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十一章 身世(1 / 1)

作品:《穆羽长歌

用晚膳的时候,穆羽察觉到白清脸上欲言又止的表情,于是停住手中拿着的筷箸,问白清道:“想说什么?”

“白清没有话说,”看到穆羽正望着自己,白清脸上露出一种憨厚的笑容,然后又低下头准备用筷箸扒碗中的米饭。

“真的没有话说?”穆羽又笑着问道。

见到穆羽察觉到了自己的心思,白清只好放下手中的碗筷坦白道:“白清是想说,东平王应该不会去怀疑将军和和士开会有什么利益牵连的。”

“哦?”这回轮到穆羽不解了。

“将军可还记得白日里与东平王说的那一席话?”白清道。见到穆羽心中思虑,白清便又紧接着提醒道:“将军告诫东平王凡事要耐心等待,避免打草惊蛇。”

“这话怎么了?”穆羽放下手中的筷箸,笑着问白清道。

“将军可还记得说此话时东平王脸上的表情?”白清继续说道。“将军告诫东平王时,东平王的脸上可是没有一点不高兴呢。”

“是吗?”穆羽道。

“是啊,”白清忍不住笑道。“因为将军在告诫东平王的时候,用了‘我们’两字。正是因为将军以‘我们’的关系去告诫东平王,东平王才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认为将军的话句句在理。因为在东平王听来,将军已经将他当作了自己的朋友,而东平王也已经将将军认定为他的伙伴和盟友了。想必将军也没有察觉到自己在说话时无意间用到了‘我们’两字吧。”

“我倒是没有察觉,”穆羽摇头笑道。

“既然将军也说了东平王性情秉直,那么白清认为既然东平王已经将将军认定是他的伙伴和盟友,那么东平王是不会再去怀疑将军同和士开会有什么关系的,”白清成竹在胸地说道。

“那我能否问你两个问题呢?”穆羽道。

“将军请问,”白清即刻端正了坐姿,揖礼道。

“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这么相信东平王?”穆羽道。

“因为东平王年少耿直,嫉恶如仇,心中容不下一点污垢之状,”白清解释道。

穆羽点了点头,又问白清道:“那在你心中,我又是何时变得重命轻义,人事多疑了呢?”

“将军,白清绝无此意!”一听到穆羽的话,白清猛然站起了身来,脸上挂着严肃自责的神情,敛容屏气道。“是白清说错了话,请将军责罚!”

“你既没有说错话,我为什么要责罚你?”穆羽笑着道,用双臂撑住膝盖站起身来。“我未曾对东平王有过任何疑虑,只是我们身处皇闼城下,与燕州相比人事皆非。现在皇上陶醉于莺歌曼舞,尚书台又执持权柄,官员矫饰伪行成风。自我回到邺都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大将军府。如若我不谨小慎微行事,又与东平王频繁来往,只怕会被有心人罗织一个结党营私的罪名,到时不仅我百口难辨,就连东平王恐怕也难以脱身。”

“白清明白了!”听闻穆羽此话,白清蓦地道。

穆羽漠然地点了下头,又转过身去踱步到窗扇前,推开窗扉望着天空中悬挂着的一轮皎洁秋月。猛然间,一股缱绻难遣的心情袭上了穆羽的心头。

见到穆羽心有所思,静静地抬头望着窗外的夜空,白清也跟进一步,望着穆羽的背影问询道:“将军在想些什么?”

穆羽转过身来,缓缓地说道:“秋夜冷峭,燕州更是临近寒冻之地,此时夜戍边关的将士想必会更加的冷吧。”

“原来将军是在牵挂燕州将士,”白清坦然笑道。“有将军牵挂于心,即使将士们身处寒地,心中也不会冷的。”

听到白清此话,穆羽的脸上便绽开一种会心的笑容,又转过身来望望夜空中那轮寒冷的秋月,心中怀着对边关将士无尽的眷恋,将那扇敞开的窗扉关上了。

说到穆羽的身世,整个齐国的人都是知道的。有几分玄妙,但却并不神秘。玄妙的是,这样一个看似被上天抛弃的孤儿却是一个百年不遇的军事天才,年仅19岁便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卓越胆识和超出常人的军事能力坐上了齐国大将军的显赫官位。而不神秘的是,穆羽正是凭借着自己的血肉之躯,通过一步步努力,又通过无数次冲锋陷阵的奋勇厮杀才换取了今日的辉煌成就。能力与天赋这两个词的含义在穆羽的身上尽显其华。

按照世人所知的身世,穆羽自幼便是生活在燕州城内的,因为儿时父母在突厥南下的侵略中双双亡故从而成为了战争孤儿。后来又由于机缘巧合,穆羽被当时膝下无子,颇具仁义之心的燕州刺史收为义子,13岁时便被送往军中历练,并展现出了不同常人的天资过人之处。虽然身为燕州刺史的义子,可在军营之中穆羽却从未显露过作为燕州刺史的义子所应有的一丝一毫的优越感,反而在生活中与人为善,与同营士兵相处也和睦融洽。

