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72页(1 / 1)

作品:《穿到古代搞基建

王从武听出来了,圣上对这个所谓的新部队格外看重。 圣上所思就是他所想,他王从武这会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得妥当又漂亮,好让圣上知道他们兵部的能耐。 不过有件事王从武却还担心:等集齐了这二十万的士兵,后续的军费开支 你放一百个心好了,市舶司有钱,绝对不会短了你们的。 有萧瑾这句话,王从武立马决定放开心思去训练新兵。 萧瑾夸下了海口,回头便又让八宝去市舶司催了一波。 萧瑾承认自己这样不厚道,毕竟市舶司都已经答应要给钱了,他却还这么见钱眼开。可萧瑾没办法,如今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他忙不过来,有些事情就得要别人帮衬。 哪怕知道陈疏才会很忙,萧瑾还是冷酷无情地过去催了催。 陈疏才听了八宝的来意,哭丧着脸,仿佛下一刻就会嚎起来一样。 八宝心虚地趁机逃走了。再不走,说不定真要遇上陈大人失态了,这种事情还是少看一点为好。 萧瑾听说之后,虚伪地同情了陈疏才一下,这当皇帝还是比当大臣舒服,身为大臣还要学着溜须拍马,绞尽脑汁,可他变成皇帝便只需要动动嘴皮子了。 只要人用的好,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谁让陈疏才好用呢,能者多劳吧,等忙过多再给陈家一份体面。 夏国不管是选人充军,还是训练士兵,一切都是不声不响中进行。夏国国土不大,对于舆论风向的把控力度确实三个国家里头最厉害的。兼之北边跟西边都有一条江隔着,他们不想往外露出去的消息,很少会被外人得知。 但要说大张旗鼓的,也有,那便是夏国的瓷器商人。 这些商户通过上回捐钱,被点为皇商。且圣旨上面都已经许诺了,要给他们青花瓷的优先进货权。哪怕这段时间市舶司产出的青花瓷并不多,可等候在周围的各地皇商们也依旧拿到了不少货,而且跟其他三国相比,他们拿到的东西要便宜许多。 夏国人在齐国经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个青花瓷露面前,几位皇商一合计决定集中力量办大事,遂将各自手头能够用得上的青花瓷器全都聚到一块,而后沿水路将运往了齐国。 顺便狠狠造了一波势。 拖冯慨之跟陈疏才的福,夏国商人在给商品造势这件事上就没输给过谁。 很快,齐国就掀起了一阵青花瓷热潮,大伙谁都知道,这青花瓷是打夏国江南来的,不仅产量极底,工艺也是美轮美奂,就连朝廷的不少大人都收藏了许多,日日都得拿在跟前观赏。 世上风雅的人不少,但更多的是附庸风雅的,不管是真风雅,还是装风雅,总之这批青花瓷是被抢购一空了。后面因为许多人买不上,出现了哄抬价格的事儿。 夏国皇商们看热闹看得津津有味。 这波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赚了,可以想见,等下一批青花瓷运往齐国后,肯定也会极受欢迎。 就在他们往返临安城的时候,又得了消息,说是又有一批新货等着他们。众人本以为是寻常的青花瓷,谁知拿到货打开一看,所有的皇商人都傻了。 这,这些不就是前段时间齐国人吹嘘很久、据说还是齐国鸿胪寺卿花高价买回去的国宝四爱梅瓶么? 没看错,确实是国宝。 可怎么这年头国宝都这么不值钱了,还用批的?这一批一批的得有不少呢,齐国人买的完么? 先不说这批国宝涌入齐国会是什么模样,单说齐国人最近对那青花瓷的追捧,就让齐皇恼羞成怒。外头的这些情况 齐皇早有耳闻,他一时没气顺,在众目睽睽之下斥责了一位谈及青花瓷的大臣。 当日之事异常尴尬,可怜那个大臣完全是受了无妄之灾,偏偏旁边还都没有人敢给他求情。 圣上不喜欢青花瓷,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上有所恶,下必慎焉。这话言之有理,可却忽略了众人的猎奇心里。 纵然齐皇嘴上不喜,依然抵挡不了青花瓷这件新东西的诱.惑.力,既然圣上不喜欢,那么他们就不在圣上面前提好了,私底下还是能买则买。 若是不买,大伙儿都有你没有,你不羞愧么? 更不用说他们还听说了些小道消息,说是齐皇宫里也放着一个青花瓷瓶呢,可见这讨厌也不过就是嘴上说说罢了。 齐皇整治了半天,发现一点作用都没有,差点被气得半死。人的脑子一热就容易失去理智,于是齐皇一道诏书下去,决定今日便拆除坊墙。 这件事也当成笑话传到了燕国。 燕国的司徒恭终于知道齐国蠢在何处了,它蠢就蠢在有个糊涂的君主。遇上这样的皇帝,就算他不动手齐国也迟早要完。 也不看看夏国为了拆除坊墙做了多少工作,又耗费了多少钱财,他以为什么事情都跟他想的那么简单? 司徒恭嘲讽完了,一时又觉得那么一个蠢皇帝实在不配拥有齐国。还不如早些给他算了,早晚都是他的东西。 司徒恭鄙视了一番齐国,半点没有跟着齐国做的意思。燕国如今最要紧的是练兵,那科举可以学,但是想要发展商业,以他们的条件不可能。 司徒恭望着南边的地图,目光在中原腹地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