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98页(1 / 1)

作品:《[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姜恒又想起董鄂妃曾经嫁过人这种清宫八卦。想来这禁令是不愿再闹出什么皇帝爱他□□的曹操式传闻。 所谓的青琉璃房,是宫中顺贞门边上的一排青色琉璃瓦房,属于‘家属宾馆区’,专供入宫来探望的外命妇小住。 只是既然不能在女儿身边陪着过夜,觉尔察自然也就没打算宿在陌生拘束的宫廷中。 能陪女儿一整个白天,就是她再没想到的喜事了。 自翊坤宫事件后,命妇入宫都有内务府的人细致查验所携之物,因命妇们矜贵,当然是不能搜身的,于是还需命妇本人在一张慎刑司明细上签字,保证自己未携带任何明细上的违禁物品。签过字相当于免除慎刑司责任,若有仗着身份坚决不签的命妇,就当真会被拦在门外。 哪怕是如今热的发烫的信嫔娘娘生母也不能例外。甚至因为是宠妃之母,出动来检查的人,还是慎刑司掌司,号称第一铁面的苏嬷嬷。 觉尔察氏非常大方将东西都给苏嬷嬷看,甚至带的一本厚厚活页册也都展开给苏嬷嬷看内容,确保带进宫的文字都是干净的:“娘娘是头一回有孕,我将她从小到大喜欢过的小菜和点心都让家里积年用着的厨子写了下来,正好娘娘如今有小厨房,可对着做去。” 后半本倒不是菜谱,而是些零零碎碎的注意事项:“还有一些保胎的事宜。”时人常说,母女的体质是遗传的。觉尔察氏身子也确实很好,但怀孕生产月子这漫长时间内,也有些奇怪的不舒坦之处,她就都给女儿记了下来,想着哪怕能少她一分辛苦或是害怕,也是她这个做娘的心了。 觉尔察氏展示的大方,苏嬷嬷当然不会拦着,况且连她瞧见这份为母慈心都不由唏嘘。 这也不是什么隐秘,很快就报到了御前。 皇上听了很是感慨,心道:或许她性情这样甜,再认真都带着一种跟朕不同的放得下,就是家中这样呵护滋养出来的呢。 这样的姑娘,搁在他手心里了,他觉得若是不好好待她,磨损了她身上这种珍贵之处,才是暴殄天物。 皇上推己及人,想到这里的额娘对他也是百般关心。 这回十四去青海,不比去河道上,不单是要吃苦头,还有可能有风险,面对的是恶劣的环境和豺狼一样的敌人。 朝臣们反对者很多皇上可以当耳旁风,但他是着实担心过太后作为母亲的反对的——他本来应该有五个同父同母的弟弟妹妹,然而现在也只有十四了。 每个离开人世孩子的生辰忌日,哪怕是那个只活了两个月的女儿,太后都牢牢记着,会雷打不动地按日子去中正殿给孩子们烧纸。 所以皇上曾很是担忧太后以母子之情动之,向自己恳求,不让十四去青海吃苦冒险。 可太后硬是咬牙一句没拦着,只是频繁咨询太医院,又询问那些曾经有家人往青海等地做官的命妇,不停的给十四准备东西。 倒是皇上忍不住先向太后提起此事,太后只道:“额娘怎么不知道你的难处呢?担心自是要担心的,但当年先帝御驾亲征,把你跟十四都带走的日子都有,也都熬得过来。做皇子哪里就能安享富贵?哀家看十三虽在京城,却担子甚重,并不比十四去青海去给你分忧的少。”况且幼子的心性太后也清楚,十四自个儿也蹦跶着非要去边地战场。民生工作诸如治河等大事,十四也证明了自己的不喜欢不擅长干不来。 再有比起廉亲王这种去边境毒瘴山林之地的,太后也觉得青海算是中等之地了。 安南附近可一直是无建制,所以才能让异族小国把地侵吞了都良久无人发现。比起来,青海起码一直有大清的官兵驻扎,年羹尧岳钟琪等将领也都没出事,可见当地军制和官衙已经建设完备。 太后如此体谅,哪怕是已经习惯了这里太后关怀照顾的皇上,都还是十分动容。 今日听了觉尔察氏的慈母心细,皇上索性搁下朱笔,挤出时间来去陪太后——端午后,十四已经离京启程,正该多陪陪太后。 慈宁宫中是母子天伦,永和宫中亦是一样。 觉尔察氏有千万般要嘱咐的话,到了跟前见女儿依旧是从前唇红齿白清宁带笑模样,就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觉让茶水热气一蒸,几乎要落泪。 又怕落泪勾起女儿的心绪起伏,倒是对养胎不利,觉尔察氏就把酸甜苦辣的心思压了下去。 只做低头观察茶水状。 这一看还真诧异起来,只见两人茶盏中都是红滟的茶汤。 “你如今还在喝这样的浓茶?便是熟茶也不好这样浓。”喝了普洱照样睡不着的觉尔察氏嘱咐女儿换茶。 “额娘放心吧,我这里喝的是莓茶。”姜恒喝茶是效果挺明显的,怕刺激就不敢再喝,之后皇上特意送来些莓茶。 觉尔察氏拿起来喝了一口:“莓茶?” 姜恒开了案几上的茶叶罐,觉尔察氏只见条状茶叶上覆着一层白绒绒的霜。姜恒用银色的小夹子夹出来两根:“其实这不是茶,是一种武夷山上产的清霜古藤,喝的就是外头这样的清霜,是去热湿之气的。” 夏日难免火气大,现在姜恒又不能吃什么寒凉祛暑的凉物,只能用这些最温和的润肺清热的草本植物。 从莓茶说到保养,觉尔察氏倒不是滔滔不绝的灌输,而是时不时停下来发问,看女儿到底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