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99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见姜恒所知颇多,对自己身体也有数,心就渐渐回落。 姜恒见觉尔察氏的‘小葵花妈妈课堂’告一段落,忙趁这个空档请于嬷嬷过来介绍给觉尔察氏。 觉尔察氏听闻是伺候过太后多年的嬷嬷,也极为客气,金镯子一摘就是一对——觉尔察氏每次进宫,就当自己是个展示柜,总要多带些真金白银的首饰,预备着各处发散。 对旁人是赏,对太后宫里的嬷嬷却是送礼,还担心人不收。 然于嬷嬷很爽快接过来道谢,又笑道:“娘娘身子骨好,心里眼里又清亮,老奴实则没费什么心。倒是托赖娘娘上心,夫人入宫一回,还特意把我叫来了说话——这一露面还有个空手回去的?。” 觉尔察氏见太后送来的嬷嬷是个风趣爽快的人,脸上的笑都收不住了。 她原听十三福晋说起过,太后特意拨了老资格嬷嬷去永和宫,还在担心呢:就怕是个庄重难缠的,做事不说做多少,倒是很会辖制压派人,那可坏了。 如今终于看到于嬷嬷本尊,觉尔察氏真是烦恼顿消。 而姜恒听于嬷嬷翻来覆去说她身子好,又想起刘太医著名的‘先天壮’名言,嘴角微微一动,原本的无语又化作了一个浅笑:算了,身体好最重要。 待用过了午膳,觉尔察氏见于嬷嬷领导下,永和宫整个系统的立体性防御和小心劲儿,就更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放心到索性说起了家长里短。 “瞧上回的家书,你阿玛年底就可回京了。” 这实在是个新闻,姜恒原靠在一个清凉豆枕上,闻言都坐起来了:“才一年多,阿玛就能回京吗?” 治河从来不是小事,当时观保都是打着三年起步,十年治水不得回京也要抗住的心思出京的。 觉尔察氏想到年底夫君能回来,不由就带了笑容:“听你阿玛的意思,原江宁织造胡凤翚伏法,新任的高斌虽年轻些却很通庶务,皇上也有意让他接过江南几地的治水来。如此你阿玛肩上担子可就轻多了。且他在京中到底还是一旗都统,皇上既没换了他的都统之职,大约还是要他将来多在京中的。” 姜恒总觉得高斌这个名字很耳熟,再一想,嗯,这不是乾隆朝高贵妃之父,也曾做到过大学士的高斌吗? 可见后期皇上是真的选中了继承人,给弘历指的所有姑娘,基本都是家里有来历有出处的。 觉尔察氏最后离宫前,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跟女儿提起了年氏。 “皇上对胡家能毫不顾惜,直接流放。但俱你祖父说,年羹尧本人的罪过只有更大的,可皇上只是把他留在京中冷着,也不说处置。甚至他跟隆科多走的越来越近,皇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许多人都说是有曾经贵妃余情的缘故。” “如今你又有身孕,皇上若是没有新宠,年氏复宠,只怕要与你不算完。” “要不要先想个法子……”觉尔察氏绝不是毫无手段的小白兔。观保是个标准封建官员,也是个标准封建社会男人。 相应的,觉尔察氏料理后宅的手腕那也是一套又一套的。 “额娘,皇上跟前,实不必如此。年嫔如何,且看皇上安排吧。”这也是她跟秋雪商议后的最佳方案。 对翊坤宫,就是绝不插手但密切关注。 觉尔察氏就担心起来:坏了,女儿怕不是年少性浅,就这么栽到皇上的恩宠里去了吧。帝王的恩宠如何能长久依靠呢,竟一副自己不操心让皇上去操心的样子。 而姜恒倒不是相信皇上对自己情深似海,她只是相信科学,相信一个人的性格决定做法。 皇上是恨不得连千里之外的事儿都安排好的人。甚至对于他关心的人,都要安排到生死大事百年之后:比如令怡亲王为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比如令张廷玉配享太庙。 姜恒相信,关于年家和年氏皇上一定也早有安排。 她只需要等着,若皇上一直压着年氏她就省心,若皇上心软放出年氏,她就按计划启动自保程序。 到了六月中旬,京城连下了好几日的暴雨。 宫中人人见面第一句寒暄都是:“这鬼天气,要是雨快点停了就好了”。 姜恒都不免跟着担心:现代人对暴雨都没有那么好的应对能力,何况这个时代。这暴雨下上几日,不知要冲毁外头多少道路桥梁民宅。 果然,暴雨过后,京城内外受灾情况一一报上御案,皇上忙于干实事儿,带着朝臣们统计京郊的受灾情况。 后宫则按照钦天监的测算开始打平安醮,祈风调雨顺。 姜恒想,也不能怪太后往玄学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实在是身份限制,太后除了每年立粥棚施银米还算接触一点民生外,其余做的就都是各种带头祭祀祈神的玄学安国工作。 因此钻研玄学属于专业对口了。 说起打醮,姜恒印象最深的就是《红楼梦》里贾母带着所有姑娘们(加宝玉)一起去清虚观打醮的段落了。 那时粗粗看过,现在亲历,才知道,打醮不光是去看戏,也是祭祀的一种。 起源于道家的祭祀。 虽说满蒙更信佛教,但道教也有一定市场,尤其是皇上本人,常在佛道之间反复横跳,并不崇佛抑道,颇有些神佛竞争上岗的意思。 比如祈雨(下雨和停雨)业务,明显道家更娴熟,皇室和钦天监就会不用佛事,而交给道家打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