那么显眼的戳在这冬天的御花园里头, 可不就是皇上来了吗?

尽管心里嫌弃,可还是收敛表情,麻溜的按照礼仪嬷嬷这段时间的教导,给康熙皇帝行了一个标准的蹲礼,“阿茹娜参见皇上。”

康熙皇帝见此就大步的走过来,“恩,都起来。格格这段时间学习礼仪规矩,还帮着管家理事,累不累?”

小格格长得这么圆乎乎的,穿的这么多厚衣裳,难得的行礼还这么利索,虽然胖出来了双下巴,但是眼睛还是那么大而有神,亮晶晶的。不错,看来学习规矩礼仪没吃什么苦头。

“回皇上话,不累,府里事物简单,还有管事们帮忙,并不需要阿茹娜操劳。两位礼仪嬷嬷都很和善,阿玛说是皇上给推荐的人,阿茹娜谢谢皇上恩典。”

“那就好,没吃苦头就行。胤礽,你和小格格在谈论什么?朕刚刚看到你们聊得十分投机的模样儿。”

“回皇阿玛,儿臣在和阿茹娜格格商议,怎么给新式报纸和女子学院取名儿。”

康熙皇帝来了兴致,“说出来听听,皇阿玛给你们参详参详。”

“格格和儿臣都觉得,新式报纸取名为《藤萝日报》 比较好。至于女子学院还没确定,不知道藤萝女子学院如何?”

“《藤萝日报》?就看着这几株古藤萝取的名儿?”果然都是一团孩子气。

阿茹娜小格格看着康熙皇帝那不以为然的表情心里就不舒服,嘴巴快过脑袋,话儿脱口而出:“回皇上,是阿茹娜觉得这个藤萝和孩童,女子都很有相似之处。”

“藤萝不管被怎么粗放的养着都可以活着而且寿命长;藤萝的叶子有轻微的毒性;藤萝它既是依附周围的树木而活,却又为了争夺阳光而绞杀树木。偏偏藤萝还能食用,药用,开花的时候更是姿态优美,摇曳多姿。”

“种一株藤萝在院子里或者是弄个藤萝盆景儿在房间里,能把一方天地都变得新鲜起来。”

胤礽觉得刚刚开开心心的气氛里突然多了一点儿“肃杀之气”,学习梁九功大总管的“装柱子”功夫,站在那里尽量努力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虽然小格格在他面前一直都是一副浑身带刺儿的架势,随时找个机会就刺他,可是康熙皇帝还不能说什么,只能咬牙忍着。

他心里也清楚,这大清也就他能倾国之力,养的出来小格格这副哪怕是轮回转世也没有变化的大方高贵。

也只有是被他放在心口上,极尽所能的宠着成长,才会有这样的底气在面对他的时候耍脾气,撒火气。尤其是上辈子,被他为了大清国的长治久安这个理由“圈禁”的不甘之气。

所以他尽管觉得自己挺冤枉,可还是对阿茹娜格格极尽宽容,甚至是宠爱。就好似是融进了灵魂的牵绊,一种源于曾经的父子血缘,打从心里深处喷发出来的亲近。哪怕阿茹娜格格对他的那些控诉,他都没有经历过,可是面对小格格满是委屈愤恨的眼神,康熙皇帝还是会忍不住的心虚,心疼。

曾经他觉得太子天花好了以后和他莫名的疏远,是因为孩子经历病痛的折磨,对他忙于国事,疏于照顾而心有怨气,才会没有了小儿撒娇弄痴的姿态,刻板守礼起来。

现在康熙皇帝才体会到,当儿子对于自己的亲生父亲心有怨气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现,他会愤怒甚至是愤恨,会去朝着自己的父亲发泄不满,会去把自己血淋淋的伤口撕开给父亲看,因为他知道父亲的心会比他本人更疼。

所以他就由衷的感激当初小太子在见到阿茹娜的时候,有勇气有担当的,首先站出来挑开这层关系,“儿臣觉得皇阿玛有权利知道真相。” 确实,不管他如何伤痛这个世界“保成”的离去,更伤痛他连给“保成”单独做个衣冠冢的机会都没有,作为一位帝王,一位父亲,他都会宁愿知道这个真相。

对别人残忍,对自己更残忍的他,不需要倭黑夫妻俩这样的,在“善意的谎言”下的完美的合家欢乐。

压下来了心口不断升腾的郁气和各种复杂的念头,康熙皇帝尽量平静的开口:“晚唐许浑先生有写过:‘绿蔓秾阴紫袖低,客来留坐小堂西。’藤萝开花的时候确实是别有风采。”

“紫藤吐艳,灿烂繁华,迎风摇曳,香飘十里,是为“紫气东来”。 《藤萝日报》 这名儿取得还可以。女子学院可是也要叫这个名字?”

