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25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可九爷一听西洋人这事儿,就写了一篇角度完全不同的策论。 最合皇上心意的,恰恰是九爷这种答案:银子当然要流动起来,且还要让外国的银子流到大清,大清的银子继续在大清内部流通,以贸易为源泉。 他还给皇上举了宋辽的例子:当时宋辽边境的北方城镇,因需购买辽国的马匹等物,银子不免大量外流。后来宋朝察觉到不对,连忙限制起了这种赔本互市——国与国之间在经济上的博弈,就看谁能赚走谁的钱,谁能实现贸易顺差了。 最朴素的道理,就是让银子流进自家的口袋。 十二月初,姜恒收到了不少来自英、法等国的各色新鲜商货。 还有皇上亲自拿了来的一对儿非常小巧的金怀表。比现在宫里所有的怀表都要小巧精致。如今西洋的大座钟宫里已经不少见了,甚至造办处和民间也能仿制。但这种小怀表的精细工艺,暂且还没法国产化。毕竟体积越小,需要的工艺越细。 怀表是一模一样的一对,皇上就都给她留下了,将来给孩子一枚。 “老九在京中建了一处商行。”皇上知道她感兴趣,就大略对她说了下老九与西洋的生意。 九爷入理藩院后,很快上折子,规划了要在京中沙俄商馆旁边,另开了一座西洋商馆。皇上批复了准,但只批复了一座。 原本京中是没有西洋商馆的,海外之国的货物流通,都要走广州等港口买卖。钱货两清后,这些西洋物就与西洋人无关了,由大清的官员或是商人自己想法子送入京城。 英吉利等国原本就眼馋沙俄这种,能够把商馆开到京城的特殊待遇:天子脚下,权贵云集之所,要是能开一家商馆,必然能打开销路!多赚些银两! 现在终于有了机会。 虽说这西洋商馆还没彻底建起来,只在选址,但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些消息灵通的跨国商人可不会错过。于是原本在各个港口逗留谈生意的西洋人,纷纷放下手里的生意,蜂拥入京来先争取这头等要事——毕竟只有一个商馆,哪国先抢到就是占了大便宜! 姜恒一听,觉得这九爷真不愧是做生意的,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设商馆就设一个,让西洋各国竞争上岗。 竞争的最激烈的就是英法两国。尤其是英吉利的代表,财大气粗,人脉颇多,直接绕过了理藩院,经人介绍跟九爷见了一面。私下给了九爷许多贿赂。 然而如此行事只能说明他不了解九爷,这位可是标准的钱要拿,事办不办另说。 并不吐口把这唯一一间在京城的西洋商行定给英吉利。 英吉利有点急了:我们很少付出这么多的,我们一般都是抢,问问印度就知道了。为什么我们叫做东印度公司。 且说英吉利来大清的代表,也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一位爵士。因倒腾中华货大发其财,这位爵士在英吉利也是有名有姓响当当的人物,又有爵位又有大把的钱,还真没有这么被人欺负过。 在九爷又一次拿钱不办事,而且还大摇大摆继续来找他拿钱的时候,这位英吉利爵士终于恼了,操着极为不熟练的官话表达自己的愤怒:“钱给你,可以,不办事,不行。” 九爷原本面对冤大头,总是笑嘻嘻的,似乎就要认异国兄弟。然而一看英吉利人不打算给他打钱了,九爷翻脸可比他痛快多了,也有底气多了。 什么爵士,有他的爵位硬牌子吗? “居然在我朝理藩院的衙门里,对我这贝勒爷拍桌子大嗓门的!也不看看如今站的是什么地方!今年在京西洋商行的备选,你英吉利第一个出局了!”旁边理藩院的官吏就不停抹汗:其实人家西洋人没有拍桌子,只有九爷您自个儿在拍桌子。 英吉利再没想到世上还有这样的人!拿钱的时候笑嘻嘻,亲热的似乎就是远隔重洋的亲兄弟似的,然而转头就不认账了! 而且九爷还特别坏,这西洋商行的使用权,他并不肯定死给哪个国家,而是每年一换一竞争。 以至于英吉利人哪怕气个半死,也不能就此甩袖子走了:还得忍气吞声跟九爷道歉,继续拉拢关系,以求哪怕今年出局,明年也要再入局竞争。 不然要是一直在局外头,岂不是要输给法兰西等国了!那些国家可巴不得英吉利跟大清九贝勒杠起来,直接退出竞争少一个对手呢。 事后,九爷也非常大度原谅了英吉利,把它加入了明年西洋商馆的候选名单:毕竟,想让九爷原谅一个人并不难,多多打钱就是了。 英吉利叫九爷坑了一回大的,真是说不出的苦,姜恒把这个当趣闻讲给来探望她的十四福晋听,十四福晋非常诙谐蹦出一句:“哟,那可真是乌龟钻灶台——憋气又窝火啊!” 姜恒险些叫这句歇后语笑倒。 还好秋雪在后面扶着她。 姜恒现在的体型,叫她自己来形容,有点像枣核,两头小中间大。到了孕晚期,简直是每过十天,腹部就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姜恒都盼着赶紧生完吧,孕晚期的种种不便实在是琐碎到让人说不完。 平时活蹦乱跳的时候还好,她可以自己找乐子——在怀孕前,她都做到了一吹哨子,就能在御花园集合十只以上的大鹅军团。更别提她的十三库,她的小花园,她的大平层了,当时每天逛游两圈,看着耀目的宝贝们,就觉得人生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