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页(1 / 1)

作品:《渣了影帝后我带球跑了[美食]

得了杨复康的准信,徐珺遥去储存室拿了一袋面粉,为了省时间,她往厨师机里倒入面粉、水、些许食用盐、鸡蛋液。

现在是夏天,室外气温近四十度,吃汤面太热了,徐珺遥打算做凉拌面。

厨师机揉面的速度很快,几分钟后面就揉好了,徐珺遥把面拿出来,放在案板上醒面。

在醒面的时间,她切了一些黄瓜丝和胡萝卜丝、以及葱花香菜。

这个时候面也醒好了,徐珺遥把面团压扁,用擀面杖卷起,不到两分钟就把一个面团擀成了一张厚薄均匀的一张面皮。

面皮擀好后折叠好,徐珺遥按着面皮,手起刀落,几个呼吸间,就将面皮切成细细的面条。

徐珺遥面条拿在手里轻轻抖散,放入开水中,一分、两分……徐珺遥默默数着时间,时间一到,她便将面条从锅中捞出,又迅速放入的冰水中快速降温。

徐珺遥将冷却的面条装进一个大盆中,往盆中加入香油、花生酱、还有一些自己熬制的葱油、熟芝麻、炸花生,再淋上一大勺卤肉的酱汁,搅拌均匀后分装进打包盒中。

徐珺遥依次往打包盒中放入黄瓜丝、胡萝卜丝、最后再放上几片让兰州拉面师傅看了都流泪的薄如蝉翼的卤牛肉片。

考虑到有些人可能吃不了辣,也有人不吃葱花香菜,徐珺遥把葱花香菜和辣椒酱单独装在另一个打包盒里,想吃的人就自己加。

徐珺遥有担任婚宴厨师的经验,即使是一下子准备四十多人份面条,徐珺遥也能做到忙中有序,快而不乱。

不到一小时,四十多份面条就准备好了,徐珺遥再将卤肉饭也打包好,分开装到袋子里。

八十份外卖的重量不算轻,好在剧组里别的没有,就是劳动力多,杨复康又叫了几个人下来,把这八十份饭带回剧组。

剧组里八十多号人闻着徐珺遥的卤肉味馋了一个上午,早就饥肠辘辘,此时杨复康带了饭回来,众人一哄而上,不到一分钟就把八十份外卖瓜分干净。

卤肉饭的味道自然是最先被瓜分干净的,来得晚的人只能选择面条。

道具小哥就是来的晚的那一批。

道具小哥从场务那里领了一份盒饭,他找了个遮阳的阴凉角落坐下,打开了打包盒的盖子。

一股浓郁的酱香味裹着淡淡的葱香扑鼻而来,浓郁的褐色酱汁包裹着细长的面条,红润油亮,面条上整齐地码着翠绿的黄瓜丝、橙红色的胡萝卜丝,以及十来片卤牛肉,红绿相间,煞是好看,让人舍不得破坏这漂亮的摆盘。

道具小哥饿了一个早上,他花了三秒钟的时间欣赏了下这份凉拌面的摆盘,然后拿起筷子,三下五除二把配菜和拌面拌匀。

他夹起一大筷面条,以一种饿虎扑食的姿态把面条塞进嘴里。

面条是煮熟后放在冰水里透凉的,即使过了十几分钟,面条入口时仍然有一种微微冰凉的口感,身上的暑气也跟着散了两分,黄瓜丝清脆爽口、胡萝卜丝带着些许甜味,面条劲道有弹性,每一口都带着浓郁的酱香,口感层次丰富多样,令人胃口大开。

“导演,你这面条在哪买的?也太好吃了!”有人嘴里含着面条,含糊不清地问杨复康。

“这卤肉饭也不错!真不夸张,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卤肉饭!”

说这话的人今天刚到片场,没有吃过昨天的青椒炒肉和扬州炒饭,并不知道这个偏僻的寨子里还藏着一家饭馆,老板的手艺堪比国宴主厨。

“我知道我知道!是村口那家对不对!这附近也只有那家能做出这么好吃的面条!”潘勇一下子就能尝出来是徐珺遥的手艺,他积极地向别人安利,“不是我和你们吹,村口饭店老板的厨艺是这个!”

潘勇一边扒拉着卤肉饭,一边比了个大拇指,“老板的手艺很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卖得有点贵。”潘勇刚才下去帮忙提饭的时候看到了柜台边的价格牌,卤肉饭88元一份,拌面58元一份,比起一般小饭馆的饭菜的确贵上许多,几乎能和星级酒店的菜价相媲美了。

“不对,贵怎么会是这盘美食的缺点?是我的缺点!”潘勇说着,差点流下了贫穷的泪水。

虽然他是导演的外甥,但他家境一般,赚的钱都攒着买房和以后娶媳妇了,88元的卤肉饭、188元的青椒炒肉他只能偶尔吃一顿,顿顿吃这么贵,他的荷包吃不消。

当然,如果他舅舅愿意请客又是另一回事了。

*

徐珺遥卖完了今天准备的食材,她打扫干净厨房,关了店门回到家中,却发现家中的门开着,客厅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小行,你妈什么时候回来啊?”

“你妈开了个店,就把你一个人扔在家里怎么行?她那个店东西卖那么贵,一天能卖出去多少份?”

“我看还不如让你妈给你找个后爸,这女人还是要有个家庭,有个男人比较好,这样你妈才有更多的时间陪你,你也想让你妈陪你对不对?”

徐珺遥站在门外,听着屋里的人说得差不多了,她才走进屋里。

“冯婶?你怎么过来了?”徐珺遥看着冯婶,反应不是很热络,表情也有些冷淡。

徐家寨的人都是沾亲带故的,听名字就知道,冯婶她家不是土生土长的徐家寨人,他们家是几十年前从外村搬过来,在徐家寨安了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