小太子不知道康熙皇帝这一会儿工夫的心理活动,同情的瞄了一眼皇阿玛,自觉的站出来回答,“皇阿玛,儿臣和阿茹娜格格刚刚是在讨论,要不要请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给这大清的第一座女子学院起个名字。”

都这样了皇阿玛还没考虑好关于大哥进神机营的事情,开始严加约束管教大哥,难道要大阿哥胤褆的上辈子也重生回来,和阿茹娜小格格二人合伙儿逼宫吗?哎···

在心里叹了口气,胤礽接着说:“儿臣和格格虽然觉得“藤萝女子学院”这名字不错,可是还是要皇阿玛和乌库玛麽决定更为慎重妥帖。”

“恩,可以,等名儿定下来,皇阿玛再给写个匾,挂在学院的大门上。” 康熙皇帝满意的看了一眼小太子,不错,不愧是他的儿子,懂得帮衬着他这个皇阿玛。

就你那笔字,拿得出手吗?阿茹娜小格格默默的在心里诽谤,可是眼看着皇上忍了下来他刚刚故意的挑衅,现在又有太子殿下出来缓和气氛,也就沉默的站在一边,没有继续出言刺激康熙皇帝。

“谢皇阿玛。儿臣觉得既然京城的这个女子学院有作为一个表率和先行实验的意思,应该搞得慎重,隆重点儿。尤其是选择讲学师傅们这一方面。 《藤萝报纸》那里也是需要一些得力能干的人手,正要找皇阿玛借人。”

“哦,苏茉儿姑姑都答应出面帮忙了,朕身边儿还有谁被你们看中了?”

事关《藤萝日报》的正事,小格格立刻站出来,声音清脆的认真表述自己刚刚琢磨的计划:“回皇上话,《藤萝日报》的“抄写房”要收拾好,估摸着需要三到五天的时间。李大人家的女儿们,张英大人家的小孙女儿这些人,阿茹娜自己上门去请。”

“阿茹娜想向皇上借三位皇家贵女帮忙,分别是三格格和五格格,还有康亲王的嫡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王妃。”

“博尔济吉特王妃,恩,眼光不错,朕准了。至于三格格和五格格?” 康亲王妃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台吉额森的女儿,不光能代表大清的满蒙勋贵,更难得是她为人爽朗,大方得体,精通满汉蒙三族文化,因此在汉官们的夫人圈子里也是颇受尊敬和欢迎。

有她带着几个女娃儿做事,康熙皇帝确实可以放心,虽然他本来是想劳烦自己的郭洛玛麽给帮忙照顾孩子们的。

但是对于自己的两个女儿,康熙皇帝却是有点儿犹豫。毕竟“抄写房”是在宫外,这皇家格格每天出入宫门到外头? “要问过三格格和五格格的意思先,还要征得太皇太后的同意才行。康王妃那里也是,需的先问过王妃本人的意愿。”

“阿茹娜明白。皇上请放心。”

胤礽看了看天色,太阳已经要落下了,想着阿茹娜格格肯定是有不少话要和康熙皇帝单独说,就开口道:“皇阿玛,儿臣答应了四弟和五弟,今晚接他们去毓庆宫陪伴儿臣。时辰不早了,儿臣先告退,到慈宁宫去接弟弟们。”

“恩,去吧。” 康熙皇帝摆了摆手,他确实是有事情要和阿茹娜单独正式的谈谈。

御书房里,康熙皇帝和阿茹娜格格面对面的坐着,“下个月初七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的梓宫正式安葬进景陵,朕会安排你和太子一起给仁孝皇后行礼磕头。”

