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37页(1 / 1)

作品:《穿到古代搞基建

出于忌惮着两个人,韩仲文立马应下了,扬言自己今日回去之后便好好打算一番,回头等一切都敲定好了,再与萧瑾汇报。 萧瑾就看重他这能干事儿的样子,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有爱卿在,朕大可以放一万个心,此事朕就等着礼部大放异彩了。 韩仲文被哄得飘飘然、晕乎乎地出了宫。 出宫的那会儿他都还在想着萧瑾最后那句话,从前圣上哪怕是亲近的时候也只叫他韩爱卿,今日却舍了姓,说明圣上心里有他! 自以为与萧瑾关系更进一步的韩仲文,回去之后便废寝忘食研究些所谓的报刊。从报刊名字备选,到报刊的框架、定价等诸多问题,都研究得十分透彻。 韩仲文在礼部转了一圈,发现礼部能用上的人其实并不算太多。 自从考课制度改了之后,六部里头不干事的人基本都已经被刷下去了,不是被贬就是被撵,如今没了几人做一岗的情况,人手也比从前精简不少。若只负责礼部从前那些差事自然是够的,可如今这报刊是新添的一项,挪个四五个还行,落实挪太多了,别的地方也会缺人手。 韩仲文遂跟萧瑾建议,成了一个编报衙门,属礼部之下,专门负责审核报刊。报刊一应文章,除了朝要求的必要的文章,譬如这回宣扬林下书院一事,可以让礼部直接着笔,其它文章可以邀请京城各大书院的夫子学生试手,若是选中了再给他们一笔润笔费。 萧瑾听罢,对韩仲文刮目相看。 他从前不该听了冯慨之的话,以为韩仲文是个古板性子,瞧瞧这脑袋多机灵,哪里古板了? 萧瑾不仅同意了韩仲文的打算,还给他出谋划策,譬如可以在第一版报刊后头专门宣传一下约稿一事,写下投稿的途径,注明润笔费一事。待报刊真发出去了,萧瑾不信没人投稿。 这年头文人才子多的是,文章写的好的也大有人在,这样扬名的机会,那些真正有才学的人自然会乘势而上。他也能仔细观察,如果有人文章写得好,招来朝廷当官也未尝不可。 再说那第一版,一定要足够吸引眼球。女校还不够,还得弄一个大的! 萧瑾的小算盘打得贼精,在他的力促下,这《知行报》下个月便在京城内外各大书局里冒头了。 书局里头每日来看书的人不在少数,今日冷不丁一瞧,却见架子上多了个奇怪的书。又宽又大,还没书页,甚是奇怪。一打听方知,这是礼部弄出来的新玩意儿。 听说是礼部弄的,不少人立马掏钱买了,想要拿回去观摩观摩。结果回去之后仔细一瞧,上面说的,是最近风头正盛的林下书院。文章中对林下书院赞不绝口,还称林下书院山长康乐公主是女中英豪,天下女子都要以此榜样,自立自强,互帮互助。 文中还谈及几位家中贫苦但是一心向学的女孩儿,故事无一不感人至深,赚了好大一波眼泪。 众人看罢,头一次真心实意觉得这林下书院开得真不错。 不过这篇文章也只是其中的头版,后面的一般更加深入人心,说的是最近建康府发生了一起命案,判案情节跌宕起伏,十分精彩,看得众人欲罢不能。 不管是前面写林下书院的文章,还是这一次刻画命案的文章,所有的都署了名,这比出一本诗集可要气派多了。自己的诗集可没有多少人买,但是买着报刊的人,却一天比一天多。 不过一张报刊毕竟只有那么几张纸,总有看完的时候,待读到了末尾,不少人都发现了报刊上留得征稿内容。 除却一些看热闹的,剩下的文人才子才看到这则征稿之后,内心不由得升起一个念头: 要不,试试? 几日后,韩仲文忽然得了消息,说编报司想要再借调些人手。 韩尚书合上公文,有些不快:这第一版不都已经出了吗,还有什么要用人的地方? 回大人,实在是这两天接到的稿子太多了,几位大人连夜审核都审不完,这才请您多派些人手,以解燃眉之急。 韩仲文有些不信,这才几天?投来的稿子竟有这么多了? 不行,他得亲自过去看看。 第182章 投稿 ◇ ◎康乐公主:我们也要办报纸◎ 待韩仲文赶到编报司后, 只见满屋子文稿,那四个被他丢在这儿选稿子的人正忙得晕头转向,浑然不知外头有人进来。 还是韩仲文咳了一声, 才见他们如梦初醒。 韩仲文原先还不大相信, 可是眼下看着满屋子都是文稿,这才不得不信他们缺人手了:竟真有这么多的稿子?可都是这几天内收到的? 李庆长为这编报司的长官,这会儿回韩仲文道:前半个月收到的也有一些, 不过没有那么多,这里头一大半是这两天内陆续收收到的。那报刊上都已经写了, 明后日便是截止期,他们都是算着时间寄过来的,得亏这屋子大, 若不然恐怕都装不下了。 解释完后,李庆长便问本司拉人:大人也瞧见眼下这情况了, 若要按时出报刊,只怕是不能够了,除非您再多派些人手。 韩仲文沉吟良久。 人,礼部是出不了了, 不过可以从书院里头借调, 想来圣上也一定会鼎力支持。所以他跟众人道:你们放心, 今日我便与圣上商议,看看能不能从书院那边借些人手过来临时用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