在军事上穆羽果敢敏锐,对兵法谋略的领悟极强。在齐军一次与突厥的作战中,齐军贸然出击,被以逸待劳、三倍兵力的突厥大军围困于燕山郡。面对后勤被断、援军被阻、兵困马乏的危险局面,17岁的穆羽请命突围,率领500精骑作为突围先锋接应援军。

突围之前,穆羽更是以破釜沉舟般的气势发表了极具感召力的演讲,将涣散的军心凝成一体。在突围之时,穆羽与麾下的500精骑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斗力,每个士兵都以穆羽的身影为中心紧紧追随,疾驰拼杀冲出了突厥军队的重重包围,最终与被阻隔在突厥包围圈外的北齐援军成功汇合,遂又调转马头再做先锋,与齐国援军共同出击,猛烈冲击突厥军队的重重包围圈。

在穆羽犹如天兵降临的拼杀下,突厥士兵个个都心生畏惧,又由于齐国援军已到,包围圈内的齐军主力军也已发起反击,所以皆不敢战,反而在齐国军队的内外夹击下败北而逃。

燕山郡之战,穆羽一战成名,威震漠北,不仅率军突围成功接应援军,营救出了被围困于突厥包围圈中的齐军主力,更在此战中打出了齐国军威,让突厥从此对南下兴兵心生畏惧。在突厥军中,穆羽甚至被冠有了“天神将军”的响亮名号,成为突厥士兵惧怕的大齐战神。

此战过后,燕州最高军事统帅上奏皇上封穆羽为壮威将军。战事的捷报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邺都,全国军民闻之皆为振奋,而这也成为齐武成帝高湛即位之后所建立的最大功绩,于是又加封穆羽为骠骑大将军。

两年后,驻军燕州的最高军事统帅因疾亡故,而穆羽也因为这期间对突厥作战的彪炳战绩被高湛破格封立为齐国大将军常年镇戍燕州,并统领齐国北部六州全部兵马,成为齐国立国以来最为年轻的北境最高军事长官。

此后,穆羽多次率军主动进攻突厥腹地,取得了更为辉煌的军事战果。

在历次与突厥的作战中,穆羽知道想要战胜突厥,那么齐国的战马就要更强壮,战马上的士兵就要更勇敢,战士的杀敌手段就要更丰富,并最终通过对齐国战马的改良,对骑兵战士的特殊训练和更为合理的武装配置,训练出了天下赫赫有名的“玄皎骑”。

玄皎骑的马匹是由突厥种马和齐地之马混血而成,经过基因改良,最终培育出了天下最为稀有和彪悍的齐国熏马。培育后的齐国熏马极具灵性,浑身漆黑如夜,没有一丝一毫的黄白杂色;通黑的马眼更是如光如炬,视之摄人,又因为此马为齐国所独有,故此被世人称之为齐熏马。

每一匹齐熏马体格都健壮如铁、耐力如牛,四肢奔腾狂放有力,速度为天下马匹之最,即使身负百斤重物昼夜疾驰也可日行两百,夜行如风,就连以速度自称的突厥战马和以马体壮硕闻名于世的周国凉马也无法与之比拟。

玄皎骑的将士则皆是出自北方六州,以六州之兵护卫六州之地,每个士兵皆是通过严格的校场试练从六州军营中遴选出来的勇武之士,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系统的格斗技法训练,让每个士兵都习得了高超的近身剑术和精准箭法,令其在冲锋陷阵之时如天兵坠入无人之地,每个士兵都展现出以一敌十的强大实力。

在后来齐军对突厥军策划实施的歼灭战中,三千玄皎骑便是作为齐军的军士奇兵在大部队牵扯敌方中军作战之时迂回到敌军侧后方发起了关键性的骑兵突袭。

每个玄皎骑骑兵都身披一件银色荡兽铠,腰挎一把锋利的雪刃灌钢刀,身背三十余发尖锥狼头箭,在与敌相距百余米时迅速展成一排,在行进之时万箭齐发,箭矢如毒蜂出巢般迅速射向敌人,待到与敌近身之时便持握雪刃灌钢刀杀敌于阵中。在玄皎骑的勇猛冲击下,不可一世的突厥中军乱作一团,激战一小时后便溃败退却,最终被穆羽率领的齐军一举歼灭。

经过此战役,突厥已经被齐国打的苟延残喘,无力再战,少数生还部落大多向西北逃窜,换取了齐国北部边境数年来的和平生活。

由于此战是穆羽第一次指派“玄皎骑”出战,并通过战马的快速机动和骑兵的杀伤技能敌后突袭,一举击破了突厥最为强大的可汗大军,一时间齐国“玄皎骑”在天下声名大噪,与成名已久的陈国“曜盾兵”和近年来名扬天下的周国“燕翎军”相抗衡,成为战绩彪炳的天下三大军队之一,为他国侵略者所忌惮。

随着突厥部落的再度统一和齐国国内朝廷动荡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突厥军队的侵略野心也已经死灰复燃,近年来又多次袭扰齐国北部边境。此时的穆羽虽身在邺都,却时时牵挂着燕州的守军将士和突厥的南下举动。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