阿茹娜格格面色凄然,眼睛瞬间就红了,她这两辈子,都没有那个福气得见亲额娘一面。“我今儿个本想拜托太子殿下替我给元皇后多磕几个响头。谢皇上给阿茹娜这个恩典,可以再看一眼元皇后。””

“太子二哥,胤禛今天要认得字都会了,胤禛要听那个童话故事。” 四阿哥胤禛委屈的看着自己的太子二哥,难得的太子二哥有点空闲时间陪陪他,他不想在毓庆宫做功课。

一傍的五阿哥胤祺也是眼巴巴的看着太子二哥,四哥下午和他说过,要磨着太子二哥给他们讲童话故事。

小太子无奈的笑了笑,就知道你们要听童话故事,还好他早有准备。于是小太子满口答应两位弟弟的要求,“好。太子二哥答应你们。现在先去用点膳,然后乖乖的梳洗,收拾妥当上床,太子二哥让小李子公公给你们讲《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李子公公已经把童话故事的背下来了,讲的非常好,比太子二哥说故事好听多了。”

胤礽知道实在是没有讲故事的天赋,语气平平淡淡的,毫无起伏。可是自从上一次给三阿哥和四阿哥讲过之后,这小哥俩就念念不忘的想着下一次。于是胤礽就抽时间写了几遍下来,好在是童话故事的篇幅短,字数少。

小太子安排一个识字的侍卫教会了毓庆宫的小太监们,并且让他们都试一试,看谁最有说书这方面的天赋,好准备下一次讲给弟弟们听。没想到居然真的让他在毓庆宫发掘了一个讲故事的天才。

小李子公公不光是能把故事本身讲述的声情并茂,让人身临其境。更难得是他还会一些口技,可以把故事里面的各色人物们和各种动物们发出的声音,都摹仿的惟妙惟肖,跟书里的人物现身说话一样。

第61章 电

带着两个弟弟简单的用过今天的最后一顿饭, 胤礽安排宫人们伺候他们梳洗上床,又吩咐小李子公公开始准备讲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此脱身, 自己坐在了毓庆宫的书房。

他要好生想想,怎么把昨天他和皇阿玛提到的那四位先生给请到京城, 做镇女子女院。哪怕是四位先生都不愿意亲自来京城,他们能推荐一位学生,或者当世的哪位继承他们思想学说的文人也好。

既然黄宗羲能安排他的学生万斯年先生来京城参加《明史》 的修订,当是大局观非常强,非常理智的一位当世文豪,让他再安排个学生来女子学院讲学,应当并不难吧?小太子摸摸鼻子, 心里实在是没有底气。

当年满清和前朝的战争旷日持久,死伤无数,实在是太过惨烈, 对于这些心学大家们的身心伤害都很大,尤其是王夫之老先生。他的全家人在战争中到处流浪, 天灾人祸之下损失了七七八八, 血亲所剩无几。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 胤礽并不想去打扰这些先生们现在安稳宁静的晚年生活。

可是当前朝野之间都极尽的推崇的程朱理学,小太子承认这个学说有很多优点,但是它里面的那些“存天理, 灭人欲”,“三纲五常”等等说法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尤其是对这天下的女子, 危害实在是太大。

小太子想舍弃掉它的这个部分,只选取其优点。就需要和他对立的心学大家们的支持,比如王夫之先生,顾炎武先生以及他们的思想学说追随者们。他们若能站出来,建立系统的教学材料,教授天下学子,进而影响这“八股科考”,才是上上策。当然,心学的理论也不全然都是优点,也需要舍弃一部分。

润润笔,胤礽在纸上写下一行字:华表或者祠堂和拜访万斯年先生。

华表或者祠堂,胤礽想的是把他们建设在扬州,表示当朝政府对当初“扬州三日屠”的后悔和歉意,以及现在要民族大融合,慢慢的消除民族等级制度,共建大清帝国的决心。但是这个估计皇阿玛目前不会答应。就算皇阿玛答应了,八旗旗主们也会极力的阻止。

划掉“华表或者祠堂”,另外想办法去缓和民族矛盾。小太子开始考虑拜访万斯年先生的可行性。

想了好一会儿也想不出来怎么去拜访万斯年先生,真是好生的纠结犹豫,他怕万一把万斯年先生给惹恼了,一气之下回了南方讲学,那他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还是找机会先问问大学士徐文元的意思吧。于是这一条也画个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